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贵人相助,平步青云:八十年代江泽民在北京的一些往事 -- 起轩

共:💬58 🌺2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贵人相助,平步青云:八十年代江泽民在北京的一些往事

    贵人相助,平步青云:八十年代江泽民在北京的一些往事

    江泽民于1980年到一机部时,仅仅是个科级干部(一机部所属二级所的所长).当时是被”借调”到一机部外事局的.刚到部里的头几个月,由于没有正式的办公室,每到午休时间没有地方呆,只好和其它”借调”到一机部外事局的”哥们儿”一起,到处找空办公室午睡.运气好的时候,找到空办公室,锁上门,每人躺在四把椅子上聊闲天儿,倒也自在逍遥.

    江泽民升迁的速度极快.借调到部里没几个月就荣升正处长.不久后江又被提为一机部外事局的”代理局长”.直到江泽民离开一机部,他这个”代理局长”始终没有被”扶正”.

    江泽民”代局长”的顶头上司,是一机部主管外事的副部长项南. 江的一位部下由于受到项南副部长的多次训斥,再加上妻子闹离婚,一时想不开,竟然投永定河寻了短见.也许是有眼无珠的永定河神认不出”真命天子”吧!上任不久的江代局长,带着一批消防队员捞尸体,连续捞了两天两夜,最后无功而返.幸好尸体被一位老乡在永定河下游看到, 才使河中少了一位孤魂野鬼.

    顺便说一句,那位有”命案”在身的,福建籍的项南副部长,不久后被胡耀邦看中,调任福建省委第一书记,替胡总书记从福建的”山西帮”手中夺权. 也许应了”善恶到头终有报”那句话, 项南后来因假药案被免职,黯然返京,郁郁而终于90年代中期.项氏在福建也非一事无成. 江泽民在一机部外事局的同事,九十年代受江总书记和赵公元帅同时眷顾的全国政协贾庆林主席,是被项南在福建一手提拔起来的.

    所有官运亨通的人都少不了”伯乐”的推荐和提拔. 江泽民进入”第三梯队”是靠三个老干部的推荐: 前国务院副总理,国家建委主任谷牧,前一机部副部长,上海市长汪道涵, 前一机部部长周建南. 特别是汪道涵,他在江泽民担任上海市委书记之前的升迁中,起了最关键的作用.

    在大家预计江泽民将获外事局长真除的时候, 一机部的元老们却在酝酿破格提拔江为一机部副部长. 这一次,”江代局长”未能如愿以偿.一机部老部长周子健表态, “凭江泽民的资历,在一机部不可能提副部长.”但”真命天子”的升迁之路是没人能够挡得住的. “痛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考验对江泽民还没开始, 汪道涵,周建南等人即把江推荐到了方毅领军的国务院外经贸办任副主任(副部级).不久后,再晋升为电子工业部部长.

    书香门第出身的江泽民, 熟知”?セ方岵荨币焕嗟谋ǘ鞯涔十 对于”恩公”们提拔, 江泽民焉能”忘恩负义”?

    朱熔基的门人,周建南的儿子周小川因此而受惠不浅. 周小川凭其父带来的小道消息,主攻”价格改革”,1984年即”傍”上了红透半边天的赵紫阳.他的抄自西方的,有关价格改革的观点,使赵紫阳在1988年的”物价改革闯关”中,把中国经济搞得”鸡飞狗跳”.这是赵氏1989年败走麦城的主要原因之一. 周小川背信??义落井下石在 “六四”开枪前杀了赵紫阳的回马枪.九十年代初,周公子改换门庭跟了朱熔基. 虽然周小川在当建设银行行长和证监会主席时,都搞的声名狼藉,在”面和心不和”的两巨头江泽民和朱熔基的双重关照下,他还是当上了”中国的葛林斯潘”.这些都是后话.

    80年代初,汪道涵有个在一机部外事局工作的千金. 汪小姐虽嫁入中将豪门,却在其父到上海任市长后,传出婚外情.鞭长莫及的汪老爹对其掌上明珠百般盘问不得要领.只好请出时任电子部部长的老部下江泽民,代为查出实情.报恩心切的江部长,本应恶补"福尔摩斯",他却使出浑身解数,走了群众路线,问遍了他在一机部外事局的老部下们.除了婚外情男女主角的顶头上司,和江泽民同时借调到一机部的马处长,确认此事”基本属实”之外, 江氏其它老朋友们,均一口咬定,此传言纯属”子虚乌有”. 江泽民坚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并据此向恩公汪道涵拍胸脯保证”令爱白璧无瑕”.

