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黄万里先生与三峡 -- meokey

共:💬556 🌺1191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8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个赞一个,如果薄长官把这问题给解决了,也算

        半个圣人了.

        中国现在搞大工程都一搞几千亿的,应该是有钱搞这些了,关键还是得有薄长官这样的有长远打算有执行力的人.

      • 家园 这个第一条实在是看不懂

        第一,凡向本专项基金捐赠的企业、团体和个人,由中国绿化基金会开具专用收据,捐赠人凭该专用收据享受国家规定的优惠政策;

      • 家园 三五年我看干不完。

        十年二十年能干完就不错了。

        • 家园 种树相当不容易,但是薄熙来要干就能干成

          种树相当不容易,但是薄熙来要干就能干成

          摘录一段

          林业局副局长候门辉在烈日蒸腾的造林现场,为记者算了这么一笔账,在奉节这样的土质、气候环境下植树,和东北这样的平原地区一手拿树、一手挖坑就能活的方法完全不同,奉节的长江两岸属典型的干旱河谷地区,干径8cm以上的树才能活过伏旱期,树种造价就高,在高山贫土上种树,运输费是一个问题,去冠带土球的树种运上山,均价就要40-50元每株,带冠的大树的运费就更高;为了让树种在这样的“石头地”上成活,需深挖一米见方的深坑,铺上底肥,再填上客土,光挖一个坑都要20元,每个坑里要填上700-800斤的 土壤,肥料钱、买土钱、运土钱、填土钱加起来,“买树不如种树贵”这句话,就是奉节植树的真实写照。

          “大苗的种植率和存活率在1.3:1”候门辉介绍到“养活成林基本需要30%的补植率”。每年春天种下去,秋天再补植,资金上,往年挖坑插树再不管的方法,植一亩只要2800元,现在植一亩要花到8000元,可过去十年种下的树,还不如今年一年绿化的多。

          • 家园 要算经济账和生态账!

            植一亩要花到8000元
            ,扣掉每亩的苗钱,运费、人工都落到当地人手里,没什么不好的!

            这比给救济、发补助强多了!

            • 家园 哪里有那么多钱啊

              2003年左右, 白春兰,牛玉琴和石光银背着巨额贷款却看着自己栽种的百万棵成材树不能砍

              • 家园 这事只能靠财政投入,市场化或者公益捐赠都没法起大作用,

                三峡移民,最初的开发移民,就是上山种经济作物,最后不也移民外迁了。

                三峡地区条件太恶劣了,政府出面财政资金投入种树,可以为当地百姓提供一种不太需要复杂技能的收入来源,政府的眼光也不要太短浅,就盯着树上的果子和木材,森林覆盖率高了、生态好了才是最大的财富!

                至于资金,最大的来源还是老兄讲到的谁受益谁出钱,从电价里面提!

                大萧条的时候,老罗的新政之一就是政府出钱种树:

                新政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救济工作。1933年5月,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将各种救济款物迅速拨往各州,第二年又把单纯救济改为 “以工代赈”,给失业者提供从事公共事业的机会,维护了失业者的自力更生精神和自尊心。罗斯福执政初期,全国1700多万失业人员及其亲属维持生计全靠州政府、市政府及私人慈善事业的帮助和施舍。但这部分财源相对于如此庞大的失业大军,无异于杯水车薪。解决这一复杂的社会问题,只有联邦政府才能办到。罗斯福新政的第一项措施,就是促请国会通过的民间资源保护队计划。该计划专门吸收年龄在18岁到25岁,身强力壮而失业率偏高的青年人,从事植树护林、防治水患、水土保持、道路建筑、开辟森林防火线和设置森林望塔,第一批招募了25万人,在遍及各州的1500个营地劳动。到美国参战前,先后有200多万青年在这个机构中工作过,他们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平均每人每期干9个月,月工资中拿出绝大部分作赡家费,这样在整个社会扩大了救济面和相应的购买力。对于千千万万依赖州、市养活的人们,罗斯福还敦促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联邦救济机构,合理划分联邦政府和各州之间的使用比例,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地方政府用来直接救济贫民和失业者。新政期间,全美国设有名目繁多的工赈机关,综合起来可分成两大系统:以从事长期目标的工程计划为主的公共工程署 ( 政府先后拨额 40 多亿美元 ) 和民用工程署 ( 投资近10亿美元 ) ,后者在全国范围内兴建了18万个小型工程项目,包括校舍、桥梁、堤坎、下水道系统及邮局和行政机关等公共建筑物 , 先后吸引了400万人工作,为广大非熟练失业工人找到了用武之地。后来又继续建立了几个新的工赈机构。其中最著名的是国会拨款50亿美元兴办的工程兴办署和专门针对青年人的全国青年总署,二者总计雇佣人员达2300万,占全国劳动力的一半以上。到二战前夕,联邦政府支出的种种工程费用及数目较小的直接救济费用达180亿美元,美国政府藉此修筑了近 1000 座飞机场、12000 多个运动场、800多座校舍与医院,不仅为工匠、非熟练工人和建筑业是创造了就业机会,还给成千上万的失业艺术家提供了形形色色的工作,是迄今为止美国政府承担执行的最宏大、最成功的救济计。这一笔钱经过工人的口袋、通过不同渠道和消费,又回到了资本家手中,成为以政府投资刺激私人消费和个人投资的“引动水”。

                美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很早就认识到沙尘暴的严重危害。30年代初,美国“土壤保持之父”贝纳特就曾领导了一场颇具规模的“积极保持土壤”运动。由于当时美国深陷经济大萧条中,沙尘暴并未引起广泛注意,国会根本不理睬他的建议。1935年4月,贝纳特参加国会听证会时,适逢南部平原发生“黑色星期天”,经历了这场沙尘暴噩梦后,议员们终于清醒了过来。在贝纳特的推动下,国会很快通过了《水土保持法》,以立法的形式将大量土地退耕还草,划为国家公园保护起来。

                时任美国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也很重视治理沙尘暴,他招募了大批志愿者到国家林区开沟挖渠、修建水库、植树造林,每人每月报酬30美元。

                1933—1939年,至少有300万人参加了这一计划。这项措施既帮助失业者解决了就业问题,又种了无数棵树,营造了防风林带,为缚住沙尘暴立下汗马功劳。到1938年,南部65%的土壤已被固定住。第二年,农民们终于迎来了久盼的大雨,大平原地区的沙尘暴天气开始逐渐好转,美国人在与沙尘暴的战争中终于获得初步胜利。

                通宝推:西安笨老虎,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