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冷静,不要让仇恨蒙蔽了双眼 -- 不感冒

共:💬141 🌺369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其实新华社今天的发言里已经说的很到位了

          del

        • 家园 其实关于高等教育人才流失

          这种现象不只是新疆,也不只是少数民族,大多数的穷地方、偏地方都是如此。

          记得曲线救国中作者借李富贵之口道出了“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的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母丑子不能换母,家贫狗不能富家,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事情,而对高学历人才,甚至高学历人才的家人来说,留在大城市无疑能给其个人带来更好的发展机会,对其家庭条件的改善也大有裨益。多年宣传的奉献精神和牺牲小我的口号,在失去了大多数党员的实际行动支持之后,对于百姓来说是那么的苍白和可笑。人不为己,虽不说是天诛地灭,但在这个社会中,你不为己,便无人为你。失去了奉献精神的青年人们再也没有当年上山下乡的冲动和风采,一个个或者出国谋生,或者留在大城市中,为自己或为自己的梦想打拼,而贫困的家乡,只是一个遥远而模糊的符号和独自入睡时梦中飘渺的寄托和归宿,而已。

          简单归纳一下高学历人才之所以不想回穷家的原因,想的不全,大家补充:

          第一,就是不能施展抱负,在大城市,无疑可以找到更适合自己所学知识的舞台;

          第二,没有良好的待遇,不只是薪酬方面,从工作环境到其他因素,大城市提供的无疑要更好;

          第三,婚姻和子女教育问题,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中国人最重视子女的教育,所有的人只要成了父母无一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龙成凤,从教学水平到师资力量,还有大城市的分数差异(北京将近五十分的高考分差真的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是让任何一个可以留在大城市,获得当地户口的人,都无法抵挡的一个诱惑。

          第四,历史,发达的媒体和多样的资源可以告诉我们很多曾经发生的事情,虽然很多时候那不一定真实,在我身边的大多数的年轻人的心目中,当年那批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先辈们让我们看到了高贵的人性、火一样的热情和奉献的精神,更让我们看到了这样奉献沉重的代价和国家对个人微薄的补贴和空洞的夸奖,他们就像偶像一样高高在上,而这也似乎是组织一向宣传的策略,夸大、美化、偶像化,看着那些宣传对象,是那么的完美,对比自己就感觉卑微的像泥土,但冰冷现实和无数的故事却告诉我们,他们是献了自己,却肥了他人。

          我觉得,首先要改变的就是宣传政策,不要再树什么模范、什么标兵、什么典型,要宣传的是回家的利益!跟着党走有肉吃!有妞泡!有大房子住!孩子能受到最好的教育!只要你干得好,干得多,党国就不会亏待你!!

          PS:我有个朋友,当年从北京毕业,放弃了留京,选择回家乡(西部山区)教书,一教就是三年,基本没有工资,时常跟我们这帮狐朋狗友要钱花差花差,但一直很乐观的坚持,但今年回京,和我们喝酒喝的痛哭流涕,说他很爱那些孩子,很想带那些孩子出来,但他不能继续了,因为他也有父母,也想父母过上好日子,他说,每次想起他说要回乡教书时父母失望的眼神就十分难受,然后我们都喝多了,醒来之后,继续人模狗样的伪装成所谓的白领和精英,这就是我们这代人的精神社会,高房价、高物价、高节奏的生活把我们赶得像奔跑的疯牛,踏碎自己的理想,为了生计而奔波,哪里还有时间去想什么奉献,想什么最高理想,想什么为人民服务。

          • 家园 人家现在提出的口号已经完成,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

            实际上是新酒瓶装老酒,是九五之尊,封王拜相,面南背北。我们都是草民。完粮纳税才是本分。无限江山花花世界这都是这些老爷的。我们要紧不当炮灰才是真的。还不是这些老套。扯别的都没用。保护好自己吧!

          • 家园 我意还是要讲奉献的,但是是要让那些党员领导干部奉献,

            要让他们做出榜样。宣传中对这老百姓讲什么奉献纯粹是胡说八道。对不同的人应该有不同的要求。

          • 家园 我们那儿有个顺口溜:饿死不回###,要饭不会吉林省

            很能说明问题。

          • 家园 说得好,花之

            这就是我们这代人的精神社会,高房价、高物价、高节奏的生活把我们赶得像奔跑的疯牛,踏碎自己的理想,为了生计而奔波,哪里还有时间去想什么奉献,想什么最高理想,想什么为人民服务

            说出了我们这代人的心声!

          • 家园 是这样。

            都往高处走,农村往小城镇走,小城镇往城里走,小城市往大城市走,落后地区的大城市往发达地方的大城市走,发达城市的人才往国外走。

            偏远地区如何引得来,留得住人才是个问题。

        • 家园 葡萄说的有道理

          这很大原因是个经济问题,老少边穷地区人才外流都很严重,不仅仅是新疆。

          惭愧的是,我本人就是"穷"地区出来的,也没有回去。所以说责人易求己难,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只好在少责备一点上多下些工夫。

          • 家园 是啊,这个不仅是新疆的问题

            放眼中国,边远地区没有人去,大家伙都拼命往大城市挤,也难怪大城市房价高居不下。

    • 家园 别说维吾尔族和哈萨克了,维族和汉族有时都很像

      突厥语民族里面纯黄种的人不少,根本不好分。比区分犹太人和德国人难得多

    • 家园 帮忙顶贴,赞一下!
    • 家园 同赞
    • 家园 支持一下“老乡”。我家兄弟姐妹几个,一半在北疆

      我自己是10岁后回到老家上学。父母是兵团的。

      小时候在连队上,附近也有一些少数民族的,但是来往不多,大概也就是过年过节的来往一下。小孩子之间玩的也不多,偶尔和他们学过骑马,也有一起玩游戏,但是不多。去吃过酸奶子。

      现在的情况,捣乱的人最大的期望就是把事情闹的越大越好,卷入的人越多越好。人多了,难免就会磕磕碰碰,一旦磕碰起来,即使在平时可能是小事的事情,也会被刻意夸大,被恶意利用。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