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大话中药发展史(1)——起源 -- 花大熊

共:💬453 🌺1912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1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你说的现象是神经传导

          真正的经络敏感人在人群中比例不到1%。如果是大多数人都能感受到的,那发现也就没那么值得奇怪,不过是个时间早晚问题。

          八十年代有过一个大样本的实验证实了这个事情。还有个家伙因此拿了个院士的顶戴呢。上网放狗就能查到的。

      • 家园 对经络的发展史很感兴趣

        经络这种中医独有的东西是怎么产生,演化和发展的,很有兴趣。以前曾经初步查了一些资料,没发现讲得清楚的。期待下文。

        • 家园 经络的确复杂

          应该说这还是个未解之谜。我在这里也就是个猜测而已。而且是不太厚道的猜测。这个文章说的相对清楚点。[URL] http://club.xilu.com/newphysics/msgview-950469-5709.html[/URL] 不过也没有考古证据支持

          • 家园 转的文章很好

            “它正如海洋中的暖流”,这句话似乎感觉摸到了本质。

          • 家园 仔细看了一下,还是有问题

            比如汉代就有了关于针灸的文献,唐代有经络铜人。两者是否相同?唐代有没有比汉代多的经络?或者消失的经络?是不是有更好的经络定位?有没有演化发展历史?谁在其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这些比较初级的研究,是否有相关的文献?我觉得研究这些演化史,对经络的进一步研究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演化史肯定包含了经络的研究意图,古人所探索的方向,他们的成功和失败等重要信息,也当然可以给下一步的研究提供非常重要的指导。

            • 家园 谈经络是剑走偏锋

              经络不是俺的强项,只是知道一点。经络的变化总的来说不大,就是那么几条。但是穴位的变化比较大,新增加的穴位不少。比如唐代孙思邈就提出过阿是穴。经络和其他中医内容一样,在汉代以前就完成了自己的演化,这个我后面要说到,所以想通过它的进化史来了解来龙去脉有些困难。

              • 家园 啊是穴不是穴位是定穴的方法

                在吃不准穴位的时候,在穴位大概附近做指压,病人啊啊啊,是是是时,那就定在那个位置。穴位数从《针灸甲乙经》到《针灸大成》增加不到十个,(《甲乙经》好象351个,《铜人》好像354个,《大成》359个,后来韩国人又增加6个)

              • 家园 多谢

                对中医是个外行,只看过罗大伦写的书。从他的书来看,你说的

                经络和其他中医内容一样,在汉代以前就完成了自己的演化

                我不赞同。象钱乙的儿科,傅青主的女科,黄元御的圆运动理论等等都是汉代以后的创新和演化。

                • 多谢
                  家园 我也很喜欢罗大伦的书

                  我说的演化是指成形的意思。经络从无到有,四气五味理论的建立,此前的情况是如此的缺失,以致让人挠头到底是怎么来的。而成形后的演进,相对显得稳当了许多。

                  至于你提到的几位名医,个人感觉都是在基本的理论框架上的进一步细化。

                  中药的情况尤其明显。后面我会慢慢讲的。

      • 家园 花灯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