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通背拳法总讲:“沉 长 冷 脆”注解·点评一 -- 京城马国兴

共:💬5 🌺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通背拳法总讲:“沉 长 冷 脆”注解·点评一

    对敌时讲二人对阵观胸膛,动手心莫慌,破除输法去,心定是主张,要求:“眼似童灵,手似刀枪,发出号令,出手如炮。学者若手善,莫把通背练,发招先打脸,然后下撩便,出手疾打两太阳,耳根脑后一命亡。凡学此艺者,莫作等闲观,形似猿,恰似虎,手似流星,眼似电,腰如蛇行腿如钻。拳只一拳,掌只一掌,一拳一掌包万拳万掌。必须亲自锻炼拳掌出入手法,路线步法变化,见机而作,随机应变,见景生情,见招打招。拳法总发七手是“上,中,下,前,后,左,右”,这七手又包含“上四手搂,打,搪、封”、下四手 “汤,踢,跺,踩。”:

    【题名解】

    这是一篇论述通背拳法施手用招、施招用手的“总的法则”的文章,只运用了“沉、长、冷、脆”四个字就高度的概括了。沉,是松沉则其势如山之稳固;长,是指攻防变化及其劲势“生生不已,源源不断”谓之长也;冷,随时皆可发动突然疾速敏捷的袭击,谓之冷;脆,干净利索毫不拖泥带水的意思。四法有机的统一而实施,可想象得出通背拳招法实施的灵活机动的变化威力如何了!

    【注解】

    ①、对敌时讲二人对阵观胸膛,动手心莫慌,破除输法去,心定是主张,要求:“眼似童灵,手似刀枪,发出号令,出手如炮:

    双方对阵攻防较技时,极为讲究二人对阵观胸膛以审敌夺势;而且在攻防动手较技的过程始终,心中都莫要慌乱而镇静自若,破除输赢法则去掉胜负心的念头,心神稳定才是制胜的主张。故而,要求做到:“眼似童灵,手似刀枪,发出号令,出手时气如火药拳如炮弹,灵机一动鸟难逃脱。

    ②、学者若手善,莫把通背练,发招先打脸,然后下撩便,出手不打两太阳,耳根脑后一命亡:

    学拳术攻防之道者假若心慈手善,就莫把通背拳法来修炼了。通背拳法施手用招、施招用手必须先打脸,然后下撩阴,出手疾快打两太阳,耳根脑后一命亡。都是些“拼命的打法”。

    ③、凡学此艺者,莫作等闲观,形似猿,恰似虎,手似流星,眼似电,腰如蛇行腿如钻:

    凡学习、修炼通背拳攻防功夫艺境者,都莫作等闲观之,通背拳法的身法功夫要求“形似猿,恰似虎,手似流星,眼似电,腰如蛇行腿如钻”,全身一而贯之,大活一统。

    ④、拳只一拳,掌只一掌,一拳一掌包万拳万掌。必须亲自锻炼拳掌出入手法,路线步法变化,见机而作,随机应变,见景生情,见招打招:

    虽然通背拳的拳只一拳,掌只一掌,可这一拳一掌却包罗万拳万掌在其中。必须亲自演习、锻炼出“拳掌出入手法有章法,路线步法进退变化有讲究,才能达到见机而作,随机应变,见景生情,见招打招,见手打手的随心所欲之艺境。

    ⑤、拳法总法七手是“上,中,下,前,后,左,右”,这七手又包含上四手“搂,打,搪、封”、下四手“汤,踢,跺,踩”::

    通背拳法“总发七手”是“上,中,下,前,后,左,右”,这七手又包含“上四手搂,打,搪、封”、下四手 “趟,踢,跺,踩”的上下八法说。

    七手:这里的七手和传统拳术中的“七拳”法说,不是同一的概念。这是指的“方位”而说的;又与“拳打八方”的说法有所分别。只能按这个说法这样的认识、来理解了。

    汤:这里通“趟”。:这里通

    【译文】

    双方对阵攻防较技时,极为讲究二人对阵观胸膛以审敌夺势;而且在攻防动手较技的过程始终,心中都莫要慌乱而镇静自若,破除输赢法则去掉胜负心的念头,心神稳定才是制胜的主张。故而,要求做到:“眼似童灵,手似刀枪,发出号令,出手时气如火药拳如炮弹,灵机一动鸟难逃脱。

