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讀龍應臺,黃仁宇,與黃曉峰 -- 柠檬籽儿

共:💬882 🌺7359 🌵11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9
下页 末页
            • 家园 還有《明代的漕運》這本書

              作者寫書未必希望讀者認為這書就是學院派的正式出版物而已,他有強烈的愿望要傳達自己的思想。我們作為讀者,就是要理解他的主要觀點,并且判斷作者是否能帶給讀者新的啟發,這就行了。

            • 家园 不能同意这个观点

              但是,这个问题的展开确实需要很多分析,我也没有总结好,因此想听听大家的想法。

              这里先歪一下楼。说说当年明月的书好在哪里,我觉得他就好在朱元璋那一部分,好就好在他把朱和明英烈们都还原成人,在世俗的人之常情背景下去写,简单地说以我等普通人之心去认识帝王将相们的所作所为。既不是用传统史书那样的春秋笔法,也非官方史学的统治阶级与人民群众矛盾那样的脸谱化。这是我非常认同的治史的原则——遵循事理人情。

              只可惜的是,《明朝那些事》其它部分又回到传统史书的老套子里面了。

          • 家园 不是学历史的,专业的历史学家还真是不知道

            黄仁宇所说的历史" 长期的合理性" 是个什么东西?

            是合乎"理性",还是"合理"性呢

            大陆中学开始教授的历史唯物主义又是个啥东西呢?

            纯粹的乱入,对这两个概念的认识都很模糊。

            但是再有一个感性认识,所谓数目字管理,说明他确实是治财政史的,自己也近于会计,他的历史认识的高度当然是很高的,大概比康圣人高一倍,宫墙高度和弑君之间还差一个会计

            • 家园 長期合理性,就是“歷史的必然”

              歷史學家研究歷史上發生的事件,總是希望能夠從中汲取經驗教訓。因此,關注那些具有某種必然性的事件的發生發展過程,會使人們獲取更加有價值的經驗和規律。

              因此黃仁宇先生所謂“長期合理性”,就是希望能找出一系列歷史進程中的必然性的邏輯,這樣,我們就可以認識到為何我們總是在現代化進程中失敗,并希望最終能為中國發現成功的道路。

              “基于數目字管理”的說法,要知道這是在1970年代左右提出的。那時還沒有進入現代的互聯網時代。因此,雖然他能大概了解未來的社會管理形態,但是尚無更好方式描述出來。嘲笑這個說法,就好象嘲笑黃先生不會上網一樣。這個概念的本質并沒有過時,尤其是現在的中國尚且仍有人強調人際關系/潛規則這樣的東西來描述社會的發展。

              歷史研究也將會像一般科學研究一樣,需要大量數據支持。黃先生生不逢時,先提出了概念卻沒有趕上信息浪潮的時代。后繼的歷史學家更加應當奮勇趕上,建立科學的研究方法。作為一般讀者的我們,也更應當學習黃仁宇先生,將科學的研究精神引入各個社會側面,而非針對概念的表面發表嘲諷。

              • 家园 同意你对黄仁宇“长期和理性”的解释

                这确实是他努力要做到的。但是,我觉得这样做有一点过于执着了,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了。其实就历史研究来说,我们不一定非要找到历史发展背后“必然的逻辑”。如果有部分历史学者能够把前人的认知提高一些,比如纠正一些错误认识,就很不错了。如果能够发现一条比前人的理论更能反映客观现实的逻辑,那就是非常突出的贡献了。黄仁宇恰恰是做到了后面这一点。

                所谓“基于数字的”研究(管理等等),我认为这是西方科学研究的一贯方式,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但是今天它已经成了教条地唯一准则,不能逾越,并且由此产生了一整套僵化的研究体系,极大地限制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创新。绝大多数西方学者已经形成对这种体系高度依赖,高度自觉地服从。对这种研究模式的反抗,可能是具有辩证思维倾向的东方学者,特别是受过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中国学者的优势。由此导致的对史学研究束缚,是黄仁宇在《黄河青山》表述最多的。

                • 家园 呵呵,或許說“包含有或多或少必然性的歷史規律”更好一些

                  實際上,拋開人們的理論上的局限性,發現歷史中必然的邏輯恐怕更加依賴我們對歷史的觀察量以及處理這些觀察數據的方法。

                  量化管理的確導致了體系的僵化。例如采用SCI分數來評價科學家的貢獻,或者,電動游戲中采用的各種數字指標來定義系統功能。實際上,如今量化管理的基本假設就是系統運行是基于有限的變量,更加粗糙的是,這些指標變量一般只是被用來做反饋的。也就是說,社會系統的build-in參數或許沒有被完全控制,人們只是通過系統的外部特征來判斷和控制各自的行為。這樣的結果雖然是穩定的,但是社會發展的整體趨勢卻不能為人們所控制。

                  • 家园 对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更深层次认识

                    准确,但也是套话了。

                    其实,我不反对数量管理,数字化研究。我所要强调的是综合概括,推逻辑理和辩证思维的能力,这三者在数字化基础上才能真正做到创新。

                    就像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学说,是不能只靠观测天文数据得到的(当然没有这些天文观测数据是不行的),但是如果你只是把这些数据孤立地去看待,你永远只能在牛顿力学的框架里面思维,也就不可能有相对论的创立。黄仁宇所指美国主要历史学者都要求把精力放在有限的时间片段来处理和思考问题——“用切片的方式来研究历史”!这种方式真的非常符合西方人的思维,但是这恐怕与试图发现历史发展客观规律这样工作想去甚远了吧。

