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对于任先生“关于太祖的功绩,兼简答风雨兄关于户籍制度的问题”的一点见解 -- 犀光

  • 共: 💬 38 🌺 54 🌵 1
  • 对于任先生“关于太祖的功绩,兼简答风雨兄关于户籍制度的问题”的一点见解

    当时中国的人口压力已经很大。就以我的祖上而言,仅仅只有十来亩地,在土改时也因为雇过长工而被划分为地主。幸亏我的曾祖父还是抗日而死的,大家村子里又是同族,因此地是分掉了,而人至少没有受到多大的冲击。当然后来我祖父又被遣送回乡又是另一回事。

    这点我同意,但是你家是幸运儿并不代表每个具有类似情况的都有这个好运,有多少辛辛苦苦勤劳致富的人家,刚买了几亩地,就被划为地主。土地革命我一直没有反对。尽管从某种意义上现在的人没有信用,其根源肇始于分田地。但是你分了人家的地,还让人家化为三六九等,一辈子抬不起头,这也罢了,这些人的子女后来都不能上学。是的,毛时期的教育有很大的进步,但是后来不考试,靠推荐,有多少成份不好的子女望校兴叹。

    由于人多地少,而且由于没有一个发达的工业社会来吸收人多地少而产生的剩余劳动力,如果不暂时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则遍地的流民将会是一个多大的动乱因素,在座诸位熟读历史,应该不难想象。

    是的,我能理解你这点,但是我不明白,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难道农民没饭吃,没衣服穿就解决了?而且你后面提到制度性的剥削农民已实现工业化是必要的,那么,本来已经很有压力了,你有剥夺了他出去劳动谋生的权利,剥夺了他乞讨的权利,再进一步,有制度性的剥削农民,我实在不知道你后来所说的,你祖父享受的医疗保险从哪里来。

    劳动成果的分配包括直接分配和对人生活的基本保障。也就是说不但要有工资也要有劳保。在太祖的时代,这两点基本还是公平的。农村虽然因为高积累而被剥夺了大部分剩余价值,但是同时也得到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至少在我的记忆里并没有农民因为没钱而无法看病,或无法读书的问题。而三年自然灾害之后,农村的基本口粮也是留足的。返销粮也是年年都有的。白条却是没有的。而各级官吏的贪污腐败,横征暴敛更是闻所未闻。

    我们那儿的人的记忆好像和你不一样,白条是没有的,因为收购部门都是政府,对于政府来说印点钞票是很容易的,即便有通胀压力,发行各样的票证就可以了。所以你有钱买不到东西,那个钱,跟白条没什么两样。农村里,如果有家人在生产队是个干部,分前搞点,分后偷点,估计口粮就够了,其他的人家,就等着喝糊糊吧。我们那儿一个最好的村,是毛泽东钦批地学习模范,一年下来,每个工分七分钱,其他的村,很多都是负的,也就是说,辛辛苦苦干了一年,还欠生产队的。

    而采取合作化,对于整合历来分散的小农经济,集中精力兴修水利,对抗天灾也有莫大的好处。分配的相对公平,剥削者的基本消失(至少农民只遭到国家的直接剥削),使农民的生活虽然困苦,却也不至于因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而起来造反。

    我不否认毛时期修了很多水库,但是很多都是废物。我们村里,为了在河沟里挖井,裁掉了古香古色的塔,沿着河沟挖了七八个井,用水泵抽到水库里,再用水泵抽到河沟上面,名曰井库串连,一个生产队,沥沥拉拉的干了多半年,倒第二年夏天,一场洪水全灌了田鼠。至于把水库修在水的上游,以至于无水可蓄;修在沙子废料上,今天灌满水明天就干干的就更多了。农民没有造反,给予两个理由,一个是愚民宣传,一个是与别人的比较,而比较肯定和同等级的人比较,农民不会不知道天高地厚,去和干部比较。

    首先要指出的是,所谓“城市人口当时享受各种社会保障、医疗、退休福利等等,农村人口基本没有”并不是事实。并无任何规定说农村人口不能够去城市看病。农村是有合作医疗制度的。我的祖父就是这个制度的受益人。农业人口本就无所谓退休一说。而丧失劳动能力的孤苦老人是能够得到集体的“五保”优待的。这个制度的被破坏恰恰是改革以后解散合作制度的恶果。

