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李锅(25)>:铁案(一) -- 本嘉明

共:💬184 🌺912 🌵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阿Q说,小尼姑,和尚摸得,我凭什么摸不得

          事实上阿Q就是没摸成,最后折进了自己性命。

          凡事大概不能凭一个代入感就下断言。人家干成的事情,不是说你在旁边看看,发发议论,就同样能干成的。

          俗话讲,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做事之前,先想想自己是否有条件。哪怕你说,要是我能跑到射雕里,也能泡到黄蓉,也最好先想一想,自己能不能傻成郭靖那个样子,不能的话,还是打酱油去好了。

        • 家园 有意思

          中国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里曾经连续三年对美国顺差超过1000亿美元,很难想象美国寻求贸易平衡会给中国的压力小于韩国。除非美国人天生爱找中国人的茬。

          还有二战末期,国民党在豫湘桂大作战中的溃败,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千年未有之败。而且直接导致,美国对蒋介石统治集团失去信心,转而寻求苏联帮助解决远东战事。这样做,不仅导致了外蒙分裂,也直接导致了唐努乌粱海割让给了苏联。更不要说,在那时候的新疆已经有了所谓民族军的割据势力,以及实际脱离中央控制数十年的西藏噶厦政权了。(那时候,西藏噶厦政权已经签署了所谓与英属印度的大西藏条款)最后,豫湘桂的溃败,最终让共产党看到了打败国民党政权问鼎江山的可能。而国民党不管怎么说,都说对了一个事情:中国的事情,只能由一个政党来解决。

          通观你的立论,无非政治的正确。你末了一句是耶非耶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共产党不正确。

          其实拿你念叨不休的日本来看日本的振兴,日本的振兴首先靠的是什么?是美国的扶持。但是,美国的对日本的扶持最终能在日本开花结果无非有三个前提条件满足了:

          1.日本的工业基础没有遭受大破坏,尤其是德国东部在二战结束初期遭遇的那些破坏。坚实的工业基础,为日本战后振兴奠定了起飞的基础。

          2.日本的国民教育早在的德川幕府时代就已经普及识字率。到大正初年,日本已经普及了小学教育。更在为战争准备的工业化集中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与技术。更重要的是,积累这些经验与技术的经理与工程人员多数没有死于战场。他们与从军队复原的有丰富团队管理经验的日本军官团体,一起成为了日本复兴的中坚。

          3.无论是在日本与韩国,他们的经济在战后腾飞都有一个很现实的基础:土改。完成土改后的日本,即使在今天他们的社会依旧没有摆脱财阀控制的影子。但是,那种服务于大财团极力对外扩张,积极对内镇压的军国主义政府在日本才算暂离舞台。很现实的说,日本的政治正确,第一步就是从美国在日本的强制土改开始的。

          反过来看你眼中伟光正的国民政府。他管理下的中国识字率为32%,一个基础工业停留在60万吨钢铁产量,车床、汽车以及其他基础工业基本为0,民族工业停留在以纺织、面粉加工和生产火柴为主的国家。这个国家最需要的是什么?如果,国民政府可以在土改问题实施哪怕象征性的努力,他们都不会在曾经视国民政府为正统的东北、华北早上遭受连续的重创与失败。而这样的惨败,源头就是你推崇备至的什么:先蒋总统上海滩黑社会出身的阴谋诡计功底,自然可以左右逢源于美、苏之间。

          当然,这里可以给你一个比黑社会功底更在美苏之间左右逢源的印度。来看看你鼓吹的中国可以有什么样的结果。

          1947年印度建国,建立政治上所谓绝对正确民主制度,完善了政治上绝对正确的法制制度。通过美国和苏联的援助,获得了一支几乎不需要自己工业装备的始终对大陆中国保持武器先进优势的印度国防力量。况且,印度尊重以大地主与垄断资本集团为首的统治阶级不为宵小所欺凌,积极投资高等教育。这些,不仅让印度在建国60年里,把识字率从建国时代的超过30%到现在已经接近到50%。在与美国和苏联的左右逢源中,印度的钢铁产量从建国初期的170万吨,到1980年迅猛增长为700万吨。并且,对于印度今天尤其重要的铁路建设,政治正确的印度,在左右逢源的环境里,把建国时期仅为4.

