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中国外资问题的一些理解 -- 明石

共:💬63 🌺36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外资离不开中国之"人"的因素

      在全球化时代,制造业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成本的竞争。尤其在质量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外资之所以留在中国,除了在中国市场上逐利,最大的因素就是人力成本。

      摩托罗拉的手机部门已经倒下了,诺基亚恐怕也为期不远。海尔今年在已经超越了惠而浦夺取了世界家电市场份额第一的宝座,爱立信在华为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步步后退,只剩下"中国公司不会创新"的高调了。只要有中国公司涉足相应的领域,外资要么放弃这一领域,要么只能到中国来雇人以降低成本。

      明石敢预言,中国的产业升级,主要还是采取"草船借箭"的老办法。某个行业只需要培养起一两家有竞争力的外向型国企或民企,外资就不得不来,帮中国培养产业升级所需要的人才。只要自由贸易体系还起作用,这结果就是必然的。大家可以注意看看外资在中国投资的部门,有多少产品是高科技?中国不能生产的,外资才没那么容易上门。

      外资要撤,花旗汇丰之类倒也罢了,反正在中国雇员不多也没有业务。像很多制造业放在中国的公司怎么撤?必须要有个人力成本和素质可与中国媲美的地方做替代,否则自废武功,空自把世界市场丢给中国企业。说白了,外资走不走,关键在于中国自己搞得怎么样。制造行业不管是不是高科技,只要有了中用的中国公司,外资你不来就竞争不过我,你来了就帮我培养人。但是要是外资不加以限制,或者对自家企业保护扶植不够,它们回过头来把自己的企业打倒了,那这外资可能留下些销售就走了,这个在某些行业有非常恶劣的例子。因此,中国的产业升级之路,第一步还是要先建立自己的公司,这点上不能抱侥幸心理。

      要遏制中国的发展,最有效的方法不是贸然撤资,那是自杀行为。而是建立各种各样的贸易壁垒,同时扶持新的低成本人力生产中心,使中国的优势发挥不出来。某个行业中国自己要是不行了,那外资也就走了。像医药行业就很明显,中国不具备研发新药的能力,那人家就是不进来。与之相对应的现象,明石有切肤之痛,某种抗癌新药在国内的售价高达每月疗程五万元。而华为战车隆隆驶进爱立信的老家,带来的是业界传闻,爱立信拟在中国投巨资打造真正的研发中心,誓与华为一决雌雄。

      • 家园 今天经版宝哗哗的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嘿嘿,披着私营企业皮的国家队已经来了。。。

        http://targetdrug.com/about.htm

        一年前,在诺诺的宣讲会上,中国研发中心的老板一句话:“上海已经证明了我们国家有能力做出前导化合物,因此总公司决定加强在中国的投入。。。。”虽然这个周期长了点,但是这种趋势已经引起地震了。GSK和礼来都在中国投入重金,将研发向中国转移。

      • 家园 【原创】部分外资滚蛋是好事

        外资、外贸、外汇和经济

        中国官员政绩考核,“引进外资”是一项重要的指标,至于是“协议外资”还是实际外资,是“假洋鬼子”的外资还是黄发碧眼的外资,是来贷款“借鸡生蛋”的外资还是专门换便宜地的外资,怎么考核就不清楚了。其实只要是外地人的资金,不管是外国人的还是本国外地人的,统统是外资。引进外资,不一定要外国人把钱打到这边账户上,让外地人(包括外国人)来消费才是引进外资的最佳标准。因为如果来投资,目的就是赚钱,不是来搞慈善事业。这边商业机会没被开发,外人来牵头搞,某种意义上是地方官员(有可能是前任)的无能。把治安搞好了,社会关系理顺了,环境治理好了,让外地人来打工、外地人来消费、外地人来上学、外地人移民至此,本地人有钱到全世界发展是更好的政绩。人才是最有潜力的资本,北大、清华的巨额拨款,某种意义上是为“留美预备班”投资的。大量知识分子移民北美,他们的教育投入都已经随脑袋投资移民国了。以“引进外资”数量考核政绩是舍本逐末,是主管官员无能的体现。

        引进外资,更应该引进外商的先进经营管理经验,引进比本地先进的技术,为本地培养熟练的技术工人,而不应把大片的土地作为礼物送给外商,特别是送给外商建造高级游乐场所用。六国用土地贿赂秦国,是打输了不得已,清廷允许外国人建立租界,也是打不过人家导致。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今天,部分官员不把“一亩三分地”经济环境整治好,动辄拿廉价土地换外资,那不是贡献,是出卖国土,是对人民的犯罪。还不如投靠日本鬼子的汪精卫,毕竟汪精卫是在日本鬼子占领区成立伪政府,而不是把国土送给日本人当“儿皇帝”。可以调查一下,那些廉价提供给外商的土地,在银行抵押了多少钱,还未抵押的能抵押多少钱,同期美国长期国债利率多少?为此引来的“实际投资”有多少,解决了多少人的就业,创造了多少税收?很多地方的“工业园”,很多所谓的“高科技企业”,工人没有多少,产值利税没有多少,浪费大量的耕地资源,还不如抛荒轮耕。在这些地方长官眼里,“土地是稀缺资源”肯定是天大的笑话。新加坡人口有中国几个县那么多,面积不如中国一个小县大,引进的“工业投资”恐怕比国内有的省份还高,是因为把国土送给哪个财团吗?

