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讨论】毛时代普通人的精神面貌——上山下乡 -- 酥油茶

共:💬613 🌺1867 🌵7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1
下页 末页
            • 家园 看了这个。。一声叹息。。。。通宝推一下。

              需要反省的是。。。为什么是卑鄙的人掌握权力,以及如何控制这种权力。。。即便有明君良臣粉饰太平,也是好好的看清楚然后去寻找改变的路,绝不是打倒一双明君良臣的时代而后再建立一个明君良臣的时代。

              否则,只是以“自己想象中的文革的行为方式”在反对“自己想象中的文革”。。。真荒谬。

              谁也不比谁傻的。

            • 家园 问题是不光小p孩如此

              很多大人不也是这样

              听一点别人的片言只语就以为自己知道了什么?你以为所有知青都象某些人叽叽歪歪的那样?这句话还给你:人无耻不能这样没有极限。

              主要还是舆论导向和国人偏听偏信的劣根性所致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一定要花

              其实你们那代真是吃过很多苦的。但是我碰见的多数真的都很乐观向上,而且经历过那些之后吃苦和对工作的认真负责能力真的是让人佩服,在和我谈到他们的那段历史的时候,真的很少抱怨(相反他们对现在社会的现象很不满),我想这就是那一代在青年时和现代人精神面貌的不同吧。

              有些人总爱将别人的青春想象的黑暗一片,却不知道人家能够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能将自己的青春活的精彩激烈,自己的青春却掩埋在抱怨连连中。

              • 家园 呵呵。激情能当饭吃么?

                他们为什么对现在的社会不满? 因为他们人到中年,本应该是人生收获的季节,却两手空空,知识体系,劳动技能都落后于时代,其中很多面临下岗的困境。

                任何一个运动,都有其背后的社会经济利益驱动。绝不是仅仅用激情可以解释的。当时不明白的,事后总会被了解。

                • 家园 他们为什么不满,因为他们奉献一生的世界被改变了

                  不要随便意淫人家的人生,很多人并不是都以利益来衡量一切的,他们对自己奉献青春改变中国很自豪,他们亲眼看见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珍惜自己得到的一切,因为经历过他们知道这一切来之来之多么不易

                  有些人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并对自己一生无悔,有些人只会看自己的人生换回了什么利益。谁比谁高尚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每个人只要为自己的一生自豪才是不白活一世

                  • 家园 喝煤油吃塑料的知青生活?

                    河里就有当知青的。履虎尾先生当年写到某名知青是如何写的?

                    活着也没什么大不了。

                    • 家园 对老母猪来说,万年不忘的只有“糠”,仅此而已。
                    • 家园 恩,我碰见的都不是知青过来的行了吧

                      或者他们和你知道的现在天天忆苦的知青不是生活在一个空间的。

                      不想争论下去了,就像总有80、90后和我说:你们童年那时有肯德基有电脑吗?你们的童年好没意思哦。到底谁的童年更幸福,无非是精神和物质的区别罢了。

                  • 家园 您就不要一厢情愿了。

                    空喊这些口号有什么意义?

                    你去问问100个知青,看看他们有几个原意生活在60年代? 谁稀罕家里只有两张板凳一张床?最值钱的东西就是自行车,天天看样板戏,背诵语录的生活?

                    你凭什么说那些知青不后悔? 我和他们聊天,听到他们说过最多的遗憾就是当年要是不下乡,能有机会多读点书,现在的境况会好太多。

                    把人家孩子卖了还说人家是自觉自愿的,你这5毛也太残忍了吧。

                    • 家园 这种偷换概念的手法见过好多次了

                      你愿意回娘胎或者再变成精子吗?如果不愿意那是不是你妈怀胎就完全没意义了?

                    • 家园 这大约是不同的地方

                      我的知青朋友中,基本上抱怨的全是生活不如意的,这些人可以称为要是派。另一派是基本不抱怨,只是把事做起来就是了,可以称为行动派。不夸张的说,所有行动派的日子过的都比要是派强。

                      朋友中有一个妙人。当年上学的时候,红卫兵头儿,革委会付主任。毕业报名上山下乡了。知青,一介白丁的走了。知青返城,县委常委,可老头儿身体不好,摸摸脑袋,一介白丁的回了城。从摆小摊儿开始,到现在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有点儿小钱”。。。。想读书的也很认识一些。不过没有人说要是的。人家都是说念就念了。77,78,79三年考上的也不是少数。估计您认识的知青用了太多时间在后悔上,反而没有时间干正事儿了。

                      顺便说一句,不愿意生活在60年代的不只是知青。家里有自行车的当时算是有钱的。如果您不能懂的话,那可以想像一下现在开奥迪的就可以了。天天看样板戏也是奢侈。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能看到样板戏就已经算是好事儿了。就凭您对60年代的认知,您基本上可以说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和您在这讲这些基本上等于给小学生讲高次方程。难怪和你说不通。

                      • 家园 倚老卖老就算了吧。

                        知青里面飞黄腾达的也有,发财留洋的也有,但比例有多大?! 下岗没工作的,从事低收入服务性工作的又有多少?你认识的那几个个案就能说明全体了?

                        按照你逻辑,所有研究历史的人都要失业了。他们都没有经历过自己研究的,所以没有发言权? 60年代的人还没有死光吧?谁家没有父母亲朋?都不知道60年代的中国是什么德行? 真难为你,还知道什么高次方程,呵呵。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