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砖家的业余教育经验(原载于sonicbbs) -- 砖家

共:💬904 🌺6644 🌵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1
下页 末页
            • 家园 也可能是真实的心声。我周围的很多人都不会说这样的话,

              可是有这样的想法!如果被催眠,会比这个还激烈。这种一时的气话更可以反映内心的声音。

      • 家园 对虎妈有很大误会

        你应该好好完整地看一遍她的书 再来评价

        1. 她的书是回忆录性质 不是育儿参考书

        2. 她没有骂女儿垃圾 她是骂女儿做的东西是垃圾 起因是她过生日 女儿花半分钟随便画了个画 还是贺卡给她做礼物 她要求女儿重新用心做一个

        她的理由是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心做到最好 应付了事的东西是垃圾

        3. 练不好琴不许吃饭 并不是每天如此

        那一次是女儿觉得那个曲子太难 耍赖不想练 声明自己不可能练会 她是想教女儿耍赖来躲避困难是行不通的 所以那一次坚持她练不会就不许吃饭 女儿最终练会了 从此就有了自信 觉得世上无难事 只要全力以赴

        我觉得这些都是很好的教育 媒体为了博眼球 吸引公众注意 断章取义了 不要被误导

        • 家园 我完整看过了--看了前后印象没有差别,不--更加愤慨!

          1. 书的性质到底是育儿参考书还是回忆录跟论题无关。 只能说回忆录更“可信”, 那么就是证据确凿而已,不影响众人对虎妈教育方式的判断。

          2. 华尔街日报断章是有,取义没啥偏差。 我在看书之前,就问看过书的人,你到底看出取义有什么偏差,没一个人说出具体偏差在什么地方。

          3. 我看到的仍然是骂女儿垃圾。 “As an adult, I once did the same thing to Sophia, calling her garbage in English when she acted extremely disrespectfully toward me.” 这句话放在哪里都不会被认为是骂东西是垃圾。 其实也不必较这个真,骂女儿做的东西垃圾跟骂本人垃圾也没多大区别。

          4. 练不好琴不许吃饭,当然不是每天如此。不过多年连续的抗战是事实。 况且砖家也没说是每天如此呀。 不知道你这个论断是砸向哪里。 小女孩哪有那么大精力每天跟你反抗呀? 如果对无理要求唯唯诺诺才真是需要担心的一件事。 要么没有自我,要么就把苦闷憋在心里,造成心理扭曲。

          你觉得是很好的教育呀? 哪个父母如果需要用寒冷与挨饿威逼(虎妈),用毒打要挟(狼爸),其本身就说明

          1. 要么就是对世界对成功认识肤浅,有着狭隘的和不切实际的目标。

          2. 要么就是无能,真正的无能。 看过风和太阳打赌看谁能让过路人脱掉大衣的故事吧? 都有了孩子的人,对这么个家喻户晓的简单寓言都没理解透,真是枉为人世!

          虎妈在这点上是两项具足。 是典型的反面教材。

        • 家园 赞成,虎妈并不等于简单粗暴。
      • 家园 我记得这么一个例子

        15岁上大学,21岁数学博士毕业,31岁忧郁症身亡。

        很令人痛惜,也很令人深思。

        相当有名的CASE。为死者讳,不说名字。

        我常常想,平庸一点的孩子,未尝不是一种福气。呼朋唤友,意气风发的年少,不是每个小孩都能拥有的。

      • 家园 非常赞同

        花钱是最容易的,花时间和精力是最难的。所以很多父母都自动选择前者。

        • 家园 所以,下班以后我就没法子上西河了。

          今年小女儿也上学了。有两个小家伙要陪着学习。直到晚上给他们讲完睡前故事后,才有时间干点自己的事。谁让他们的妈妈是要倒班的护士呢?而且,很多事情是花钱也替代不了的。

          我们兄弟小时候,父亲在部队上。一年才回来一次。那个年代,普通的中国家庭都没有电视。晚上,母亲总是陪着我们围坐在一张吃饭的桌子边,边做针线活,边看着我们学习。直到我们上中学,能自觉地学习了才不再陪着了。

          • 家园 还是我家好啊

            虽然不是特别的大富大贵,但是条件同时期肯定是一流的,80年代初期就一套三,父母一间,外婆一间,两兄弟一间,每天回家吃完饭,看完新闻联播,我哥就到我们住的那间,我到外婆那间房子,把门关上,自己学习,大人们在外面聊天看电视什么的,我父母有时回到他们自己的房间,写报告,绘图什么的,至于你在房间内是看小说,还是听音乐(80年代中后期有那种带耳机的随身听了)从不管你,我妈后来讲过一个故事,说我哥小学有次拿着个数学题问她,作为建筑结构工程师,数学是我母亲的长项,但是看了两眼后,就对我哥说自己回去把题目认真读两遍再说,我哥回去真把题目认真读了两遍出来给我妈说,知道怎么做了,后来从此以后再也没有问过我妈了,因此,我妈对现在家长辅导学生作业一向嗤之以鼻,认为减少了学生自身的能动性。关于此观点,有个经典案例,我高中时候,化学作业特别多,我很多时候懒得做,就去抄同桌的,他自己说每天回去要做两个多小时的化学作业,我经常边抄边想,这么难的他都作得起,他怎么想出的这种方法,到了期末考试,我两化学成绩都全班第一,我正数,他倒数,我成绩分数是他两倍,不知道的都以为是他在抄我的作业。我怀疑就是很多方法是家长想出来的,他自己只是个计算器而已。

            • 家园 这个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

              “我哥回去真把题目认真读了两遍出来给我妈说,知道怎么做了,后来从此以后再也没有问过我妈了”-要是读了十遍还不会呢,家长也放弃,孩子将来去当送快递的?

              前1%天才和后1%蠢材怎么教育其实不要紧,不是太过分的话,他们都能自然走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去。但是中间的那些,才考验教育水平。一个县长,一个小学教师,一个水管工,可能天赋差不多,不同的教育造成差别很大的发展。

            • 家园 很有同感.

              我是不同意陪读,辅导的.课堂是老师教的应该足够帮到孩子解决专业了, 正常情况下.

              我高中也操人作业, 成绩也还不错.

            • 家园 羡慕! 边抄边想是正解吧

              我上小学是70年代.那时候, 父亲还在部队里. 母亲所在单位只给她分了一间由筒子楼改造成的一居室. 我们兄弟只能在吃饭的桌子边学习. 一直到80年代,我们两个上中学了, 父亲才结束了军旅生涯,转业到地方. 其实工作性质没有太大的变化. 只是从铺铁路变成了修公路而已. 母亲设法调到父亲所在单位后, 才按双职工待遇分到个小两居. 这样我们兄弟就可以共用一间房间学习与休息.

              我们都出去读大学与工作以后, 一辈子勤勤恳恳在基层工作,也从不跳槽的老爸突然时来运转, 积功升迁当上了该国有企业的总工程师. 评上了正教授级高工, 并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等荣誉. 家里的房子也越分越大. 老爸给每个孩子都在家里准备了一间房. 可我们兄弟却在外面闯荡得越来越远了. 但无论我们走多远,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故乡在梦里依然是那么亲切与熟悉.

          • 家园 了不起的妈妈

            您是,您母亲也是。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