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运动与科研:前言 -- 打造顶顶

共:💬519 🌺817 🌵1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5
下页 末页
    • 家园 (旧)运动决定科研(8)过度竞争阻碍科技进步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类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时候,工作效率不高;反过来,压力过大,工作效率也不高,当压力合适的时候可得到最大的工作效率;其中,工作时使用脑力越多,需要压力越小。冬天时代科研人员是有压力的,国家的期盼,领导的要求,都对他们造成压力,不过总的来说压力并不算大。春天时代以后,尤其是推广末位淘汰制以后,压力增大,降低了科研效率。另外激烈的竞争加不完善的制度促使科研人员花更多的时间用于送礼跑关系,这就挤占了本来用于科研的时间和资源。

      过度竞争也影响了科技成果的推广。当某项新技术的应用影响到某些同事的饭碗的时候,这项技术的实施就会很麻烦,下一段引自Landlord:

      “做人不能太过分,这点俺是知道的,所以,俺只好尽量的磨洋工了,反正该干的活儿都干了(俺工作近10年,没有晚交过一个活!大多数都是提前 完成的。)多干也不多给钱,没准儿还闹得其他同事不痛快,何必呢。比如昨天,俺刚作了一个“展示”(”presentation”),原因就是公司一个新 来的大头对软件组的东东不满,要看看俺的那些新东东,看能不能作新的去取代软件组的那个。注:俺不是软件组的,本来是芯片组雇的一个专用测试设计者,后来 被其他几个组借用,没想到威胁到了别人。昨天会上俺猛夸那个老东东,明确指出那个东东的长处,看来效果还不错。”

      新技术的推广受阻,直接影响了科研人员的兴趣和收入,从而阻碍了对新技术的研究。

      春天时代以来,竞争运动的花样越来越多,竞争的烈度越来越高,科研人员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带来的效率下降把竞争带来的积极性提高完全淹没了。

      • 家园 您的文章是实事求事,但不少人不愿意看.

        实际上,中国的前三十年和现在的科学水平上来看,我还是认为前三十年总体上高一点.

        之所以您说的中国的科技工作比起外国有差距.那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从基础上讲.民国时期的教育,特别是人的智慧教育上才是使中国出那么多大家的基础.

        但革命后到文革前的教育基本延续了民国时期的思想和手段.所以在文革前中国的大学教育和基础教育都是上升阶段的.

        而之所以中国的工业产品到现在为止依然品质不好的原因,最主要的是没有现代化的意识.比如,今天中国工业的主体思想还是骗钱.还美其名为减少开支.造成中国工业品质量低下.这是关键之一.

        运动和科学的关系,前三十年的运动,最主要的内容和目的就是消灭一切不同声音.而运动本身就是荒唐和错误的,那这样就使中国科技工作者难发挥.

        当然,当时的很多科学家在反革命分子的保护下做了不少工作.使的象合成苯,维生素C等一系列世界性的重大成果.这些在于政治上这些成果是对革命的讽刺.

        在新中国的教育体制下,教育成了宗教传输.所以没培养出多少象回国那些大家一样的科学家.

        到七九之后,充分认识到中国科技人才的的缺乏后和自己体制的不充分.把文理分开的教育,也只能培养出应急的专门的人才而出不了科学家.

        回顾一下,文革到七七年这段时间,中国教育一踏糊涂.至使您说的春天没出什么成果.其实,春天成果少的原因是政策和历史遗留问题的两个作用.

        今天,八十年代教育出来的人才已经挑大梁了.但这批人和前三十年的有什么差别?最大的差别是以前的老科学家在科学观念,技术的水平等差的很远.所以今天虽然新的东西是出来不少.但属于自己的科技智慧的极少.原因就是中国的教育体制使人没法有自己独立思维的结果.

        说到运动时期,他们就没想过让人民好过.粮食之所以大规模出口,并不是资源不出口要用粮食.而是资源的开采等需要的技术等我们不具备.所以出口粮食.

