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初论理想、现实与利益 -- 葡萄

共:💬1143 🌺5599 🌵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别话8——2010新春夜话:串说最近的新闻几句

      2010新春夜话:串说最近的新闻几句

      这篇文字,是通过吧一些最近有联系的新闻联系起来,说说一些关于今年大家都关心,并且就相关问题与矛盾就自己以往的讨论做一个小结。文字的内容会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就是串说新闻,第二部分是分析串说,第三部分是自己参与讨论后的小结。

      当耶稣第一次来到耶路撒冷的时候,心怀叵测的法利赛人貌似恭敬地拿出一个银币请教耶稣,他说:“罗马人要求我们交税,您说我们要遵从上帝的教诲,那我们应该交税么?”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当时的罗马是以色列人的实际统治者,罗马人对以色列人苛以重税。而法利赛人当时控制着犹太人的僧侣系统,同时以色列人通过向犹太教庙宇捐赠财富的方式表达对罗马人残暴统治的抗议。法利赛人的问题是个陷阱,如果耶稣回答不应该缴税,那么罗马统治着的镇压不可避免;而如果耶稣回答应该缴税,那么信仰上帝的犹太人会对耶稣心怀不满那样也正好落入祭祀们的下怀。而耶稣接过银币后回答说:让凯撒的归于凯撒(罗马银币的一面有凯撒的形象),让罗马的归于罗马,让上帝的归于上帝。

      一, 串说最近一些新闻

      如果从时间为参照,这里彼此相互联系的新闻分别是: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美国麻省补选,中央领导密集调研长三角,乌克兰大选,罗马尼亚加入美国反导计划,希腊债务问题爆发,丰田召回门事件爆发以及新闻联播里关于中央领导最近强化转型的讲话还有就是即将上演的中美一系列从军售到政治以及经济的摩擦。

      前不久,一个河友和我电话里说在哥本哈根外交部和发改委相互拆台了,看的全程跟踪的人面面相觑。其实,那里面不过是牵涉的利益大了点,矛盾被激化了——在文本第一时间传回国内的时候就那样了。所以,从那开始就有了一些不太和谐的事情。从国内到国外都如此。而就哥本哈根气候大会问题上还能延伸并贯穿这个串说始末的就是,在哥本哈根大会上中国到底是得利还是失分了,我们不妨一件件说。

      在哥本哈根大会后不久,美国民主党在麻省补选中惨败,这个惨败到什么程度?美国两个民主党总统出面挨家挨户打电话拜票都没有挽回的惨败。这个惨败,不但给奥巴马踌躇满志的几大改革计划敲响了警钟(或者是丧钟),并且也是对于今年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志在必得的民主党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警告。就在不久前,佩林跳到前台高呼美国需要的是一次革命,或许可以那么说,美国国会中期选战在麻省补选结束的那一刻已经拉开了帷幕。这是两党近年来最重要的角逐,甚至是冷战结束后至今两党在国会最重要的竞选。中期改选,两党谁也输不起。

      而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结束的第二天,突如其来的大雪不仅让欧洲之星几乎永久性停运。随即在哥本哈根大会期间,更在漫天大雪里,关于全球气候变暖这个话题是否有人作伪,各国之间舆论纷纷质疑声不绝于耳。而我们做出的承诺,引起的问题与矛盾,其之后的变化却是在哥本哈根大会时一些人的如意算盘说始料不及的。这个始料不及之一,就是前几天在谈及哥本哈根大会问题的时候,一个朋友对我这样质疑说:“我们一方面在气候大会上与发达国家达成所谓密约,出卖了我们的传统盟友——77国集团为首的第三世界国家,令一方面我们试图又把自己打扮为第三世界国家的代言人和发达国家谈判,论条件说斤两。”;“难道,中国想成为这个世界的公敌么?”:那天朋友这样质疑我说。而我只能这样回答道:

      “现在对于国内来说,重要的是怎么分蛋糕。没有谁会在意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究竟是如何的吧,毕竟我们从来就没有再西方话语权下游啥好形象过。”所以,中央领导前不久不约而同的密集来长三角调研,后面无非是为了调整——重新切蛋糕的那种调整——开始自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利益再分配。