    学拳术攻防之道者假若心慈手善,就莫把通背拳法来修炼了。通背拳法施手用招、施招用手必须先打脸,然后下撩阴,出手疾快打两太阳,耳根脑后一命亡。都是些“拼命的打法”。

    凡学习、修炼通背拳攻防功夫艺境者,都莫作等闲观之,通背拳法的身法功夫要求“形似猿,恰似虎,手似流星,眼似电,腰如蛇行腿如钻”,全身一而贯之,大活一统。

    虽然通背拳的拳只一拳,掌只一掌,可这一拳一掌却包罗万拳万掌在其中。必须亲自演习、锻炼出“拳掌出入手法有章法,路线步法进退变化有讲究,才能达到见机而作,随机应变,见景生情,见招打招,见手打手的随心所欲之艺境。

    通背拳法“总发七手”是“上,中,下,前,后,左,右”,这七手又包含“上四手搂,打,搪、封”、下四手 “趟,踢,跺,踩”的上下八法说。

    【点评】

    关于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建体、至用的“通背拳总讲‘沉、长、冷、脆’”的问题,前贤亦多有论述,以资对照,录而并解之如下:

    七拳法说

    故七这个数引入到传统拳术中有两个基本概念。一为七耀神星的论述及运用;一为“时三位四”的论述及运用。前篇论述六合乃为“少阴”的成之数,七星少阳,乃运用之数,即拳法“六合形成一体,乃为七星的拳法所用,故而是名七术”。没有七拳的拳法的攻防技术为基础,六合一体之形亦无所充分发挥其运用的道理。故而须要专门谈论“七术”的内容

    七耀神星之论说:肉眼所见到天空中天体最大者,太阳、月亮、木星、火星、土星、金星、水星、共七个星球以演变天道的法则和规律,此乃天道不用言证的教导世人,让世人明白天道变化的法则和规律,乃是世间万事万物演变的法则和规律;又有北斗七星说,此两者都在阐明天道自然的法则和规律,其意义相同,然以前者运用广泛。

    将七星学说的内容引入到传统拳术里,以此阐明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中的修炼、建体、至用,及攻防变化的法则、规矩、规律。天体的七星各有自己运行的轨道,各有自己的速度、时间不同,各自的位置不一样;同一个时间,都各在自己的位置上。然可以发现:都有一定的周期,周而复始地循环往复地运行着。人们觉得,多么象人体传统拳术攻防之变化,故传统拳术里有“七星拳”以星体之象圆、象点,人之头部为人体最大之圆球实为一点,与肩、肘、手、胯、膝、足合为七星之数,故传统拳术界有“七拳”之说。又有身为一拳,头为一拳,肩肘手,胯膝足两边乃计十二拳,合计为十四拳之说,两种说法其意义是相同的,今从七拳论说,乃取简便的意思。故此,传统拳术界的拳种中有“七星拳”、“七星螳螂拳”、“七星六合拳”等以“七星”之义命名为拳名者,后者并点明了以螳螂之形立意,用七星的方法,直说拳弥六合乃以七星拳法为用也之精义。这就是七星拳法说的道理已然明了。

    一到六之数,乃一点,二线:直线—、曲线∽,三角△,四面□○,五花Ⅹ、☆,六合 ,具备六面的正立方体。此乃以图象表示一到六之数的运用。

    一至六之数,正好又是八卦六爻的爻之数。六爻由下向上数乃一至六的数,一二位为地之阴阳,三四位为人之阴阳,五六位为天之阴阳。其中天地之数及人位之数的合,即:1+6=7乃太极一是中以应六合,言拳法之形的六合具备太极一是中的精义;2+5=7乃阴阳两仪以合五行,即形用半,劲用对五,中土不离位,阴遁阳使,阳遁阴使;3+4=7乃时三位四的时空统一,即具太极一是中的拳形之六合,要形用半,劲用对五,还要中土不离位,采用阴遁阳使之守法,阳遁阴使之攻招,但必须每招用法的瞬间,必须做到内劲和形体的协调统一,才是运用七星拳法的自身拳术的根本大法。

    一三五,三居中;二四六,四居中;四五六,五居中。故阳用三,阴用四;阳用五,阴用六。所以说一到六之数,则七数之理已明,因七数为用之数,故传统拳法的内气、外形有用时三位四和五六相互为用的论述,可见言七之数能尽极数之来之妙,有非可言说之内容者,全在学者自明之。故拳以七星命名可成一家矣!