        按一些经济理论,粮食是基准货币.那大量的人去从事粮食生产来获得物资去发行货币来经济财政问题,那就不需要工业.这个理论在柬埔寨得到了彻底的执行.

        在计划时期,各县都有两个机械厂.一个五金厂.一个化工厂和一些被服厂.它并不是为民生的.那是确立在战争状态下一个县按抗战前的模式能支撑一个团规模的陆军部队.而轻武器生产不需要太多的技术.保证工匠级别就行了.

        而大项目上,特别是三线建设,从人才到设备再到基础投资都和普通地方企业不同的.地方企业是为保障初级.而大军工是保障中央.

        这就造成八十年代中国有很怪的事情.某些东西.质量和科技含量都是国际先进水平.而大部分却质量低下.原因就是前三十年的政策和观点上的不合理造成的.

        在大计划时代,一条毛巾,一个搪瓷口盅都是地位和荣耀的表现,那里需要什么质量?县处已上的官员才有资格做小车.那小车那里需要那么好的质量?

        今天中国,商业是诈骗的同义词.科学是吹牛的另类说法.决定个人地位的不是技术或者科学,而是你能多搞钱.那就成了现在今天,有能力的去搞位置和钱,没能力的去搞科学.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绿钡!

        而说到中国科学人员的总体水平,虽然号称有数量庞大的人员在美国从事前延科学研究.但华人的成果在那里?属于新中国教育出来的成果在那里?

        三十年来.那一个新药(中成药不算),那一个材料.那一个理论是由新中国教育出来的科学家搞去来的?没有嘛.至少我不知道.

        反观我们耻笑的印度,人家反而在这些领域上成果并不比我们少.

        其实,八十年代的文理分科的目的是培养应急人才.早成这样局面的是毛泽东的一惯伟大而造成这样的尴尬局面.今天,大学教育是普遍了,但教育者的素质和社会风气又成了问题.

        说到低,中国要成为科技强国.路子还很远!

        • 家园 您对WG教育的观点还要再深入讨论一下

          我认为大科学家的贡献不像官方宣传的那么高,因为我看不到他们与印度科学家相比有什么优势。

          另外,科技部长万钢,就是工农兵大学生,他的贡献没几个80年代的大学生能比得上。

          其他问题有些我已经写了新的章节回答,请看

          运动决定科研(6)(补充)储蓄与消费 

          • 家园 指导科学发展的是哲学,

            而科技的进步有赖于需要。大科学家的作用,他们最大的贡献在于理论的建立和指导,而不是在应用上的建树。

            没有理论依据的科技是发展不下去的。而有依据的科技它是可以进步的。没有牛顿的力学,那后来的工业革命是不具备基础的。同样,没有哲学基础也不可能发展出科学。就象没有希腊三圣那欧洲现在是否还在不在愚昧还不一定。

            在文艺复兴前的阿拉伯科技无疑是世界一流的,但它只在于科技。文艺复兴后的欧洲在段时间内它就赶上了。而中国在科技上,曾经是长时间领先世界,但它和阿拉伯一样没发展出可操作的理论体系。

            对于大科学家的作用,他们对中国的贡献是他们的理论对中国学术的影响。在前三十年里的华罗庚立四光等一大批学术的领头人对中国科学的发展的贡献,乃至世界那些学科的发展都是深刻影响的。

            就说那个中国计算机的故事吧,那就是因为中国数学基础雄厚得出的成果。而美国今天,在世界上很多学科都起着带头作用,不要小看这个作用。它是成果的指路灯。

            从理论到成果再到产品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关键是理论上的确立。

            万钢现在成了官员,而不是科学家。这也正好对工农兵时代的一个结论。自然科学,需要的是系统的学习教育指导和研究。后三十年中国科技是发展很快,但学科理论上建树不大。那就是可以认为中国现在的学者们的眼光不行或者说是他们并没有科学家的潜质,而只是具备科技工作者的专业。