      如果说,我们自身不在乎自己的国际形象。但是,作为夹杂在大国博弈中,在时代的浪潮里身不由己的那些小国甚至所谓中型强国都随着哥本哈根的蝴蝶翅膀扇动了起来。就在不久前,一个始终关注欧洲的朋友这样和我们说:“假使,希腊的问题早几天爆发,罗马尼亚肯定不会再责怪时候加入美国的反导计划”。这句话背后,有美国、欧洲以及俄罗斯还有中国在内的大国博弈。这里不多展开,会在后面的分析里做一个完整的阐述。这里可以多说的是,罗马尼亚和希腊背后的事情,预示着欧洲人在美国攻打伊拉克之后的另一个战略转折点的到来。我虽然现在不能大胆预测新跨大西洋协定会在什么时候浮出水面,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哥本哈根大会后不久,欧洲人在此时此刻做出了我们不能忽视的战略调整。简单点说,欧洲人倒向了美国已经不是时间的问题,是一个已经发生的问题了。而乌克兰对于我们此刻来说,即使得到再多,也挽回不了更多。

      而欧洲人的倒戈,无疑为美国人的调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有鉴于此,才有了新闻联播里“我国已进入只有调整经济结构才能促进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样的话浮出水面。所以才有奥巴马在年前年后前倨后恭的步步紧逼。不管欧洲人是不是想坐山观虎斗的当口赢得喘息,所以,美国人在这个当口,一口子要吧丰田打回原形,在东亚新时代的十字路口,给日本在十字路口的选择上增加对美国有利的砝码。今天我在小讨论里对朋友这样说:“美国人的统计报告称,2009第一到第三季度,中国队对美国的顺差已经达到了2090亿美元。不管这个统计采取什么样的口径,我们的领导人如果还有丝毫理智,都不应该对我们继续我们延续改革至今的出口导向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还能继续下去抱有钉点幻想。”我说这句话的潜台词,在以前的文字里也提到过多次了。那就是,我们所谓韬光养晦的战略机遇期结束了。我们建立在国民痛苦指数之上的经济发展模式,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走到了尽头。而后面怎么走,那是在第二部分会梳理的内容。这个内容不过是在试图说明,什么是利益(或者说我眼中的利益),还有那种在时代与命运之前的时不我待。

      二,利益的证明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731405

      俄罗斯的经济复苏与前苏联的休克疗法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734206

      巴西——拉美化的一个缩影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734177

      德州飞机撞楼者遗书全文翻译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730159

      通宝推:MARS,潜恒,懒龙,唵啊吽,cheer,zen,季侯,篱落呼灯,观海卫,吃土的蚯蚓,特里托格内亚,小乌龙,观望者,好知明言,玄铁重剑,麦片,缓慢的蜗牛,lucase,真理,胡乱三刀,陶陶,小卡,水立方,Levelworm,SkyWalkerJ,

      本帖一共被 5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del..

        政治,无非不是在光鲜的外表、美丽的口号下,一小群人奴役一大群人的把戏罢了。什么气候变暖,什么碳排放,都是找个借口收保护费而已。

        现在的模式是利用老百姓的血汗,替洋人打工,挣点洋人发的零花钱;所谓可持续发展,其实就是表面上分一部分利益给老百姓,拉拢大家一起挣其他国家更多的钱和资源。实际上继续替洋人打工还是自己当老板的问题。要上位,困难重重,这么好一个打工仔,老板怎么也不舍得放。

      • 家园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葡萄大你前面那段什么god的花了我不少时间才跳过去
      • 家园 二, 利益的证明

        二, 利益的证明

        和第一部分间隔的时间也就一周多,很多事情变化相当快。比如,在奥巴马接见达赖前后,英美联军重兵攻打塔利班重镇在先并暗示捕获塔利班最高指挥官。随即,在希腊之后西班牙财务危机显山露水成了下一个危机引爆点。而前天在尼日尔爆发的政变,中国外交部的发言几乎可以用沉默来说明。在这里,本部分开篇的内容和标题的意思一样,会从利益角度说说中国、美国和其他大国相互关联的事情,那些纠缠的利益。

