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112) -- 江南水

共:💬75 🌺52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116)

      窃符

      都到这个点儿了,平原君也知道,魏王是没啥指望了,看看自己的小舅子有什么招儿吧。平原君给信陵君写了一封信,这是一封火药味相当浓烈的信。

      在信中,平原君上来就是一通脾气,俺当年高攀你们家这门亲事,就是看在公子你急人之困的面子上。现如今,邯郸城眼看就要完蛋了,魏国的援兵还不知道在哪里,公子急人所困的劲头,干吗去了!

      平原君也是明白人,这是在求人,光用火药去轰炸是不行的。虽然“急人所困”是名牌商标,但是贴着名牌商标的,不一定就是名牌,万一这通火药一炸炸出个假冒伪劣产品来,咋办?

      在这封信的末尾,平原君没有了火药味,而是充满了近乎哀求的温情脉脉:你就是不管我的死活,难道不考虑一下你姐姐的下场吗?(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

      不管是真名牌还是假名牌,一打亲情牌,都是真名牌,平原君实在高明得紧。

      接到姐夫的来信,信陵君也赶紧动身去找哥哥魏安釐王。信陵君门下的食客,也在信陵君的动员下,日夜不停的在魏王耳边聒噪。

      魏安釐王是,你有千条计,我有老主意,任你把大天说下来,我就是按兵不动。

      实在是不能怨魏安釐王的执着,魏国从一个横跨黄河两岸的风云大国,变成一个龟缩一隅的弹丸之地,基本上都是拜秦国所赐,这已经从心理上把历代魏王彻底摧垮了。你能指望一个长年ED的人,一下子就雄风重现吗?

      看到哥哥这么执着,信陵君也没招儿了,毕竟魏国这家公司的老板是自己的哥哥,哥哥不发话,他这个弟弟又能怎么着呢?

      不过,为了证明自己是假一赔十的真名牌,在 “急人所困”商标下的自己,是质量信得过产品,信陵君必须做点儿什么了。

      既然哥哥不肯为自己的质量背书,那就需要自己去给姐夫展示自己的质量了。

      信陵君把自己的门客召集起来,向他们宣布,自己就要到邯郸前线去了,愿意同去的,热烈的欢迎。

      我虽然不能把你从火坑里拖出来,但是我可以主动跳进火坑,跟你同生死。

      信陵君率领着愿意跟自己一起去邯郸前线的门客,乘坐一百多乘车,离开了大梁。

      说实话,即使信陵君一行人到了邯郸前线,平原君也未必会有多高兴。平原君需要的“急人所困”,是能够拯自己于水火的“急人所困”,而不是陪自己赴汤蹈火的“急人所困”。

      信陵君率领着浩浩荡荡的队伍,来到了夷门,跟看门的老朋友侯嬴做了告别,并且声明,这次去,就没有打算回来。

      侯嬴先生不咸不淡的送上了临别赠语,公子好好干,我年纪太大了(水注:七十多岁了),就不去了。

      一腔慷慨激昂,换来的却是侯嬴这么不咸不淡的一句话,信陵君感觉自己真是表错了情,心中相当不爽。

      如果我这么不咸不淡的应付信陵君,信陵君不会有啥不爽的,因为他不认识我,侯嬴就不同了,信陵君对他老人家,那可是不一般的待见啊。

      当年,信陵君听说大梁城夷门那个看大门的老先生(夷门监)侯嬴是个隐士,于是自己带着真金白银,上赶着去套近乎。侯老先生人虽然很穷,但是志并不短,没有接受信陵君带来的那些阿堵物。

      知识分子大体可以分两类,爱财的、好名的,当然更多的是既爱财又好名,所谓“既做XX,又立牌坊”是也。

      不稀罕好东西的,基本上喜欢好名声,也就是俗话说的要面子。摸准了侯老先生的脉搏,信陵君知道该怎么做了,不就是面子吗,给足。

      信陵君不是给侯嬴送上一顶“国学大师”的帽子,这玩意儿在当时并没啥大不了的,而是亲自驾车去迎接侯嬴参加自己举办的酒会。

      在我看来,信陵君亲自去迎接侯嬴也是在作秀,首先他选择的出发时间,就很有讲究,信陵君从府上出发去迎接侯嬴的时候,所有来参加酒会的客人都已经入座了。当所有的宾客都各就各位后,信陵君亲自驾着豪华车,空着贵宾位(虚左),前往夷门迎接侯嬴。

