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闲话通胀:(一)经济活动货币化 -- 陈经

共:💬65 🌺66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闲话通胀:(一)经济活动货币化

    本文对货币引发的价格变化建立一个稳固的逻辑根基,理清一些概念。也许结论并不新鲜,但能让自己理解更深。

    (一)经济活动货币化

    通胀,全称是“通货膨胀”。通货,就是货币。“通货膨胀”的字面意思是市场上货币多了。

    一般对通胀的理解,就是物价上涨,感觉钱越来越毛。我的理解,这是有区别的概念。通胀就是货币数据本身,有绝对的标准,很容易判断。M0、M1、M2各级货币数据一列,多少一目了然。其中M2最重要,最能代表市场上货币多少。长期下来确实明显通胀了,M2翻好几倍。2001年一季度到2010年一季度,M2从13.9万亿增加到65万亿,变成4.67倍。本文中的“通胀”,都指的是货币数据增多,而非物价上涨。

    价格上涨就不是太容易说清楚,有大涨的东西,有变化不大的,也有跌价的。本文研究的价格,包括商品与资产,也包括服务与人工成本,也可以是汇率,能报出价格的都可以包括进来。总的来说是涨的东西多,物价也有明显上涨。但象M2那样价格翻几倍的东西,其实也不是很好找。

    有一类价格,我称之为“经济活动货币化”,可以短期大涨。例如大学学费,原来100多元,后来涨到数千,翻几十倍。单位住房,原来月租只要几元钱,后来社会住房月租数千元,翻几百倍。这类价格上涨的幅度,远超货币通胀。它不是由货币通胀引起,反而是货币增发的动力。原来基本白送的东西,现在要大钱了,就需要增发货币与之配套,所以就会猛加工资,增加十倍。

    到2000年,这类“货币化”活动搞得差不多了,但也可能还有得搞。比如盗版,如果真的猛抓,相当于免费白送的东西,价格可能上涨数十倍。中国这类“文体活动”其实相当丰富,看片、玩游戏、看体育节目,内容很丰富花的钱却很少,可能是世界上性价比最高的。同理,改革开放以前,有许多没有货币化的经济活动,GDP应该比数据体现的高得多。

    许多人说,和二三十年前相比,现在的钱实在是太毛了。这种感觉主要是“货币化”引起的,以前50元一月可以活得不错,现在1000元都难于生存。但是,由于“货币化”基本完成,人对过去的记忆模糊,这类“钱毛了”的感觉应该会减小了。

    “经济活动货币化”,价格上涨的幅度是最厉害的。未货币化以前,货币是没有任何长期价值的。80年代任何人的存款,到现在都没有意义了,“万元户”是笑话。朝鲜没有货币化,货币就没有长期价值,兑换人民币的黑市汇率与官方汇率差异极大。俄罗斯也有这样的现象,资源多,很多东西相当于免费。人们到俄国挣到卢布,立刻得换成美元、人民币。一些第三世界落后国家都是如此,当地的货币人不敢存着,必须换成完成了“货币化”的主流货币。

    80年代初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是1.8,其实按GDP算,到还比较合适。但由于没有“货币化”,货币没有长期价值,黑市美元价格要高得多,是历史差价最大的时候。这时汇率高估了,但许多经济活动价值低估了,以汇率计GDP是歪打正着,误差小。80年代到90年代初,汇率先正常化,一直贬到了8.7,经济活动货币化搞得比较慢,所以汇率计的名义GDP没怎么增长。有人据此说,改革开放白干了。

    2000年以后,货币化机制基本搞完了,人民币就一举成为强势货币。货币化的经济影响,需要时间来完成,如房价不会一下就跳升。所以2000年以后,GDP增加得比较快,人以货币计的财富增加也特别快。

    到没有完成货币化的国家,到没有完成货币化的领域,持有资产与股权,是很好的投资。中国的银行,由于货币化进程没完,一度弄得和资不抵债一样。银行的投资,变出来的各类资产,没有得到正确的货币估值,因为市场上货币不够。整出的地皮,几万一亩,造出的产房、基础设施,也卖不出大价。其实真实的价值需要等货币化进程基本完成后,再去估值。几万一亩的可能就涨成了上百万元一亩。我认为那些年银行的困境,部分是因为国有企业投入产出效率低,但主要是因为货币化进程没有搞完造成的。这个原理中国自己也没有认清,跑去境外股市给银行、大国企集资凑钱,价格都估得太低了。其实不集资,后面没几年就能混得很好了,货币化的成果会出来。

    中国应该还有需要完成货币化的领域,如前面说的盗版知识产权。去低价收购小说、电影、歌曲之类的版权,可能是不错的长线投资,应该由中国富人、公司去做。麦克尔杰克逊收购了甲壳虫乐队、猫王作品的版权,收益很不错。