        本小节第一段提到的几处出现问题的地点,可以说天南海北,一个在中亚,一个在欧洲,一个在非洲大陆。这几个国家,彼此之间利益纠缠也是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在我看来,这些事情都有一个共同的联系点——中国。

        阿富汗与中国接壤,地处世界岛的要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并且,阿富汗不仅和中国交界,还是中亚西亚和南亚连接的枢纽,虽然是九战之地。但是说此处向来牵一发而动全局,中国的全局、美国的全局甚至世界的全局也不是多少夸张的提法。这里能插一句的是,当年英国人在此处埋下了一个死局。(英国人在这个世界留下的布局,基本可以算我这个章节部分的指导前提,本章节部分会在随后的部分多次论及,希望大家不要嫌啰嗦)其实这里说的死局不只是阿富汗一国的,这里还牵涉巴基斯坦和印度。在传统的历史地理,印度西部边界与外部的地理边界,是在信德。如今这个历史上信德一半在印度一半在巴基斯坦。简单点说,印度和巴基斯坦各自控制了半个天险,这是今天的印巴僵局基础。而在历史上,但凡在阿富汗地区能单独立国的时期必须在控制阿富汗高原的同时,控制今天巴基斯坦北部地区。那不仅因为阿富汗最大的民族普什图族有一半居民散布在巴基斯坦北部地区,而且今天的阿富汗80%土地是山地与高原,仅仅靠阿富汗的国土难以提供养活国民的稳定供给。所以,阿富汗及其周边地区从19世纪以来至今动荡不已并非无因。而美国在继英国之后,再度插足世界岛的肚脐眼,也绝对不会是想在那里搅浑水牵制中俄那么简单。而这些话题,暂时按一下容后再叙。

        对于尼日尔政变,中国外交部的谨慎本来是不难理解的。无他,因为今天的中国在尼日尔的投资占尼日尔外资投资总量的35%。如果你觉得这个还不够说明问题的话,那么到2008年为止中国的投资是尼日尔前宗主国法国在尼日尔投资的54倍是很能说明问题一些实质的。如果说,尼日尔储藏的石油、煤、铁对于中国而言缺乏一定的经济性的话,那么在尼日尔储藏有世界第五的铀矿资源,这对于在不久的将来要大规模新建核电站的中国人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而此前在2007年,法国国会议员不止一次公开在国会谴责,中国公司和美国公司在刚果——这个法国前殖民地实行的是一种灭绝法国公司利益政策。是否,我们可以仅仅把这次政变看作是法国人的阴谋呢?对此我的观点不过是,尼日尔的政变肯定损害中国利益,未必符合法国利益,或者说那不仅仅是中国人和法国人自己的事情。毕竟,中国人现在在非洲投资的铁路,距离实现当年英国的从埃及到罗德里亚的大铁路梦想仅有几步之遥了。尽管我以前的讨论文字中多次提到,中国在非洲的利益路线图实际还是主要集中在前英国殖民地国家与英联邦国家中。并且,在非洲的中国扩张路线图始终与美国的垄断财团紧紧的纠缠在一起。但是,由中国人来实现英国人当年的梦想,那肯定不是今天骄傲的狐狸可以坦然接受的。并且,作为非洲大陆的前宗主,并一直以来非洲大陆视为自己后花园与自留地的欧洲人,在这次和美国人携手合作后,不给中国人在非洲添点堵,那实在太对不起西方的实用主义价值观了。这些,对于惯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美国垄断资本来说,动荡不宁的这个世界才最符合他们的利益,当然这个动荡与不宁自然离美国本土越远远好。

