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心目中的精益生产(一) -- 肥仔

共:💬58 🌺9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狂赞

        一针见血,佩服佩服

      • 家园 谢谢回复!或者可以这么说,

        做好基础工业工程,往往就能带来不少改善。我相信这句话对于很多企业是适用的。

        看具体案例,基于运筹学、随机数学等的建模分析对指导生产有时候还是很有用的。不可能100%正确,但即使是定性分析或者是粗略地定量分析经常也是非常有价值的。有时候除了建模并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这也是为什么仍然有这么多人在做理论研究的原因。

        在人因学(或者称之为人机工程)方面,软件和消费电子产品(参见虽远必诛大夫的一些帖子)的人因学研发设计在中国也有一些了,我所了解的主要在外企。民族产业方面不甚了解。

        在工厂里,我希望而且相信人机工程会越来越重要。包括所谓EHS(环境、安全和工业卫生)方面的管理。而且这个过程会加速。原因比较简单,我国人口老龄化导致工厂中工人的平均年龄上升,工作的体力强度必须下降。国家的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必然会加强,环境保护必然加强。不然中国就是没有前途的工业国家。我后面会就这方面专门写点。

        • 家园 人因学其实还有很多用处的

          其实翻译为人机工程我觉得不够贴切,工效学更好一点。在实践中还是很有用武之地的,产品设计、生产流程设计,还是很重要的。国内现在很多产品其实在这方面有所欠缺。

      • 家园 【讨论】很好的一个帖子,加入讨论

        精益这个概念是小日本先做出来的,后被美国人加以提炼出来的,对福特的粗放式批量工业生产对应,它走的是一条精细化生产之路,石油危机的到来,让丰田抓住了历史机会,这种精益思想,造就了今天丰田的地位(ps.最近的丰田刹车事件我认为它主要还是个政治因素,不做讨论)

        其实这位老板的比喻很好,“精益是企业强身健身之路”,如果说学术一点,精益精益思想的核心就是以越来越少的投入——较少的人力、较少的设备、较短的时间和较小的场地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同时也越来越接近用户,提供他们确实要的东西。

        教科书上说的基本的实行步骤可以分为三步:

        Step1:精确地定义价值;

        Step2:确定每个产品(或在某些情况下确定每一产品系列)的全部价值流

        Step3:紧接着就是要使保留下来的、创造价值的各个步骤流动起来,使需要若干天才能办完的订货手续,在几小时内办完,使传统的物资生产完成时间由几个月或几周减少到几天或几分钟;随后就要及时跟上不断变化着的顾客需求,因为一旦具备了在用户真正需要的时候就能设计、安排生产和制造出用户真正需要的产品的能力,就意味着可以抛开销售,直接按用户告知的实际要求进行生产,这就是说,可以按用户需要拉动产品,而不是把用户不想要的产品硬推给用户

        对比国内情况,我觉得应该加多两步:

        一是宣传和教育,让企业上上下下都认识到精益思想是什么东西,它对企业意味着什么,当然,不能期待每个人都对它有认识,因为国内企业员工的流动性比较高,当大多数产线工人都在为生存而挣扎的时候,指望他们去思考什么是精益思想为公司节少多少成本是不太现实的,但最少,拉长要明白什么是精益思想,主管以上的管理层要以这个思想去指导工作,经理层则把必须重点放在流程的改进和推动上,加强执行力,越高层则越要统筹大局,灌输这种思想

        二是持续性,前面楼主说到了,国内搞精益管理结果搞成了整风运动,隔个二三年来一次,结果下面的人以为是唱戏,变成了一个人的表演,这个管理理念只要失败了一次,下一次再来时,难度会更大,因为人们已经对些失去了好奇心和兴趣,再多搞几次,当然会成独角戏了

        好的东西往往很难执行,或者执行得变了味,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两个字,利益,说好听一点,是文化,说得不好听,本质就是利益

        有人的地方有就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斗争,有斗争有会有帮派,有帮派就会有利益共同体,也就有了政治,所以,精益管理能否执行到位,我认为决定因素还在于人,特别是高管层,而寻找一位偏执狂去展开这个工作,授与他充份的权利空间,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听话就拿出来忌旗,特别是高管,忌一二个下面就容易推进的多了,其实是,说到底,成功与否的,最终决定权还是老板手里,而他考虑问题的区域可能更多是生存还是发展。打个比方,我之前碰到一个很没用的HR总监,她的无能是很多人都看得到的,但是一直没有换,直到我们阵亡了,她还安然无事,后为有人告诉我,这个女人的关系可以通天,她能坐这个位置根本就是出于老板的利益交换,我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呵呵,傻了一把

        虽然如此,我还是认为,如果要强,精益管理这个东西是我们饶不过去的,它代表着管理的方向,但问题是什么样的情况导致精益管理失败,我觉得更是我们应该注意的地方

        希望河里的大牛给指点一下,特别是中国文化这块,因为我现在的毕业论文刚好是:基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物流精益管理

        头痛啊,要把中国文化和精益管理结合起来,这个题目有点大

        思考ing....