          7万工提高到了5万功利。更不要说,印度在到1980年有70%的重工业建设来自苏联援助,来自美国的良种与农业技术帮助印度完成了农业革命,第一次在历史上使印度成为粮食净出口国。对了,和蒋介石类似的还有,印度人擅长金融资本的运作。尤其在小额贷款这样的高达20%以上的年收益,让南亚的金融学家名利双收。

          哦,对了。其实,蒋介石政府也许真的不必象《旧制度与大革命》里说的那样,要消灭一个和封建制度血肉相连的基督教才能建立一个资本主义现代化国家。不过,就象你说的那样:中国与日本相比,幅员更加辽阔,资源更加丰富,工业也并非全无基础,政治上更加正确(美国更放心)。果真如此,那么美国的盘尼西林已经多到用不完了,中国的资源已经多到卖不完了,为什么地主们还要出生产呢?

          通宝推:兰州人,
          • 家园 问个问题,土改有那么大威力?

            3.无论是在日本与韩国,他们的经济在战后腾飞都有一个很现实的基础:土改。完成土改后的日本,即使在今天他们的社会依旧没有摆脱财阀控制的影子。但是,那种服务于大财团极力对外扩张,积极对内镇压的军国主义政府在日本才算暂离舞台。很现实的说,日本的政治正确,第一步就是从美国在日本的强制土改开始的。

            日本明治维新到1945,经济实力迅速上升,初步实现工业化,建立你前面所说的工业基础,也是“土改”的结果么?

            工业化需要的是充足的、能脱离土地自由流动的劳动力,还是只要“土改”就万事ok?

            如果“土改”而劳动依然无法自由流动,就象我们历朝“土改”那般,工业化能成事么?

            如果工业化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是劳动力脱离土地自由流动,那么除“土改”之外就没有其它办法可以达到这个效果么?

            • 家园 人类脱离地球生存之前,

              立脚之地才是生存的根本。。这个也是葡萄以前说过的。。

              想想身边的例子,纵使再有钱,企业办的再好,把房子拆了那就什么都没了。。。

            • 家园 明治维新财政改革关键两步是

              1.地租改正

              2.版籍奉还

              两者之间的关系紧密。我写过点小文字,我这里摘要下:

              连接在这里:

              http://www.ccthere.com/thread/1963939

              日本的维新成功了,而中国从同光中兴开始到后来的维新却失败了。中间的原因和分析,很多人都有自己的观点。而在我看来其中两项政策是非常关键的,他们一个是地租改正,一个是版籍奉还。地租改正后日本维新政府采用纸币作为通行货币,大大减轻了新政府贵金属储备不足的负担。而版籍奉还,不仅使新政府获得了土地改革的基础。而且,也通过对华族等一大批原来的权贵阶层用货币补偿、政策补贴以及税收优惠(甚至是免税)完成了社会改造。尽管,货币政策和土地政策的革新最终造成了西南战争这样的结果。

              这里算是补充的是,大力推行并强行贯彻地租改正和版籍奉还政策的大久保利通,不但因此和维护中下级地主阶级的西乡隆盛分道扬镳也间接导致了西南战争的爆发。还因此被失去原有生活来源的中下级武士袭击而身亡。这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矛盾。还有关于土地问题的,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不可调和矛盾,也在资本论第3卷也有描述描述,有兴趣你自己也看看。

              • 家园 不是很懂地租改正和版籍奉还意思是什么,能详细说说么?

                地租改正后日本维新政府采用纸币作为通行货币,大大减轻了新政府贵金属储备不足的负担。而版籍奉还,不仅使新政府获得了土地改革的基础。而且,也通过对华族等一大批原来的权贵阶层用货币补偿、政策补贴以及税收优惠(甚至是免税)完成了社会改造。

                在你的描述里面,地租改正大概是从实物地租改成(纸币)货币地租之类的,具有某种货币改革的意思。

                版籍奉还,大体是鼓励劳动力流动,为了劳动力的流动权,政府要给原领主一些好处。

                如果没有理解错,以上这两个你看重的措施跟历史上各种各样的“土改”都没多大类同吧。如果日本不经过“土改”而有初步工业化化的结果,并使其成为地区强国,世界强国,有这么一个例外存在,土改对工业化一定是必不可少么?

