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地球还在变暖吗? -- 井底望天

共:💬119 🌺44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你指的IPCC预测是哪一个?

          北极的气温图又是哪一个?我去看看?

          • 家园 村子,留一个邮箱到我的信箱

            发一个反全球暖化的专著给你,是一个日裔的美国气候学家,看你的评价如何。

            • 家园 能否给我也发一个,谢谢

              email:[email protected]

              • 家园 这里

                外链出处

                我还没下载。据说文件有点大。

                另外一个NIPCC的网站上有一份800多页的报告,反IPCC结论的,可能也值得看。

                • 这里
                  家园 刚刚快速浏览了一下,

                  看了结论和介绍部分,具体细节今天晚上抽时间仔细看一下,再具体讨论.

                  大概意思就是当前

                  1.气候变暖趋势开始与1800,这正好是小冰河世纪结束.并且此200年期间,世界温度以线性增长,增长率为0.5度/100年.这个趋势应为正常"natural change"或者叫小冰河回复期(小冰河期为1400-1800年)

                  2.IPCC等在考虑CO2对气候变暖的贡献时,没有将此"natural change"从总量中减掉,具体从1975年开始,"natural change"率为0.15度/10年.如果去掉这部分以后,剩下的温度变化为正常范围波动,而且会有起伏.

                  3.数据不够,研究全球变暖仅仅从1975年开始,这个很不合理.

                  • 家园 对自然变化的估计误差还是很大的

                    自然变化主要是两项,太阳辐射变化,火山喷发。

                    火山的变化都是有记录,可观察的,争议还算小。对太阳辐射的观察还是很热闹的,可信程度还不大高,变化的数量级可能会导致几倍的差异。而这几倍的差异,足够让究竟是自然主导还是人类主导这个问题的结论作出改变了。

                    我估计在这方面做讨论的还是不少的。

    • 家园 【文摘】转紫薇星明网天关于气候的发言

      洋流个改变,严重影响北美和西欧的气候。

      目前北大西洋暖流的流动,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也可以说,西方文明在北大西洋两岸的辉煌实属侥幸。

      洋流的垂直厚度只有几十米到几百米,对于一个大洋来说,发生改变的可能很大。相对于气象规律的稳定,依靠地质力量改变一个洋流的变化,使有一定作用的。这些改变必须在浅海地区。

      不过,对于小概率事件,依靠地质改变,有效性值得怀疑。

      墨西哥湾暖流延美国东岸北上,突然横贯北大西洋,通过狭窄的英吉利海峡,进入波罗的海,,,,是个多小的概率呢?

      洋流是复杂的,这条奇怪的洋流线路,是在美洲爆发动夏帝国(东夷帝国)和金星火星人联合战争造成的,北部冰川融化。

      在传统的地球气候分布图上,西伯利亚冷高压时不应该存在的,而有一个美洲草原冷高压才是正常的。

      在未来50年之内,西比利亚冷高压显示南移,然后逐渐消失,主要原因是北大西洋暖流慢慢沿着北大西洋中线流入北冰洋,北冰洋温度升高,冰川融化,而逼迫西伯利亚和瓦解西伯利亚冷高压,相反在加拿大西北部形成一个强大持久的冷高压团。

      这是地球自己的各种气候,洋流等等大气环流应力对抗的结果

      继续说洋流。

      洋流是一层非常脆弱的水循环。并且,全球整体性非常强。所以,北大西洋暖流逐步西移,和我国西部大雪有关,和美国大雪也有关,和世界整个地区反常都有关。

      各种气候应力的积攒,反弹,使目前北大西洋暖流的环流的小概率结束,最终恢复本身的大趋势。

      波罗的海要变成冰封的内湖,挪威西岸会温暖起来。北冰洋的解冻继续,中国的大雪还要持续十到二十年。然后,西伯利亚冷高压会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塔克拉玛干沙漠会被春天的雨水滋润,西伯利亚,蒙古高原也会变成一片温润的肥沃的土地。森林茂盛,万物丰茂。

      这才是自然的大气环流的常态。

    • 家园 大范围异常变冷也是气候变化剧烈的一种表现

      从村长正在写的IPCC系列来看,IPCC的统计分析证据详实,哥本哈根并不像杞人忧天。

    • 家园 新浪那里上了几次没有上去,不知道怎么回事?
    • 家园 三哥的ppt能力可不是吹的。

      三哥的ppt能力可不是吹的。

      还有当年我看 an inconvenient truth,的确非常煽情。但是现在回头想想,的确是太缺乏科学论断。光从统计数据看这几年的气候变化是肯定不全面的。而从气候模型发面来说,这个东西又太难,是个系统模型,现在的技术来说做不到准确推测。所以总体来说,碳排放引起全球变暖的程度到底还是个未知问题。

      此外,井大你所说到的《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这一类的东西只能说是杂志(magazine),并不是期刊(journal).所以审稿很随意的。上面的东西只能看看不能当真。就像拿计算机方面说,Communications of ACM 算是计算机方面顶级的学术杂志了。里面很多都是一些想法和评论而已。没有严格的数据论证或者出处引用的。不过也有只有牛人能够上去瞎掰。

      ==========================================

      IPPC的主席,出生印度的Rajendra Kumar Pachauri,是这个IPPC报告的主要起草人。这位领导着全球气候专业组织,但是本人虽然被吹嘘成顶尖的气候学家,其实并没有气候方面的专业训练。他的学位主要是以铁路工程为主的机械工程博士,和经济学博士(在美国北卡州立大学拿的学位)

    • 家园 忽悠..接着忽悠

      不忽悠,哪里来的经费呢?

      拐一年摇一年缘分啊,

      吃一堑长一智谢谢啊!

    • 家园 这应该是大丑闻了

      WWF2005年的这个报告,引用的是1999年的一个报告,但是没有具体出处。

      In 1999, a report by the Working Group on Himalayan Glaciology (WGHG)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for Snow and Ice (ICSI) stated: “glaciers in the Himalayas are receding faster than in any other part of the world and, if the present rate continues, the livelihood of them disappearing by the year 2035 is very high”.

      新科学家上的文章讲的是水资源减少。

      The prediction that “glaciers in the region will vanish within 40 years as a result of global warming” and that the flow of Himalayan rivers will “eventually diminish, resulting in widespread water shortages” (New Scientist 1999; 1999, 2003) is equally disturbing.

      现在IPCC正式报告上还没有更正。

      冰川消融是没问题的

      In 1998, researchers LA Owen and MC Sharma Showed, by studying the longitudinal profiles of the river, that between 1971 and 1996, the Gangotri Glacier had retreated by about 850 m. This would yield a post-1971 retreat rate of 34 m a year. For the post-1971 period, the 61-year (1935-1996) data of GSI too shows that the retreat rate is about 28 m/year, indicating a clear increase in the rate after 1971. The 1996-1999 data of Naithani and associates too matches this general trend of an increased rate.

      整个报告将近一千页,到现在也就发现这么个低级错误。不容易了。

      这个结论还没进入技术摘要和决策者摘要,算不上一个重要预测。

      最大的丑闻还应该是一个重要编辑辞职的故事,那个要更严重。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