    (待续)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我们的学费,呵呵,呵呵

      大学学费,原来100多元,后来涨到数千,翻几十倍。

      100多元确实是你们那级的,我们就是300多了……

    • 家园 (回二)经济活动的非货币化

      许多人说,和二三十年前相比,现在的钱实在是太毛了。这种感觉主要是“货币化”引起的,以前50元一月可以活得不错,现在1000元都难于生存。

      说的好。过去二三十年,经济的货币化带来了不少好处,比如引入货币统一衡量机制后,很多经济活动更容易计量,更容易刺激人的积极性。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经济的货币化也带来了很大的弊端,比如金权的力量正在勇敢的挑战道德的力量。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货币作为一种工具(工具而已),必然有其诞生、起飞、繁荣、没落和消亡。俺以为,美帝的顶峰基本上就是金权力量的顶峰、货币权力的顶峰。货币的积极作用基本上已经发挥到了极致,而其副作用正在加速上升。

      对于中国而言,若是小富即安,选择继续阐发货币力量的不多的潜质,未尝不可;但要有更大的发展和雄心,认真思考金权的局限性,顺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逐步开展一定程度的非货币化,打造一种崭新的创造体系,恐怕是一种好的选项。

    • 家园 上初中的时候老师说:

      货币是物与物之间交换的媒介.既然是媒介当然需要流动,通货膨胀这个名词是经济学家说的.我只知道,现在作为交换的媒介的货币大部分囤积在房子上了.有钱人往那囤积,中产的人囤积后没了生活费,穷人想往那囤积,但没钱,租个房子就把一月的生活费全占了.当房子成了货币的蓄水池的时候,这个蓄水池太大了,把正常的交换用的媒介全吸进去了,所以,我觉得货币还是太少,还得放,但蓄水池不能再增加.这个咋控制呢?

      • 家园 货币没有囤积在房子上

        那钱,包括未来几十年的钱,都跑KFS手里了,而且会放出来的。很难想象KFS会把现在收来的未来几十年的钱就放手上

        • 家园 嗯,房子吸收的流动性,kfs是一部分

          开发商抽取的那部分(利润),进入不了基础消费领域,推动不了通涨。

          政府抽取的那部分(出让金,税),会以各种形式进入穷人手里。

        • 家园 KFS的钱放哪?

          天上人间是KFS常去的地方......KFS要么崇洋,消费在国外,要么献媚,消费在天上人间......爆发户式的KFS并没有支持国内的消费.

    • 家园 (五)通胀是病症,不是病原

      一个经济体,政府胡作非为,人民也瞎折腾,这就是生病了。胡乱增发货币,这是一种病,可以称之为“印钞狂”。增发了货币,全民拿去吃喝光了,这也是一种病,可以称之为“败家症”。各国有各种乱七八糟的病,中国也有。中国地方政府是“投资狂热患者”,胡乱投资。中国民众有“狂炒病”,猛炒房子股票。

      有病了,就会有病症。通胀,就是一种病症。流通的钱越来越多,物价上涨,搞得民众心跳加速,社会功能紊乱。不过,也可能有别的病症,到不一定是通胀。中国产能过剩,没有通胀,看起来反而象通缩。发达国家从中国进口日用商品,物价也平稳。不过,表面正常,并不表明没有病。

      有时,有了通胀也不一定就是病。输入性通胀,国际原材料涨价了,中国搞生产的没办法,也只好涨了,这应该不是中国的毛病。

      庸医,搞不清病理,就看个病症。发烧了,就吊水打针,上广谱抗生素。一通折腾,退烧了,就宣布治疗成功。一些不高明的经济学家,对待通胀也是这样,死盯CPI,在区间以内就是“体温正常”。一旦出了区间,就吊水一样,加息紧缩。这套逻辑,我看得冒火。人体体温是有一个正常区间,37度算正常,38度就高了。但CPI的2%与4%有啥大的区别?一个包子从1元涨到1.02元就正常,涨到1.04元就不正常,就要加息紧缩防通胀?这种逻辑实在不通。

      现在关于通胀的流行看法,是一种庸医逻辑。CPI正常,就没有事。那边房价猛涨,股市暴涨暴跌,不算啥大事。这就相当于说人体温正常就算健康。这是对弗里德曼货币学派的庸俗歪曲理解。

      货币学派理论说,政府不负责任增发货币,就会有长期物价上涨。倒过来想,很容易产生错觉。如果有物价上涨,就是有问题。如果物价正常,就没有问题。这种推理有几个逻辑大错误。

      首先,“长期物价上涨”是一个长期现象,不要用一时的CPI数据胡推。猪肉一时多了少了,能极大影响CPI。但如果着眼长期来看,就不会因为一群猪而影响经济政策。紧盯CPI,可能已经犯了逻辑错误。