            象法国的居里,他开创了现在核科学。但他的学术成果在他死后多年才有价值。而且这价值将很久的将来都有用。

            普通的工业产品不同,它是目标和技术上的妥协。它只应用于一点上,而不是前面的。中国的科技人就是这样,或者可以仿制出很多东西,并完善很多人家没完善的东西。但发明不了什么东西。原因就是理论基础的欠缺和科学的态度。

            在前三十年的教育里,至少文革前的教育是成功的。而后来的文理分开就不行了。原因就是一教育者的素质和指导思想。于是,文里分科出的工匠很优秀,但科学家不多。

            同样的还有苏联,苏联所以在军工上有巨大成就,但科学思想就不多。

            实际上,科学就是金字塔的顶峰。但它要巨大的基础。能不能建造金字塔的关键就看你是什么基础。

            • 家园 技术与知识的结合是科学的必要条件

              文字在传播技术和技术思想时的作用巨大,但必须是与实践技术相结合的文字。瓦特的蒸汽机包含有众多技术大家的成果,就是文字带给瓦特的,而瓦特的蒸汽机能够迅速推广,也是文字的力量。

              但没有技术经验支撑是发展不出科学的,没有技术含量的文字也不可能带来科学。古代中国与阿拉伯的缺点就在于技术无法转化为知识,无法传播。沈括惊奇于毕升,但他无法理解毕升的技术细节,<梦溪笔谈>只能是杂记。宋应星即精于技术实践也能写书,天工开物〉就包含有科学思想的火花。可是对于中国知识分子来说,他们喜欢<梦溪笔谈>,不喜欢〈天工开物〉。任何知识他的价值再大,也是需要受众其价值才能发倔出来。

              看看文艺复兴的科学家们,哪一位不是精通技术的大家?

              科学是能够指导实践,但科学更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没有实践技术基础的所谓科学其实是玄学,少量实践技术支撑的理论也会偏颇狭隘。

              后三十年中国的科技发展是没有技术根基的,只有引进技术没有自主技术,这样大量的实践第一手资料并不掌握,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理论科学也成了无源之水。

              华罗庚是数学家另当别论,李四光之所以能够在理论上有所建树,就是因为他亲自参与了众多的地质实践,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从技术到理论也就功到自然成。

              • 家园 科学是科学,技术是技术

                不要把两者混为一谈。技术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确极大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但是现代科学的重大成果的相当一部分都是作为纯粹的科学研究独立产生的。正如是有了相对论之后才会有人想到研究原子弹,而不是因为军方想要研究原子弹,爱因斯坦才绞尽脑汁想出了相对论一样:请问是哪一种“技术经验”导致了相对论的产生?

                以上只是一个个例,如果您觉得这一个个例说服力不够的话,可以解答一下这个问题:天文学作为一种历史最为悠久的科学,请问,现代天文学的哪一项重要成就,是在技术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

                请注意,不要把“技术”与“实验”混为一谈。技术的目的在于应用,而实验的目的则纯粹在于理论的进步。任何时间都没有与实验脱离的科学(这就是数学不能成为科学的原因),哪怕是理科本科生对付毕业论文都要装模作样地进实验室呢。

                • 家园 这就是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的结果:他搞不清细节

                  相对论的产生是对于光速不变现象的思考,背后是人类对于测量光速时各种技术的提高。相对论不是爱因斯坦一时的心血来潮。

                  神秘是人们不了解细节而枉自猜测的结果,其实知道其过程,就知道一点也不神秘。

                  天文学是在人们观测天文现象的基础上建立的,人们在观察技术上的进步是天文学发展的基础,没有光学技术等观测技术的进步哪里会有天文学的发展?没有望远镜伽利略会观测到地球是围绕太阳转的吗?

