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由西药的问题看现代科学,医学 -- 元亨利

共:💬25 🌺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以毒攻毒是中医的一个原则.

          但那位网友也许不是这个意思.

          有意思的是美国禁止进口某些中药材,原因就是其中有有毒成分,从这里也可看出中医与现代西医的区别.

          谈到副作用,我很佩服那些敢于用针灸的美国人.从西方人的角度去想一下:让一根钢针插进身体....不寒而栗!

          奇怪的是,似乎针灸的副作用在中国也从来不是一个问题,这好象与直觉相反.

          老兄也是行家了,能否谈谈?我对中医技术性的东西(穴位,脉络走向一窍不通.

          • 家园 【注意】中医用药是极其讲究的。

            五行配伍(各味入药皆有其特性),君臣相辅相成,相克相生,君药达燥(也就是你所说的以毒攻毒),臣药抚毒平性(有毒就会有害,需要消除危害才可攻坚而守成)

            中医很少提倡只用一味药只治而不抚的,但是刚柔相济,急病拦头,慢病细理,不像西药,副作用那么大。但是,有的人认为中药治病没有西药快,我却不觉得,那要看治啥病了。而且也要看用的哪个方子,中医治一个病有很多方子,好的大夫懂得因人而异的用药,有的人适合用猛药而有的人就不行。

            哈哈,扯远了,说是说不完的!有空再细聊吧!

            至于针灸,他把人体用仁督二脉来归纳,分为阴阳两相,各脉又有极其细致的组合,分别对应人体的各个器官,乃至四肢百骸!我平时不太研究针灸,因为学起来太累(这玩意儿在我家,算是绝传了)而且危险,没人指导是不行的,经验加苦练等于事半功倍!我只是以前整理老太爷的手抄本时大略的看过而已,也无法说得太细。让兄台见笑了,不过那些什么手少阴肺经,足太阴胆经....等等,看的人头都大了

            老兄还是去找本资料慢慢看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说得好,谢谢!

              很羡慕你们能有中医家传.

              我对中医感兴趣,一是因为我是国粹派,只要是中国的东西,文物什么的,就会莫名其妙的激动.每次在美国看博物馆都是感慨万千,那么多的中国东西,在人家的地方.....

              另外是因为一位父挚的引导.他是练气功的,后来读<道藏>十几年,再到中医,历史,诸子百家,直到甲骨文,史前遗址考古报告中寻找线索.他认为中医的人体学说自内经学派失传后,在道家还有迹可寻.国外一些研究中医的,一般也都研究道家.

              当然,道藏的一大问题是隐语的破译,这个我没来得及问,那位前辈就去世了,他的死与练功也有关系.....

              我读内经不看中医的技术部分,脉络的分布,穴位的功用等,我一窍不通,象你说得,一看就头大.我感兴趣的是她的人体理论,精气神等等....

              • 家园 【注意】唉!很少能碰到你这样的志同道合者了!

                其实不光道教有隐语,密宗的隐语更为可观!

                正是这些阻碍了今人的理解和研究!我等只能大叹前人的聪明才智可能真的用歪了!

                说道针灸,其实并不难懂!你只把自己当作是一个铜人载体就行!针灸在中医的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针灸学的创始者是最早涉猎到人体学研究的先前!相信曾经有过细致的解剖学研究,要不然也不可能有对人体穴位图的精确定位了!现在的人无法理解就对中医大加贬低,实在可笑!中国过去的观念落后,认为人体解剖是对已故者的大不敬!所以很多解剖研究都是私底下进行的,一旦被发现就不可思议了!还有的医者干脆干起了衙门里的仵作(也就验尸官)积累了大量的临床资料!

                只不过,要对人体动刀子,过去的人一般不容易接受,要不然,华佗也就不会死了!

          • 家园 易兄见笑。

            我只是相信中医而已。家父略通药理,听得多了,所以胡诌几句。

            关于中医的科学性,老兄的文章高屋建瓴,有大家风范,在下佩服之极。我的意见也如是,信者自信之,不信者自不信之,并无关联。所谓冷暖自知,象我自己,在十四岁之前,每年春天必犯咽喉炎,服中西药无数,皆治标不治本。最后父亲的一个朋友推荐,在市三院的一个专科请一个中医和一个西医大夫会诊,专门给我开了了几剂自制汤药(应该算是中成药吧),四瓶以后,我再未犯过。

            我在加拿大,大部分医疗保险都cover针灸治疗,不知美国如何?外国人信这个的越来越多,与此相比的是国内的中医的不景气。我一位表哥,不到45已位居一个大省的中医研究所的所长。每次想问他中医发展的问题,总是摇头叹气。也许个中苦楚,也不足为我们行外人道。

            但我坚信,中医和中国的食文化一样,只要中国人的精神还在,它不会消亡,而会以一种顺应潮流的方式发展。文艺复兴会来,中医复兴也会来。

            • 家园 说得好!打心底里的感谢!

              "只要中国人的精神还在,它不会消亡",这也是我的心愿!所谓礼失求诸野.中医从来是民间的东西.政府能鼓励支持一下最好,不行的话(匾鹊,华佗等都是当官杀的)几千年也撑下来了,相信还会生存下去,否则病人西医治不了的时候上哪去找中医啊?哈哈.

              我是与中医无缘,只是象每一个中国人一样耳闻,小时摔断膀子,先看的西医,骨头没接好,再看中医,让中医笑话,他们说我们上架板,不会出这种事.当然这不是西医的事,是某些西医师的技术.开始几个中年中医扎针,感觉一般,一次正碰上一老中医坐诊,他下手又狠有快又准,扎的是合谷穴,一针下去,我立即觉得一股热流由合谷上行,象过电一样,而大拇指头也不自觉得跳起来.

              很羡慕你们中医家传,可千万得有意识地作点事,别让她毁在咱们手上!

    • 家园 【注意】元兄论调精辟呀!

      可否告知那位研究员的论文在哪里可以找到?

      • 家园 报歉,实在想不起来了.

        那是十来年前的事了.有可能是在<中国科学计术史>期刊上,但也可能是在其它社会学杂志,大学学报上.那位邱研究员是社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

    • 家园 好文,送花给文章也给签名。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