    “部长级侦探”江泽民的”白璧无瑕论”未能经得住实践检验. 汪道涵的女儿及其情夫不久即被捉奸在床. 身为汪婿的”将门虎子”手持菜刀,要对奸夫”宫刑伺候”,终被众人劝止.事情闹大之后,婚外情的双方只好各自离婚,”有情人终成眷属”.在老上级汪道涵面前大丢面子的江泽民恼羞成怒,严厉斥责一机部外事局的老部下们”除了老马,你们没有一个人跟我讲真话!”

    这次婚外情风波的唯一输家,是那位”坚持真理”的马处长.汪小姐和她那位新夫婿联手,成了他们的上级马处长的”死对头”. 20年后的今天,那位北大西语系的高材生,已定居智利多年的马处长,每谈及此事,依然懊恼不已.

    通情达理的汪道涵,并没有因为这次失败的”侦探案”,减少对江泽民的信任.不久后,在汪道涵的全力推荐之下,江泽民前往上海,接替这位退休的老上级,荣任上海市长.历史告诉我们,这是江泽民在其通向中南海的仕途中,迈出的最关键一步.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科级也是有可能的

      看了诸位大虾的论证,对各位的求证我很佩服。插花一句,我很喜欢看温相和驴兄的文章。

      但就此事而言,我觉得当时江以科级调入也是有可能的。

      当时的情形,除非查到档案中的调令,这能让人们一致认可。否则都是见仁见智的问题。

      江在调入京之前或者更早是否已是处级干部和他以什么级别调入京,这是两回事。要进北京的干部很多,不排除放弃副处,自降半级先进京的可能。若一人原先在外为某处级干部,欲进京,在北京的部门发话了,咱们这副处的位子满了,只有科级的啦,您来吗?不能排除他答应了,以科级进京的可能。

      以起轩兄的言谈来看,他能接触到一些原单位的老人,发觉了不同立场的人的说法一致,采用了而已。一般工作的人,对新调入的同志在原单位的级别不一定很清楚,印象深的是这人刚到本单位的情况,这是多数人记忆的情况吧。

      当然,如果起轩兄在原文中开头提一句,据当时的老同事回忆,。。。就更好了,因为这点(科级干部与否)并没有明确公示过。

      我斗胆发言,并无实据,谢谢诸位耐心看完,鞠躬,抱头狂奔中

    • 家园 根据杜林写的《江泽民传》,您的这些推论都不成立

      江泽民传(Tiger on the Brink)

      杜林(加拿大) (Bruce Gilley)

      杨鸣译

      明镜出版社

      1958年,江泽民任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动力分厂厂长,就已经是处级了

      1969年,江泽民进入一机部,进入外事局

      1970年,江泽民带援罗团出访罗马尼亚

      1972年,完成任务回国

      1974年,升任一机部外事局副局长(副局级)

      1976年,升任一机部外事局局长(正局级)

      • 家园 你尽管相信杜林的书,但我从来更相信我的自己耳朵!
      • 家园 我讲的很清楚,我根本没做任何推论!你别说前面我写的

        东西你没看到.

        • 家园 针对的是你主贴文章第一句:

          江泽民于1980年到一机部时,仅仅是个科级干部(一机部所属二级所的所长).

          江泽民不是1980年才到的一机部。

          那时候也不是科级干部

          您把这两个都搞错了,如此而已

          • 家园 你别把部机关和下属机构两件事弄差了,他在部下属机构,广义上

            也属一机部,但和我讲的一机部机关是两回事.

          • 家园 我在前面讲了,江在70年代后期是先到的情报所,我这里指的一机

            部是部机关,并非一机部所属机构.至于是否科级,我在以前已经讲的很清楚,你要炒冷饭是你自己的事,我没兴趣奉陪.

            • 家园 如果阁下认错的话,就删除主帖如何?

              阁下自己的帖子,也是“冷饭”不成?

              如果阁下认错的话,就删除主帖如何?否则的话也不妨让大家来看看

              〉〉江泽民于1980年到一机部时,仅仅是个科级干部(一机部所属二级所的所长).当时是被”借调”到一机部外事局的.

              这是你起轩的原话不是?

              你的意思写的明明白白:1980年江泽民借调到一机部外事局,当时为科级干部。

              哪里有你上面一个帖子说的“部机关”而非“一机部所属机构”借口可以用来逃避?

