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吃饭问题主要归功于前30年 -- hwd99

共:💬343 🌺749 🌵3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 家园 俺作为一个从农村到城市的中国公民花您!

          [URL=]解决当前不缺粮的根本因素是两项,第一项的功劳是邓公的包产到户。第二项是诸多水利工程,[/URL]这点说的很对!!

          除此之外,科技进步,化肥的大量使用也是很大一个因素。

          不过对于您说的水利方面[URL=]水利工程方面,胡温上台以后解决年年发大水的问题。这保证了粮食的供应。[/URL]俺觉得值得商榷,这个水利建设的功劳不应该是淘宝二人组的吧。农村的农田水利说实话在后三十年基本上停顿,就俺眼睛看到的江浙沪长三角地区。

          • 家园 点“特殊效果”里有一个“引用”可以用来引述

            你的性格也是很直爽,互花!温是靠抗洪救灾上位的。不知道90年发大水以后各地兴修水坝有没有印象?发大水之后的水利工作就是他主管的。至于他上台以后,我对他没有好印象,连骂他也没有兴趣了。回过头来,有人把功劳算到毛头上我很反感。

            听过我爸说过,60年的时候,有次他亲眼看到有一个人在田埂上饿死了,而且不是用尽力气走到一个中学弄点稀饭,连他那天也要饿死的。吃树皮,吃豆子。堂伯全家饿死光了。整个地区几乎饿死了一半人。大生产队上工的时候,喝的是稀得能照出人影的稀饭。以河南,安微,苏北,江西为主,总共饿死的人据说有3000万,东北的粮食支援这四个省,东北人也饿死了不少。

            分田以后,再没有饿死过一个人。很难想像,如果70年代末还不搞联产承包责任制,到90年代发大水时,是什么景向,看看朝鲜的今天。90年代初,两年大水,一年大旱,我当时是小孩,也尝过吃黄米(陈粮)煮的饭,还好有粮,虽然一点不香,但没有饿死。我祖母是清末出生的,我小时候听她说,清朝,民国时也没有饿死什么人,大家最多逃逃荒,到了58~79年这段时间,很长一段时间,你逃荒都没地方逃,每家门口都饿的走不动路的人。在晒着太阳,看着看着就死了。

            我的上一辈领教过1979年以前的饥寒交迫,跟我们说过那段黑暗的时光,而且乡下骂人坏,都骂“你坏过四人帮”。今天有人在说那些与历史不符的事情,我们选择沉默吗?

            极端政治是最肮脏的东西。

            • 家园 花你一个!

              没想到你年纪这么小呵呵!

              76年时候俺开始记事,四岁,家是上海农村的,家里还吃过麸皮和籼米大麦混在一起炖粥。

              那一年主席西去,我们村里绝大多数人都是真真切切的悲痛欲绝!这个记忆俺很清晰!同年上海台风十三级,引发洪水。俺家午后小河边一棵一个成年人抱不拢的大树被风刮的拔起一大半,倾覆与河边,后来成为小孩儿们夏天玩耍的好去处。这一年的主食是番薯和南瓜。后来市政府组织挖河大型水利,新开一条湄浦河,这是俺印象中最后一次政府主导的,全体村民参加的兴修水利。

              78年俺上小学,记忆中一年级的午饭是粥,早晚饭也是;二年级午饭开始能吃干饭了,79年;三年级俺家第一次晚饭也能吃干饭了,五六年级的时候,开始不吃籼米,全部吃粳米。

              俺家的条件还是不错的了,老爹18岁开始当村团支书,20岁就是村支书直到85年到乡里任职。祖父是上海虹口区粮食局的职工,解放前米店伙计。这样的情况在上海市郊应该算是中上水平,其他农民的生活可想而知不用俺说咯。

              很多年轻人想当然的从文献里看到一些冷冰冰的数字来推断那个年代的生活,太简单了!很多时候统计数据不能说明问题!

        • 家园 基本农田被侵占不是一般的严重

          18亿的红线,大概不敢在任内再普查一次了吧。县级国土部门为了应付耕地检查的办法不是一般的多。

          水利工程的毁坏也很厉害,原湖南省有中小水利工程5万多座,据07年省水利厅的报告,其中病险水库占了70%,几个大水库有拨款,但大量的中小水库处于三无状态。

          实际上,这个问题涉及对当代统治阶级的评论。如果说温的最大贡献是免除了农业税,那么其带来的最大负面是彻底地败坏了整个的社会风气——房价也好,通胀也好,总是有办法的,但如果大家意识到劳动所能创造的价值远远比不上投机能创造的价值,崩盘是可以预料的,而最终结果的传导,对于始终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阶层来说,不知是好是忧。

          • 家园 说到房价,他甚至是有罪的

            这十年,中国的社会风气太坏了,房价更是让年青一代绝望,让绝大多数收入在5000以下的人去买100万左右的房子,这和以前的地主阶级是没有两样的,现在毕业的大学生还是包身工这样的角色。而且,娼贼遍地,如果有一天强人能掌权,只要他还在世,一定要清算他。