    • 家园 龍應臺惹得有些人相當“不高興”

      轉載一篇香港蘋果日報的專欄文章:

      黃金冒險號::不高興 (陶傑 20091007)

        

        台灣女作家龍應台女士的《大江大海》,記述了六十年前政權易手的國殤。那麼多無辜而善良的中國人,時代的變易,就像地殼板塊的移動,大地裂開一個口,把成千上萬的人吞噬了。

        地震沒有得避免,但有一種暴力的人禍,叫做「革命」,如果一個社會不野蠻,一個民族講一點道理,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英國人至今看不起法國人,原因之一,是法國要經歷恐怖時代的流血革命,才實現議會民主,英國不需要,沒有大規模殺人,君主立憲就成功了。

        龍女士沒想挑釁誰,她只是搜證據、訪人事、講事實、論道理。然而此刻,她的著作會觸怒當權者,因為「中國不高興」。龍女士的立論,基於良心,本來是對的,但中國不高興,就變成你錯了。

        戰國時代,齊國有一個名醫,叫做文摯。有一天,齊湣王長了毒瘡,太子叫他診治。文摯說:「大王的病,我能治好,但治好了,他一定會殺我。」太子問何故。文摯說:「他這個瘡,積毒甚深,毒源在內心,必須發一場雷霆大怒,散毒下火,才會好。但觸怒了他,他一定會殺我。」太子保證:不要怕,只要治好病,你的生命,我一定為你擔保。文摯有太子撐腰,進宮治病,他與湣王預約時間,故意三次爽約,齊王早已不悅。第四次,文摯大搖大擺現身了,進宮不脫鞋,踩着齊王的長袍腳,把齊王推倒在龍椅上,出言不遜,當臉衝撞。齊王大怒,臉脹得通紅。一發怒,心火散熱,身上的瘡果然好了。但病好之後,齊湣王治文摯辱君之罪。太子和太后一起出面求情作證,沒有用。齊王下令把文摯放在水缸裏,缸底置柴生火,活活烹煮死。

        這件事,記載在《呂氏春秋》,龍女士唸洋書,有鬼婆的硬朗,中國人的性質,可能不明白,她曾經批判中國人的愚弱,問:「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中國人是要管的,管得早已不會生氣了,但管中國人的,動不動就會生氣,生氣了,就會暖水煮蛙,沸水煮人。祝龍女士長壽安康。

      • 家园 看见陶杰我就想乐

        原因是这篇文章。

        民國上承清末的精緻和雍雅,民國的過來人,性格善良,比起當代的麻雀田鼠般的德性和面貌,如果你見識過,就知道民國年代,是一個知識和修養的世紀,民國聞人,還有孔雀和麒麟,是世界文化的遺產。

        什麼八十後、九十年代後出生的一代,沒有比較過,正如沒有吃過一九四八年廣州陶陶居的叉燒包,自然以為天下美食,就是旺角西洋菜街的咖喱魚蛋。

        正如我們這一代,要從王世襄的回憶錄裏才知道,舊北平的八旗子弟放鷹、養鴿子,有那麼多學問。

        王世襄後來去美國讀書,把舊北平的養鷹學問,與美國的鳥類專家交流。

        如此佳話,今日能有幾回?王先生是英國人所說的「通人」( Man of Letters),鷹和鴿子、明朝傢俬、盆景、佳餚、佛像、三秋槐柏、六朝煙水,如此情趣和學理兼備的人物,在一個文明國家,早已經晉身上議院,萬方景仰,王世襄如果在英國,是 Lord(注:勋爵)一級的人物。

        中國人需要許多錢學森來滿足他們的虛榮,當北京一片高樓大廈,中國人不需要王世襄。希望他往生輪迴,如果還要投胎,下一輩子,出生在櫻花三月的京都。好人,我相信,長遠是有好報的。

        外链出处

        • 家园 陶生之论钱老,可与惠子相梁一段对看

          “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 家园 转陶傑的文章什么用意呢?用一个不堪文痞衬托龙?
        • -- 系统屏蔽 --。
        • 家园 这人我还算知道一点点

          以前在香港讨论区潜水时对其有所耳闻,这里有介绍资料:

          陶傑 人称“香江第一才子”

          不过没什么好吐的,当笑话看倒是不错,我看到几乎笑喷了。

          • 家园 让这些宝贝这么招摇下去,估计小姐,教授,专家之后

            才子也会成为骂人的话了。

          • 家园 现在不仅JY水平下降的厉害,才子水平也堪忧啊

            国内的才子已经被批得差不多了,没想到港澳的才子也这德行

            怪不得呢

            陶傑熱衷研究中國文化,特別對中國水墨畫,戲曲京劇及古典文學如唐詩宋詞較為欣賞。另外,他亦崇尚歐日文化,曾留學英國的他,對英國最爲欣賞,但他強調只是崇優,因為一百五十年來,英國人才輩出,值得推崇。

            作品常見中西文化之比較,以讚頌西方文化來批評中國文化之弱點和缺失。對九七後港人治港的失敗,亦常大加批評及表示不滿,曾表示希望英國能繼續管治香港。

            哈英哈成这样,宁愿当被殖民者。这样的才子????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