              根据杜林的《江泽民传》,明明白白地写着,江泽民是1974年担任一机部外事局副局长的,两年后升任局长。

              根据你的逻辑,江泽民在一机部外事局最多也就干了两年(1980-1982)。没曲解你吧?

              可江泽民的老部下在这片文章中明确地写道:

              http://auto.sina.com.cn/news/2003-07-13/41067.shtml

              〉〉张存道同志在原一机部外事局工作期间,曾经在江泽民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工作过9年。

              您又作何解释?

              我看阁下对江泽民在七十年代里都在哪里公干都没有搞清楚。

              这样的文章,不是谣言,还是什么呢?

              附录《江泽民传》片断

              六九年四月第九次党代会决定,多名原部长、副部长落实政策,

              官复原职。一机部头顶的天空也出现了明朗的色调,当年回部的人包

              括前副部长周子健和饶斌,两人均就任[革命委员会]副主任。饶斌在

              五十年代任职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期间,曾经主管长春第一汽车厂

              的启动和最初运作。一机部前部长段君毅于七一年调升四川省委

              书记。

              重新组阁的一机部领导层调江泽民回京,先将他安排进入部里的

              五七干校,进行[劳动思想改造],看来此次进京不过是文化革命中的

              一丝曙光,可是走到这一步,距离恢复官位已不远。江泽民在干

              校的经历成为他在文革免职期间最难以忍受的日子,该干校是一机部

              革命热情的典范,这里全然没有武汉同仁们给予的同情和关爱。他回

              忆这段生活时说:[ 我在五七干校时,连折叠椅子都没有,吃饭时就

              蹲著,捧著大碗吃面条。]