      破衣烂衫的侯老先生,也没有更换礼服,毫不客气的就站到了贵宾的位置上(当年,所谓的坐车,就是站在车上,哪怕是天子也得站着)。

      侯嬴先生虽然很穷,生活条件也不怎么样,但是听说有饭局,并没有像没出息的我一样,火急火燎的去开洋荤,而是让信陵君开车带着他,先去跟一个朋友聊会儿天。

      信陵君亲自驾车,载着侯嬴来到一个肉摊前。侯嬴下车就跟摊主聊上了,并且还时不时的斜眼瞅瞅信陵君,这一聊就是小半天。

      从侯嬴登上车的那一刻起,到现在看着侯嬴跟朋友有一搭无一搭的侃大山,信陵君的态度始终保持得不错,恭恭敬敬的,至少看上去是恭恭敬敬的。

      看来,“礼贤下士”这顶帽子,也不是那么好戴的,最起码也需要有一张扑克脸

      信陵君恭恭敬敬是他修养高,随从们就没有他这么好的修养了,TMD都顺着嘴边溜达出来了,虽然音量并不大。

      等了半天,总算是聊完了,信陵君带着侯嬴回到府上。

      信陵君的那些贵客,魏国的将相和宗室人员,都已经等得花儿都谢了,终于见到传说中的贤人了。

      贤人,闲着没事儿消遣别人的人。

      喝得差不多了,信陵君来到侯老先生面前敬酒。

      看着信陵君,侯老先生很激动,今天公子给足了老夫面子,竟然这么抬举俺一个看大门儿的。不过呢,这面子也不是白给我的,我那么做,也是为了公子啊,这下一来,天下人都知道公子是真正的礼贤下士了!

      明明是摆足了架子,以满足自己内心深处那点儿可怜的傲视王侯的虚荣心,反而说是成就了别人的美名。

      知识分子的无耻,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心口不一的给信陵君送上一顶高帽后,侯嬴向信陵君推荐了一个人,就是跟他聊天的那个肉摊摊主,朱亥。

      信陵君的所作所为(不管是虚情还是假意),的确很对知识分子那充满酸劲儿的胃口,所以后世的知识分子,对他的评价不是一般的高,太史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史记》中信陵君的传记,就跟别人的颇不一样,《魏公子列传》。既不称姓名(大多数传记的传主,都是用姓名做题目),也不称公职(其它三个养士名人的传记,都是用封号做题目),而是敬称“公子”,并且在正文中,太史公也是一口一个“公子”的。

      因为侯嬴跟信陵君有这样的渊源,所以信陵君慷慨陈词的时候,他就不能不咸不淡,做不到比信陵君更加慷慨激昂,也该像他一样慷慨激昂。

      如果信陵君是豁达大度、满不在乎的人,也就不在乎侯嬴到底是什么态度了。一个就要死的人了,还管别人对自己是什么态度呢。

      告别侯嬴后,信陵君越想越不对劲,都走出几里地了,他还是决定回去向侯嬴问个究竟。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信陵君的礼贤下士至少有一半是装的,是要回报的,至少也要精神上的回报。

      就在信陵君决定回头问个究竟的时候,说出了心里话:我对侯老先生够可以的了,他怎么那个态度啊?

      当然啦,如果因为这个原因就回头去问个究竟,浪费了宝贵的“救援”邯郸的时间,也显得自己没有品味,信陵君也能给自己找辙:是不是我对他还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啊?

      你一个就要死的人了,有什么不够也没法弥补了,瞎操什么心啊。

      看到信陵君拨马回来,侯嬴笑了,我就知道公子心中不爽,肯定还要回来。(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小样儿,就知道你小心眼儿。

