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最烦奶油GD抹统战稀泥——兼与流沙河老师掰活几句 -- 双石

共:💬366 🌺1005 🌵3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贴到争鸣争议了?

      好有趣呀。

    • 家园 【资料提供】国民党兵役官们的回忆文字

        《全国文史资料存稿选编·军事机构(下)》中,有不少原国民党兵役官们的回忆文字,兄弟这里有该选编的PDF版,但文件太大,兄弟只好提取了有关兵役的回忆文字,更名为《原国民党兵役的文史资料》,有需要的朋友可发短信给兄弟。

      下面选摘一位兵役官的自省之辞——

        原国民党军芜湖、金陵师管区上校主任参谋、渭南团管区司令,淮项师管区代理司令李昭良的自省之辞——呵呵,这位先生应该是“只管盖盖章”的层次,可下边要胡来,不还得打通上边么?拿什么打通尼,这位兵役官也有详叙,只是全文太长,兄弟只摘他最后的自省:

        ……

        我初搞兵役工作时,觉得当兵总是一件可悲的事,谁无父母,谁无子弟,在我手里就不该征错人家的子弟,所以对征来的兵总是一个一个地询问有无隐情。也替一些壮丁申过冤,退回过一些征错的人。后来发展到只要能完成任务就行,管他有没有冤情。搞兵役的军官,有些人开始还是有点良心的,认为贪污公家的钱物是可以的,只要不克扣士兵薪饷。后来发展到不仅喝士兵的“血”,而且喝灾民的“血”了。如为了买到水银,就千方百计地活动,将新兵送到重庆去交,经常是以新兵50%的死亡率换来一点水银卖给日本人。国民党征兵弄得天怒人怨,民心全失。

        ——李昭良:《我所知道的国民党兵役情况》,《全国文史资料存稿选编·军事机构(下)》第6页。

        文中所言的“水银”,是日本制造军火最紧缺的物资,也是当时国民党政府的禁运品。据作者言,当时他们从安徽阜阳买粮,然后卖到河南灾区,赚钱后又购地。但当时在沦陷区购粮也难,大洋都买不来,得用水银——而水银只能在重庆才能贩取。于是乎,兵役官们就想方设法请求上峰把壮丁们弄到重庆去交,如此就可以利用壮丁挑运一些物资到重庆去换水银,然后带回水银,到沦陷区去贩——这算不算资敌哩?各位自己品评!

    • 家园 多余跟这种人废话,这种言论不值一驳,

      99%是自愿的?这数据有根据吗?问问还活着的,我也可以揣测,估计99%的会这样回答:打鬼子是自愿的,被抓壮丁是因为腿脚慢了,眼神不好,耳朵不灵,没跑掉!

      我祖母活着的时候就告诉我,好人不当兵,好铁不打钉。

      那个时代没人自愿被抓壮丁。

      • 家园 这样说是不是有点绝对了?

        抗战时期,自愿投军报国杀敌的热血青年还是有的,以前接触过这一类老人。

        • 家园 按照廖亦武文中的记录,

          禅人

          这样说是不是有点绝对了? 1

          抗战时期,自愿投军报国杀敌的热血青年还是有的,以前接触过这一类老人。

          转发 回复 送花↑1 草↓0 收藏→工具

          ....

          按照廖亦武文中的记录,

          羊定清正是要自愿去投军,但是半路被人抓了壮丁,

          不管羊定清本人是否自愿,壮丁队的长官是把他按照不自愿来对待的.

          可以想像,一个立志投军的爱国青年,经过这一番磨难,也心灰意冷了.

          • 家园 家母单位一位叔叔……

              ……是44年10月在重庆南开中学入伍的,同时入伍的有30多名同学——当时1个中学这么多入伍者是没有的,这位叔叔报了名体检时被刷了下来,又弄虚作假才蒙混过关,出国前乃父还亲书“精忠报国”以资鼓励……

              绝对自觉自愿!

              一年后胜利了打回了国,叔叔选择了离开,原因哩?俺摘一下——

              ……

              我们原以为这支英勇抗日的部队一定与国内其他部队大不相同,可是近一年特别是回国后几个月所见所闻,原来是半斤八两,旧军队里阴暗龌龊的东西这里也有,学生队里也有体罚,因为一点小事可以罚“两腿半分弯”(两腿弯曲站立,两手头上举枪),也可以象XXX遭受的那样围着火堆跑步。回到国内后,沿途不断出现学生兵和被抓来的壮丁农民士兵逃跑,如被捉回来免不了打得屁股皮开肉绽。有一位在士兵中比较有威信,我们学生兵比较尊敬的上士班长,也遭到这样的不幸。特别是那位道貌岸然的大队副,实际上一肚子坏水,不仅大肆贪污吃缺,还公然包了个妓女在身边同居……,对这些现象,开头是感到不同思议,最后才看清是原来都是“天下乌鸦一般黑”……

              这样的军队怎么能叫人呆得下去呢?不满黑暗,这就是不少学生兵和士兵离队的真正原因。

              这位叔叔的是新6军22师学生大队滴。

              还有一位学生老兵回忆——

              1944年12月,我已在金陵大学农学院一年级,惊悉独山失守,震动极大,西南半壁危在旦夕。我热血沸腾,埋藏着对日寇的民族仇恨暴发,毅然投笔从戎,参加远征军,誓把日寇侵略者赶出中国去。同行者有华西大学、四川大学的中学好友三人及其表兄表弟,最为15岁独生子,中学生,最大为年逾30的银行襄理弃商参军的老大哥,大、中学生知识青年参军的爱国行为,对大后方成都市民鼓舞极大,当我们乘车离蓉时,家长亲友和广大群众,人山人海,夹道相送,挥泪洒别,至新津机场临上飞机前,发生一件类似“木兰从军”的爱国壮举:一女中学生剪去长发,戴上军帽着装军装,混入队伍中企图登上飞机,终被领队军官发现,而未成行。在场者都为之感动和惋惜,更加激发了我们誓死抗日的决心

              何等壮怀激烈!

              一年后,这位也想尽各位办法,溜之乎也——理由与俺那位叔叔类似。

            这位学生兵也是新22师的。

            • 家园 哦哈哈~~花双石,得一通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这一来一去,都是表现一个热血爱国青年的良知。

              花。

        • 家园 我说的存在于大部分的乡村的事实,至于知识青年们的

          青年军,那还是焦点之一的比例问题。这10万青年军能代表99%么?

        • 家园 “十万青年十万军”的时候,有不少知识青年从军。

            这也是事实!不排除当时在念书的沙翁只见过这些场面。

            驻印军中,从国内补去的,有相当多的这类志愿者。家父曾回忆,当时县党部派人在学校中来动员参军,开口便是“你们都是栋梁之材,打完日本回来个个都能升官发财,青云直上……”,他们学校校长抢过话筒就呐喊:“不当你那个官,不发你那个财,我们的孩子要的是救国……”

            当时高年级同学去的不少,按规矩要履行集体加入国民党的手续,但好多同学不干,最后不了了之——反正上峰还是照样上报加入国民党名单,结果解放后特别是文革给很多人惹来了麻烦。

            俺采访过的一个驻印军老兵,就是当年志愿从军的知识青年,抗战一胜利听说要开东北打内战,撒腿就跑,被抓回来两次,好在是个技术兵,用得着,没毙,后来到东北,还是跑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