              这种艰苦的生活只过了几个月,江泽民就被调回部内外事局工作。

              有猜测认为周恩来亲自签署了江泽民的调令,有报导说,中国总理曾

              经约见江泽民,两人谈了一个小时,之后周恩来说:[ 这是当部长的

              材料。] 江泽民的调令无庸置疑需要主管中国外交的人士批准,

              而周恩来在文革期间的一项任务就是保证中国外事正常进行,至少他

              应该听说这个调令。对江泽民来说,当年在武汉不得不透过储藏室的

              窗户眺望周恩来的访问团,如今能和周恩来会晤是个很大的安慰了。

              决定调江泽民进外事局的不论是什么人,这个人都不会是汪道涵。

              他早在文革前离开机械制造部门,另就外贸部的职位,不再对一机部

              的人事去向有发言权,甚至间接的影响都不太可能。江泽民重新出来

              工作时,汪道涵还仍然留在农村劳作,但是汪江两家的关系一直比较

              融洽,因汪道涵远在农村,王冶坪曾经收留他的女儿。这一次,

              江泽民仰仗其他人事关系步出困境,很可能部里新组合的领导层像汪

              道涵一样,对江泽民另眼相看,而这也说明,江泽民的事业并非仅仅

              依赖一个人捧场。

              江泽民重回北京任职别具意义,是他自称的[ 二十三年在基层工

              作 ]的分水岭。自出大学校门,他在工厂和研究所工作,还从没有进

              过政府部门,他在党内的级别虽然渐渐提升,但多是历次工作调动的

              附属品,江官僚总是跟在江工程师的后面。但现在,这一切已经发生

              了变化。

              当然,调江泽民主管外事也有实际的具体原因。中国和苏联分道

              扬镳后,处于前所未有的国际孤立之中,急需广泛交友,打开局面,

              资助外交是结交友国的一种方式,特别是针对非洲和东欧的这些不发

              达国家,而江泽民的外语水平和在莫斯科的工作经验都有用武之地。

              中国推行的新外交的首批受益国之一是罗马尼亚,周恩来六九年六月

              访问该国,提供长期无息贷款,以及数项工业建设的帮助。中国

              政府中有几个部委都参加了这个援外计划,一机部的援罗小组由江泽

              民负责,制定计划草案,准备在罗马尼亚协助建立十五个工厂,该小

              组经过一个月的短期语言培训,于七○年飞往布加勒斯特。

              江泽民的罗马尼亚之行和莫斯科的生活有两点不同。其一,这次

              中国人是师傅,不是学徒。虽然中国经历了政治动乱,但经济一直持

              续而缓慢挺进,技术上很快超过了东欧国家。其二,江泽民所扮演的

              角色也不同,他需要自己的技术知识,但此行更重要的责任是外交工

              作,这就是说,罗马尼亚之行的外交意义究竟如何,无论是责难还是

              表彰,都会算在他的头上。

              在莫斯科,江泽民过著比较闲暇的生活,可是罗马尼亚的工作却

              十分紧张繁忙,一机部小组协助的布加勒斯特重型机械厂仅有七年厂

              龄,该厂连一个简单的机床也做不好,但中国人离开的时候,该厂已

              经开始实施一项巨大的计划,希望今后发展成为罗马尼亚最大的机械

              厂, 制造从铁路轨道设备到重型吊车的众多机械设备。

              江泽民开始学习罗马尼亚语,就像他当初学习俄语一样。人们称

              他说的是[苏北罗语],他美其名曰是[为了外交关系]。虽然官方

              声称他的罗马尼亚语很[流利],但他二十五年后重访罗马尼亚时,还

              是用英语讲话。罗马尼亚浓郁的东欧和拉丁风情令人陶醉,江

              泽民说:[开阔眼界不少。]

              罗马尼亚之行获得了外交成功。回到中国两年后,江泽民于七四

              年晋升为一机部外事局副局长,再过两年升为局长,距离中央政府的

              部长级别只有两步之遥。

              ***************************************

              北京突袭[四人帮]行动没过几天,上海市革委会在街道上部署三

              万三千人的军队和民兵,夺取地方电台,下令不要广播来自北京的任

              何新闻。又过了几天,北京邀请上海领导人赴京和平谈判,保证在不

              反对围捕[四人帮]行动的条件下,给予赦免。十月十二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当时派遣小组奔赴上海占据市委和政府办公地点的准备工作已

              经展开,中共中央工作组迅速成形,由海军上将苏振华和江苏省委书

              记彭冲带队,后来,从七六年到八○年上海恢复正常,苏彭二人便担

              负起上海市委的工作。

              大多数中国人直到十月二十四日中国新闻发布,才知道[四人帮]

