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哥城家经历的百年沧桑 —1 -- 哥城

共:💬246 🌺1236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哥城家经历的百年沧桑 —3 我的祖父—抗战1

      1931年,东北连续第三年获得丰收,祖父的妻子有了身孕,而且村中郎中神汉异口同声,肯定是个男孩,就在这个三喜临门的年头的秋天,在睡梦中祖父听到隆隆的炮声。

      第二天,满街萧索,人心惶惶。他跟东北讲武堂读书的同乡打听,知道日军起事,陷北大营。少帅的东北军,大部在关内,大家心如乱麻,不知如何是好。第二天,平日就嚣张的日本浪人满街横行,日军整队进出,街道大楼皆悬太阳旗,哎,东北完了。。。

      当时我的祖父是一个不问政事的逍遥学生,他的志向就是高中毕业,回家谋个小学教员,侍奉父母终老,安居乐业。享受有妻有子,有田有地,与世无争的生活。他唯一的志向就是把铁岭历代名家的诗词编成一本龙首山集,以为乡土计。

      可是,日本人的炮声打破了他的梦想,应该说,他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他是不能忍受屈尊于日本人的铁蹄与统治之下的,那三岛的三寸丁,化外的野蛮人,要他每天屈膝与他们,是不可想象的。

      于是,他逃亡入关,幸亏918前后是交秋季学费的日子,他有50块大洋的学费,幸而因为懒的动而没交,因为如果他回家,家里无论如何是不会允许这个千倾地里的独苗离开家乡半步的。于是,揣着这五十块大洋,这个中等人家的小少爷走上了千辛万苦的逃亡之路,那一年,他20岁。。。

      逃亡的路,千辛万苦,还要时时护着腰里缠着的50块大洋的盘缠,跑的时候一腔热血的冲动。他跟东北讲武堂的两个同乡一起走,一个跑散了,一个在他面前被打死,好像是因为手上和肩上有老茧,被发现是当过兵的。估计他当时也是被吓得不轻。

      终于,到了北平,终于逃出了日本人的魔爪。来到中国人自己的地界,再也不用看人家脸色受人家气了。同时,他还收到了另一个逃出来的人带来的家信,故乡的妻子顺利生产,母子平安,是个男孩,可以延续香火,遗憾的是,终此一生,他和自己的长子从来没有见过面,而且,最后长子还成了TG。家里同时严辞让他回去。他当然是不能回去的。他不仅要不当亡国奴,而且要在异乡凭借自己的才华打出一片天地,光宗耀祖。他在北平做的第一件事是。。。。。游玩。哥城家里的老影集还有他当年刚进关时在故都各处的相片,黑白的,真美啊。想来那也是918以后他最快活的一段时光。光复河山,那是阿兵哥的事情。他不当亡国奴已经足够对得起一个中国人的尊严了。他考取了辅仁大学历史系,他要埋头经史,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他还跟东北的流亡同学们一起,堵万福麟的门口,堵张学良的火车,就是有本事你从我身上压过去那种。万福麟答应每人补助五角钱,被他们抢下来砸回去。万胖的跟猪一样,脑满肠肥,被他们闹得闭门不出。张学良的火车前后都是卧轨的,被堵了一天一夜,东北的学生们哭了一天一夜,也喊了一天一夜,还我家乡,收复东北。张学良终于出来了,满脸被大烟折磨的形神骨销,被他们一边哭一边骂。当时在他们眼里,张学良是不学无术的纨绔公子哥和证据确凿的腐败分子。他们都恨死他了。

      他继续在辅仁大学的学业,立志成为满腹经纶的人,报效国家。辅仁大学的学费真贵,东北兵荒马乱,生活已经很艰难了,可是家里一秤一秤的称银元,负担他的学业。1932年的年末,突然,银元的供给断了。原来,家里赖以耕田的骡马被日本人征用,老父与日本人理论,被抓去狠狠的打了一顿,又伤又气,很快就去世了,爷爷被日本人维持会看上,不愿当会长,也被逼死了,老母每天以泪洗面,不久也去世了,家里再也无力负担他的生计,爷爷的学生在家乡的小学里给他找了份工作,要他尽快回家。。。一个国破家亡的老故事,了无新意,可是却让承受的人无比悲伤,肝胆俱裂,混不欲生。。。记得当时爷爷跟我说这些事情时,超脱淡然的仿佛讲述昨晚看的电视剧,可是哥城的小小心里却怒火中烧,恨不得自己能变成一只狼,可以躲在日本的深山里吃日本人。。。。

      他找到GMD东北省党部主任齐世英,他和齐辗转有些亲戚关系,我的祖父的傲气是有名的,他一生从不求人,刚从TG的监狱里放出来,家里生活无比清苦,全家住在一间紧挨着公共厕所的平房里面,他在TG里有那么多身居高位的同学,同乡,生死之交,我妈妈那时常逼他找那些人给我父亲安排工作,沈阳军区的副司令问他有没有什么需要帮组的,都被他一口回绝。可是这一次,他软磨硬泡,跟齐世英说就是要当兵,齐不愿他这个家里的独苗送了性命,就是不允。最终,还是没办法,把他推荐到黄埔十期,同去的,颇多东北将校子弟,如张学良的弟弟张学思,高崇民的长子高存信等。1933年,他由故都踏上了奔赴南京的旅程。。。。

