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大话中药发展史(1)——起源 -- 花大熊

共:💬453 🌺1912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大话中药发展史(17)下——中医界的郎朗

      陈存仁(1908年-1990年9月9日),原名承沅,上海老城厢人。陈前辈的名字对稍微年龄大点的人来说显得十分陌生。的确,即使俺们这样搞中药的,他的名字和著作也是一带而过,从不细说。他混迹于上海滩,给戴笠、杜月笙这样的标准反动派看过病,当过国大代表,抗战期间躲在租界里不敢出来。49年后又毫不犹豫的去了香港。怎么说都是“十恶不赦”。早些年的真理部怎么着也不会拿他做典型。

      近两年随着民国热的兴起,大大小小的出版物为我们描绘出的图景,仿佛那是我们曾经离民主自由和林语堂式的雅致生活最近的年代。诸如《银元时代生活史》成了年轻小资的必修科目。陈存仁渐渐从故纸堆中被翻了出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陈出生于家道中落的绸缎商人之家,八岁丧父。此公小时候想来很是领略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好在祖上曾经阔过,家里无论是见识还是积蓄还是有一点滴,于是把他送去学医。

      想起谁了?——鲁树人大叔!对头,他俩怎么看早年的经历都有些相似。鲁大叔因为看了场电影,觉得学医没意义,遂改行码字。而这位陈名医,却是因为一次伤寒,西医的束手无策,才改投了中医门下。此后他顺风顺水,成为了上海滩的名流之一。

      陈名医的医学水平,老熊不敢妄下断言。但此公的自我包装之能力,堪称天下独步。和当今那位红的发紫的朗姓钢琴师有的一拼。报纸出过,如果是关于医学与健康的,倒也不算离谱,虽然不是学术刊物,科普还算是正业。离谱的是此公还干过惊悚悬疑类小报《福尔摩斯》的专栏作者。颇有点西西河萨大的风采。曾经拜章太炎为师,捎带手当过章太炎经纪人。章公对中医的态度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他拜章公为师,到底是学章公的学识还是别有所图,列位看官自己去想吧。为中医请过愿,竞选过国大代表。就连逃亡到香港,在香港重操中医旧业,都走的是低俗炒作路线——招聘粤籍美少女两名当护士,看来美少女、制服诱惑还是中国人先玩起来的。

      这样的医生,想不出名都难。成打的民国时期名人找他看病,显然得益于他的炒作。炒到了这个境界,无怪乎周润发版的上海滩,都要在字幕上打出特别顾问——陈存仁博士。天晓得他是哪门子的博士。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医根本没有博士学位一说。实际是韩国的庆熙大学,以及台湾的大学授予他的名誉博士。显然,他连自己的学位都不忘记炒作一下。

      爱炒作的学人当然不会放过写专著的机会。只是他会写什么样的专著,猜也能猜的出来了。很多材料上说他著作等身,此言不虚。现在哪个申请院士的,著作不都长长的一串么?从这个角度上说,钱学森、袁隆平这样的学者,业务水平好像比起当代的牛教授们,似乎差了不是一点两点。

      主编《中国药学大辞典》、《皇汉医学丛书》、《中国药学大典》,著有《中国医学史图鉴》、《红楼梦人物医事考》《津津有味谭》、《伤寒手册》、《食物疗病方》、《胃病验方》、《小儿百病验方》、《抗战时代生活史》、《银元时代生活史》。

      陈名医对中药的贡献在于1935年,组织很多同仁一起编撰了二百三十万字的《中国药学大辞典》。这本书共载药物4260种,附方万余首,书内印有插图1400余幅;大多数药物除中文药名外,还标明了拉丁文或英文、日文的学名。平心而论,这本书应当算进入近代社会后中药辞书的开山力作。它开始采用现代生物学体系,对数量众多的树皮草根加以分类。尤其是把化学成分作为药物性质的一个方面加以论述,虽然由于当时化学研究的粗浅,仅仅记载了142种中药的成分。但陈名医所做的这一切,已经足以让中药买到了现代科技快车一张站票。

      这部书,总共再版了27次。

      不过如同现在的学者,无论学问大小,都要把自己忙的团团转一样。陈名医笔耕之勤奋,还是令人叹为观止的。据说在写《中国药学大辞典》期间,他规定自己每天白天出诊,晚上只睡5个小时,一定要完成两千字的码字量。看看老熊码字的速度。再看看人家萨大,陈存仁……。无怪乎老熊只能窝在西西河一个角落里长吁短叹呢。