              被捕的消息,但江泽民十日一早上班时,就接到放在他办公桌上的通

              知,请他到中南海报到,江泽民心里也没谱,不知自己的命运,但他

              立即从位于西郊玉渊潭附近的办公室出发,顺著复兴路直奔中南海。

              中央有人告诉他:[上海有重要工作,请你前往。]原来江泽民被

              选入十四人组成的[中央上层工作组],协助恢复城市建设,这可能是

              由于他既有工业知识,又有都市经验。上海的领导人终于在北

              京认输投降,几小时后,工作组便乘海军专机飞抵上海。

              到目前为止,这是江泽民所接受的具有最高政治敏感性的任务。

              根据官方的历史报告,上海工作组的任务是在上海[控制局面],

              而江泽民负责恢复城市的工业交通系统,并让城市工业站稳脚跟。

              最棘手的工作是审查甄别被[四人帮]软禁或停职的人员档案( 该

              市总共十万六千人) ,决定其中哪些人应该官复原职,哪些人应该降

              职处理。这也是江泽民第三次插手[肃清]反动分子的工作,像内战后

              在上海和反右运动中在长春一样,江泽民对此并不热情。

              工作组首先恢复了上海机电一局局长蒋涛和党委书记余念一的职

              位,撤销[四人帮]提拔的数名干部的职务,并重新实施文革前

              的一些规章制度,例如允许工人们穿粗帆布套装,代替不实用的革命

              上装,数千名生产线工人开始上岗。上海工作组还撤换上海市委书记

              陈丕显,将其调至云南担任省委书记,据说江泽民在文革之初曾经拜

              访过陈丕显。

              江泽民这次在上海待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和家人住在曹阳新村。

              虽然他不久即重回北京的一机部,但加入上海工作组的意义非同一般,

              说明他正在渐渐脱离工程师的过去,而以党政领导干部的形象出现在

              人们面前。而且,历史的变迁将又一次提供机会,让江泽民更上层楼。

              ******************************

              十五个月前被[四人帮]赶下台的邓小平,于七七年七月重新赢回领导权。

              江泽民妥当得力地处理好上海的工作,这时也回到了北京,正赶

              上一机部清除文革干部的工作在快马加鞭地进行,副部长周子健不久

              升任正职,替下曾主持部里[革命委员会]的军界官员。江泽民还是不

              动窝地稳坐在外事局长的位子上,似乎事业已经达到玻璃顶端,

              昔日的老人们又重聚一机部高层,堵住了晋升的阶梯,当七九年部里

              两个副部长位置空缺时,技术局的头目们很快就填补上去。各个部委

              中,外贸工作仍是人人妒羡的位置,看来江泽民也很难找到机会转部,

              发挥他的才能。

              然而七八年那一年发生了两件事,给江泽民停滞不前的事业注入

              新的活力。先是汪道涵九月重任中国对外经济联络部副部长,然后是

              邓小平在十二月的党代会上取得胜利,呼吁将党的主要目标从[ 阶级

              斗争]转为经济发展,名曰[社会主义现代化]。

              这两件事分别为江泽民建筑了人脉关系的后台和政治发展的环境,

              他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作为一名具有三十年党龄的党员,江泽民已经

              具备个人能力和领导才干,他在文革中成长,遭受了个人侮辱,但没

              有受到肉体和精神的创伤,他在武汉和罗马尼亚发展,站在主要战线

              的边缘。现在,五十二岁的他既有技术专长,又老于世故,需要寻求

              新的远景目标。

              中国经济对外开放世人瞩目,邓小平的口号[改革开放]作为中国

              新的时代精神广为流传。改革的龙卷风终于吹到汪道涵平静行驶的航

              船,这位江泽民的庇护人于七九年八月被任命为新组建的两个委员会

              执行副主任,管理外贸和投资,江泽民的老上级一机部副部长、江苏

              同乡周健南也担任同样职务。

              江泽民具有一些肤浅的对外经济贸易知识,加上他的外语能力,

              显然是加入这两个委员会的候选人。汪道涵在位不过一年,便调升上

              海市委书记兼市长,重新回到中央政府权力中心机构,离京之前,他

              举荐江泽民接任委员会副主任职位。

              江泽民在文革中保护过汪道涵的女儿,这也许是汪道涵向他道谢

              的最便捷的方法。无论怎样,江泽民自己工作成绩甚佳,这个推荐才

              站得住脚,而且才很快赢得了别人的支持。他在处理政治敏感的经济

              问题时具有手腕,而且他的年龄也占了优势,比委员会的其他副主任

              年轻十岁。邓小平最初进行政治改革时,试图请求党政上层梯队的老

              人退位,他七九年曾经说过:[ 庙里装不下那么多和尚,除非老一辈

              退休,否则年轻人上不来。] 一年以后,当邓小平的上述告诫

              作为[选拔年轻干部]的政策具体实施时,江泽民立刻成了受益者。

              江泽民这次晋升意味深长,经过四年的原地踏步,他的地位终于

              又高升了一个等级-副部长

              • 家园 我从开使就没有反对你把任何资料拿出来,我当然坚持

                我从一机部的老人们那里听到的说法.

                江泽民在调到部机关之前,是在哪里我不是很清楚,听说关系在情报所.以前还被部里从武汉借走,出过国.据说是修坦赞铁路.

                这些我在前面答复的贴子里都有,你愿意怎么样是你的事.承认造谣?简直是笑话.你相信杜林的书,那是你的事,我没理由不相信一机部老人们对我讲的话.

                如果你要驳我的贴子,请仔细读一下我的那些回贴,别再问我答过的东西.

    • 家园 就江泽民的"科级"问题再说两句

      就江泽民的"科级"问题再说两句

      我在上一答贴中谈到我本人提”科级”一事仅是尊重事实,并无贬低江的意思.至于反对”科级”一说的其它网友们是否因”尊江”而反对此说,我从未提过.温兄似有些多心了. 我感觉,个别回贴”似乎”反应了这种情绪.但我指的贴子不是来自温相和驴兄.

      温相说自己”对于江无所谓好感也无所谓恶感.”,这话我信.但他说” 参与争鸣的其他朋友我相信也都是如此.”的话,我看似乎主观了一点. 别人自己都没说的话, 温相能做主吗? 话是这么说,我还是想就事论事,只谈”科级”的事.

      温兄说,回忆录不能作最终证据,这点我完全同意. 历史研究中,很多结论仅以当事人的回忆为依据,那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找不到或根本没有历史文件为证的事件多得是,总不能无限期等下去吧. 江的事儿当事人都在, 一机部70年代末的一个人事文件可能就把一切都说清了,光凭老人们的回忆,自然可能出错.

      我始终持的观点是, 一机部的老人们曾和江直接相处多年,他们的话,应比这里诸位的推理,可能更符合当时的情况. 如要搞清江在当时是以什么级别调进一机部的,最权威的直接和间接证据,最大的可能会来自一机部. 所以,我更倾向于相信一机部老人们的话,而非许多人推理得出结论. 这应该是人之常情, 如有人持相反意见, 我不太希望继续讨论.

