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双石,你给我进来! -- 萨苏

共:💬288 🌺75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0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个人猜测

      萨大都写到公孙胜了,我再往后猜几个。萨达之前说过大刀关胜是彭总,想想也不错,五虎将之首,武将中仅次于卢俊义,彭总也是一直位列朱总之后。豹子头林冲我猜是刘帅,林冲资格老战功卓著又没什么私心,跟刘帅很相似。霹雳火秦明难不成是贺龙?双鞭呼延灼,徐向前?

    • 家园 有趣的书

      这个坑一定要跳,这本书一定要找~

    • 家园 延安水浒传之四 入云龙

      译文来源与说明 -- 链接出处

      入云龙陈绍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所谓陈绍禹其人,如果说他的笔名王明,可能更加广为人知。作为瞿秋白之后党内的第一理论家,他在1935年到1936年间组织抗日人民阵线(萨注: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时代,是抗日理论的集大成者。

      水泊的第一魔法师公孙胜在宋江和他在北方的师傅罗真人之间奔走,沟联人间与神秘法界。陈绍禹是北方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联络渠道。和公孙胜一样,陈绍禹也经常游离于他的同志之外。红军西征建设红色梁山泊的时候,陈绍禹并不在他们中间。在延安,来自布尔什维克国家的理论被认为具有“魔法”一样让常人畏惧的神效,陈因此是红色梁山上最轻易获得支持的人物。

      作为一名富裕农家的儿子,陈1907年生于安徽。在安徽中学毕业后,进入被称作“共产主义温床”的上海大学。大学毕业后留学莫斯科中山大学,深受当时被称作中国通的副校长米夫的器重。因此,米夫代替拉德克担任校长之后,陈被拔撰为共产主义青年团莫斯科支部的书记,开始崭露头角。在学校内参加了对于托洛茨基派的扫荡行动后,作为米夫对中国施加影响的先锋,陈绍禹率领27名同志秘密归国。这一队同志,在中共党史研究中赫赫有名,被称作“红色二十八宿”。其中除了陈以外,还有秦邦宪(笔名博古,一度担任党的代理总书记),张闻天(笔名洛甫,现在的政治局总书记),沈泽民(现在支那第一作家茅盾的弟弟),张琴秋(女),陈昌浩,何子述等。

      米夫后来成为共产国际驻中国总代表,在他的支持下,陈对当时掌握党内实权的李立三及其政治路线发起攻击,并于1930年将其击败赶下了台。1931年6月,总书记向忠发被逮捕并处死后,陈成为继任者。在任一年后让位于同样出自“红色二十八宿”的秦邦宪,自己作为中共驻莫斯科代表团主席去了苏俄。

      在俄国先后生活了七年,作为理论家,他的水平被承认达到了极高的地步。1935年7-8月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之后,他发表的演说,文章被作为抗日人民阵线的最高指导理论。此后,支那事变爆发,陈在1938年归国,作为政治委员十分活跃。

      在共产国际内部,他的地位是中共领袖中的第一人。关于他的详细传记可参见《今后支配支那的重要人物》一书188-192页拙稿《抗日战线巨头论》的内容。

      天闲星 入云龙公孙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公孙胜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排名第四。公孙胜是蓟州人士,是个云游四方的全真道士。他身高八尺(1.84米),相貌堂堂,长着八字眉、杏子眼,身穿

      短袍,背着古铜剑,脚穿麻鞋,一副道士打扮,道号‘一清先生’。公孙胜自幼喜欢枪棒,学成多般武艺,他又拜罗真人为师学得许多道术,能呼风唤雨,驾雾腾云,所以又叫‘入云龙’。

        公孙胜去找晁盖,共谋夺取生辰纲,后又杀退何涛上梁山。梁山好汉劫江州法场,救出宋江后,他思念母亲,回乡探母。后来宋江等攻打高唐州时为高廉妖法所败,只得再请公孙胜下山相助。公孙胜大破高廉的妖法,从此与梁山泊英雄为伍。宋江派史进攻打芒砀山,史进首战不利,公孙胜过后赶到,摆下八阵图,破了樊瑞的妖法,收服樊瑞等。

        公孙胜也是梁山泊掌管机密的军师,随众好汉接受朝廷招安、征伐辽国,旋即讨伐田虎。田虎的军师乔道清以妖法打败梁山好汉,公孙胜道高一尺,破了他的妖法,把他收服,梁山好汉才能顺利消灭田虎。公孙胜在消灭王庆后,即出家修道。他虽为国立下大功,却不重名利,功成身退,回蓟州潜心修道。

      赞词:

      頭綰兩枚鬅鬆雙丫髻

      身穿一領巴山短褐袍

      腰系雜色采絲絛

      背上松紋古銅劍

      白肉腳襯著多耳麻鞋

      綿囊手拿著鱉殼扇子

      八字眉一雙杏子眼

      四方口一部落腮鬍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