      炒作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尤其象陈存仁,萨苏这样没后台的。算算每年各类艺术院校的毕业生和最后成名人数之间的比例,就知道——俺们不冤。

      整个民国期间,虽然废除中医的呼声和行动都是如此的高亢。却好像也没把中医怎么地。国民政府的效率可见一斑。不过很快……

      老熊就要扛着铁牛到处乱跑了。

    • 家园 大话中药发展史(17)上——长夜漫漫

      二十世纪,似乎是中国历史的浓缩版,升华版。多少未曾想到的事情居然在一夜之间发生。多少人的命运象过山车般的大起大落。

      二十世纪的中医也不例外。中医自身的命运,在短短的一百年中,也象自己根植的八卦图般,旋转不已。

      辛亥革命的枪声葬送了最后一个王朝,一起颠覆的,还有与王朝相伴的林林总总。颠覆是快乐的,就好像我们大学毕业前想把所有的东西都砸碎一样。若干年后,我们才会明白我们到底干了些什么。

      二十世纪的西方医学开始飞速发展。发展的速度,在今天看来,有点象根抛物线。无论如何,虽然二十世纪初的西方现代医学,还远未达到独孤求败的地步,颠覆了皇帝的中国人,却已经迫不及待的想拥抱它了。

      民国的建立,为一切改变提供了试验平台,人们开始操持着各种试管烧瓶忙碌起来。中医,也被放进容器里烹制着。

      做过试验的都明白文献的重要,一切试验,完全自己来过,总比不上有人报道过的。放眼望去,在地球的数据库里,对中国的试验而言,最容易引用的,就是日本文献了。

      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彻底废弃了传统医药的合法地位。虽然后来开了个小门给所谓汉方医药,但百年来现代医学的法定地位就再也没有动摇过。效法日本,北洋政府从1912年开始废弃中医。

      应该说北洋政府在废弃中医的政策上学日本学的有鼻子有眼,而没有象后来的准纳粹汪精卫那样风风火火。日本曾经考虑到传统医药身后坚实的社会基础,所以并没有立即禁止传统医学,而是禁止这些医学世家的言传口授。等到老家伙们干不动了,子女们又没有端上先辈的饭碗,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其时,大凡激进点的文人,也都站在废医论的这一边。能够罗列的名字,几乎涵盖了近代史上所有的革命派,或者曾经的革命派:章太炎、余云岫、鲁迅、孙中山、胡适、梁启超、严复、丁文江、陈独秀、郭沫若……。可想而知,当时的舆论导向是怎样的。

      可惜国人的狡猾远远超过其时颇有些憨头憨脑的北洋政府。想想也是,日本人玩过一遍的,再拿来忽悠中国人,真当玩中医的都是笨蛋啊。抗议的声浪随之而来,要知道那年头游行是一项颇时尚的健身运动。

      遗憾的是东方世界里,民斗官总是没有好结果滴。何况官里面,还有汪精卫这样的大角色。废除中医的做法虽然有些反复,但整个民国期间,基本被执行了。只是由于民国各时代的政令不行,废除中医的行政命令,如同民国时期的其他各项事业一样,都没有彻底的执行下去。老熊插个嘴,要是能政策能执行得通,常凯申公应该不会去台湾了吧。

      中医终于在二十世纪初,走进了自己最黑暗的时代。

      黑暗是黑暗,压力也不可谓不大。正是在这种压力下,诸多的有志青年,开始了对中医药的艰难探索。尤其是中药。和当年的汇通派不同,这一时期的中医药研究者,包括某些继承了传统医学衣钵的医家,已经彻底的放下身段,提出了革新中医,或者中医科学化的说法。

      相较于中医理论的玄而又玄,看得见摸得着的中药让人放心了许多。树皮草根中是不是包含着金鸡纳霜那样神奇的物质,直到今天,我们都满怀好奇,充满了希望。

      同样,科学化的理念也影响到了中药。现代生物学,化学的方法开始用于中药的研究。如果说中医,还有一干老者们在竭力维护着传统理论体系的完整性的话,中药从一开始就走上了所谓科学化的道路。而且一直走到了今天。

      从零开始的研究是容易出成果的。中药研究的前辈们正是在这个时代,通过他们的努力,发现了一些被写进教科书里,至今仍在使用的药物。比如麻黄碱。

      本草的编撰也有人想到了,这次编撰者仍然还是正宗中医,只是他曾经学过西医。

      通宝推:五磊山,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