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解释执行类代码的性能有无可能达到甚至超过本机编译代码 -- 老兵帅客

共:💬6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嘿嘿,你这问题越来越有意思了。

                                你的意思是程序一边执行,一边修改自己。我不敢说不可以,但现在没这样的情况。软件和硬件都没有这样的能力。

                                如果按照你的做法,今天我在执行Word的时候,发现某种特点(比如我是用中文写作)于是对程序进行了优化,甚至是像你说的“覆盖”。但第二天我写英文,这些特点不适用了,可是我改不回来了,应为原来的image已经被你昨天“覆盖”了。怎么办,哭鼻子?重新安装?

                                现在一个可行性程序一旦编译成代码发行,他就是他了。你什么时候见微软的DLL,EXE自己在“变”。你想变都不成,那代码是受法律保护的。

                                • 家园 没有这么玄乎吧

                                  其实也不是代码在变,也就是代码中多分支,或者说顶多是spawn进程的问题,一些类似动态连结的概念也可以借鉴到这里啊。

                                  不过这里似乎就有一个是使得每一个机器码的程序都带有这种智能,还是干脆让他成不带任何智能的中间码,而让VM带有一个统一的在执行中优化代码的性能,二者哪个更合适些。

                                  老兵提到的可能制造出庞大的二进制代码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Argument, 不过,我其实怀疑这种动态优化的可能性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大?

                                  为什么就不能有一种方式,对于可能优化的部分给出几种可能性,而不能优化的部分直接翻译成为机器码,执行的时候动态地选择最优的运行方式,当然这里操作系统里面可能会要变。

                      • 家园 关键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是否有足够的动力这样做

                        例如Basic语言,很长时间它都是解释执行的。其实对于很多的Basic实现来说,做一个编译器并不是很难的事情,问题就在于是否值得做这件事情。

                        对于C/C++这类语言来说,它们已经有了三十多年(C语言)和二十多年(C++语言)的历史了,语言的文化、观念和实现技术都早已经定型,任何大的修改都会导致严重的争论和兼容性问题。另外,对C++来说,Virtual Table的实现方式已经导致了几派的对立,再增加比RTTI强得多的Meta Data岂不会引发地震?更不要说动态优化了。

                        一句过分的话,技术是人搞的,很多老的技术是由很老的人搞出来的,他们的思路早已经僵化了,人类社会的争斗在技术世界里同样存在。

              • @@
                家园 不是这么个道理。C/C++的代码一旦编译生成,就是一个二进制文件了。

                已经是“死”的了。你怎么“动态优化”?

                Java的Byte code和.NET的IL不是机器代码。在运行的时候机器代码及时产生,由于没有一个“死的”机器代码,所以才谈得上动态优化。也就是说程序在执行时,对于一段程序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况下会形成不同的机器代码。

                我们不是在讨论哪种语言更优越,我们在讨论两种运行方式下程序的不同特点。或者说是他们各自的优缺点。希望你明白!

    • 家园 我给你找一下原文,我记得是在MSDN看到的。

      The point being:

      Run-time dynamic optimization will eventually surpass compile-time static optimization.

      当然这有一个前提,假设C++的优化技术不再提高了。

      现在微软在测试一种叫做Profile-based C++优化技术,在大多情况下,可以有30%左右的性能提高。其特点有点像Hot spot JVM,观察程序的具体运行一段时间(尽量模拟典型情况),生成一个Profile,然后根据这个Profile对程序再次进行优化。理论上讲,这就是一种dynamic optimization,这是传统C/C++编译器做不到的。

      • 家园 回复

        其实这种技术既不是微软发明的,也不是Sun的独创,当年的Bull机器(记得是Bull7000)就有这样的能力。

        这个方法的核心就是对一段时间的执行特点作Profiler,它假定这个执行特点是稳定的,这样可以缩小工作集的大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性能。但是其代价就是Profiler的开销,如果Profiler是由硬件完成的,并行可以减少性能损失;而如果Profiler完全靠软件来做,执行特点的稳定程度就成为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了,否则就有可能得不偿失。

        在软件中经常存在这样的情况:一个程序中不同的执行路径存在着不同的执行概率。对于概率差距比较明显的程序,上述优化方法的效果将会比较明显,否则意义不是很大。

        忽然想起来,PC上似乎也存在一种优化器,可以根据程序的执行特点作Profiler,然后优化原有的.obj文件来生成新的可执行文件,这个思想和上面所讨论的是类似的,可惜那个优化器的名字想不起来了。

        • 回复
          家园 微软的这种做法有些不同。它的产品,比如说是SQL Server,

          他们在内部进行各种测试,尽量覆盖最常用的操作,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优化。这样生成的Code发布给用户(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平台最优化)。

          用户拿到的Code是成品,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获得更好的性能!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