      温相认为公开发表的江履历应有更大的权威性. 这一点我不完全同意. 朱熔基的例子我已讲过两次,不在此重复. 另一个例子,是1997年作古的秦基伟.当年” 秦赖支队”的老人们都清清楚楚地记得他是1912年出生的. 抗美援朝回来以后,大家发现他整整”年青”了两岁. 知内情的人说,这个变化实际上发生在他和第二位夫人”办喜事”之前. 目前”最具权威性”的履历表怎么说,温相应该不难查到.

      温相认为,江没有动机改变其履历.我认为搞错这事的未必是他本人.况且我们所看到的,两份自相矛盾的履历表,谁对谁错还是未定之天.退一步讲,即使前一个更可靠,它也从未谈到,江在到一机部前的级别问题. 众所周知,级别和职务不一定听起来完全一致.况且,如江曾为副处级,他也完全可能以正科的身份进入一机部.这一点我在上文中已提过,不想再多说了.

      温相说的对,我的这个贴子只是一个回忆录,并非法律文件或一个历史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还请诸位以平常心待之.

    • 家园 再就江泽民的履历说几句:

      起轩说有人对江抱有好感,所以,对于起轩的之于江在八十年代还是科长的历史表示不感冒,其实,就我自己而言,对于江无所谓好感也无所谓恶感,参与争鸣的其他朋友我相信也都是如此。当年海外为之欢呼的乔石、李瑞环、朱槠基等人一旦走到江的位置上去是不是比江做的更好?在现行体制下我以为不太可能。所以,这也是我比较反感海外一些人逢江必反的理由,不过这和江在八十年代做科长还是处长无关。

      起轩说江做科长的事情来自于一机部的老人们,说穿了,这就是私人的回忆,回忆录不是法律依据,充其量是人证,人证之外还要有物证,某种意义上,物证比人证还要重要,比如当时的文件等,金文明反击余秋雨时为了证明自己担任过《辞海》的编委,就出示了当年任命他的红头文件,而参与辞海编写的一些人回忆并不认为金文明就是编委,最后,文件出来之后,大家都没有话说,余秋雨也不讲了。这就是最有利的证据。而目前新华社授权发布的江泽民的履历就是比较有权威的等同于文件的东西,除非你出具了比之更有说服力的文件,否则,那就是唯一能够说明问题的。江泽民在就任总书记之前担任电子工业部部长和以后的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时,中国当时出版的有关辞典上都有江泽民的履历,和现在新华社发布的基本相同,至少没有说明江泽民在八十年代担任科长的信息。八十年代中前期出版的辞典总不能预测到一九八九年江泽民当选总书记,九七年成为真正的第三代核心吧?

      而且,像这种老人的回忆录或者回忆片断是不能完全作为凭证的,列宁就说过不要轻信回忆录的话。当然,起轩的贴子只不过为了说明一件事,而不是作为正规结论性文章出现,自然另当别论。

      我再举一个例子,当年护送陈云在四川活动的某位地下党员的身份的举证,陈云给调查组出具的信中明确的说:“我能够证明该同志在川东掩护过我,但是,其他的事情我则不能证明,而且,我的证明来自回忆,还请调查组成员给予一定的了解为盼。”以陈云那时候的中共中央纪委第一书记兼中央常委的身份,仍旧不敢对几十年前的事情做政治结论,可见,在没有足够的物证的前提下,人证只能作为旁证,而不能成为结论和完全的根据。

    • 家园 对江泽民在一机部曾为"科级"一说的反对意见的总回复

      对江泽民在一机部曾为"科级"一说的反对意见的总回复

      首先,我必须声明,我在此文章中所提到的基本内容,均直接来自一机部的老人们.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又是当年曾和江泽民多年相处的同事和老朋友.我没有进行过任何猜测和推理."科级"一事更是来自三种不同人的说法,并非我本人根据公开发表的,江的简历上的一些研究所的名字猜测而来. 顺便说一句,这种猜测方法是本人历来所不用的,也决不可能放到文章中来.

      第二,我在贴出本贴之后即声明内容"绝非演义",如果有人不相信,一定要通过推理的方法来否定文章中的任何内容,因此而浪费了宝贵时间和精力,那完全是个人爱好,恕我不会再次提醒大家.

