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谈谈河南的教育(一) -- 方解石

共:💬398 🌺290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 家园 谈谈河南的教育(三)

      上一篇里面提到了某些物质上的匮乏。有些筒子们特地提出,钱不算问题。然后呢,我觉得有必要说一下,当时的情况以及现在的情况。

      河南的大致经济情况大家可能不是很了解。或者是了解现在不了解过去。在过去河南是很穷的。当然不至于比陕甘宁云贵等地的特困山区穷(据称,我们那边的男孩子经常骗来那些地区的媳妇)。

      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在下面分析下当年河南的经济情况。

      我个人不太记得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妈妈一个月工资多少钱了。事实上我妈妈一个月能拿多少钱我是在去年替她领了一次工资之后才知道的。那个时代的物价水平比较低,我记得一袋奶粉是7块钱,而一件小孩子的衣服和这个价格差不多。一件劣质羽绒服大概是50左右。小麦的价格,我记得曾经很久停留在5毛钱的档次上。猪肉很长时间都是5块钱一斤。

      当时的农民的生活大体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算一笔账。

      在豫东,土地大概是一个人8分到一亩左右。因为上次土地调整是1982年前后的事情了,所以一家土地的数量和人口并无直接关系。我接触到的人中,大部分村子的土地户均都在3亩-4亩之间。这三亩地如果种小麦或者玉米,一年大概产粮食6000-8000市斤。按照90年代后期,一斤粮食4-5角来算,大概产出3000-4000元。这个收入水平差不多保持了十年之久,直到打工潮越来越兴盛,那些农民们的子女在初中都没有上完的时候就出去打工(不光河南,福建、湖南、江西、四川也是大户)之后,大家的经济条件才有了少许改观。

      这看起来不算很少,但是我们需要计算成本。当时有农村的提留款,有的地方是按照人头摊,一个人大概100-200元,多少不等,看地方官的心情。农业靠天吃饭,因此要浇地、施肥等支出,该项支出我不太清楚具体如何,如果有农村的筒子欢迎补充。农业机械化,需要雇佣播种机、拖拉机、收割机、脱粒机等机械,每年又是一笔支出。另外,经常发生的水旱灾害,也是一大问题。我就见过好几个荒年,玉米被旱的不到半人高。

      (北京上海小筒子们,城市里的小筒子们,你们见过真的玉米吗:)反正我大学那个北京同学是没有见过小麦和水稻的,几乎没有见过任何一种活着的完整的农作物。我们那边广为流传的一个笑话是,上海知青把小麦当韭菜,这个,我觉得是绝对可能的)

      这样算来算去,据说,每年种地不仅不赚钱,而且还要赔钱。

      有的筒子可以说,你可以打工啊,但是实际上,在90年代初期,几乎是无工可打的。那个时候进什么厂是要送礼的。我记得我家附近有个毛巾厂,一天十二小时,比起富士康只辛苦不会舒服,一个月大概500块钱,在90年代后期,是要有关系才挤得进去的。

      上个帖子北京的上海的小同学们发言发了不少,我可以很负责的说,很多原因是这些筒子们没有下地干活过,如果让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锄地锄半天,估计他们的屁股就坐到农民一边来了。农民那受的不是一般的罪,而挣的钱也不是一般的少。在这样的环境里,农民的“小农思想”就会充分的暴露出来。

      什么思想呢?就是不见兔子不撒鹰,认识的范围小,了解的事例少,见过的世面少,考虑问题不会那么长远。因此呢,在教育上投资少,受两个因素制约,一个是的确没有钱(那是真的没有请钱,回头我会讲我见过的事情),另一个因素呢,就是实在是不知道在这个方向投入可以干嘛。

      别笑,别惊叹,这就是90年代中期以前的我们的农民,这就是占河南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顺便说一下,过去河南号称城市化进程仅次于西藏——倒着数的。西藏是全国人口最少,河南是全国人口最多。

      我后面会讲下几个我所接触过的失学事件。在此我先扣着。

      这样算来,一个农民,一年到头挣不了几百块的。其实在2003年,我下到村里去的时候,有个村支书还跟我说,他们村的农民每年纯收入大概人均一千多,不到两千。

      这样算,一家如果生两个孩子(我所见过的农村平均水平),靠父母养着,要上学,就是一笔沉重的负担。两个孩子吃饭穿衣服看病要钱吧,交学费(那个时候所谓的九年义务教育是要收钱的,而且农村往往交的更多)要钱吧,如果再要赡养老人,也要钱吧。我还听说过老年人饿死的恶例,不过跟本文无关,就不展开讨论了。