      侯嬴指出,信陵君这么去邯郸,就是拿肉包子去打狗,只是为秦军将士的功劳薄建设增砖添瓦。

      接着,侯嬴把所有的无关人员赶走,拿出了干货,只有拿到军队,才能够有所作为。

      调动军队,上嘴唇一碰下嘴唇,简单方便,具体做起来就没这么轻松由我了。刀把子从来就是国之利器,一个国家只有一个人才有权调动军队,那就是最高领导人。

      这一点,古今中外没有太大的区别。

      不过呢,调动军队的时候,最高领导不可能次次都要莅临现场。如果那样的话,战国时代的诸侯国君,就啥也不要干了,整天不是在调动军队的现场,就是在赶往现场的路上。

      幸好我国的符号文化源远流长,调动军队的时候,并不需要最高领导亲自去指导工作,只要有那个唯“半”的符号就行,虎符。

      所谓的虎符,就是一只金属老虎,劈成两半,一半在最高领导人手中,一半在前线将领手中。

      如果最高领导人对前线的将领有什么最新指示,就派使者拿着半个金属老虎前去传达。使者掏出领导人的那半个老虎,前线将领也拿出自己手中的那半个老虎,双方一凑合,没有什么瑕疵,然后再说事儿。这就是“合符”,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成了“符合”。

      既然领导人跟前方将领沟通,需要一个中介,虎符,那就有了做文章的空间,盗取虎符。只要虎符在手,信陵君说的话就是魏王的最高指示,谁让那时候没有录音设备呢。

      但是,这个做文章的空间极其有限。虎符就是刀把子,如果领导人把自己的虎符弄丢了,那就等于给拿到虎符的人,开了一张签好字的空白支票。拿到虎符的人,在这张支票上写下“杀掉现在的领导”几个字,那现任领导的身家性命就……

      虎符比大印更加宝贝,丢了大印,还可以重新刻一个,然后声明已经丢失的那个作废。虎符要是丢了,恐怕在现任领导声明作废前,领导本人就已经作废了。

      虽然虎符比生命还重要,但是也不能让它长在身上啊,魏王又不是孙悟空,能把虎符变成绣花针,放到耳朵里。

      不是长在身上的东西,只要偷,总是能偷的到的。

      虽然魏王不能把虎符放到耳朵里,但是他还是把这个宝贝,放在了一个自以为很安全的地方,卧室。

      卧室的确算是一个很安全的地方,普通人的卧室,除了两口子,也极少让外人参观,何况是魏王的呢。即使信陵君手下有狗盗之类的奇才,也很难完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

      如果魏王是一个戒色的和尚,那信陵君就真的一点机会都没有了,可惜直到魏安釐王死后很多年,中国才有和尚。

      魏王既然不戒色,那他的卧室就不可能由他一个人独享,他要跟异性分享。

      换句话说,能够进入魏王卧室的,除了他本人,还有他的老婆(们)。

      信陵君恰巧跟魏王的宠姬,如姬,关系不一般。

      声明一下,这里没有桃色事件。不过是信陵君帮着嫂子(也算是嫂子吧),做了一件哥哥都没有做到的事。

      如姬的老爹让人给杀了,女儿如姬悬赏捉拿凶手,三年过去了,一无所获,就连老公魏王都没有办法。后来还是信陵君的门客,把如姬杀父仇人的脑袋进献给了如姬,就这样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亲兄弟明算账,如姬这个不怎么正式的嫂子,就更要跟信陵君明算账了,这位女士声明,就是死,也要报答信陵君的大恩大德。

      信陵君在魏国有权有势,还有门客,黑白通吃,几乎没有自己搞不定的事儿,也就一直没有给如姬一个报恩的机会。

      现在机会来了。

      听说信陵君需要那半个老虎,如姬眉头都没有皱一下,照办。

      就魏国这种管理体制,还能活到现在,真是老天保佑啊。

      这下算是彻底搞定了,有了虎符就有了军队了,犯不着信陵君自己去给秦军将士增加斩首数了。

      目标,邺。

      出发!

      就在这时候,侯嬴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万一前线的将领晋鄙,不听话怎么办?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是随便说说的。在那个信息不畅通的年代,后方的君主不可能比前线的将领,更清楚实际情况,所以只能赋予前线将领临机专断的特权。

      不过,晋鄙不听话,跟前线的实际情况关系并不大,只是跟他本人的位子有关。

      信陵君这次去是剥夺晋鄙指挥权的,为了自己的指挥权,他也要向魏王讨个说法,凭啥无缘无故解除我的指挥权。

      晋鄙一讨说法,信陵君立马就穿帮了。

      为了避免穿帮,侯嬴再次向信陵君隆重推出朱亥这个大力士。

      如果晋鄙听话还自罢了,要是他不听话,就让朱亥……

      信陵君跟朱亥打过几次交道,但是朱亥总是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不知道这次会怎么样。