      第三,关于"科级"一事,我只了解到江在70年代后期借调到一机部外事局(关系据说先在情报所放了一段时间)时,是以科级安排的工作.我没听说过他当过科长,因为部级单位一般不设科长一职.如果有人通过推理或听说江曾在上海,长春,武汉或坦赞二非洲国家工作时当过处长,处级所长因而具有副处以上,总书记以下的级别,与我文章中所说的内容无关.他到一机部机关(或情报所)后成为"科级",似乎不应该由我负责.

      第四,有些网友搬出公开发表的江的简历,想以此否定"科级"一说.我早就读过不同版本的江简历,但恕我眼拙,我没找到江在调到一机部机关时是处级或科级的明示,我采用"科级"一说,是因为我更相信自己的耳朵.除非从一机部找到直接证据,诸位能使本人放弃 "科级"一说的机会微乎其微,继续推理下去也只好各说各话.

      第五,我采用"科级"说法只是尊重事实,并无任何贬低江总书记的意图."英雄不怕出身低",是本人的一贯观念,和江总的著名理论暗合.我反对任何领导的错误政策和不良品格,与其出身无关.

      做出以上五项说明之后,我还是想和口气颇为恳切的驴兄和其它几位网友们多说几句.

      是不是一机部的司局长们(或老吏们)搞错了江的级别? 我看不会.在93年左右,我曾听一位即将退休的老厅长说过江在来一机部时是"二级所所长(科级)".口气颇为肯定,周围其它一机部的人,并未有异议. 他是对江颇为不服气的一位老领导,说话自然不可全信.可不久后我又听到至少两位江的前上级(级别曾高于江,但非顶头上司)说了类似的话.看来在一机部持此说法的老人,并不在少数.

      后来我又有机会同一些一机部外事局的老人(大部份在CMEC或

      CMIC外贸集团工作)们谈论江在外事局的往事,他们确认了江是在外事局从"科级"迅速晋升为"正处"的说法.

      顺便说一句,他们中的很多人对江颇有好感.我在文章中提到的,那位自杀身亡的外事局干部,当年在接待处工作.他的处长告诉我,他发现下属失踪后,告诉了江泽民. 江没把此事推给处里,而是亲自带消防队员们连夜打捞尸体. 他还清楚地记得江每晚都要他在大饭店安排酒席款待消防队员的事.和目前国内的局长们比,他现在对此事仍然十分感动.

      江到电子部当部长后甚至当了总书记后,仍和他在外事局的老朋友们保持联络. 江进中南海后,曾两次邀请一机部外事局的老朋友们到大会堂聚会.我在文章中提到的 "马处长",曾告诉我,江泽民当时特意问过他一些关于中南美国家的事情. 每次依依惜别之际,江还拉着他的手反复叮嘱,"有事找我,先找小贾(现任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在电子部时,即为江的秘书),找到小贾就找到我了."凭这些人和江的交情,我实在看不出他们有任何动机故意把江从处级"降"到科级.

      后来从几个一机部年青人的口中,我还听说江总书记回到部里,特意到他过去当”科长"(和温相的”科长说”不谋而合)时坐过的位子上坐了一下的故事.这里的科长实际上是科级科员的意思.

      一机部虽然出过很多中央领导,但当到总书记的只有一个.江在很长时间都曾是该部的议论中心.”科长说”在一机部算是话题之一,但并不像在今天在本论坛这般热门,这么多年了,人换了几茬,话题早该变了.

      是否相信官方的履历表? 我持保留态度.尽管它们一般来说是可靠的,但错误不少.如网上几位引用的江履历中说他曾当过所长,但我引的九月份江引退后新发的履历中,只提到副所长,和我在一机部听到的说法一致.

      朱熔基自称他曾在廊房石油部管道局任生产科长,但据我所接触到的所有廊房和徐州石管局的人都说,他只代理过”副科长”.

      这样的例子使我相信,从了解实际情况的人们的嘴里,比从官方的履历表里,更容易找到真相.

      关于诸位用科研单位名称推理其级别的方式,我也想说两句. 国内科研机构的名称和级别很复杂,且几十年来升升降降,关关并并变化极大. 简单的推理,很难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部属所(院)由于名气大,多数级别好判断. 如长春光机所,大连化物所,包头稀土所(院),沈阳金属所等. 而一二级所甚至部属所和一级所之间的差别,从名字上看,经常使人造成错觉. 以一机部系统组合机床行业的龙头研究所,大连组合机床研究所和大连机床研究所为例,两个所各有标准,业务上各有千秋,互不相让. 行业外的人谁能从名字和业务上判断出这是两个级别不同的所呢?在哈尔滨的省糖业机械研究所曾是甜菜制糖机械行业的龙头. 所中好多科研人员从日本”海归”,谁能从名字上判断出它后来成为省糖业公司下属的二级所呢?这样的例子我随随便便能举出几十个.因为业务关系,我曾在国内接触过许多各级研究所(院). 但从名字上判断级别的能力长进不大.现在虽经驴兄和温相等诸位不吝指教,自认为要想开窍还得多练几年.