      南京的江南春色,美不胜收,犹胜北平,可是我的印象里,爷爷除了中山陵哪也没去过。他们这些东北的孩子们,是有家不能回,过年也要留在军校的亡国奴,夜里会蒙着被子偷偷的流泪。。。他的回忆里,关于军校这一段,就是每餐都会有鲈鱼吃,学校干净整洁,卫生间里长流水,绝无异味,然后就是每天早上10公里的早操,在乱坟岗值夜岗锻炼胆量,和其他艰苦卓绝的训练,当时的中国人真苦,普遍营养不良,他170的个子在步兵一总队里面排第二位。军校里有德国教官,严格的按照德国的标准操练这些赢弱的中国小伙子,没有人叫苦,百年积弱的中国人,最怕的是被外国人瞧不起。军校里有朝鲜的学生,现任韩国国家独立馆的馆长,安春生老先生就是十期的学员,他在一总队的名字是王衡。同时也有泰国,印尼,马来的华侨,十期很多同学被选去航校,学习航空,可以抛开我们赢弱的军事体系,一对一真刀真枪的和鬼子干,他是近视眼,没有被录取,郁闷了好久。他的校长,他的领袖,蒋委员长,不苟言笑,生活简朴,坚韧不拔,意志超群,是他们眼中的圣人,所有军人的楷模,在南京,他的乡亲们,有海军的东北人,也有空军的战神高大座高志航,在东北同乡会里面,他们亲密无间,他们充满斗志。他们每个人都毫不怀疑,他们是不可战胜的。是的,GMD的政界纷纷扰扰,贪腐不公时有耳闻,可是,这一切,和他有什么关系呢?他是军校的学员,他加入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团体,胜利,那么触手可及。。。当时他的同学们有TG的成员,希望他这个正直无私的东北汉子加入,在他看来,TG的一切那么不可思议,信仰?共产主义。可能么?如果没有对利益的最求,人类不是还停留在原始社会?他对TG]的反感更多的还在于,他认为TG是在捣乱,危害他们打败日本,收复河山的努力。他,是不可动摇的,为了胜利,为了领袖,为了光复山河。。。

    • 家园 【原创】哥城家经历的百年沧桑 —2 我的祖父—童年

      1911年的元月,在铁岭乡间的一个叫做腰堡的小村落,我的祖父降生了。是年一月,英军犯我滇境,二月,沙俄犯我边境,三月,李莲英死去,四月,黄花岗起义爆发,五月,满清成立皇族内阁,10月10日,武昌首义,辛亥革命肇始。这个多事之秋没有给平静的小村庄带来一丝波澜。我祖父的祖父是前清的一个老秀才,在村子里面是一个见多识广的人物,有些钱,不多。家里有18田地,一田十亩,也就是180亩地。他给村子里面的孩子教书授徒,每天之乎者也的念个不停。这位老人家的爱国是无可置疑的,可是惯性的力量使他为皇城里的万岁爷忧心不已,每天在书斋里跟学生大骂革命党。我祖父的父亲是一名老实忠厚,胆小怕事的农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种家里的土地。他是别房的孩子,因为我祖父的祖父没有子息,被过季过来,却深不为继父所喜。我祖父的母亲是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小脚乡下女人,她对公婆,丈夫,甚至儿子都有一种莫名的惧怕。我的祖父一生怜她清苦,本希望长奉身边,一生尽孝,谁知918事起,我的祖父只身入关,然后再也没有见过她,也没有办法改变她一生清苦的生活。

      我的祖父生下来就继承着这个家族长门长孙的地位,得到了他的老秀才爷爷的严苛教导。他跟我慈祥的叙述这段经历时,哥城的脑海里浮现的是,留着两道鼻涕的小哥城在80年代初,一边哭一边背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背错了,不但罚跪饿饭,还要挨打。那是一本线状的古文观止,3,4岁的哥城由这本书的下册背起,也学了一口标准的铁岭方言,浮生若梦的若,要读成越,否则还是会挨打。

      在严苛的旧式教育的启蒙下,我的祖父按部就班的由自家的私塾,高小,而至中学,中学在时称奉天的沈阳,赴沈阳之前,16岁与一19岁的女士结婚,成为不折不够的小丈夫,一为延续香火,二为有人伏侍,三为收收花心加野心,四来新婚妻子家道小康,可以负担他的学费,可谓一举四得。

      当时的中国,多灾多难,他们这个殷实的小家族,在衣食无忧,其乐融融的背后,其实是艰辛的,从牙齿里省出来的生活。哥城小时候跟祖父两个人生活,白菜汤,大米饭,天天如此。哥城的妈妈本来让哥城照顾祖父的生活,看哥城年纪小小成天吃这些,曾跟祖父抱怨过,祖父是满脸愕然,那时家里的生活条件其实已经很好,只是这就是他从小养成的生活习惯罢了。我也是由祖父那里听来两个老地主,见面一人一个鸡蛋以示庆祝的段子。也知道,地主家结婚,不开饭,等大伙饿得眼睛都蓝了,每人一碗浓浓的红糖水,喝了以后,一闻大鱼大肉就腻味想吐的绝技。。。

      腰堡顾名思义,应该是军屯宿卫的堡垒,民多悍勇,习武。多年来从军者络绎不绝,哥城小时候经常听长辈们谈论族里他们四大爷五姨夫爷之辈跟日本人打仗,跟八国联军打仗的故事,可是绝没有河里慷慨激昂的调调,全是戏虐的口吻。比如一个长辈就是被说成拉泡栓被炮弹的声吓傻了,忘了跑,被炮栓崩死了,然后他们都开心的笑。不过哥城倒是觉得跟他们的爱国主义教育比起来,中宣部就差多了。。。

      通宝推匿名: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