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闲谈阅读综合症和下载强迫症 -- 达闻奇

  • 共: 💬 70 🌺 85
  • 【原创】闲谈阅读综合症和下载强迫症

    最近这段时间我有个特点,每天不看点书就无法入睡。尽管每天都很累,尽管到很晚才休息,但还是习惯看点什么。不然就觉得今天和昨天没有区别。我管叫它“阅读综合症”。

    并且,我还得了一种“影视下载强迫症”:只要连着网,只要硬盘有空间,就不停地下载最新的影视剧。很多下了都不看,只存着,等实在塞不下了就看一部,或者刻盘。其中70%的内容我估计自己一辈子都不会去看的,但不这么做就心不安。

    我反思这是出了什么毛病。感觉自己像一只上满子弹的冲锋枪,已经不缺弹药了还在不停地换弹夹。不断阅读的原因,可能是保持大脑的活力和新鲜感。现代社会的分工作业,使人们大部分时间都在用脑子的某一部分工作,日复一日重复一些单调的作业,其他部分得不到有效的锻炼。阅读是冲淡这种局部过劳的方法。看片也有这种作用,声、光的刺激让人恢复了多媒体的知觉,而不是总泡在繁琐的信息和文字中。

    另一方面,我总有一种紧迫感,内心像有一面鼓不停的敲,提醒我:快看书啊,快看书啊,你要落到别人后面啦!包括影视下载也有这种心理:快看片啦,快看片啦,跟别人聊天的时候别说你没看过啊。我现在几乎放弃了写日记的习惯,如果要记录除工作之外的生活,大概就是这样:最近看某本书若干页,看电视剧若干集,看电影若干部。感觉业余生活除了必要的衣食住行外,就是淹没在浩瀚的精神产品里。

    而这些有多少有意义呢?似乎我也不是为了追求意义,只是单纯的Kill time。我只知道不工作就没法生存,但工作完了也不知道干嘛。貌似我已经成了马尔库塞所说的“单向度的人”。生产-消费-生产-消费……

    不过这种怨天尤人的状态不会持续多久。总会有一些事情发生,让你恢复常态。比如最近的玉树地震,让你知道在你为人生意义发愁的时候,还有多少人流离失所,食不果腹。我猛然领悟到甘阳的一句话,所谓的现代性不是解决问题,它本身就离不开问题。

    通宝推:乌金沙,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以后科技发达信息直接打入大脑

      同感呀,互联网时代,信息知识传播是爆炸性的,不过个人带来了消化方面的问题!

      下的电子书有22G了,但看的不多,不过只要开电脑看见感兴趣的书就下,从来下载没闲着,生怕让电信占了便宜,呵呵!

    • 我也有这样的问题

      VeryCD、迅雷和其他渠道下载的电影和电视剧去年就过了1T了

      VeryCD下载的书籍(PDF的居多),以及多个渠道下载的mp3也过了400G了

      好多都没有看,原来觉得电脑太耀眼,旅途电源有只有2hour,现在不知道要不要买一个电子书/ipad.......

      晚上睡不着就看点纸质书,上网是越上越兴奋......

      • 400G,找个网盘上传分享,呵呵。

        PS:PDF的看着太累,特别是扫描版,绝对要杯具

    • 未必看电影电视剧落人后

      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什么都懂那是百科全书。有自己专长就行,上班的时候尽量把工作做好,下班后发挥自己一点专长,比如爱运动的打球爬山,爱看书的可以写写东西,如果真的那么怕落伍,多参加活动多交朋友就很好的。还有,放松心情。

    • 看来我也有这样的问题

      要是三天不看新闻,就很难受,好像不掌握世界动态就与世隔离了一样。

    • 你这么一说,确实有这么点意思

      很多事情都可以形成一种强迫性的习惯

      比如 上某个网站

      看某个小说

      我有段时间有下书强迫,每天都要下几本才行

    • 我已经有这样的症状很久了。

      从1多年前下小电影开始。

    • 大家都这样啊,VC里面您这个词出现很频繁,大概是没有安全

      感。

      怕封锁p2p给大家吓的,好东西万一以后没有怎么办?

      另外一个就是备份,临时要用时,再去下载耗时费事,还有要断电了,笔记本至少能有点东西啊。

      一切的一切,都是没有安全感。

    • 曾国藩每日静坐自省一小时,现在人写个日记回头看看就不错了
      • 曾文正公还是值得学习

        我观此人,才华无甚了得,自制力真是一流。话说一些成功学家也提倡每天静坐一小时,关灯关电源。不过对我们现在的节奏来讲,几乎不可能。

        • 每日接受信息太多,不归纳整理、深入分析,慢慢就落后了

          读京剧名家的传记,不少人琢磨得深,练得刻苦,最后绝学在掌,脱颖而出。

          成功者类似的例子有不少,比如康德、毛泽东等等。

          有时候想:孔子——佛陀——亚里士多德那种文明的启蒙期后来无法重复,是不是也由于后人想得更多,看得更多,更广博而不精深,结果无法达到前人的思考高度呢。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