    尤其用三四两数,表明人位的时空关系。就是人运用拳术较技的攻防法则,也就是运用自然的时空法则,即时空统一的法则,谁能够将时三位四的自然的时空统一法则运用于拳术中,谁就能明白:形断劲不断,劲断意不断,意断神连的艺境为何、意在人先的重要性的道理;明白用形的顺随对方变化的实质乃是传统拳术攻防用招的真谛。只有在此方法的准则下,才能更好地运用和发挥七拳之拳法的攻防作用,才能在较技中达到“神以知来,智以藏往”真功夫,可以做到招法攻防变化运用时:上一招就是下一招的预备式的上乘拳法的用招艺境,这就是拳术真谛之一。时空统一的高度运用。

    所以说研究易经就能更好的明白拳理,懂得练习和运用的法则,而能熟练掌握拳术攻防招法变化的法则和规律,即运用自然法则施于拳术,较技中可立于不败之地。

    • 家园 【原创】七拳法的内容介绍

      虽然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攻防变化之以七拳为运用的基数,不外身体内外的“圆曲的化解,点直的击发”,内外相互变化,七拳之练用亦不外此法则、规律。下面依七拳之数分述其练用的大概,以明其精义。

      头击一法

      头为全身诸阳之首,其本清虚,神舍其中,神明以用。虽从天,既有雷霆之怒,用于攻防之中,运用头部击败对手,常有“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妙不可言之用招,而以前额及两额角部位为常用之处。用头击一般的上可攻击对方头面、太阳穴、下可击对方胸腹部。常用于近身撕缠之时,进可以用、退可以用,确有一击即胜的效果。但必攻防手法高妙者可用。否则用不得法,速败无疑。

      顺便谈一谈全身拳法的运用。身之拳法无数也,拳理云:“浑身无处不太极,挨着何处何处发”。即指明身之拳无数的道理。然拣其至要处言之,则有“腹肋”打、“背靠”打、“翻臀”打,又名擂天鼓,等皆属身之拳的大法的范畴。

      天盘之手法

      手属天,从轻虚,天有雷霆之怒,故手有重击之法。双方攻防较技,手首当其冲,为第一道防线,故研究拳术攻防的招法多从手法开始。手又为攻防进退击人之门。拳谚云:“手是两扇门”。可见手的重要作用。习拳能明白手为攻防进退击人之门为用者,乃拳法之高手也!手有拳、掌、指、勾的不同形式的运用,以此四种不同的手的形式的方法,可以演化出:拿、打、击、戳、点、搬、拦、掖、扣、分、提、摘、压、采、托、掳等多方面的运用方法。两手分阴阳、分攻守,故运用起来具有变化莫测之妙。其运用法则有:“拳打不空回,空回不为能;出手软如棉,沾身硬似铁;出手拳掌加,回手鹰爪拿;双拳密如雨,脆快一挂鞭;”上乘艺境的“出手随风飘,神们亦难逃”的运用。俗云“三百六十手短打”即从手法变出,足可知攻防“手法”于传统拳术攻防中的重要作用了。但手法忌讳“两臂直如杆,力大劲不济”的僵直横硬的用法;因不能柔活通变,取败之法。

      人盘之肘

      有肘尖、肘前、肘后、肘外、肘内五种不同部位的运用,可分直肘、横肘、立肘、竖肘、转环肘等不同形势使用。进可攻退可守,是继手法之后的第二道防线,俗云:精通三十六肘法,用招鬼神都惊怕。肘击打部位以头面、胸腹、肋部、背后为主,亦可竖肘破解对方膝击。拳术好手用肘,变化无穷,前可助手法之运用,后可为肩靠做先锋,而天衣无缝。伸臂或曲臂肘部都可以惊弹劲势击人,胸前剪摔乃用肘上乘招法。由于肘部击人劲势较重,故谚云:“宁挨十拳,不挨一肘”之说。可见肘的威力。然功夫上乘的人用轻,故不伤人,但击人效果未减,是好功夫。习拳练肘之法乃继手法纯熟之后为顺,上肘法最快。