            他只在农业税这方面有一些功劳,以前治水有点功劳,我并不是在替他说话,事实上,这个人我连提都不太想提了,不过我们讨论问题是不是也稍微客观一些,因为这帖在讲农田水利啊。如果有人开个主帖来声讨他在房地产以及社会风气方面的原罪,我倒是愿意再结结实实的骂他一次。他的最大问题是“回避社会主要矛盾,并任由其恶化,这种罪恶是罄竹难书

            • 家园 不掩功,不隐恶,花
            • 家园 这个人我连提都不太想提了

              呵呵,电视出现就换台。

            • 家园 没觉得这个防汛抗旱的总指挥在水利上怎样啊

              湖南的水利,98年以后,主要是靠当时强力推动下来的“退田还湖”政策奠定的基础,所以后面几年洞庭湖发大水的情况不多。而不涉及洞庭水系的湘南或者湘西地区,那该发水还是发水。全国的水利建设,也没感觉多好啊。今年去南昌出差,下了半个月雨,结果把江西一个地市都给淹了(好像是宜春还是哪里)。

              温的主要功绩,我倒觉得是把人文关怀带进了政治领域,对弱势群体至少表面上还是关心的,对农民,对教师,对进城务工者,对残疾人,艾滋病人,这些,原来我们国家都是不重视的,现在重视起来了,不管作秀还是什么,毕竟还是重视了。但其他方面不客气的说,把整个国家搞的简直是一团糟。

              • 家园 这个两说

                湖南的水利,98年以后,主要是靠当时强力推动下来的“退田还湖”政策奠定的基础,所以后面几年洞庭湖发大水的情况不多。而不涉及洞庭水系的湘南或者湘西地区,那该发水还是发水。全国的水利建设,也没感觉多好啊。今年去南昌出差,下了半个月雨,结果把江西一个地市都给淹了(好像是宜春还是哪里)。
                水利和城市内涝应该不能算到一个账上。大江大河的水利我看还是有进步的,今年也属于丰水年,全国虽然总有些灾害,但总归没搞的几十万人上堤坝。主要是城市发展的快,内涝的厉害。这两个数量级上差好多。

        • 家园 【原创】简直是颠倒黑白!

          1、无论机械化还是水利化,分地后十年都是严重下降的,水利、山林破坏严重

          现在中小水利、水渠灌溉也没恢复,后来的所谓水利是机械马力和电力发展的结果,抽地下水灌溉

          三北防护林干枯与地下水位严重相关

          没有当年大集体平整土地,后来的机械化也无从谈起

          2、70年代“四三工程”相关投资(包括配套设施)占固定投资一半,化肥化纤项目大多70年代末80年代初投产,正好是二代上台。

          3、宅基地侵占基本农田是从80年代后期开始的,免除农业税是善政,不过耕地减少最严重的就是最近几年

          4、自留地、饲料地是分田以前每户都有的(包括文革),分地后哪来的自留地?

          5、直到现在,挂老毛像的农民有的是,包括老地主,有几个挂凳公像的,难道农村集市像互联网一样,凳公被屏蔽?

          6、相比70年代末,整个80年代,从小学到高中入学率毕业率都是下降的,还不说农村

          7、干部大吃大喝什么时候开始的,老毛水平再差(按照果1粉等看法),建国后还不如解放前?解放前十里洋场多热闹

          8、文革十年,农村教育、医疗发展非常快

          • 家园 大方向俺同意您的

            不过两点俺不同意!

            [URL=]4、自留地、饲料地是分田以前每户都有的(包括文革),分地后哪来的自留地?[/URL]

            俺上海郊县的,江浙一带上海附近也很熟悉。自留地一直都有,实行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以后,农民种粮食的土地称之为责任田,意思就是按人均多少亩,俺记得俺是一亩四分地,种植作物。在完成国家统购定额的基础上,多出来的都是自个儿的。而自留地俺们一般都是种植果蔬之类的副食品(这个称谓不知道对不对)。随着经济发展粮食产量上升,国家统购定额在粮食产量的比例越来越低,所以后来责任田也不一定用来种粮食,有的农民就开挖鱼塘养鱼,或者种经济作物之类的,但是分产到户以后,自留地绝对是存在的而且至今都有!

            [URL=]8、文革十年,农村教育、医疗发展非常快[/URL]

            这一点也不符合俺看到的事实,文革末期俺已经懂事儿,俺老妈就是农村所谓的赤脚医生,在上海郊区做赤脚医生可是都经过比较完整的培训哦,俺妈是在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培训的,后续也一直在县医院有培训,没有间断。但是那个时期缺医少药,你说发展很快实在说不上。俺记得因为缺少药品和交通不便,俺村里就有失去本不该失去的生命。教育就不用说了,俺上学那会儿课本都没有,几届学生代代相传。详细俺就不说了,您说的这一点值得商榷!

            • 家园 兼听则明

              4、我8岁多点离开农村,大概我记错了

              8、文革以前赤脚医生有多少?文革结束时期呢?即使现在,农村多数人生病也多是找老赤脚医生及其后人诊治

              教育,好像那时候书本费很便宜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