西西河

主题:战略动态系列(一)朝鲜二题 -- 南渝霜华

共:💬211 🌺1095 🌵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图穷匕首见!

      下面这句话是全篇文章的立论基础:中国参战将导致美国对中国的核打击, 而中国对核打击无法实现有效地反击。

      中国明白与美国开战的确可能导致核战争,而且在洲际核打击平台的数量和生存能力方面,中国处于劣势

      正是这样的书生之见形成了全文。不知道美国的决策层也是如此脑残?异或这就是所谓的傲慢与偏见?

      • 家园 贴上原文,落实作者的意思

        Today,China understands the very real possibility of inciting a nuclear war if it were to pit itself against the United States. It also understands its relative inability to compete with the United States in terms of quantity and survivability of international nuclear strike platforms.

        作者这句话的确有问题。中国不需要在核武质量和生存能力方面与美国平起平坐,只要具备二次核打击力量,保证能够对等毁灭就行。中国现在还没有核潜艇藏身大洋进行战备值班,不过一旦巨浪二型形成战斗力,这点很快就可以实现。难道是美国反导系统大跃进,作者洋洋得意之际说漏了嘴?

        其实美国人比中国人更害怕打核战争,在对中国使用核武器方面也必定会十分谨慎。作者口出狂言,我认为更多地是一种核恐吓。

        最后,拜请河友们献花,好像要花到一定数量帖子才能转正?

        • 家园 中国的方法是核捆绑,从而确保相互毁灭。

          方法有些无赖:我国远程核弹直接打到美国的不多,但能打到俄国的有很多;一旦我玩完,我就用核弹毁灭俄国;俄国肯定不甘心自己死,它家的核弹肯定全球乱扔,于是大家一块去天堂。通过非官方途径宣布核捆绑,这嘴炮很能吓唬美国,咱还省了大钱。

          当然前提是老熊身板能挺住,能干掉美国。现在老熊差了些,所以咱自己的东西就开始多准备了。

        • 家园 1

          这是美国一直都有的核战争理论。以前这种说法一般都是假设为苏联可能玩弄的分化美国与欧洲的战争手段。美国人里面觉得千万级别死亡的全面核战代价换取毁灭对方的人口和工业可以接受的在冷战时代很多,没三位数字的二次反击能力是不是那么容易压倒美国某些人的神经。这种走钢丝的手法太可怕,也太寄托于对方反应。所以我们实际中看见的做法是反导条约这类确保相互脆弱及摧毁的手段。作者大概是认为美国的抗打击能力比中国强得多,即使互炸完也能继续收拾残局,谈不上疯狂。

          对付这种首次打击的方法大概就几种

          1.增加核武器数量

          2.分散化,保证对方一个蘑菇载具只能换这边的1个蘑菇和载具

          3.提高隐蔽性和机动性,这个才是最有效的手法。核潜艇和机动核导弹都属于此列。这个方面的发展部分地催生了 充足 这个战略。

          4.加固核设施强度。不过这一项请不要抱太高指望,美苏也不敢拍胸脯说自己的发射井一定能顶住。不会跑的东西在战争里永远不会长寿的。美苏以前的估计也是1个蘑菇对付一个发射点,到了中国身上可以更加奢侈。

      • 家园 所以说美国已经完全被邪恶势力控制了。中国无法有效核反击?

        难道美国人不知道战时体制和和平时代完全不一样?他们能完全摧毁目前的中国的陆基核反击能力?

        美国人真疯了

    • 家园 作者的结论是矛盾的

      中国政府不支持朝鲜和确保中国在该地区的重要地位在该区域仍有美国势力存在的情况下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

      感觉美国人的傲慢真是渗透到骨子里去了,真以为其他国家都不明白自己的更本利益吗?

      • 家园 作者显然认为中国在亚洲当老二是理所当然的
        • 家园 作为智囊或者分析者

          第二篇文章的作者太自以为是了,或者他只是绞尽脑汁的希望给某种观点提供证据,不过太自以为是的话写出来的东西完全没用。

          他用来阻止中国的所有理由都可以套到美国头上去,毕竟朝鲜离中国这么近,而距离美国那么远。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