          • 家园 传统知识分子是不会同意科技其实与他们无关

            欧洲的科技人员与中国和苏联不同,都带有泥土味或者汽油味。

    • 家园 观点出人意料,不过能自圆其说,赞,这样的新人多多益善。
    • 家园 先花,你这篇我留着慢慢的看
    • 家园 (旧)运动决定科研(7)干部年轻化,知识化

        春天也有运动,不过宣传上那不叫运动。

        我要介绍的春天第一个运动是:干部年轻化,知识化。

        先说年轻化,年轻人的优点很多,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多说了,下面说下缺点。首先,与老年人比,年轻人比较不爱惜国家财产,浪费较多,因为他们成长的环境相对较好,对国家财产的来之不易认识不足,这就进一步减少了本已稀缺的科研资源。其次,年轻人技能较差,缺乏经验,犯错多,因此往往威望差,不能服人,强行让他们当干部,直接降低了科研队伍的效率。最后,新的干部升迁体制促使“形象工程”的泛滥。冬天时代,提倡火箭式提升,陈永贵是其中的典型,大寨精神一传出来,升官比坐火箭还快。春天时代,强调一步一个脚印,没有关系的话,就得不断创造出一个个具体政绩,不然升的慢,过了某个年龄段,就升不动了,典型的如吴仁宝,等他做出成绩被上级赏识时,已经过了年龄段,只能在县里当个小干部。可科研活动,尤其是高精尖的科研活动,更讲究长时间的积累,可为了早出政绩,快出政绩,人们都去搞短平快,搞小发明,于是我们的商品越来越丰富多样,生活越来越好,可高精尖越来越少了。

        再说知识化。由于对知识的衡量无法量化,运动在实际操作中很快变成了学历化。各级领导按学历高低淘汰了冬天时代培养起来的低学历干部后,在团队中产生了巨大的裂痕。曾经在河里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一批大学生到了工作岗位后被老家伙欺负,有几个留下来的默默忍耐,等升官后才开始报仇,把曾经欺负过他们的老家伙统统整下岗,毫不留情。这种事情我也听说过多起。新老严重对立的团队,科研效率能有多高?

    • 家园 简单说两句

      看到第六节,我觉得有些观点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不是很周全,论证也不是很有力。

      这不能怪你,因为这种话题,牵涉的面太广,光光资料你就得搜集多少?

      具体来说,你的文章指出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对科研的促进作用,这是对的。你似乎也从事了一些基层的科研工作,从经验上比从来没有从事过科研工作的多了一些感性认识,这也是长处。

      但是,你的主要观点:运动决定科研,这个结论至少失之简略。首先,你的这个运动是什么运动?政治运动还是社会主义独特的大协作式科技工程运作模式?还是实际上是一种政治体制?或者说你暗指某种毛泽东思想路线?

      从狭义的政治运动来说,政治运动可能对科研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否是决定作用,还需要谨慎对待。因为科研是一个牵涉面比较广的事情,单单从政治运动来议论显然不全面。

      即使你只考虑政治运动与科研的关系,也要考虑政治运动对科研的正面和负面作用,并进行得失权衡。

      而且,你还需要以一些重要的工程作为例子来支持你的论点。如果有统计数据则更佳。(当然,统计数据忽悠人的机会也很大。)

      最后,我觉得你文章的结构似乎比较乱。

      在下其实是比较欣赏你的独立思考。我给你的建议是:如果你想要对历史进行严肃的思考,那么你就需要做艰巨的工作;如果你只是想写点东西娱乐网友,那么你只需要再加点故事,逸闻佚事之类的,就可以了。

      • 家园 俺是认真的

        为这文章已经苦苦思索了好几年,这次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俺也知道缺点很多,希望能在各位河友的批评指教等方式的帮助下完善它。

        另:负面作用正在写,马上就到。

        • 家园 建议

          标题可以改一下,别萨苏萨苏的,虽然可以吸引一些眼球,但不是很严肃的文章标题。

          我建议你把结构重新组织一下。结构很重要!好的结构不但有助于读者理解你,也有助于你自己整理思路,更好地思考和表达。别搞象个散文似的,如果你写一个严肃的论文式的文章。

          河里的润树写过一篇关于农业方面的文章,你不必照搬他的写作方式,但那篇文章的结构模式对你应当有所启发。

          润树:【原创】关于新中国粮食生产的研究 1.概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