                • 家园 版籍奉还

                  版籍奉还之所以和地租改正紧密联系在一起就是让国家大地主阶级和土地脱钩。版籍奉还本意就是,实行日本明治维新政府中央集权。各藩交出土地,而在币制改革后,不再通过过去土地所产生的实物:大米计量单位的石来支付各藩及其僚属的俸禄。再简单点说,过去通过大米支付的贵族和贵族幕僚的薪酬,在地租改正之后由币制革新后的日元纸币来支付。而作为货币发行的基础,恰恰就是版籍奉还后的土地。这些土地的价值但是恰恰以其说产大米石数来衡量的。

                  如果说,封建时代人与人是建立在土地关系上等级归属的话。那么资本主义时代是建立在货币关系上的等级关系。这个是资本论的本意。如果再直白点说就是,一切依附于土地关系的社会等级制度之余建立在一切从属于追逐永不停歇流动的资本的社会等级制度,两者之间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这个不可调和就在于资本扩张的必然将社会所有的关系的货币化。而封建土地关系,为加强其等级秩序必须使阶级之间的关系固定并神圣化。

                  而你对土地之之余不同生产关系条件下的社会制度的作用的不知晓,也就决定了你对于版籍奉还的理解不过在为你的初衷做注释。并在最后继续你一开始的问题。

                  • 家园 你的意思是说版籍奉还是某种程度上的土改?

                    版籍奉还本意就是,实行日本明治维新政府中央集权。各藩交出土地,而在币制改革后,不再通过过去土地所产生的实物:大米计量单位的石来支付各藩及其僚属的俸禄。。。。而作为货币发行的基础,恰恰就是版籍奉还后的土地。这些土地的价值但是恰恰以其说产大米石数来衡量的。

                    既然明治维新已经涉及了“土改”,“各藩交出土地”了,那么美国老50年代搞的“土改”又是什么东西?前面的土改不彻底,后面接着来?

                    日本“各藩交出土地”跟历史上各种各样的“土改”有多大的类同呢?秦始皇帝搞的郡县制度和中央集权,跟“版籍奉还”更相同一些吧。秦始皇帝几千年前就“土改”过?

                    如果只经过秦始皇这种程度的“土改”,就足够使得封建的日本建立初步的工业化体系,进入资本主义,并成为强国,我们国家2000来年不是原地踏步么?

                    我们2000多年前就搞过某种程度的土改,并且这种程度的土改就是进入资本主义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但你在说我们以前搞不了工业化的时候,老说是因为我们(满清和民国)没有“土改”。。。是满清和民国又走回封建了么?

                    • 家园 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是随着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的
                    • 家园 如果你真想解读明治维新或者好好读读那段历史

                      比我和你讨论更有助益。

                      明治维新打着全面效仿西洋的旗号实际是考察西洋各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西洋各国的制度。比如军队改革,学习德国的陆军,学习英国的海军。就体现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实用性和改良特征。具体到日本的国家制度和政改模式,德国的土地改革给日本提供的范例。施泰因改革,两个重点是1.解除了传统行业工会对技术工人的人身限制2.解除了德国地主对德国农民的限制=》解放农奴。同时是施泰因的改革有着当时拿破仑主导的莱茵同盟在资本主义改格的竞争。积极促进积极引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制度。这样的改革就是既保留了容克贵族对土地的权利,又通过资本运作的模式吧社会上的多数土地释放出来参与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简单点说,就是通过各种政策和手段,吧原先的土地贵族变成垄断资本家。这个就是所谓的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德国新政。而日本学习的就是这样,把土地贵族转换为垄断资本家的。

                      在这里我很好奇你始终在土改之上加了个引号。我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但是,你在描述封建制度下的土地所有关系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土地所有关系的时候,把奴隶制度下向封建制度转化时候的土改加以混淆。你在阐述重又想当然的把你符合你需要的理解加于你的论述。秦的土改,始于商鞅是战国初期的秦孝公年代。是我们所谓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期。商君书内容核心就是重农抑商的农战。不知道这样的基本政策上,可以和资本主义有什么联系。

                      我不管你因此有此联想。也不问你是在回避问题还是混淆问题。你不妨回到你举证的历史中问问你自己,你要的答案在哪里。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