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129) -- 江南水

共:💬209 🌺101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林太尉家衙内找来行刺伟大领袖的吧

              记得是。

              如果错了,俺收回,呵呵。

              • 家园 也许是俺孤陋寡闻,这个没听说过
                • 家园 俺记错了....

                  奕豹(应该还有点愤愤的时候)的文章里说:

                  谁也不知道如果当年空军军长王维国在上海新龙华车站一枪把毛给崩了

                  书上说:

                  林立果说:“.....万一前两条办法都没有成功,最后要王维国趁主席接见时动手。”

                  ......

                  但是,情况突然变了……

                  就在11日这天深夜,在上海的王维国给林立果、周宇驰打来电话,密报毛泽东在上海停了一天,现在已离开上海回北京了。

                  看来是没有见面,俺肯定跟小时候从大人们那儿听来的八卦弄混了,那个八卦说:军长见了主席就软了,跪下,一把鼻涕一把泪,什么都招了,云云。

                  这个谣言还不算离谱,农村里还有传言说,主席有照妖镜,一看,就知道 101 有问题了。

                  • 家园 王维国就是到了老毛身边恐怕也没有机会动手,

                    老毛身边的卫士工作人员一大帮。谢谢分享故事!

          • 家园 也许秦舞阳只是一个街霸而已,

            碰到真正的老大,怂了!荆轲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 家园 这段得商榷一下,

        这些大臣没有黄继光的觉悟,没有一个上去舍身堵抢眼的。

        秦王并不是一个人战斗。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乃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

        群臣以及夏无且的举动客观上还是干扰了荆轲的行动。

        个人觉得行动失败的真正原因还是荆轲的应变能力不足。如果他箕踞时说的是实话,这次行动的第一目标是“欲生劫之”,且不提这个目标的可行性如何,单从失去秦舞阳的援助后,操作难度已加大不少。荆轲没有及时把劫秦改为刺秦,已差了一着。看来在燕国的那段潇洒生活使荆轲能力下降不少,他与屠狗辈玩得那么铁,应该通晓街战技巧。如果直接左臂夹住嬴政的脖子而不是攥袖子的话,老天也救不了秦王了。再加上运气不佳碰上豆腐渣王袍,荆轲也只能自认倒霉了。

        记得以前郭沫若老先生写过一本关于高渐离继承朋友遗志的剧本,夏无且还出场了一回,一段忽悠就把老高给卖了。

        • 家园 隔了一个桌子(案)呢

          而且那个年代双方都是跪坐的,手伸不了多远。除非荆轲先搞个噱头,骗秦王把头伸过来。但是那也不容易,诸侯都是戴冠的。要那样估计一搂胳膊,光搂到帽子了。

          倒是史记的描写很有意思,先是说“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这该是指群臣都动手了吧?后面的“已而论功,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似乎证明了这一点。然后又单独把“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提出来,难道是说群臣手脚并用还不如一个药囊?

          我的眼里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秦王躲着猫猫,荆轲步步进逼,过来几个想救驾的大臣都被他随手打飞。突然,夏无且抱着一个巨大的急救箱向荆轲的脑袋砸了过去。。。

          ps: 这个“以药囊”的“提”字,是不是就和《史记。吴王濞列传》里那个“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一样,不是扔过去,而是拎在手里直接砸过去?

          • 家园 动手的只有秦王

            其他群臣根本没机会上来,法令也不让。赏群臣是因为遵守法令。

            • 家园 法令只是说

              上殿人不可携带兵器吧?貌似没有说不许大臣动手的。那些郎中因为没有上殿资格才必须奉诏动手的。

        • 家园 秦王可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战国时贵族都要练武的,荆轲的武功未必有秦王高。夹脖子,对有功夫的人你看能夹到不。

      • 家园 花这句

        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一个强者,不是比依靠荆轲更好吗?