        国际社会中的禁止或开放人员自由就业、自由流动也是同样道理,什么时候全球用统一货币,各国(非敌对国即可)人员可以自由流动、自由就业,不公正的“国际贸易新秩序”,耸人听闻的国与国人均收入差距会迅速烟消云散,差距只在于国民素质。“欧元”是伟大的创举,表明了主导国的强大和胸襟,欧盟经济一体化已经不可能逆转,政治军事一体化也会伺机而动。中国“入世”是好事,很多向外国人开放的领域,中国公民可以“利益均沾”。不过“世界贸易组织”绝不是自由贸易的先锋和守护者,世贸组织之于自由贸易,就像披着羊皮的狼。“世界贸易组织”某种意义上是全球贸易壁垒的合法谈判中介。“知识产权”是技术领先国贸易壁垒的组成部分,“知识产权费”是它们的另类关税。最先进技术是不可能引进的,自己研制生产还要为外形等承担侵权责任,这样的“知识产权”索赔最无耻,中国人在这些问题上跟它们扯皮是上当受骗,互补性贸易交换利益比扯皮管用。孙中山说:“世界上的国家,拿帝国主义把人征服了,要想保全他的特殊地位,做全世界的主人翁,便是倡导世界主义,要全世界去服从。”跟着在知识产权问题上瞎起哄,会阻碍本国的进步,当年美国最早的自制蒸汽机是怎么得来的,当年“四大发明”是怎样促进欧洲进步的,那才是我们的榜样。“(一战前)德国不受压迫,就不用讲民族主义,只讲世界主义。后来德国(战败)就不讲世界主义,要讲民族主义。”

        国力的强弱,不要只看公布的国民生产总值,要看生产能力,生产过剩能力。假设一个国家生产力为100,人民必需品为90,如果分配不公,即使拿5援外或对外战争也会困苦不堪,如果生产力提高到150,人民必需品为110(人口增长,人们更喜欢享受),拿30援外和对外作战,人民生活也比前者好。现在很多所谓的“国民生产总值”排名是金融寡头的数字陷阱,就像到饭店吃饭,在豪华饭店花几倍的钱未必能填饱肚子。国力的强弱,根据工农业产值(产能也要考虑)、外贸总值、实业对外贸的依存度以及对外投资收益、技术水平综合衡量更恰当。如果中国经济有5%的实际增长率,分配比较公平,按照千分之十的人口增长率,5年人民实际生活水平就可以好一倍。

        还有所谓的“自由汇率”,金融强国希望的是自己的货币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通,他国货币越封闭越好,但不要阻止己方货币在他国的流通。日本上世纪80年代后的经济不景气,与“广场协议”对日元的打击有关,但是,日本经济停滞,主要原因在于自民党一党执政下官商勾结的房产热,在于森严等级影响下分配不公,在于银行坏账,而不仅仅是汇率的变化。日本经济两头在外,日元变化像过山车一样,汇率高,进口原料便宜,产能饱和前提下内需也不会影响出口,汇率低可以刺激出口,但进口原料成本高。日本人以精明著称于世,日本市场壁垒森严,说日本人在汇率方面被欺负是笑话。

        中国加工出口、劳动密集型出口以及牺牲环境的工业品出口占大头,因为压榨到极限的低工资和完善的产业链,个人认为即使汇率上升20%-30%,对出口总体影响也不大,替代的出口基地并不好找。原料进口会更便宜,出口单价和利润率会随之上升,“血汗工厂”的低薪也会随之水涨船高。最近几年,紧盯美元的人民币汇率实际上是大幅贬值的,恢复或提高人民币汇率,受负面影响最大的是原料产业(国有企业居多)和银行坏账。但无论怎样,多进口原料,多出口成品都是划算的。可能在某种国产原料过剩外商倾销的时候,以及制成品满足不了国内需求的时候限制一下。进口原料和出口非资源型制成品低关税是通行的准则,如果反其道行之,是对本国人民利益的犯罪。走私意味着巨额的利润空间,香烟走私很正常,原油等原料走私,往往是垄断企业太不争气,关税和行政壁垒对本国商人太高导致。如果实际关税和贸易壁垒成本在20%以内,为之走私是不划算的。打击走私,为缉私艇配备反舰导弹是下下策,和他国讨价还价互相降低关税才是正途。保护“民族产业”,应该保护的是高科技研发和材料、机械等基础产业,而不是保护挂着本国牌子的进口配件组装业。打着“国货”旗号的空调,压缩机是什么牌子的?打着“民族品牌”的高档轿车,发动机是哪国制造的?形形色色品牌背后,股东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争气的国货,打动消费者的是性价比,是突出的特质,而不是一个本土化的名称。如果性价比不好,没有突出的卖点,只喊保护国货、保护民族产业,就好像一个乞丐在乞讨时高喊:“我是中国人,你应该给我钱”一样可笑。