    是的,但年每个农村都有医疗所,而且这些乡村医生也是和干部一样的肥缺,因为这些人是干部编制,不用下地干活。再一个,如果有身份的人想偷懒,开个假条,或者没身份的人真得了病想吃点药,都需要这个人批准。我现在还有一个印象,我们村那个肥肥的,敖敖的医疗所婆娘,看见成份不好的就皱眉头,她的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我记事。再一个,你祖父是城里回来的,在农村的习惯里对这类人是很尊重的,你祖父得到医疗保险,不代表每个人都有。这些保障是由生产队自己负责的,没有钱怎么能保障。五保,好像确实做得不错,因为能进去的人都是成份好的,成份不好的“孤苦”老人,在别人的眼里并不孤苦。

    你后面的分析有一定合理成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速经济发展,但是有两个缺点,一是经济发展的质量取决于执行人员的素质,对于那些干刚放下枪的共产党中层干部和主要是流氓无产者的基层干部来说,这个素质尤其突出。二是长时间的计划经济的后遗症,有人说如果毛泽东时期再长点,就怎么怎么的,那是争着眼睛说瞎话。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再顶,看有没有潜力
    • 顶!
    • 给犀光兄的一些佐证

      老农家世代农民,比较幸运的是,在中国最富裕之一的地方做农民,比别的地方要强一些----除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还没有饿死过人。

      农民有钱看病?先问一句:吃饱饭了吗?村干部和其他特殊人物等一小撮人能看病,就能代表所有人都能看病了?有赤脚医生就表示农民有医疗保障了?那些大人物为什么不让赤脚医生当他的保健医生?

      我爷爷的未出五服的兄弟就是五保户。什么待遇?跟牛住在一起,有口粮。

      终生记住这一场景:邻居女人在吃中饭的时候说,这辈子能白米饭敞开肚皮吃饱就心满意足了。

      老农当初考大学的动力是:成为城里人,每顿饭三大碗白米饭一大碗青菜管够。

      • 不是吧

        老农当初考大学的动力是:成为城里人,每顿饭三大碗白米饭一大碗青菜管够。

        ===========================

        那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吧

        低指标的时候哦

        我的父母的说法是老农民还能从地里刨点烂白菜

        城里人就只有干干巴巴的那点定量

        要不怎么那时候的下放

        人们还挺愿意呢

        搁现在试试

        • 农村也难说,看什么地方

          俺爸爸全家就活下两个(直系亲属),他和我姑姑,当时我姑姑嫁到山里去了(其实以俺的眼光爸爸老家就是在山里,她这个山里的山里算是甘肃最偏远的地区,属于连党都顾不上的地方),那里没人吹亩产万斤,也没跟风炼钢,所以粮食还够吃,顺便把爸爸也救下了。

          俺妈妈家是在县城中的,她们好象好一点,但也就是饿不死,后来姥爷下放到农村改造生活好一点,每礼拜姥姥都走几十里山路回城看她们,还背点粮食。姥姥现在腰都直不了了就有那时太累的原因。

          有时想想的确太气人,你象人民吹嘘说要建立一个平等自由的国家,好,俺支持,俺姥爷家是个毛笔商,院子被没收作县运输队的大院了,俺觉得没什么,钱是身外之物,如果能换来一个平等自由,安居乐业的国家值得。但结果呢,原先是无数的运动,吞噬了人们的热情,精力和道德,现在又开始讲先进生产力了,谁要是投生时选错了地方就自认倒霉吧

        • 那时连观音土、树皮、老鼠都吃了,还有烂白菜?
    • 医疗所卫生室是大肥缺啊.我外公就是没进贡,肝炎愣是拖成肝硬化

      最后早早病死,就是那时的好处啊

      去医院要请假,

      请假就要假条

      不进贡就不给开假条

      没假条就是旷工,

      旷工就是反革命,

      反革命就要被消灭

    • 有一定道理,土改的本质是留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还是制造流民?

      初期土改明显地很,是分田,和生产责任制没啥区别,结果是团结了农民,农民这时候不是无产阶级了,但是不管这些,天下是打下来了.于是所谓的进入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的理论(当然是从老毛子们那里批发来的舶来品)跳了出来,又将土地收回去了.

      那么流民是谁造成的呢?如果说旧社会流民的根源是地主的存在,新社会流民的根源又在哪里呢?

    • 好文,不能沉下去

      俺觉得没经历过老毛统治时代的人,不妨读一读反映那一时期的小说;不妨问一问自己的长辈。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