    • 家园 【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137)

      不完美的准备工作

      听鞠武老师说太子要跟自己商量国家大事,田光先生也很痛快的应承了下来,马上动身前去拜访太子。

      太子丹在接见田光先生的时候,并没有摆未来领导人的架子,很是谦恭,不但亲自出来迎接,而且还倒退着为田先生在前面引路。

      双方落座后,太子也不敢摆主人的谱,而是避席。避席是怎么回事,参见易中天先生的汉代风云人物窦婴篇。

      把无关人员清理出去后,太子丹很虔诚的向田先生请教该如何对付秦国。

      田光先生推说自己年纪大了,已经不是八九点钟的太阳了,没法完成接下来的任务。

      不过,田先生也没有让太子殿下绝望,而是向他推荐了一个能够完成任务的年轻人,荆卿。

      看着腿脚已经不利索的田老先生,太子丹也知道,指望他去玩儿邪招是没戏了。

      听田光说还有一个荆卿,太子丹总算保住了心头的一丝希望,他希望田先生出面,帮自己联系一下荆卿。

      田先生答应得也很痛快。

      正事谈完了,田光先生告辞,前去联系荆卿,太子也很有礼貌的把他送到大门外,临别之际,太子丹的一番话,暴露了自己的小家子气。

      太子丹告诫田先生:我跟您讨论的都是些国家大事,千万不要走漏风声啊!

      你叫人来商量国家大事,又怕别人走漏风声,什么意思啊?!

      就太子丹这德性,他的器局一望可知。

      听了太子的这番告诫,田老先生笑得岔儿气,一个劲儿的说,知道,知道。

      田光提到的荆卿,就是荆轲。

      荆轲,卫国人,跟前面的吴起、商鞅两位牛人是老乡,祖上是齐国的庆氏。

      荆轲并不是一个天生的杀手,他也是个读书人,捎带着练习了一下剑术。

      荆轲学习的专业,是战国末期的热门专业,法家学说,精研法家三派中的“术”。

      学成后,荆轲也曾经游说过本国的领导人卫元君,可惜,卫元君并没有给他施展才华的机会。

      离开卫国后,荆轲开始周游列国,从此荆轲放弃了自己所学的第一专业,开始钻研自己的第二专业,剑术。

      来到燕国后,荆轲感觉当地那些杀狗的,很对自己的脾胃,也就在这里停下了流浪的脚步。

      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也许荆轲就不该读那么多的书。

      除了这些屠狗辈,荆轲还结识了一个音乐家,善于击筑的高渐离。

      天生好酒的荆轲,每天就跟这些狗屠打成一片。酒酣耳热之际,高渐离击筑,荆轲高歌,情到深处,或放声大笑,或痛哭流涕,权当周围的人就是空气。

      看到荆轲这么一个大知识分子跟自己主动搅和在一块儿,这些狗屠很是感动,不称呼他的名姓,而是尊称他为荆卿。

      都城蓟来了这么一个不一般的人物,当然瞒不过时刻关注各种形势的田光。

      田光先生虽然是地头蛇,但是并没有欺生,反而是对荆轲相当友好。

      接受了太子安排给自己联系荆轲的任务后,身躯已经佝偻的田光马上找到了荆轲。

      田光把自己跟太子见面的情况,向荆轲做了一下说明。然后,田先生要求荆轲去见一下太子。

      荆轲也没有犹豫,马上点头。

      看到荆轲这么实在,田光先生也很欣慰,劝荆轲快点儿去见太子:快点去吧,见了太子,就说我已经死了,再也不会说什么了。

      太子丹的临别赠言,深深的刺痛了老先生的心,为了让太子殿下彻底放心,田老先生的面前只有一条路,死。

      见到太子后,荆轲告诉他,田光先生已经死了。

      听到这个噩耗,太子丹痛哭流涕,我那么样说,只是为了将来的成功,田先生用死来表达不会说出去的决心,岂是我的本意啊!

      不管你的本意如何,那番话一说出来,对方摆明了没有更好的选择,有什么人的嘴比死人的嘴更严呢?

      逝者长已矣,活着的,生活还要继续啊。

      当时秦国已经吞并了韩国,张着血盆大口面向东方各国。明眼人都知道,天下的局势,已经不可逆转的操控在秦国手中了。

      太子丹就是要逆转这个趋势,面对着荆轲,他拿出了两个方案。

      最优方案,劫持秦王,迫使秦国吐出侵占的各个诸侯的土地。

      太子丹的这个方案还是能够找到历史依据的,公元前681年,鲁国的曹沫,就曾经在鲁国和齐国会盟的时候,劫持了齐桓公,迫使齐国退还了侵占的鲁国的土地。

      这个方案极端不靠谱。

      自从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就一直不怎么守合同讲信用,当时答应退还诸侯土地,事后反悔又不退还,怎么办?

      当年的齐桓公也不是不想反悔,只是当时天下还有其它有足够实力的国家(晋、楚等)在看着他,齐桓公只好接受管仲的建议,吃了个哑巴亏。

      时间到了公元前230年前后,还有什么力量,能够迫使秦国必须守合同讲信用呢?

