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仰光--清水和鲜花里的大金塔 (缅甸行) -- 非

  • 共: 💬 31 🌺 7
  • 仰光--清水和鲜花里的大金塔 (缅甸行)

    (旧帖了,看到虎子的玉石带出来的缅甸,又与回忆碰面)

      在键盘里输入“yangguang”的时候,最先跃出来的那两个字是“阳光”。想想我所去到的那个城市“仰光”,处处可见金碧辉煌的佛塔以及灿烂明媚的自然光线,用“阳光”两个字来形容它,倒也是很贴切的。

      到了仰光,四处都是金色的,阳光是金色的,民族建筑的屋顶装饰是金色的,佛塔更不用说了,当然也是金色的,而大金塔则首当其冲,全身上下贴满几吨重的纯金箔,金碧辉煌的程度,无以复加。难以想象金色本身可以叠加出这么多的尊贵和庄严的气质,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同样,也再没有见到过哪个国家可以把清水和鲜花运用到这样极至的地步。大金塔下四围的佛像身旁,都有汩汩不停息的清水流出,以供那些来此参拜的信民,虔诚的用清水为他们心中的神浴顶洗身,连同心中的尘埃一起,冲洗洁净。而那些触目皆是的花,多半是白色而香的,整整齐齐地码放在佛像前,仍带着清晨露珠的柔美,新鲜而又纯洁。在缅甸人的日常生活里,鲜花是用的极其普遍的,从大小正式非正式的场合,到普通女子装点打扮,都是和鲜花分不开的。一个爱花的民族,其心地一定也是纯朴而善良的,我想。

      在起初,不习惯一进到佛地就脱鞋,和小嫂嫂嘟啷着,嫌地板脏。在大金塔周围走了一圈,脚底都是灰黑的。于是在学当地人给佛像洗身的时候,堂而皇之的也拿杯子往自己的脚上泼了泼水,想着,佛祖见我如此爱干净,应当心里头是欢喜的。后来就习惯甚至是喜欢了那样赤脚的在地板上行走,有种很奇特的舒适与自由。缅甸人喜欢穿拖鞋,多正式的场合也是一双拖鞋出场。这固然和当地气候炎热有关,但另一方面,缅甸民族所有的那种闲适的生活态度也在拖鞋的穿着中显露无疑。看着缅甸的男男女女悠然自得的在街上行走,真是让人艳羡不已。可是当地的华侨却不这么看,他们说缅甸人很懒,经常是今天赚了够明天吃的钱,明天就不来干了,而一旦有点积蓄的话,又全部用在佛寺的捐舍上去。

      我听了不禁菀尔。或许,那些清水和鲜花已经代表了缅甸人的生活态度,-------精神和信仰如清水,是洁净的,是不可缺的;生活如鲜花,要么就在今朝最美的时刻凝固,呈献,而决不要明天一点点凋零的残迹。至于明天,则又有新的明媚和新鲜。

    (出游趣事两则:)

    1、和老哥及小嫂嫂沿大金塔游走之时,常有养眼之缅甸美女路过,轮廓分明,眼窝深陷,曲线玲珑,看得三人眉开眼笑。突然老哥仰面朝天,鼻孔流血不已,小嫂嫂嗔怪:看美女也不至于看成这样!彼时经典无厘头情景为---老哥双手捂鼻孔,小嫂嫂杏目圆睁,美女继续若无其事经过。

    2、在大金塔所见黄金与宝石之多与壮观为非烟长到目前所仅见。传闻大金塔的塔伞金顶上有一巨钻。无数宝石黄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行到最后时,和小嫂嫂立定,回眸望向塔顶,老哥文人酸气上来,吟诗一首,吟罢欲听赞美之词,孰料非烟和小嫂嫂二人异口同声,无比憧憬地问道:“那颗大钻石到底在那里啊?”

    2001游

    2001记

    Image belongs to Goto Osami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关键词(Tags): #仰光#缅甸#游记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co-ask “那颗大钻石到底在那里啊?”
      • 要得有些考古的功夫,马鹿兄在给1年半前的帖子加精呀。哈哈...

        这坏蛋捣乱也有好处,把平常找不着的好帖从水底翻上来了,

        • 呵呵,这一两年前还没有加精啊送花啊的功能呢。。

          这西西河刚成立的那一年多两年,无数的好帖子啊,个个都令我仰慕的紧。。。但都没有送花加精功能。。。所以后来铁手放开送花什么的,有利有弊。

          最近保卫西河,夏翁号召翻箱底,其实把一些现在西西新人没翻到过的帖子拿出来晒晒,也不见得不好,因为以前西西人少,老帖子点击率也不高,翻出来也算是新贴啊,呵呵。

          • 呵呵,说的好,我订阅了一批已不来河里的老ID,有空就翻翻,

            还是经常冒出几个不熟悉的ID,写的一手好文章,河里真是藏龙卧虎啊。

            昨儿我跟了履虎兄的一帖,没看他的发帖时间,你猜怎么着,虎兄说是他的投名状,2004年发的,呵呵。

            河里的历史好帖怎样让我这样的新河狸方便地翻阅呢?现在是非常时期,老铁忙不过来,以后老铁将浏览历史精华帖的功能快快地整起来才好。不过像你这篇这样的好文,未加过精,怎样才能翻出来呢。

            也翻非兄的新老帖,非兄的文笔我很佩服,境界很放的开,带有点哲理性,让我时有所感,因为自己笔头差,有时看兄的文有所感触也未敢跟帖。花是献过的哦。

    • 好片,学习。。。
    • 好看,说起东南亚人的“懒”

      其实是有原因的

      好像看过一篇文章,这大概同那种气候下绵延千年的

      生活习俗有关系,一个原因是自然的物产丰富,给与他们源源不断的

      供给,使得他们不必如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人那样辛苦的劳作

      就可以衣食无忧,其二么,大概也同载高温环境下不亦新城代

      谢过高有关。

      其实在欧洲也有这种迹象,越是往南欧走,人们的生活习俗也就

      越是懒散。

    • 我要去缅甸,我要去缅甸!!

      有个老师说她读人文学博士的哥哥就跑去缅甸做了两年洋和尚才回来.

    • 喊声好
    • 读非的游记,身心俱轻飘飘地跟着飞。文美,照片也美。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