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4万亿投资到民工荒 -- 陈经

共:💬100 🌺432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是的,中西部的大小城市现在都上了很多工程,

      拉住了一定量的返乡民工,所以沿海那边缺人了。如果有选择,民工当然愿意在本地附近做。但中西部的大幅投资能不能一直持续是个问题,如果放缓,民工还会出现往沿海流动的态势。

    • 家园 这些天工厂里还真是来了很多求职的人

      元宵节前,每天只看见一两个人。

      要知道,这个厂可是有4000人呢。

    • 家园 我还有个猜想

      在另一贴中发过了。

      现在新生代的农民工没有他们的父辈那么大的负担,他们不是承担着让全家基本生存发展的现金流不断裂的重负出来打工的。家庭的生存资本已经由他们的父辈积累了。加上近些年农村收入大幅度提高,新生代的农民工只是为了个人的发展出来打工的。甚至于有不少还是父辈打工挣钱供他上学的,人家出来的目的不是“打工”,而是“求职”。

      民工荒不在于民工的数量到底少了多少,而在于他们的心态和生存条件大大不同了。与其说是劳动力供给的变化,不如说是劳资博弈的变化。

      • 家园 这点在海外也很明显

        以前在海外的中国留学生一提起打工就是中餐馆刷盘子。就像国内的民工一样。当然现在仍然还是有许多人仍然在中餐馆打工,但是打工的方式已经多元化了。有给国内作代理的,有代旅行团的,做展会的等等。即使是干服务业,也是都往DB(德国铁路)等大的企业里去。还有许多根本就不打工,跟国内一样就念书。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 家园 同意

          前段时间去滑雪,发现住的旅店里有很多年纪很轻的中国小孩。

          很感慨,我们那时候,除了上学就是打工,从来就没有想过花好几万块买滑雪衣滑雪板,花好几万住好旅店滑雪。

          吃饭的时候一起聊天,好吃惊!那些小孩里面有两个都不打工,开网店,靠网店的收入交学费和玩乐。

      • 家园 这个说的有道理

        民工这个词,慢慢会消失的。更多的是80后90后变成求职者。

    • 家园 不用担心工程减少

      大方向说,现在是土共基建的加速期,无论是需求还是能力都加速,所以工程量很难下来。工程的工期也不短。

      而且基建对上下游拉动太大了,都说房地产拉动大,基建的拉动大多了。比如看看长沙,中国工程设备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这几年工业总产值的增速,2,3年就翻一番。还有那么多施工人员的后勤保障,都是就业。基础设施建好,经济活跃,又提高就业。

      而且各省的势头都很足,这个月铁道部每天跟一个省谈计划,家家都是跨越,规划新增里程不到现有里程一倍的都不好意思见人,2倍的都有。所有yy中的项目不管官方yy还是民间yy的,都写进去了,还有没yy的写进去了。

      高速公路也大概这情况。

      • 家园 问题在于资源供应方面会不会被卡呀。比如和基建密切相关的铁

        ,如今三大矿业都联手大涨价,其他供货商规模都太小或者距离太远。如果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能有大铁矿,那倒是能和澳大利亚争争。

      • 家园 这是跑部钱进时代的事情吧

        难道现在还是这个鸟样?

        • 家园 你说省部协议?

          不是跑来的,两边商量好,部长根省长签,部长省委书记讲话。铁路因为是全国一盘棋,所以要省部商量好一起规划。

      • 家园 这些是“规划”,到底怎么上,要看贷款

        如果“只争朝夕”,把这些工程全部赶时间做完,那也是一种办法,我觉得无所谓。一时贷款高些,就当提前搞事了。地方上显然都希望越快越好。但是,贷款数据增长太厉害,有关部门又会拿出通胀、过热、坏账之类的问题,麻烦。这些考虑也不是全无道理,平衡也是很重要的。所以估计最终会拉长进度,虽然建,但不太着急赶着建。

        最根本的,如果自己造血功能不足,猛上工程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你工程来工程去,是为了啥?是为了造血、输血。如果不会造血,光有血管,还是有大问题。工程总有缓下来的时候,那时人又能干啥?所以,我认为一边造工程,一边把中西部的生产真正搞起来,配合着来才是最正确的。财政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提前安排一些,但不能当作根本。

        • 家园 现在的问题应该不是造血功能不足吧?

          中国加入wto之后造血能力飙升,虚火上升所以才会催生房地产这个肿瘤。

        • 家园 我觉得工程是基础

          有基础设施才能造血。沿海比内地,主要就强在基础设施上了,包括沿海本身就相当于很多基础设施的效益。

          还有很多基础设施本身就是产业链的一部分,比如全国的输油输气管道,电网等。

          此外工程持续的时间是相当长的,就说铁路,大干10年不算多,这个贷款不会不批的,土共连兰新都能花1435亿造高铁。而且铁路项目中在建新线里程就有3.3万公里,这要多少人,加上拉动的材料,设备,后勤等等,多少就业。还有老线改造的工程,发改委已经批复尚未开工的工程,非常惊人的数量。这些都是肯定会干的,不会被调控掉。而且铁路的投资额还不如公路呢。

          近几年,凭已开工项目,撑住就没问题了。这就又能培养一批积累出生活资本的人口,他们的衣食住行需求,都是产业。现在基建工程的工资还是可以的。

          其实基础设施就是最重要的造血功能,一方面提供产业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提供老百姓积累资本的途径。只要一个地方基础设施搞好,有了一批积累出资本的定居人口,再加一点工业,就能拉动出衣食住行各种产业,这血就算造出来了。

          工程全赶完还早着呢,中国太缺基础设施了。

          • 家园 咱们自然是想快些干完,地方也嗷嗷叫

            可是,为啥2008年底之前,发改委那积压了一堆项目没批?就是怕过热。

            为什么怕过热?虽然感觉央行等中央一伙人怕得有些过分,但也有一定道理。到处都大干快上,哄抢原材料,这其实也是乱子。原材料价格高不说,总得要有。如果上产能对付,这个产能就不太好规划。你应对的是最大需求,到时过了建设高潮,那些产能怎么办,过剩谁给解决?这些问题地方是不会考虑的,最好让别人停下来,就我先建成。但中央必须考虑。

            所以,进度安排绝对是要控制的,不能按照最痛快的方式来。怎幺控制,到是要商榷,感觉西方经济学看通胀信贷那一套有问题,中央上当了。

            如果要控制,那控制的节奏没搞好,就会出问题。2010年热火朝天,2011年可能就得降温,民工的本地工作可能就没有持续性了。我是说,中央的节奏感明显不好,以后再乱掉不奇怪。

            基建是基础,当然没有错。不过打基础得有一个过程,并不一定越快越好。小孩子学习也不是越快越好,搞不好就高分低能了。

            • 家园 过热有什么好怕的

              我看不是中央上当西方通胀信贷那一套,而是你上当了吧。

              对于tg来说,通胀的威胁远不如就业。2009年到2010年的房价是什么,就是通胀,如果有必要解决就业问题,房价再过热个几倍你看tg做不做的出来。

              tg之所以要调控过热,主要是国际市场能源和资源价格的限制,会对国内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产生传导。农业我们完全自足,土地也是0成本,受制于外的无非就是原油和矿石。多修几条高铁,多一些全电气化线路,对外部能源的依赖少一点,tg抵御通胀传导的能力就多些,到那个时候你再看看中国还有没有过热一说吧。十几亿人都等着通过劳动富起来呢,几个过热也拦不住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