      级别的问题也并不简单. 在国内,名为副处长,实为科级的例子多的是. 省辖市的局为副局级单位,其下面各处的副处长一般为正科级. 当年许多大企业因为主管部门的级别的关系,在组建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定为副局. 企业下属的各处副处长,虽被叫作处长,但级别只是科级. 现在省里的许多局都成为二级局,局长为副局,副局长为正处. 也是搬用的这种做法. 以当年政企合一的大庆油田为例. 局级的大庆管着同样应该为局级的政务办(相当于市政府)和龙凤炼厂,三十万吨乙烯等应为局级的大企业. 因为被管的关系,这些单位下面的处,自然低半级..同理,副局和副处级的研究所在国内也不在少数. 它们的副所长当然是正处或正科级..有些研究所的一把手由上级机关的副职兼任.实际管事的副职被下级看成正所长,这种现象并不少见.

      以一把手定单位级别是人们常用的方法, 但科学与否难说. 哈军工建校时,定的大军区级.校长陈赓的资历战功级别不输当时的总参谋长黄克诚. 但陈赓走时把一把手的位置交给了少将刘居英.二把手哈军工政委却是在莱芜战役立过功的大老粗,官拜中将的谢由法.刘居英和当时的黑龙江省军区司令汪家道,23军军长游好杨均为少将.但我没听到哈军工降级的消息.大跃进后,毛泽东把冶金部长王鹤寿放到了鞍钢当书记.鞍钢并未因此而升级.

      干部的级别问题还因为”代理”两个字搞的更复杂.我见过许多干部在一个位置上代理了多年没有”扶正”.最后只好联系其他单位,卷铺盖走人. 级别虽然没上去,原单位的人还以他多年前代理的较高职别呼之. 朱总理曾在廊房石油部管道局”代理”机电处办公室副主任,直到改正右派回北京,局里楞是不给他”委任?睢碑当地人嘴刁,始终叫他”朱工”,而非”朱主任”. 朱因为有反右前副处级的前程,再加上当时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代”所长,在美国学化工的”海归”薛宝鼎心慈面善,照顾朱熔基这位国家计委当年的小老弟,才使他荣升工经所室主任(正处). 否则,这个没扶正的”代理”.就可能使各位一辈子不知道朱熔基这个名字.

      最后,外地的干部到了北京,就一定能按原级别安排吗? 那可不一定. 我在北京时,曾遇到一位文革前建材部的副处长.他在文革中走”五七”道路, 户口留北京,人随单位调动去了湖北. 文革后,他在北京找不到接收单位.当时北京行政干部过剩,业务干部紧俏. 没办法,只好暂时割爱”副处级”.他凭着在”人大”啃的几年书本,到北京建工学院教了三年”政治经济学”,才又进国家建委,恢复了原级别.

      假设江的原级别真是副处, 可他的户口本在武汉,文革刚过就想往北京挤,自然困难重重. 当时常跑黑芝麻胡同的他,或许从老谋深算的汪道涵那里求得妙计,以科级(二级所所长)业务干部的身份,先在情报所”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也未可知.

      上面所说的,不过想为爱推理的朋友提供一点思路. 如小有启发,是温相和驴兄等高手的点拨.如有不是之处,还请继续批评.

      • 家园 质量阿!
      • 家园 果然有山东及时雨之风

        顺便说一句,他们中的很多人对江颇有好感.我在文章中提到的,那位自杀身亡的外事局干部,当年在接待处工作.他的处长告诉我,他发现下属失踪后,告诉了江泽民. 江没把此事推给处里,而是亲自带消防队员们连夜打捞尸体. 他还清楚地记得江每晚都要他在大饭店安排酒席款待消防队员的事.和目前国内的局长们比,他现在对此事仍然十分感动.

        ============================

        人家这叫什么

        会做人

        对于手下的事情当成大事来抓

        这可以得部下的心

        即使是对几个消防队员也决不居高临下

        这可以得外人的心

        对比一些得志便猖狂的恶心分子

        一把手真不是随便个人干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