      顺便提“膀”的用法,乃手腕后、肘前的部位,一般称“小臂”其拳以膀为主要拳法的部位,膀要活为法则,练习膀部攻防招法的作用,是习练攻防拳术的主要内容之一,不可忽视。各门通练对子手练法的“八杠手”既是专项习练膀的运用的方法,由于其练法单调平常,故能通其变化运用的人少,故杠力的多,乃不通八杠手练习和运用的奥妙,拳谚云:精通八杠手,拳法招招有;拳打千招万法,都从八杠手变化。可见八杠手之膀部的攻防重要性。可见于各手法之招势中体会膀的用法。拨浪鼓拳法亦是专用膀部出招的拳种,而以拧转膀部为主要用法,可见其妙。

      地盘之肩

      乃第三道防线,又是攻防的一只奇兵,肩以靠法抖擞发劲为用,劲势雄厚,具有山崩地裂之惊的威力,肩打一阴反一阳的连击法为运用法则,撞乃是用肩靠的错误方法,故不可取,有被对手闪击而落空的弊病。肩靠是近战方法,必陡立而进方为得法。而步法是用肩靠的根本,故拳诀说“步法乃靠法之根,不通步法,则不知靠法”。用肩靠之法以抖擞劲势击、打、摔,是肩的重要方法,故拳诀讲“近臂贴闪靠”乃是正法。然肩靠近战之法,必泼皮胆大功夫纯者方可使用,否则入对方地盘有被反击而不可挽救的危险;人入我地盘时常以闪靠击之使对手猝不及防地跌出的效果。与肘配合为常用的方法。

      但肩的“点击”法,亦是用肩的攻防方法之一,肩的点击具有轻灵、快速的特点,拳谚说:“肩活点击用如拳,对手挨打心茫然”的速战速决之效。即指肩法的又一个特点,如果说肩靠的抖擞劲势雄厚是用沉重,肩点击的惊弹劲势敏捷是用轻灵,乃得用肩之妙法全耳,肩点击如拳具有可攻可守的双重用法,然必活肩乃用点击的根本。肩活用肘、手,又是领带全身的关键。

      孙子云:“善战者其势险,节贵短”。可知肩靠、点击用势必险,直发贵短是法则,触之即发。故而,前贤云:“靠法,非泼皮胆大功夫纯者不能用之”。习拳能明肩靠之抖擞劲势的运用,再移植到手法、肘法来运用抖擞的劲势,可发出抖擞崩炸、惊弹的劲势,则手法、肘法的威力倍增。故此,可以明白肩靠的方法是真正手法的根基,结合上论“步乃靠法的根基”。所以拳诀说:“先看一步走,上看抖一抖,再看一伸手,便知有没有”。此乃观人拳法功夫之一法耳。即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的意思。而修炼靠法,自古传来就有八面肩装的方法。录之如下:

      论八面肩头

      第一直肩,直肩是一闩用法,其肩是陡然相冲,与臀一片,即横冲直撞之法也。直肩,后手后肩直出,至弊在松。

      第二压下肩:压下肩头是一披用法,其肩如山压下,要身法一齐而进,压下是身法撼进,其弊在观音崖。

      第三倒后肩:倒后肩头是一揭用法,其肩带从下肋起,需要身法一片。倒后肩,再宜得力,其弊在脚不能紧跟。

      第四倒前肩:倒前肩是闭阴用法,其肩带从上骸、而臀送进,须身手一齐。倒前肩,再宜投虚,其弊在脚不能垫进。

      第五射起肩:射法肩头是从下肋起,展翅戏珠俱用,需要由缩而入,射法后手曳紧,其弊在脚空虚。

      第六陡起肩:陡起肩头,需要与倒后肩相似,而略带斜里横拳用之,须是连身一齐,陡起是柔撞式,其弊亦在观音崖。

      第七、八凝挺肩:凝挺肩头,最要摩练,其身法脚法,并八面肩装,皆从此化出。其有是浑身会意一坐,两边一凝一挺,实出通身脉力,须会百骸筋骨,一齐收矣。身要盘,略弯便是弊。凝挺肩头,坐亦可想,立亦可练,阔窄短长,无不可学。其弊在仰后仰前,须要条直。 《拳经拳法备要二卷》