      信陵君再次找到朱亥,朱亥笑了,以前对你爱答不理,是因为虚头巴脑的没啥意义,现在要实实在在的干点事儿了,那就同去同去。

      这下总算是把所有东西都准备齐了,临行前,侯嬴又说了一次临别赠语:本来呢,我也应该跟着去,就是年纪太大了,去了也是添乱。我掐着日子,公子到达晋鄙军营的那一天,我就自我了断,算是送公子最后一程。

      带着杀手,信陵君来到了邺,拿出虎符,双方一合符,没问题。但是跟随信陵君来的人有问题,人数太少,场面不够隆重。

      普通人交接工作,还需要共同的上级派人来主持一下呢。兵者,国之重器,兵权交接这样的大事,怎么能这么马马虎虎呢。

      看着轻车简从的信陵君,晋鄙提出了疑问,如此简单的排场,不怎么合规矩吧?

      站在一边的朱亥,拿出藏在袖子中的铁椎(四十斤),给了老将军致命的一击。

      与此同时,大梁城的侯嬴,也面向北方自杀。

      不管侯老先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单凭他主动选择的这个结局,我也要满怀崇敬的说一声:老先生,一路走好!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自己瞎琢磨一下 还是符合更为合适

        合符是动词 结果还不知道

        符合就不用讲了 直接办交接吧

        对于这个语境来讲 显然可以表示结果的符合更为合适

        也不知这么想对不对

      • 家园 老侯头有点莫名其妙,

        以前学到他的那段时就感觉怪怪的。魏国不是没有人才呀!老侯一个区区守门小吏竟然连宫闱密事都如数家珍,准确预测晋鄙可能起疑心并提出应对措施,实在牛啊!不可能对无忌GG毫无用处,急吼吼地抹脖子究竟为了什么?

      • 家园 那也难说

        孟尝君的那件白狐裘也被从仓库里偷出来了,那可是秦王特别喜欢的东西。至于侯赢的自杀,和后来推荐荆轲的田光一样,都是断绝他人的后路的狠招。

        • 家园 既然搁仓库里了就不会是特别喜欢的东西吧?

          除非是收藏爱好者

          侯赢的自杀我觉得和断人后路关系不大,信陵君敢窃符救赵

          那摆明就是不打算回魏国了,自己年老跟着颠沛流离受罪,还带累人家行军作战

          反正大计得用,年龄也到了,

          人以国士待我,也就以死相报,一了百了

    • 家园 【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115)

      魏安釐王的梦想

      魏安釐王收到姐妹的告急书后,表现还是很积极正面的,立刻派晋鄙率领魏军前往邯郸,这次出兵,魏王主要是考虑到了骨肉亲情,没有更多的政治考虑,这是值得表扬的。

      一看魏国要插一杠子,秦昭王举起了威慑的大棒,派使者前来向魏国提交了外交照会:秦国马上就要拿下邯郸了,这会儿谁要是插手,搞定赵国后,秦国就拿谁开刀。

      一看这个外交照会,魏安釐王赶紧下了那道原地踏步的命令,十万大军由志愿军变成了旅游团,在边境开始了观光旅游。

      魏安釐王也太孬种了吧,让秦国人的一句话就吓成了这个德性。

      魏安釐王是不是孬种,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这个命令并不是特别的不靠谱。

      秦昭王在举起这根大棒的时候,并没有给魏国送上胡萝卜,而是把大棒着着实实的砸在了魏国的身上。秦昭王四十九年(前258年)十月,王陵去了邯郸,另一支大军也来到了魏国,张唐率领秦军,正在折腾魏国呢。

      从军事意义上来说,张唐的行动算是助攻,一来是牵制魏国,让他没闲心管别人家的事儿,二来是干扰其他诸侯救援邯郸的行动。在秦军啃邯郸城墙的整个期间,张唐也一直在韩、魏周围活动,保持着对魏国的适当压力。

