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写沈崇ing旁白】一言以蔽之1 吕思勉 -- 陈郢客

共:💬233 🌺190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 家园 明码实价,童叟无欺!

            上一任公安局长高升后,地区纪委让他推回一千七百多万.以退还的名誉退回远局的干警,都知道这事后这公安局的干部们无不操徐少华的十八代祖宗!

            我们这市委书记准备走了.没什么问题明年就开始标新的各局局长了.有没兴趣?

      • 家园 把旧文翻出来了,

        很早年的东西,观点比较幼稚,分析也很肤浅,但因为放了一些资料在里头,希望能有些给你做参考的价值。

        南方有嘉木:【原创】关于行政监察独立性的一些讨论

      • 家园 觉得你变了

        过去很少看你的文章,一写就是扬扬洒洒几千字,俺作为一介草民总是抬头仰望之,然后低头继续走路.现在突然发现你也是食人间烟火滴,脑海里浮现出一位坚持买国货的同学.

        从上海到北京,能坚持旁观者清实属不易.

      • 家园 看到“大善人”三字,忍不住笑倒,

        想到马大哥了,阿弥陀佛,马大哥勿怪。

        反贪局是检察院下面的机构,严格说来,不属于行政机关。行政监察才是行政系统的监督部门,和纪委历来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以前在一块做过一点调查,回头找一下。

        总的说来,我们反贪的思路和HK他们不太一样,我们一直是用一种无约束的权力去监督这无约束的权力,调整来调整去都是该权力内部的分配,最近发的几个文,比如巡视,就和以前的御史制度有点相似。这种思路和体制下,反贪是否有成效就极大地依赖个体的道德----有郢客说得这种极坏的,我也知道有极清廉的。

      • 家园 bench + hua

        反贪的杀手锏,就是真正实行公务员聘用制

        能上能下,能出能进,砸掉铁饭碗,增强被雷意识,这样既难形成利益团体,也会减少不作为。您意如何?!只不过可行性现在基本为0

        • 家园 这个

          能上能下,能出能进,砸掉铁饭碗,增强被雷意识,这样既难形成利益团体,也会减少不作为。

          除非一年雷一半,不然你看会不会形成既得利益团体?

      • 家园 谁来监督监督者,

        有党呢,关键时刻,“你的党性在哪?!”

    • 家园 【一言以蔽之8】形似乎?神似乎?

      A.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悌,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呵呵。孔子愤不愤?)

      太祖:“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象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

      “中国的前途是你们的,世界的前途是你们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B.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太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C.

      (注: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太祖:“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分不清敌人与朋友,必不是个革命分子,要分清敌人与朋友呢,却并不是立场。中国革命且三十年而成效甚少,并不是目的错、完全是策略错。所谓策略错,就是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所以不能如此,乃是未分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军队中,未有他的响导领错了路而可以打胜仗,在革命运动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这个革命可以不失败。我们都是革命党,都是给群众领路的人,都是群众的向导。但我们不可不自问一问:我们有这个本领没有?我们不至于领了群众到失败的路上去么?我们可以一定完成功吗?要有:“不错了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致谨于一个重要的策略,要决定这个策略,就要分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国民党第一次全国大会宣言,就是宣告这个策略的决定和敌友的分辨。但这个宣言极其简单。我们要认识这重要的策略,要分辨那真正的敌友,不可不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阶级性,人数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作一个大概的分析。”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6年)

      孔子绝非好好先生,他后来被人装扮成好好先生,自有儒生诠释的功劳。

      太祖不仅得其精要,而且使孔夫子的“微言大义”可操作化,功莫大焉。

      ……

      太祖搞过“批孔”,所谓批,既有批判继承的一面,亦有还原其面目,去腐儒涂抹装扮的一面。不可不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自有古典社会痕迹,社会已变革,这类言论当然得更新一二,与时俱进不是?

      学习,有取其形者,有得其神者。李贽自辩——俺哪里是名教罪人,“罪人著述甚多,具在,于圣教有益无损”。别人的指责诛杀和他的自辩哪句更得历史真义?一叹。

      1947-1948年,胡宗南大举进攻,土共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毛公给自己起了个假名,李德胜。也给两个女儿定下了名字:李敏和李讷。“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语出《论语·里仁》。

      我在陈郢客:【原创】2.神坛与深潭(孔氏教育集团内部素描)之一中曾有感慨,“颜路与孔子,谁才是颜渊的真正解人?”