      再次,“长期物价上涨”是一个过程,中间甚至可能通缩。所以,一时的CPI数据,不说明问题,据此操作完全可能搞反。

      最后,增发货币导致“长期物价上涨”,并不是一个可以用于短期调控的操作方法,它只是一个长期论断。明明已经大幅增发货币了,那就不要想了,肯定会有长期物价上涨的。再折腾什么“防通胀”,就是胡扯。增发的货币已经出来了,就多干些正事,把经济搞好点,那物价上涨也没有什么,危害不大,好事更多。如果搞“防通胀”、“防过热”之类的鬼扯目标,根据货币学派的理论,永远只会是短期成功,有什么意义?过阵子,又通胀,又过热了,或者还出其它毛病了,又得防这防那。大米不涨大蒜涨,CPI正常房价疯狂。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为了一些短期目标,疲于奔命。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根据货币学派的理论搞调控,是很容易犯错误的。需要对这个理论有深入本原的了解,不能用一些肤浅的逻辑去短线操作。用货币理论去搞宏观调控,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经济学家经常意见不一致,一半说这个,一半说那个。这是因为这个理论表面简单,其实有很多逻辑陷阱,稍不注意就会犯错。不客气地说,有许多经济学家在这个问题根本没有学通。

      真要用货币理论去搞宏观调控,我的建议是忘掉货币,直接去看病原。看经济学理论,要进得去,也要出得来。中国以及其它国家的经济问题,虽然是用货币数据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但真正的错误不在货币上,不在这些数据上。货币数据只是病症,病原在于折腾出这些数据的人与机制。去看人做错了什么事,才能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货币数据一时弄得正常了,或者作出“我要把数据弄正常”的姿态,只是短期解决问题。人的问题不解决,过阵子,可能出更大的问题。

      本节的内容可以继续深化,先初步观察到这里。

      (待续)

      通宝推:饽饽饽饽,非吾有,大Q,iwgl,葡萄,舞月轻云,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回一)增发也是病症,而不是病原

        一个经济体,政府胡作非为,人民也瞎折腾,这就是生病了。胡乱增发货币,这是一种病,可以称之为“印钞狂”。

        当今世界,全球化潮流浩浩汤汤,无人可挡。各国经济的交织和激斗,远比常人想的要深的多。

        增发货币和流动性充裕乃是不争的事实,但如何评价恐要有广阔的视野。

        俺们面临的情况是,老美开足印钞机。在当前的汇率政策下,如果俺们不量化宽松、不增发,汇率就会狂涨,即使政府着力控制,黑市也会如火如荼,一直涨到外贸基本完蛋、几十年经营的市场份额基本泡汤、国内失业问题高企。

        所以,俺们的通胀,基本上是输入源的通胀;俺们的量化宽松,基本上是输入源的量化宽松;俺们的增发,基本上是输入源的增发。有不少副作用,但是是不得已的选择,是限制条件下的次优选择。毕竟俺们还不够强,还有受制于人的地方。把这个问题指向ZF,是冤枉了。

      • 家园 看起来你在骂影帝呀

        看起来你在骂影帝呀

      • 家园 哈哈哈哈

        经济俺不懂,可是治病是要标本兼治的哇。有时候“症”太厉害了,没等来得及治“本”就一命呜呼了咋办啊,还是得救急,比如对喉头水肿的治疗。

        用抗生素的例子其实是算治本的例子了,如果里面的例子改成“发烧了,就打退烧针。一通折腾,退烧了,就宣布治疗成功。”更贴合现在的经济学家们一点吧,嘿嘿嘿嘿

        现在庸医的问题是乱用抗生素,病人也是,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大家想像一下某天发烧了去医院,医院收了20+的诊费和50+的检查费(血尿常规就差不多要这点钱了,稍严重拍胸片还不止),然后跟你说,回家喝点水休息一下……大概有过半的病人会骂这个医生不会看病吧

      • 家园 陈大宗师这么一针见血 说出问题的根本
      • 家园 【讨论】陈大这个是什么意思?

        “新36条”鼓励民资进入垄断行业

         国务院昨日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新36条”),文件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这是“非公36条”出台5年之后,对民营资本放开投资领域的又一个里程碑式政策。

        外链出处

        • 家园 很显然,是在给民资出路嘛!也是整顿房地产的对价吧。
        • 家园 大概可以开始吃掉鲁能之类的了,几年前的幕后人会不会长叹气

          也可能是对前面外资继续”开放“的政策配套安抚国内P民,继续推进私有化好哇,国外洋人印了那么多钞票,国内搞紧缩窒息实体产业,就可以欢迎洋鬼子解放军来接管了,反正我不相信只潜伏了一个郭京毅。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