        而怎么看,西班牙的财务危机和中国的联系,这个话题就要相对复杂点。这里就结合上一小节的内容一起说了。上一小节所及,和欧洲本土直接有瓜葛的国家一个是乌克兰一个是希腊。这里为什么要在说西班牙问题的时候,尤其在说西班牙和中国利益纠缠的时候要提到乌克兰和希腊。并非无因,的确大有联系。首先,在冷战刚结束那会,中国当年的局面说四面楚歌也许有那么些许夸张,说连遭冷遇我想没有谁会不认同。而那时候,乌克兰就是那时候中国进出欧洲的中转枢纽之一。而在乌克兰颜色革命之后,我们在乌克兰的所为存在几乎一夜之间回到解放前。而后接手乌克兰部分中转职责的国家就是希腊。到2005年前后,中国出口欧洲的货柜将近一半在希腊中转。并且同样作为中国进入欧盟市场的跳板的西班牙,对于中国来说,还有一层重要利益。这个利益的落脚点,却不在欧洲在南美。这里,说点阴谋论的细节。话说,当年中美所谓G2交易的一个交换就是,中国不能直接在南美开展大规模直接投资。同时,中国人的可持续发展对于资源与能源的渴求也是不可能无视南美洲的资源存在。于是就有了借道所为西班牙渗透南美的策略。毕竟,西班牙是阿根廷的前宗主国。也因为这层关系,当年的G2交易里一个漏勺被土共抓在了手里——当时中国对阿根廷的直接投资是游戏规则里被默许的。让美国人没想到的是,转眼几年中国在阿根廷越玩越大。不仅是通过阿根廷,直接进入了南锥体市场并且最近一段时间频频在阿根廷大方出手,甚至连阿根廷国家石油公司也大有一口气收入囊中的意思了。不仅在阿根廷,中国在南美多国的投资实际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已经超过了日本排在美国之后称为南美第二大外资来源。还有最近,中国更把武器生产线搬到南美多国。对于这些,如果美国还可以听之任之或者表现出无可奈何,那美国霸权的衰落不过也就转眼之间了。

        写到这里,我想说的话不过就是:美国和欧洲,在对于中国的话题上,在对于中国的战略目标而言,他们有共同利益。而他们在今天,已经有所共识。如果可以把上面的话题,结合第一部分的内容展开说,并就最近的小讨论合并一下的话,相关观点如下。

        1. 中国试图睡在现行国际政治经济体制之上的韬光养晦,已经让美国和欧洲都难以忍受。

        2. 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基础——所为邓公说的战略机遇期,已经随着美国主动挑破的经济泡沫落下帷幕。

        3. 在2003以来一直随风顺水的中国政府,这次中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的失误,不仅导致的是中国和传统盟友之间的隔阂。还成为了欧洲和美国抛开矛盾顺利携手合作的契机。

        4. 中国传统中利用美欧矛盾,在世界范围攫取能源资源和进行市场渗透的模式,现在虽然说不可持续为时尚早,但是肯定在今天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5. 美国和欧洲的携手,目前的交易内容,对于中国的抉择来说,暂时是不确定的。

        而在如上的展开之后,下面要说的不过是,美国的利益在哪里,欧洲的利益在哪里,以及我们讨论中关心的其他大国或者影响力中心的利益在哪里。不过在讨论这些之前,难免要梳理下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利益,这里讨论并不是具体什么人什么党派和团体的价值取向下的利益判断。这里要梳理的是,作为一个国家,其行为模式之后可以寻求其规律的利益目标及其背景与成因,并就其相互关系做一些小小展开。

        (待续)

        通宝推:小乌龙,捷克,Trilob,迷途笨狼,西电鲁丁,飞过星空的流星,坤若,缓慢的蜗牛,唵啊吽,西瓜子,zen,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精英们对世界各地投资的收获是虚妄的

          楼主提供了很好的资料。没有军事力量保护,所谓的对外投资的收获都是虚的。美国和西方本身就是强盗,简单的军事动乱,就将中国的所谓投资变成一无所有。国内所谓的经济发展,就是不断以国内环境资源为代价的奉送。以2008年为例,2008年出口9.9万亿元财富,只换回1.4万亿美元,三家国外著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会、世界银行和美国中央情报局对人民币购买力汇率的估计值均为约1美元兑换3.8元人民币。按照购买力平价汇率,应该换回2.6万亿美元,等于奉送4.5万亿元财富(=1.2万亿美元),加上出口退税补贴 5000亿元人民币,减去自己进口商品花了1.1万亿美元(=4.2万亿元),实际等于61000亿元物质财富换回3000亿美元欠条(按购买力平价,只等于1.1万亿元),而且美元欠条还不断贬值。