      同样,倘若孔子活在当下,以他的心地境界,他会以为谁才是他的真正传人?他会满意一手不疲捞钱一手复古念经的聪明人吗?仔细读读《论语》原著,书中自有答案。

      ……

      关键词(Tags): #一言以蔽之通宝推:自由呼吸F0,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以直报怨”恐不可奉为纲,若彼此皆以此为意,天下自此多事
      • 家园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争论

        现在好像一般认为这句话应该这样句读“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一生“有教无类”,和老子不同,应该不会同意愚民政策。另外,这个“使怎样怎样”的用法在前秦也比较少见。所以,我觉得还是后来的统治者故意曲解了孔子的这句话。

        • 家园 愚民不对,但大众有盲目性

          这句话就算按照通常的理解,虽然政治不正确,但还是很有意义的啊;如果什么事都要全民公决,看民意决定的话,那好多事就耽误了。

          感觉国家发展的关键时代,需要效率优先的时候还是要威权政府,然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民众要求公平的时候再多点民主不迟。

        • 家园 上花。孔子很丰富多面,很多事是说不清楚的。

          还有一句,“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恰恰他因材施教,有实践经验,有些话反而不好说,未必会守着今日的政治正确,何况当日和今日,背景又大不一样,何来政治不正确。他对每个学生诠释“仁”,都是不同的,多有针对性。

          而且,孔子心中,士和民是有所区别的。

          庞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新解

          这篇你可以看一看。

          郭店竹简:

           郭店楚简中有几处是直接涉及“使由使知”之说的,有几处则间接与之相关。其直接者如:

            

               民可使道之,而不可使智之。民可道也,而不可强也。(《尊德义》)

            

               上不以其道,民之从之也难。是以民可敬道也,而不可□也;可御也,而不可牵也。(《成之闻之》)

          说实话,孔子很难被官方还原的。封建社会,一群牛人为“宰我”大辩论——孔子也能教出叛徒吗?这都是意在言外的。官方若让孔子成神,自有人拥护,也自有人反感。

          ……围绕孔子所展开的考证辩论,历来都不简单,太复杂了。

          我觉得,今天网络时代,倒提供了一个契机。

          大家精读原著,自有取舍。含糊处点到为止,取其最有用的要紧。

          于丹讲论语,我怀着些许八卦好奇心,就想看她怎么应付“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句话。呵呵。

          于丹说,这里的小人是指小孩子。唉。何等勉为其难。没办法,吃这碗饭的,很难承认,圣人的性情一面或平常一面。她不敢承认,或是怕有些人又会拿孔子的“反动”或曰“保守”大作文章,也不利于己,只能咬牙如此了。

          这样的中国故事太多了。老百姓们自己看,或让儿女看,只要读原著,看注释就可了,捡有用的用就是。孔子活着的时候,谁把他当圣人呢。死了以后,倒成了圣具。

          孔子活在我们的血液里。还要继续活下去。诚愿今日及未来,能开一个“平常心”的潮流。

          • 家园 【讨论】【求助】【文摘】【原创】看了链接庞文分析,

            "不可使知之", 按郭店楚简,"知"应当解为:命令,强令,等.

            老庄味道很浓.

            《尊德义》:"不可使智之"中, "智",有教化的意思,

            上不以其道,民之从之也难。是以民可敬道也,而不可□也;可御也,而不可牵也。(《成之闻之》)[QUOTE][/QUOTE]

            这样看,教化的意思,明显指“上”对下的要求,而这要求明显不对自己。

            这样“下”看到了“上”对人对已标准(道)不同后,就“不可口”了,口头说的道不足以服人了,“民之从这也难”。

            这样的认识在先秦还是相当深刻的,其后太史公倒是有相当多的承继。

            再后程朱理学,按自己的感觉,似乎也想用统一的道,来统一约束天子与臣民。而不只是约束臣民(读的书不多,只能是感觉)。 太史公与程朱是有区别的,因为看问题的角度并不同。

            回过头来,看孔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可不可以做上面的解释,似乎有点难。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