        • 家园 物流不是个筐啊

          我不知道您是哪个专业的。据我所知(我不是物流方向的,但是还是对目前前沿有所了解的),物流研究目前的前沿还是集中在配送计划的算法上,这基本上就是一个数学的最优化问题,要和文化拉在一起就有点炒概念的意思,说句直话有点问题。

          • 家园 这个是比较小的定义

            这个是比较小的定义,我现在学的是MBA物流方向,老实说,我以前也只认为物流就是运输东西,但实际上广义物流的定义现应当把它扩大为整个循环价值链,也就是说从原材料出发一直到废物回复和再利用,因为里面每一步都包括着物质形态的改变,和信息流,价值流的变化,说白一点,就是东西,信息和钱都一直在运动着

            配送计划的算法问题,也就是运输方式和路线的选择及节点选择问题,它研究的重点是在有限资金和车子运输量的前提下如何最大化流量,这是物流链比较核心的问题

            然尔,做为物流管理,如果用于实践,我更喜欢把它看成是一门管理学科,也就是如何用在生产实践中,如何用的问题,我把自己定位于公司或者工厂管理,纯理论的东西不是我的强项,大致知道它是什么东西就行了,比如上面提到的流量问题,反映在现实中就是我会问贷代公司,你走什么样的路线,报价如何,这个报价合不合理,然后比较几个,选择一个比较实用的。我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国内有那家公司的货运量大到DHL Fedex,UPS运不了的,这是对外,当然,如果要考虑选厂址,那就要费点心思了 

            与纯理论相比,我更喜欢去思考如何用,一般学东西喜欢知道三个事情,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而我所观注的重点是采购,生产,销售和财务,在国内目前的情况下,能把握这四块,就基本上把握了整个公司

            这些天来,我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我来这里到底学到了什么,这些东西是不是我要的,结论是我现在学到的东西都是术,不是势。如SCM,如现在我们讲的精益管理,如电子商务,IPO(这块我还达不到),这些都是术,是讲如何控制,如何做的问题,而与之对应的,战略这块(势),致今在我脑子里也还只是个概念,到底战略是个什么东西,凭什么去制定它,怎么去制定它,如何去用它,我一直都还不懂,希望高人能解答一下

            跑题了,呵呵

            • 家园 我的观点是

              有些东西上来就讲的宏观、战略级,其实您仔细想想就知道,都是说的很炫,但是实际中却用处很有限。这不是术、势的问题,而是正如你说要的想如何用的问题。如果不把核心、基础的细节内容搞明白,学会用,那么恐怕变成空谈。就我的感觉,其实真正的实质在于理解它的方法和思想,这个往往并非别人说说就能理解的,还是从基础搞清楚才能非常理解。国内的问题就是喜欢炒一些很炫的概念,10多年来我看的太多了,但是实践中的作用却非常有限,这个有如时尚一样,火几年就销声匿迹了。

              如果不是想去做咨询,那么还是先把术搞清楚,尤其是细节,再去看势,才能事倍功半。如果只是把物流作为纯管理问题,其实和工业工程就没多大关系,实践中遇到的情况各种各样,若不抓住其实质,恐怕没有人能够搞懂所有具体问题怎么去处理。那样的话恐怕您期望越高,失望越高了。

              • 家园 或许您是对的

                或许您是对的

                我认同势还是要基于术的基础之上的,要对基本面有比较好的了解,关键的有二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与之对应的战略选择,我目前还不能体会战略这个东西,但我认同它的存在,因为我对它有过切身的感受。06年底,我进入国内一家光伏企业,我所看到的是,大体上的东西都是按既定方向走,小到一个月按装多少台机器(一台就好几百WRMB),大到IPO的上市计划,什么时候做什么事,都是事先规划好了的,照这个计划去做,07年就在Nasdaq成功上市,08年起,这家企业就开始在国外进行兼并活动了,直接把手伸向了欧洲的一线销售市场。这样,这家企业发展速度很快

                我的疑问是,为什么老板可以比其他人提前二年看到问题所在并采取对策,国内大多数光伏企业,目前还处在找定单的初期(09年从卖方市场变成买方市场了),有的还在吃老本,有的停线,能在欧洲设销分公司或者办事处的,都还不是很多,而这家企业却处处为人先,这就是我说的势

                先谋势,再用术,我觉得才在成功的关键

                问题是这个势是如何谋的,我想不出来

                • 家园 嘿嘿,鸡生蛋,蛋生鸡的IE版本

                  先谋势,再用术,我觉得才在成功的关键

                  问题是这个势是如何谋的,我想不出来

                  我觉得对势的洞悉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直觉+信息情报+基础知识整体做出的一个判断,和对术的深刻理解是分不开的。不深刻理解术,就无法明白哪些是实际中需要做和可以做到的。这个搞不清楚,要想如您说的在人之先就洞悉势,不太可能。毕竟不是做咨询的,其实咨询公司做的方案,往往很炫,但是真正能够预测准的,掌握势的其实也不是很多,无他,咨询公司工作的人,其实很多根本没有工业界的实践经验,连术都理解不深,就去谋势,后果可想而知。

    • 家园 虽然看不懂还是送花!

      希望继续写到我看懂为止

      • 家园 我对华为很钦佩啊

        花了几年,几个亿,坚持不懈的搞IPD,到取得今天的成功,非常钦佩。有了解内情的大牛能出来讲讲吗?想好好学习学习

        • 家园 这个要求难

          他们的中层都不能在公司随便上网,下班后忙着休息。 他们和日本的交流不错,去年专门组织管理层去学习。

          • 家园 确实,华为的工作压力很大

            我最佩服的两个公司,一个是苹果,一个就是华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