      这么一回忆,我简直觉得当年的我们是非洲大陆。有这种错觉。

      农村的卫生条件也是让北京上海的筒子们惊叹的。我记得我小时候不喜欢回老家,因为不干净。院子里跑着鸡,到处是鸡粪,小孩子蓬头垢面玩泥巴,我有一次跟我的堂姐睡一起,竟然被传染上了虱子。我上高中的时候还曾经跟什么人传染上虱子过。那是在1997年。当然河南不算最猛的,我一个同学去甘肃上大学本科,居然在大学宿舍见到臭虫,那是2000年了。具体哪所大学我就不说了。

      这样的经济条件,加上小农思想,加上地方上没有有力的政府组织,加上1980-2000这个空前绝后的出生高峰,加上各方面的原因,导致的结果就是,河南的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农村教育严重滞后。

      附上一个全国的出生高峰: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1/1/413393.shtml

      先歇歇,等筒子们拿臭鸡蛋砸完了,我再慢慢写,再被你们砸。

      通宝推:冰雪迎梅,纳米小洞儿,酥油茶,
      • 家园 豫东老乡啊

        我是周口鹿邑的。

        教育成本越来越高是真的,的确是个问题,断了底层向上的进身之阶啊。

        不过农民日子还是可以的。起码我家乡普及了如下:1,种粮免税且有小额的补贴(每亩该在百元左右);2,农民的大病医保;3,农民青壮劳动力平时可以外出务工,增加了不少现金收入。而老弱妇孺在家种地也够了(农忙时候的机械化,比如收麦子)。

      • 家园 投入不足确实是大原因,观念也有点落后

        我们高中开计算机课程,是高二开的,那时候是2000年了吧,学校机房还全是386呢,唯一一台486给老师做教学机器,按说,这老机器保养的真不错

        我上的高中,虽然年年得黄牌,但是多多少少还保住了省重点的牌子,一直到我毕业那年(2001年夏天),才有了第一个水冲式厕所,而且就一个小的,其他两个主力还是旱坑厕所,味很正的旱坑厕所

        高三时候,本来有各种奥林匹克竞赛,数学物理化学是全校组织参加的,还有生物竞赛,也组织的很好,这些都决出一二三名然后集训排到郑州去参加省里的决赛(就是做卷子了~)

        不过,我和另外一个同学,听说有计算机奥赛,很是期待,想去试试身手,谁知道毫无消息。于是打听一下才知道,原来市教育局接到省里的通知以后,回复:俺们这里统共也没几台电脑,派不出人来,不参加了。。。

        当时我和那同学很是气愤,愤青了一把。不过真要我们去了,也就是浪费浪费时间和差旅费而已,我家那时候连电脑也没,就会简单的QBASIC,那个同学也和我差不多。

      • 家园 纠个小错

        福建、湖南、江西、四川也是大户

        大概很少有人见过福建民工的吧。

        福建人聪明着呢,八十年代以后就一直很好。别看现在GDP好像掉出全国前列了,其实玩的是藏富于民。老百姓日子相当好过。

        • 家园 又查了下,您的说法是正确的

          根据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08年统计,截至2008年11月,全国共有农民工3.35亿人,占总人口的34.5%,占农村人口的47%。按照国家发改委的定义,农民工是指拥有非城镇户口,并离开户籍所在地外出务工的人员。,而不包括行政统计中所谓"内部劳动力转移"的人数(实际可能占到25%-30%),其中农民工人口最多的十个省份为:

            河南省 2670万 占总人口的34% 主要目的地:北京、山东、苏南

            安徽省 2024万 占总人口的32.5% 主要目的地:北京、上海、苏南、浙江

            湖南省 1879万 占总人口的22% 主要目的地:广东、浙江

            江西省 1847万 占总人口的25% 主要目的地:广东、浙江、上海

            四川省 1679万 占总人口的16.5% 主要目的地:广东、浙江

            江苏省 1224万 占总人口的17.5% 主要目的地:苏南、上海、浙江

            重庆市 1208万 占总人口的40% 主要目的地:浙江、广东

            贵州省 1027万 占总人口的20.5% 主要目的地:浙江、广东

            辽宁省 1011万 占总人口的18.4% 主要目的地:北京、广东

            湖北省 925万 占总人口的10.8% 主要目的地:浙江、广东

            从以上数据来看,人口最多的是中南和华中地区的河南、安徽、江苏、江西和湖南。

          不过这个目的地就是bullshit,我所知道的河南主要的三个流向地,是北京,上海,广东,相当的聚集,并不包括山东。浙江等地也不少,以至于各个县城几乎都有到河南的长途客车。此外,只要有到郑州的客车,就多半有到我家附近的客车。

          • 家园 突然想起来,你查的数据有问题。

            外链出处

            河南总人口9256万, 总人口的34%不是2670万。

            江西人只有4140万,总人口的25%不可能是1847万。

            • 家园 河南已经快到一个亿了,七月正式超过一亿

              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2009年底总人口996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758万人、占总人口的37.7%,农村人口6209万人、占总人口的62.3%。全省常住人口9487万人。全省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97人。河南是全国散居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成分,人口137.4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6%,其中回族人口118.67万人、居全国第3位。

              实际上有大量的黑户,比如上次商丘那个杀人案的被害人,就潜伏在离家二百多里的西华(离我们也只有200里),躲过了人口普查。

              http://baike.baidu.com/view/43813.htm

              我是在百度百科上找的。好像是说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而不是所有的人口的比重。因为说农民工吗,呵呵。囧,不知道是哪年的调查数据。比例大体上是正确的。

              穿大对数字真是敏感。我对那个比例最敏感。

              • 家园 据说有相当的瞒报? 实际几年前就已经过亿了?

                你也没有亲身的体验支持整个判断?

                • 家园 我就这个问题再多说几句吧

                  楼上有位筒子给出了基数大这个问题。其实最大的原因我觉得还是技术性的,我承认计划生育做的不算很好,但是大概在199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逐步好转。1980-1990年间的孩子,以兄弟姐妹2-3个为主。1990年以后的以2个为主,2000年以后以1-2个为主。就我所接触的,大体是这么个情况。

                  说瞒报,其实是这样的,就是河南的人口调查的不规范性质决定的。很可能每次统计都有上次的漏网之鱼被捞出来。这是很有可能的。

                  我说一下我接触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情况。有天在家里,有人敲门,我问干吗的?他说是第五次人口普查的。问几口人都是干嘛的。我说有几口,在哪里在哪里,上学或者工作。然后——这就完了。

                  但是在河南的农村,很多流动人口,很多出去干活啊打工啊什么的,在过去也是一样。还有很多老人,在子女家串门住,所以就造成很大量的统计不规范。我再说一个真实的例子。我姨姓王,但是身份证上是姓刘。而且名字也改了。他们村统计人口上身份证的时候,全凭各个小队长大队长村支书们回忆,谁家几口人谁家几口人,谁家媳妇叫什么谁家娘姓什么。您觉得这个不漏不错有可能吗?

                  而且,河南的人口,至今还有七千万居住在农村。这部分人口的文化教育水平差,对他们的管理较为松散,基层办事机构的水平低,必然会导致许多后果,不止是人口统计不准确。

                  河南省现辖18个市、地,158个县、市、区,2131个乡镇,4万多个行政村。2004年底,全省总人口9717万人(列全国第1位),其中农业人口6908万人,占总人口的71%。

                  还有个问题,在河南农村,老妇人一般是没有名字的。往往以婆家的姓氏和娘家的姓氏来代替,这样统计的时候就很麻烦,因为如果不注意往往容易弄混。我姥姥就没有名字。她一直到去世,一切写她名字的地方都写着“王辛氏”。

                  新生人口报户口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因为毕竟要上学啊。据我所知,新生人口还没有不上户口的。另外前些年的计划生育大风暴,重点针对新生儿,所以也是比较完备的。

                  但是年长一点的就未必了。我姨是很晚了才有身份证的。过去都是把钱存我妈妈的户头上。

                  说几年前过亿了,也是有可能的。但是没证据来支持。调查河南的人口的确是个很困难的事情。

              • 家园 西华县逍遥胡辣汤。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