      魏国如果把情报工作做得细一点儿,再综合一下各方面的信息,应该可以判断出,秦国这是在走夜路吹口哨。

      不过呢,魏国被秦国蹂躏了近一个世纪,已经让魏安釐王对秦国的实力产生了幻觉,这天底下就没有秦国人做不到的事儿,只要他说能拿下邯郸,就一定能拿下邯郸。

      再说了,秦军一直在自己家门口转悠,还是不要管闲事儿的好,于是魏军开始在邺非典型打酱油,毕竟还没有撤回国内嘛。

      用武力把自己的姐妹从火坑中拖出来,风险太高了,说不定还会把自己搭进去,魏王决定另辟蹊径,用其它的手段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嘛,比如用和平的手段。

      魏安釐王有一个梦,他希望秦国和赵国能够和平共处。

      那时候还没有诺贝尔和平奖,安釐王做这个梦,不可能是为了骗和平奖,他只是既不想得罪秦国,又不愿意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姐妹,成为秦国人的阶下囚,仅此而已。

      真的难为魏安釐王了。

      调解国际间的争端,是需要实力的。狮子和羚羊起了争端,长颈鹿去调解,也只能是先去劝说羚羊让步,然后再回头跟狮子交涉。

      魏安釐王的调解策略,也是先让赵国拿出一个态度来,然后再回头跟秦国商量。

      新垣衍肩负着和平的使命来到了赵国,通过平原君见到了赵孝成王。见到赵王后,新垣衍给他分析了一下秦国人的思路:秦国人的目的,不是非得拿下邯郸,而是秦王想再一次称帝。

      对秦昭王做完心理分析后,新垣衍拿出了一个金点子,赵国尊奉秦王为“帝”,得到“帝”这顶帽子后,秦王一高兴就放过邯郸了。

      给秦王送上一顶不花钱的帽子,就能够解除邯郸的困境,那是多么便宜的事儿啊。

      天底下真有这么便宜的事儿吗?

      赵孝成王和平原君的心里都没有底。

      当时齐国的闲散人员鲁仲连恰好在邯郸,听说这事儿后,就找到了平原君:你打算怎么办?

      平原君很无奈:我哪还敢打算什么啊,前一阵胡出主意,损失了四十万大军。现如今秦国人围在邯郸城外面,就是不走,我是一点儿招儿都没有了。

      鲁仲连很鄙视平原君:以前觉得你还是块料,今日一见,原来也是绣花枕头一个。那个新垣衍在哪里,我去见识一下。

      虽然鲁仲连很嚣张,但是平原君还是答应帮他搭个桥,让他见识一下新垣衍。

      听了平原君的介绍,新垣衍的第一反应是不见,我是一个肩负着重大使命的人,没工夫跟闲散人员瞎扯。

      平原君半威胁,我都告诉人家你在哪里了。

      是主动的接见,还是被动的被会晤,你看着办吧。

      新垣衍也很无奈,只好答应见一下。

      见到正主儿新垣衍后,鲁仲连是徐庶进曹营,啥话也不说。

      看着这位爷这么有范儿,新垣衍只好主动打破僵局:现如今还在邯郸城中的,都是想从平原君那里捞点儿什么。看阁下你,不像是有求于平原君的主儿,干吗还在这么危险的地儿待着。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即使身无分文,人也有规避风险的本能啊。

      这时候,鲁仲连也不端着了,说明了自己的来意,自己就是看秦国人不顺眼,要帮赵国人一把。

      新垣衍心说话,就你,行吗,于是虚心请教:先生有什么好办法吗?

      鲁仲连也没什么新创意,合纵,只要我说动了燕国和魏国答应合纵,齐国和楚国肯定也会来帮赵国一把。

      新垣衍一听,你鲁仲连吹得有点没边儿了吧,燕国或许能够答应合纵,我就是代表魏国来的,你咋能让魏国也插一杠子呢?

      鲁仲连的胸中一大把的竹子,那是魏国没有看到秦国称帝的麻烦,只要他看到秦国称帝的麻烦,肯定会来帮赵国一把。

      新垣衍心说话,一顶不值钱的帽子,能有啥麻烦啊,继续虚心的请教:秦国称帝有啥麻烦啊?