      太子丹还有B方案,杀掉秦王。当时秦国的大将,如王翦等人,都率领着重兵在外折腾赵国,一旦秦王政出了意外,秦国非乱成一锅粥不可。其它诸侯趁机合纵,一举搞定秦国。

      这个B方案,还多少靠点谱。

      当时的秦国还能不能再出现另一个穰侯,真不好说。没有一个强势人物坐镇,为了秦王的位子,秦国的王族成员,极有可能会再来一次血染的风采,比七十多年前那一次更加惨烈。

      至于秦国内乱后,东方各国能不能讨到便宜,那就不好说了。

      听了太子丹的这两个方案,荆轲沉思了半天,还是没有拿出舍我其谁的气势,反而是一个劲儿推脱,这么大的事儿,我可干不了。

      荆轲也是故作姿态,在听田光通报情况的时候,他应该约略能够猜测出自己将要做什么事儿,这个时候推脱,纯粹是为了要高价。

      太子丹就荆轲这一根稻草了,只好死命的抓住,头叩了无数,好话说了几车皮。

      一看太子丹这么诚心,荆轲也就顺水推舟,答应了。

      荆轲点了头,太子丹也给了他足够的待遇。

      尊荆轲为上卿,这是政治待遇。

      住高级别墅,这是物质待遇。

      太子每天都来拜访荆轲,供应太牢(最高祭祀规格)的食物和器具,这是精神待遇。

      时不时地,太子还给荆轲来个惊喜,送上各种奇珍异宝。

      宝马香车,美女成群,这都是日常生活待遇。

      这么说吧,只要荆轲高兴,在燕国,他愿意怎么着就怎么着。

      司马光说太子丹豢养荆轲,虽然用词有点儿不厚道,但也基本上算是实事求是。

      就这么着,太子丹伺候荆轲,溜溜伺候了一年多,荆轲似乎沉浸在幸福生活中了,丝毫没有前往秦国的意思。

      公元前228年,王翦攻陷了邯郸,俘虏了赵王迁,秦军的前锋已经来到了燕国边境,易水边。

      燕国的面前,再也没有防火墙了。

      一看这样,太子丹坐不住了,找到荆轲,秦兵分分钟就能渡过易水,我就是想永远这么伺候你,秦国人也不答应啊。

      看着急吼吼的太子,荆轲说出了自己稳坐钓鱼台的主要原因,手里没有能够让秦王心动的东西,没法接近秦王。

      荆轲向太子丹开出了自己的价码,樊於期的人头和燕国的督亢地图。

      看着荆轲的这两个筹码,太子丹犹豫了,后一个倒没什么,反正又不是真的送给秦国土地,再加上十张地图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让太子丹舍不得的,是樊於期:樊将军走投无路才来投奔我,我不能因为自己的事儿,去伤了他的心,你再想想其他的办法吧

      也许,樊於期就是太子丹那个B方案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如果侥幸能够杀死秦王政,以燕国的国力,也很难在以后的各国联合中讨到什么便宜,说不定就是为人做了件嫁衣裳。有个来自军力强大的秦国的将军,多少也能够提高一下燕军的战斗力,为以后的分赃增加一点儿砝码。

      荆轲考虑不了那么多,他的目的就是顺利完成各项任务,所以他自己直接去找樊於期:秦国那么对待你,你打算怎么办啊?

      怎么办,凉拌,知道怎么办,也就不在这里瞎耽误工夫了。

      樊於期仰天长叹: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啊!

      荆轲开始循循善诱的启发樊於期,现在有一个办法,既可以解除燕国目前面临的困境,又能够为将军你报仇雪恨,想不想听听啊?

      没什么意外,樊於期对这个办法很感兴趣,迫不及待的问道,什么办法?

      荆轲大气不喘的说出了自己的办法:由我带着你的人头去见秦王,只要秦王接见我,我就当胸给他一下,所有的一切都将结束。

      樊於期一听,扼腕长叹,这么多年,总算遇到明白人了。

      听说樊於期自杀了,太子丹开着快车赶到了现场,哭得死去活来。

      是太子丹在表达自己对樊於期特别深厚的感情,还是太子丹对B方案的落空极度绝望,我不知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既然是搞暗杀,那就不能在大街上,拿着凶器乱晃悠,要把杀人的家伙,藏在一个谁也想不到的地方。当年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就把凶器藏在谁也想不到的鱼肚子里。