        汇率方面,只要人民币一天不能完全自由兑换,外资在中国的收益是很难通过汇市外流的,因为所得税增值税制度,以前的实际利润也不可能以大量现金形式体现。如果人民币被低估,外商“关联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害处更大。虽然说外资炒作房产,但房产是带不走的,几年来房价明显畸高,打压房价,收物业税更有利于打击投机的“外资”,个人认为“外资”投机是维持高房价的理由之一,逐步“恢复”人民币的实际币值,也有助消除垄断行业造成贫富差距的措施。

        2006旧作《把窗户纸捅开》一部分,2007略作修改。

        笨狼受限制的博客 http://mememevvv.blog.tianya.cn 要文集在博客留下信箱。

      • 家园 说的好!

        我看中国崛起的必然性还在于有象您明石兄,葡萄,井底望天,风中虎等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自信,自强,看透了西方的把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出力,操心的人。

        自信,自强,勤劳,富有创造力的中国人,是我们崛起的基础。

    • 家园 【原创】+【文摘】三十年“草船借箭”

      下文部分摘自约翰.奈斯比特所著之《中国大趋势》。中国引进外资乃至对外开放的核心价值,明石以为不在于资本,而在于人口素质的成功培养与升级。三十年前,谁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出中国工人是最勤劳的?中国工业化的前三十年,创造的就业机会可以吸收和培养多少工人和大学生?而这,明石以为正是前后三十年差别之关键所在。

      中国引进外资的精髓,在于利用政策引导,引进了大量有利于提高就业率和人口素质的工作岗位。外资走了就走了,人是带不走的。德国日本曾经崩溃到什么样的地步,战后何能崛起之速也?中国的崛起,是由于中国人民的崛起,而不是什么资本的膨胀。看不到这一点,放大了资本对中国的影响,自然时刻觉得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不明白中国为什么不崩溃。

      这也是明石强调内因而不是外资等等外因的缘故。人是决定性的因素,是超越任何意识形态但是却被绝大部分经济模型忽略的因素。

      ------------ 奈斯比特的分割线 --------------------

        借"西方之箭"

        充分的自由是设立目标的前提,"借箭"就是实现目标的一个巧妙开始。早在1978年8月,掌管中国汽车业的第一机械工业部就已邀请通用、福特、丰田、尼桑、雷诺、雪铁龙、梅塞德斯-奔驰、大众和其他一些汽车厂家前来中国。这次的新框架就是合资企业。中国人对这一概念的解释就是"共担风险。"

        大众是首批进入中国的国际汽车制造商之一,与中国大陆首次接触是在1978年。当时,在邓小平经济改革政策的指引下,中国政府计划利用外国的资金与技术加速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增强国际竞争力。草船已经就位,箭也从四面八方射来。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中国人慢慢把箭从合资企业这艘船上拔了下来。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似乎是一个可以使百花齐放的时代,但事实上只有具有非凡企业家精神的人抓住了这一机遇。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大部分中国人都是国企的工人,而当时的国企外表看起来就像红杉林一样高大,只不过内里却很虚弱。这些人的心态还远远没有跟上形势。

        早期能够进入国企采访的西方记者都发现了那里的问题:硬件落后、管理松散。1979年参观重庆一家钢铁厂时,一位日本记者惊讶地发现那里竟然还有一台140年前英国生产的蒸汽压路机。而来自《华盛顿邮报》的一位记者在参观完桂林一家国有丝绸厂后报道说:"和中国的大部分工厂一样,桂林丝绸厂的工人工作并不努力。这种懒散的工作态度将会成为这个人口大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主要障碍。"

      ------------ 奈斯比特的分割线 --------------------

      而这之后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头脑僵化的官员,死气沉沉的国企, 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工人,被绑在土地上的胆小怕事了几千年的农民,被毕业分配制度制约得无力可施的大学生,慢慢地消失了。这些才是关键。改革三十年最大的成果,不是钢筋水泥的丛林和满街跑的汽车,而是略具雏形的现代化公民社会,是汶川震后不再麻木不仁而走上街头献血和默哀的民众。这才是关键,是草船借箭的最大成果,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立足于这个世界并重新崛起的最大的依靠。外资走了怕什么?有这样的人民在,难道不能重铸一个国家?

      通宝推:88BaBa,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