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柳泉居·豆包·山东菜——兼谈食材与菜系的变迁 -- 注注

共:💬145 🌺30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在广州有些小店的粤菜还是很正宗的。

      很多本地人帮衬,有些是老字号倒闭后的师傅打理,呵呵~

    • 家园 济南还有几个可以去试试的鲁菜馆子

      共青团路的春江总店应该还不错,还有点老字号的样子

      燕喜堂前两年重新开业了,但应该没什么老师傅了

      还有一些小馆子,像雅仕聚之类的,都是老师傅家里自己开的店,但出名以后质量就变得不稳定,而且服务基本上没有。

    • 家园 好文章

      鲁菜用料实在,能吃饱。

    • 家园 老饕有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文笔不错

      你的文笔很不错。

      可是现在的食客水平真的不如从前吗?现代人的见识、教育程度、生活品质、物资的丰富程度全面超越了前人,何以美食水平反而大大下降了?书本里面自然记载着一些个前辈老饕的卓尔不群,可这种武侠小说般的前辈高人一定远胜当世豪杰的说法,本来就是值得怀疑。更何况,把这些个例和今天的平均水平相比,也是不公平的。

      当然你的基本观点我是很赞同的,如今很多川湘菜馆超量使用油、辣子、味精来赢得顾客,做工考究的鲁菜、淮扬菜相比之下有失宠之势,其实即便是川菜,传统川菜也和今天流行的新派川菜有很大区别。可是这到底是因为食客失去了鉴赏力或者厨师水平下降,还是说如今有更吸引人的选择?我觉得更有可能是后者。以前油水少,物资贫乏,交通更是不便利,餐饮业的竞争也远不如现在这么激烈。应该说以前的烹饪水平是不太可能比现在更发达的。而另一方面,人对于油脂含量高的食物有一种天然的渴望,而香料众多,味道浓郁的食物也往往更易讨好人的味觉。现在既然有这样的选择,受到大家的广泛欢迎也是可以理解的。

      五六年前我曾很热衷于寻觅京城老字号,新街口的柳泉居去过几次,在北京现存的老字号里面,算是相当不错的了,记得有个“拔丝莲子”的菜,火候颇为老道。但总的来说比起新兴的一些餐馆而言,选材和做工的精细程度都差了不少,环境、服务就更不是一个档次的了。也曾经打包带走过那个豆沙包,不过说实话,真的有点稀松平常,当然也可能是我对它的期望值太高了。

      老字号之所以纷纷衰败,我个人觉得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时代进步了。

      另外还提点小意见,“别拿豆包不当干粮”是东北话,东北的粘豆包和北京买的豆沙包差别很大,东北豆包是黄米面做的,很结实,很顶饿,那是真正的“干粮”。另外我觉得广东菜烹调的时间并不短,且不说味道浓重的客家菜,即便是最为人熟知的广东煲汤,经常为人诟病的一点就是烹调时间太长,营养都被破坏了。

      • 家园 一点不同看法

        见识和知识固然重要,但如果承认饮食也是一种艺术的话,那食客对它的欣赏更需要的是一种心境和态度。现在的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人实际上越来越没有时间去体会很多东西。你可以看看,在广东传统的粤式早茶,好的店实际是靠很多阿公阿婆来支持的,年青人平时已经没有时间去消费了。

        转过来对店家来说,也促使它们做生意更注重短,平,快,因为很多费时,费力的功夫没有人来鉴赏,也没办法卖出它的价格。

        这种问题不仅仅体现在饮食里,对电影,文学也一样。前一阵子我和媳妇一起看<天水围的日与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前十分钟片子缓慢的节奏让我几次差点决定不看了,但一旦静下心来,慢慢的体会,才发现是这一年看的最好的片子。后来我们两个说起来,以前好象不是这样的。:(

      • 家园 所谓的粤菜主要指的是广州菜吧

        另外的客家和潮州通常是不算在粤菜里面的,这三种在手法上差异还挺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