        • 家园 这些说得都主要是那些国有企业的动向吧。

          全靠政府来买单,要花多少银子啊。出口企业大多要靠补贴和退税,我们的政府是怎么从几年时间中变成大富豪的?这个翻身仗打得也太快了。的确我们在战略上已经开始打到了对手的大后方,和问题是这些行动是带了利益呢,还是要不断的输血?如果是靠输血,那么我们在经济上就并不需要这些东西。而且,战线拉长了,可就会转为消耗战的,欧美虽然嘴上吵得很凶,钻进了被窝里,还是要卿卿我我的。我们有靠一国之力挑战世界的能力吗?中国如此显眼的出现在镁光灯下,估计中国威胁论,会从积压品一下子变成抢手货了吧。

        • 家园 送花,坐等葡萄的利益论
        • 家园 老欧洲甘心做小了么……谢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这种时候,俄罗斯也没见反应啊……

        • 家园 嘿嘿,这是一篇明白的好文。葡萄的文字都这样写

          就对了。送花。

        • 家园 祝葡萄兄新年快乐。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花,谢谢葡萄

          罗德里亚在哪里?

          • 家园 罗得西亚,是旧称

            老兄可知道这句话“内事不决问百度,外事不决问谷歌”?

            罗得西亚在1911年时分开成为北罗得西亚(今日的赞比亚)与南罗得西亚,后者在1922年时成为一个英属自治殖民地,就是今日的津巴布韦。1953年时,英国不顾非洲人民的反对,将南北罗得西亚以及尼亚萨兰(今马拉维)联合成为一个联邦,命名为罗得西亚与尼亚萨兰联邦(Federation of Rhodesia and Nyasaland,简称罗尼联邦)。

            关于英国铁路计划和它的背景,补充一点有关的资料:

            德国同英国争霸的一个重要行动是决定修筑“三B铁路”,这条铁路线从德国首都柏林开始,通过奥匈帝国及其控制下的巴尔干地区抵达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然后渡过海峡,取道安卡拉直达巴格达。1888年,由奥匈帝国至伊斯坦布尔的铁路干线竣工。同年,德国从土耳其取得修建至安卡拉的铁路租让权。1892年安卡拉铁路竣工。接着,德国又与土耳其谈妥修建至巴格达的铁路租让权。这个以“三B”计划驰名于世的铁路干线建成之后,德国的侵略势力将伸向亚洲,直达波斯湾畔,威胁着英国以印度为基地的势力圈。英国极力破坏巴格达铁路计划的实现,加深了两国的矛盾。

            在非洲殖民地政策上,德国也和英国发生冲突。在帝国主义瓜分非洲当中,德国想沿赤道两旁向外扩张,从西南非和东非斜断非洲,建立一个殖民帝国;英国则想从埃及南下,以及由好望角北上,纵贯非洲,建立一个殖民帝国。并且计划修建由开普敦至开罗,再连通至加尔各答的铁路,把英属的亚洲和非洲的殖民地连成一片。这就是英国的所谓“三C计划”。但是,德国抢先于1890年占领坦噶尼喀,挡住了英国的去路;当英国企图经过比属刚果修筑铁路时,德国又压迫比利时拒绝让英国铁路过境,破坏了英国修建纵贯非洲铁路线的计划。德国还极力破坏英国在非洲南部的扩张,最明显的表现是支持布尔人抵抗英国。1896年,布尔人粉碎了英国南非公司经理詹森所组织的偷袭,德皇威廉二世特地发出示威性的贺电,并给布尔人以军事物资的援助。以后英国提出了瓜分葡萄牙殖民地的诱饵,于1898年9月26日与德国签订条约,德国才没有卷入英布战争。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