      前辈成功的经验就在前面,太子丹也不用多费脑子去想什么奇招儿,找到一件趁手的匕首就OK了。

      匕首不是核武器,虽然不是很常见,但也不是什么禁止扩散的武器,一国的太子稍微用一下心,就搞定了。

      找到趁手的家什儿后,为了增加这次行动的成功指数,太子和荆轲又对匕首进行了升级,用毒药反复淬炼匕首。在接下来的人体试验中,效果相当良好,基本上做到了见血封喉。

      接近秦王政的筹码有了,置秦王于死地的利器也有了,太子丹又给荆轲安排了一个副手,秦舞阳。

      秦舞阳,一个狠角色,十三岁的时候,就开始杀人了。

      太子丹认为万事俱备,也不欠东风了。

      荆轲认为还差点儿东风,他在等另一个人,也就是说,荆轲认为秦舞阳不合自己的心意。

      等啊等,这个人死活就是不来。

      荆轲等得很有耐心,太子丹却成了热锅上的蚂蚁,直接找到荆轲实话实说:你到底还想不想去啊,再不去的话,我就让秦舞阳先去。

      太伤自尊了,荆轲也挂不住了:此次行动,去了回不来的,是笨蛋!我之所以迟迟不动身,是在等那个能够跟我一起回来的人。既然太子认为我在耽误时间,那我马上就出发!

      所有知道此次行动的人,都穿着丧服前来为他们送行。易水边上,音乐家高渐离击筑,歌声响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唐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

      这是燕国唯一的一次慷慨。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呵呵,水兄对燕国人物有点过于苛求了

        太子丹自然算不上什么雄才大略的君主,但至少还能算一个志大才疏的好人吧。他对田光的吩咐,对荆轲的催促暴露了他器宇不大,但也不算太离谱,毕竟是关系一国安危的大事,而燕国的寿命确实已经开始倒计时了。对待樊於期的态度,更是非常感人。无论如何也不肯出卖危急时刻来投的人,这种厚道,不是一般人能有的。想起《世说新语》中的一段: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太子丹在这点上的表现无可挑剔,他在樊将军死后那场无可奈何的痛哭,也颇能让人产生“士为知己者死”的感慨。一句话:太子丹至少是个能得士的人。

        水兄认为太子丹厚待樊将军是为了将来以其统兵伐秦,在下以为牵强了。且不说樊於期在秦国籍籍无名(如果他不是桓齮的话),能力未必强过燕国本土将领;从史纪记载来看,樊将军在燕国也是避难,而没有加入燕军。很难想象伐秦时燕国会空投一个两眼一摸黑的将领去领导一支他完全不熟悉的军队。

        顺便说一说田光和樊於期,两人都是死生大事,一言而决,同样伏剑自刎,同样慷慨壮烈。不由得不慨叹那时的中国人的质朴,刚烈。

        千秋二壮士!

        • 家园 对政治人物,我的看法是

          如果他给特定的弱势群体好处,如秦穆公对300野人;或者给不特定的人群利益,如乐毅在齐国的一系列惠民举措。我不会管他的动机是什么,都说一声好。

          如果他只是给特定的某些群体好处,如四公子养士,我就邪恶的推测他的动机。呵呵,有点儿诛心之论了啊,算是我的小人之心吧。

          具体到这次刺秦,太子丹应该知道,荆轲一行的结局,否则易水送行的时候,也不会穿着丧服。

          太子丹养荆轲是为了刺秦,冒着天大的危险收留樊於期,是为了什么?

          如果只是为了保樊於期的命,把他送到匈奴也行啊。

          难道太子丹真的是对樊於期有特殊感情?

          对政治人物的感情,我是相当没信心的,他们的感情约等于零。

          至于太子丹留着樊於期干什么,我也只是猜测,只是觉得,除了打仗,樊於期也没有特别的用处。

          就当时来看,战国七雄的作战模式差不太多,互换性很强,换个将领,战斗力说不定真的能升级。再说樊於期对秦军还比较熟悉,以后真的合纵攻秦的话,燕国的地位能够提高不少。

          同意兄台这一句

          顺便说一说田光和樊於期,两人都是死生大事,一言而决,同样伏剑自刎,同样慷慨壮烈。不由得不慨叹那时的中国人的质朴,刚烈。

          那时候的人,真没说的,视生死如无物。

          那是一个令人追思的时代……

      • 家园 我觉得这是燕国在整个战国唯一能拿出手的事情

        面对暴秦,以暴易暴,是个好汉!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