      鲁仲连讲了一个故事,当年没人愿意搭理那个没啥用处的周天子,齐威王假积极,主动去朝拜周天子。后来周天子驾崩了,齐威王奔丧的时候,晚了一点儿。周王室的人拿架子,痛斥齐威王的不懂规矩,按有关规定,像齐威王这样怠慢天子丧礼的,是要杀头的。齐威王一看周王室蹬鼻子上脸,说了心里话,靠,你个小老婆养的。

      讲完故事后,鲁仲连做了总结,天子就应该有天子的架子,那个要求也不算过分。

      听完这个故事,新垣衍道出了自己的无奈:人比人气死人啊,十个仆人伺候一个主人,不是这十个人的力气比不上主人,也不是这十个人的脑瓜子不如主人的好使,而是这十个人对主人心存畏惧啊。

      看新垣衍这么没出息,鲁仲连叹了一口气,唉,难道魏国就是秦国的仆人吗?

      新垣衍的确是没出息,就是这样。

      鲁仲连悠悠的说道,那我能让秦王把魏王剁成肉酱。

      一听这话,新垣衍的脸拉得比驴脸还长,嘁,就你?

      鲁仲连正告新垣衍,你还别不信,只要秦国顺利称帝,那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给魏王安排助手了。秦国人安排的助手,当然不会始终代表魏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魏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魏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魏国”换成“秦国”,还差不多。到时候,魏王要是能心情舒畅,才见鬼呢。就连你新垣衍,只要不合秦国人的口味,那也得靠边儿站。

      一听鲁仲连这么说,新垣衍吓得出了一身的汗,魏王能不能心情舒畅,与我无关,就是为了自己在魏国的位子,也不能尊奉秦国为“帝”。

      鲁仲连那个合纵的主意,没啥新鲜的,不过他指出秦国称帝的严重危害,还是有自己的原创性的。

      对秦昭王来说,称帝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三十年前人家就自称过“西帝”了。

      俗话说得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三十年前,天下有三个强权,秦、齐、楚,其它的大国也都不是吃素的,秦昭王只能陪着小心的跟齐国玩儿G2。

      三十年后,齐国成了植物人,楚国成了搬家公司,燕国回到了解放前,赵国赔了四十多万,韩国和魏国就不说了,纯粹是马尾提豆腐。

      如果此时秦昭王再自称“帝”,没谁能怎么着他了,不过呢,自娱自乐的,实在是没什么意思。楚国人在春秋时期就自称“王”了,但他该是蛮夷还是蛮夷,中原诸侯并没有高看他一眼。现如今,秦昭王自己称帝,跟楚国人当年的处境,应该没什么特别大的不同,那些诸侯肯定还是假装看不见,一顶“帝”的帽子,吓唬不了他们。如果秦国戴着这顶“帝”的帽子,去怎么着那些诸侯,算起来还是侵略,那些诸侯可以用各种手段来反抗,并且是合理合法的反抗。

      不过呢,要是天下诸侯尊奉秦昭王为“帝”,那就是两回事儿了,是他们自愿(哪怕是名义上的自愿)接受秦国的领导。到时候,就像鲁仲连说的那样,秦国可以拿着这个“帝”的名义,合理合法的干预诸侯的事务,顺手拿到自己想要的,成本相当低廉。这时候,诸侯们再有什么不情不愿,那就是对抗老天爷了,所有的合法基础都没有了。

      简单说,就是“名”和“实”的关系,在没有实力(或者相对实力不够)的时候,“名”没啥特别的作用,周天子一直就是天子嘛;当有了实力(或者相对实力足够)后,“名”就能带来说不清的好处喽。

      此时的秦国虽然牛气冲天,但是相对实力还是有点儿欠缺,还需要别人来尊奉为“帝”,到了秦始皇,何止是自己称帝啊,那都是“皇帝”了。

      新垣衍宣布调解失败后,也预示着,魏安釐王亲手点起的和平火种,悄无声息的熄灭了。

      魏安釐王是一个懦弱的人,也是一个有良心的人,却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人。当时天下已经到了无论“名”还是“实”,都锱铢必较的时刻,此时再想用虚“名”来换取“实”利,已经不可能了。

      听了鲁仲连的一通分析,赵国上下也明白了,尊奉秦国为帝,跟亡国没啥根本性区别,还是跟该死的秦国人死磕到底吧。

      赵国一家跟秦国人死磕,后果如何,他们自己都没有底。楚国的援军远水解不了近渴,还是打一下魏国这个就近水源的主意吧。

      通宝推:水随天去秋无际,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