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军事科普】17。土共炮兵侦察指挥 -- szbd

共:💬91 🌺76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请教:现代条件下,火炮如何生存?

      假设中国二次抗美援朝,最终又打起了阵地战。双方都有低轨道卫星 + 无人机全天候侦察,再加上反炮兵雷达,任何炮位,几乎都是打一炮就暴露了,打几炮就可能遭到对方的精确压制以至摧毁。但是,对方的炮位在反击的时候也马上暴露了,也会立刻遭到我们的精确压制以至摧毁。

      这样一来,双方的炮兵岂不都需要“打几炮换一个地方”,整天满地乱蹿?但是转移过程中也非常不安全啊。

      也许最后只剩下自行火炮能有小部分活下来?

      • 家园 估计未来战争就两个字:联合

        诸兵种联合作战。

        光是炮兵,估计就是你说的那样,会被对方空军或者反炮兵火力摧毁。但是多兵种联合,情况就不一样了。

        以后的作战,就要联合,确保发挥最大火力的同时,保护自己不被或少被伤害。太空火力、陆上火力、空中火力、海面火力、海底火力相互协同,统一指挥。做到很难,但这是最有希望获胜的方法,因为以最大效率发挥了自身整体力量。联合,才能是整体。

      • 家园 快打,快撤

        第一,这种时候,火炮的爆发射速就很重要了。好像最高记录是美军已经下马的十字军战士,最初10秒可以发射三发炮弹——炮管是带冷却系统的不怕过热,所以射速可以打得很高。

        第二,使用精确制导弹药。

        总之,就是通过使用高效能弹药和高射速火炮,尽可能缩短开火时间,在对方反击炮火到来前就转移到安全距离外。

        我弟弟曾经在炮兵工作,他告诉我,平时训练时,射击之后,自行火炮要用支架把炮管固定好之后才转移(如果不固定,行车的颠簸会让长长的炮管发生轻微形变,影响射击精度);但是训练时教官反复强调,实战中一定要先转移到安全距离外,然后固定炮管。

        • 家园 牵引火炮只能“慢撤”,所以存活率很成问题

          对付越南之类无所谓,如果对手科技水平很高,很可能打不了几炮就被反击掉了。我觉得LZ关于卡车炮的观点很对。

        • 家园 十字军的制冷不是为了爆发射速

          爆发射速主要靠装弹机,制冷是为了持续射速。一般的炮只能2发/分持续30分,十字军似乎是4发/分持续30分。

      • 家园 我觉得中美再战的话

        首先就星球大战,估计到最后所有的卫星都会被打掉

      • 家园 也没有那么夸张

        首先炮兵要能得到比较牢靠的防空掩护,这就不用说了。卫星主要还是进行战役战略侦察。即便是要供判读时识别最简单伪装的分辨率,卫星的视野就已经很小了,没有那么多卫星,而且卫星照片还要判读。

        火炮确实是很容易暴露,牵引火炮容易被反击。现代自行火炮就好得多,可以一单位开火,一单位转移,还是能提供很强的火力。

        用炮兵对付炮兵,首先还是火力要足够。如果火炮先进,射程远精度高反应快,数量可以少点,但是在一定范围内单位时间投弹量和火力覆盖面积还是起码的要求。

        • 家园 如果双方技术都很先进,长时间打,牵引火炮基本全灭

          设想一下:

          己方炮群攻击,各炮的位置瞬间就暴露了,对方的反击炮火一二分钟也就到了。己方的自行火炮拔腿就跑,很难被打到;牵引火炮将有部分被摧毁,剩下的或者是射击死角,或者掩体坚固,但都将被标注在图上,过后再用其它手段(精确制导炸弹之类)对付。

          与此同时,对方反击炮火的位置我们也知道了,於是也打回去,摧毁了一些牵引火炮。

          这样来回打上一段时间,双方的牵引火炮都会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一群自行火炮在疯狂的不断转移阵地。

          • 家园 如果交战双方技术水平基本相当的话

            那么就是整体国力和战争动员能力的较量了。

            接下来数量就成为了关键,很有可能变成像一战的西线或二战中1944年之前的对德战略轰炸那样,比谁能经得起人员和物质的消耗与损失,看谁最先流尽最后一滴血。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