      顺便说一下臂,即肘上肩下的部位,此部位在拳法中相当重要,但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者多忽视之。拳术的手法中“掩裹”两个字,乃指前后两把手的蓄势而言,前手的“大臂”下内旋转,使肘尖垂直于膝盖是名“裹”,后手的“小臂尺骨”下内旋是为“掩”,前后的掩裹使前后两手形成“抱”势,而达到沉肩垂肘的松静曲伸之用,蓄劲外弹抖击之用,蓄拧之劲势,以贯穿两手攻防互换之用。两手形成的裹抱之势态,可使肘不离肋,拳不离胸的自然效果,是各拳种拳术共同要求的基本手式之一,但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者多不知掩裹的运用和练法,故运用拳术招法攻防时,两臂膀肘尖多“反蹄亮掌”的病拳势姿态而被对手利用,故此则知:裹肘、掩肘虽从肘而言,实乃臂骨和膀中尺骨的动作形成的。肘为人盘,习拳不知掩裹,则不懂两臂束抱的威力。可知其重要性,从精细处入手习拳则不难矣!是为证。

      以上乃言上三路,肩、肘、手三盘功夫的习练与运用的法则。法则是,则招法对。

      以下谈下三路,膝、胯、足三盘功夫的习练和运用的法则。

      地盘之胯

      亦为靠法击打的部位,弹抖劲势为主,用胯较用肩的动作幅度相对大些,常与步法同时完成,“站其位,拔其根”可说是用胯的大法。胯打常暗用于其它招法中完成,独自运用胯打时很少。因胯打运用得较少,故习拳的人多忽视胯打的习练,欲想提高拳术攻防技术,精练胯打纯熟可有助于胯打技术和提高其它方面技击方式的威力,因胯乃人之中节部位,起上下、左右转换连结的重要作用,故习拳不可忽视胯的作用。现谈两种用胯打的方法:一为“切胯”靠打,乃上步即用胯外欺打对方大腿外侧部位,但以由上向下切胯靠打为正确,运用得恰当可使对方跌出,乃属上乘功夫内容。另一为“坐胯”靠打,即坐靠对方大腿的方法,而使对方就处跌倒的方法,此法多以防守时运用,切胯以进攻时运用。尚有翻臂靠打,后臂靠打之用。胯打同时,底盘圆活稳健善变。

      人盘之膝

      首要为步法欺住对方,乃用膝之大法,可发弹抖劲势击打对方桩步,提膝,顶击、跪击是为用膝攻防的大法,常配合上三路招法,提膝攻打对手裆、腹、肋、胯等部位,上乘用法可配合手法双膝击打对手胸部、面门。顶击对方来腿。跪击对方大腿或来腿,膝法虽少而攻防作用大。故拳谚说:“远使手,近使肘,贴身短打提膝抖;肘打八方妙如神,膝护四门人难进;”由此可以看出作为人盘的肘和膝的重要作用,“肘膝不被人控,拳法变化无穷”,乃言人才部位不被对方控制的重要性。然提膝是练习膝法的重要方法,要提得起,放得下,则具有妙不可言的攻防效果,两腿之膝连续运用更为得法。亦是用踢法的基本功夫。跪膝下击是大法。

      下盘之足

      足即脚,两脚一为人身之地盘,一为下路之天盘,故两足虚实变换为用;直接运用的是步法。实足地盘脚法具有蹬转催力之功能;虚足天盘脚法有点、登、踢、踹、踏、弹、勾、扫、挂、拦、拌、扒、挑等之多种腿法的运用。

      故在拳术中腿法里有两种运用概念:一为步法、一为踢法,此处不言步法。腿法乃胯、膝、足、腿之部位而言。为简言之,称为脚法,即言脚法,实为腿法、踢法、拦法、拌法、摔法。

      研究脚法即踢法的拳术为腿法,综观各家拳术大都用腿法于较技中,亦有个别拳种不讲腿法,实属例外。脚法乃步法和踢法的灵魂。至于七星拳法之综合的论述,各家皆有妙论。以资统而观之清楚明白,引前贤之论,以明七星拳法的全体大用之精义。录文如下:

      盖拳不一家,而各擅其长。或善于掌焉,有顺掌,反掌,拜掌,托掌,单掌,双掌,鸳鸯掌之不一,或善于拳焉,有顺拳,反拳,冲拳,撺拳,横拳,圈拳,披拳,填拳,牵拳,勾拳之不齐。或善于肘焉,有顺肘,反肘,直肘,横肘,冲肘,斜肘,顶肘,顿肘,挫肘之不同。有善于膝者,有左膝、右膝、撇膝、跪膝、顶膝、迎膝、缩膝、短膝之不等。或善于腿焉,有单腿,双腿,换腿,旋腿,踹腿,跟腿,躜腿,短腿,撤腿,插腿,颠腿之分别。或善于身焉,有进身、退身、反身、顺身、蹲身、跃身、偏身、闪身、伸缩身之各殊。或善于步焉,有长步、短步、直步、横步、闪步、点步、顺步、反步、勾步、曲步、纵步、挺步、实步、虚步、管步、偷步、雀步之不侔。

      未若跌打抓拿之法大成者也。跌而不打则跌轻,打而又抓则打重,抓而不拿则抓松,拿而又跌则拿硬。若四时之错行而相资,如日月之代明而互用。形势与人同,筋节与人异,所谓拳之上乘者耶!

      试言其手法,则凭虚而入,不撄人之力,乘时而逢适中彼之窍。若僚之弄丸,循环无端。如丁之解牛,游刃有余。

      于身法,重如泰山之压;轻若鸿毛之飘。游扬处,花飞絮舞;变幻处,活虎生龙。

      若夫步也,具之且玄难。以觅踪亦长亦短,无能把作,进则为排山倒海,退则为雨散云消。

      不图为拳之至于斯也,用之习技不须另寻。故曰:习技莫先乎习拳。

      《张衡秋秘授跌打抓拿总序》

      【注解】

      不撄人之力:撄者,接触的意思!全句是说:“只与人的外形接触,而不与人的力相接触”的意思。

      此论充分的说明,习拳练艺,应以全体大用的功夫为尚。不能以独善七拳法中的一技为能也。

      • 家园 【原创】七门法说一

        弟子问曰:您虽然在“两仪篇门户法说”一文中介绍了“门户”的概念。但是,并未能详细的介绍门法的具体应用之内容。是否能在“七门法说”中,较为详细的介绍门法的攻防作用。以利于弟子们明白的修炼,清楚的运用于较技攻防之中以致胜。

        师父答曰:可以,为师亦有此意。拳门自来就有“三门、五门、七门、八门”的说法,但总的来说,都是以“手”为门而论的。如“三门说,手为头门,肘为二门,肩为三门”。此说充分地体现了“手是两扇门”的功夫艺境之内容;四门说,是手臂上为“上门”,手臂下为“下门”,双手臂内为“中门”,又名“内门”,双手臂外为“外门”。综合以上“手之三门、部位之四门”合称之为“七门”说。此“七门”乃体现了上下内外纵深的立体攻防之概念;五门说,乃以“上下左右中”五个方位而说的,如“五行本是五道关,无人把守自遮拦”就指五行门拳法而说的,如果将此“五门”与前述手之“三门”的说法结合而论,便成为“八门”之说了,故有“八门拳”“八行门拳”也就顺理成章了。由此可知:“三门、四门、五门、七门、八门”的各种说法在本质上是一样的而在具体运用招法攻防时,却存在着左外门和右外门的攻防用招之区别,如古传通背拳谱中就明明写着“左打狸猫扑鼠,右打迎门三不过”。可见,同是外门的攻防法式就有两种攻击方法、两种防守方法,这是从攻防招法来说的。是针对初、中级的拳手练习、运用而论的。

        而在拳术发展史上,通背拳就有“开三门”“开七门”的论述,而“开三门”是被动的守中攻的开门用法,“开七门”则是主动攻击的开门用法。

        开三门歌诀:

        上门:上门插花把门守,猿猴献果彼发愁。

        左右搭肩托天叉,青龙舞爪将彼拿。

        中门:童子拜佛守中门,转换左右拨千斤。

        佯输诈败反为攻,随机应变击雄兵。

        下门:上门中门关须紧,闪惊巧取下门进。

        左右引採将彼哄,开步要擒南海龙。

        以上内容皆为三门而反攻的用招方法。是讲如何守住自己上中下三门,而反击对手上中下三门的方法。即“静以待动有上法”的防守反击的论述。

        开七门歌诀:

        上打白云盖顶

        下打古树盘根

        左打青龙摆尾

        右打猛虎扑食

        前打怀中抱月

        后打猿猴献果

        中打月下偷桃

        以上皆为七门法的破门而入的打法之论述。是讲如何攻击对手七门的方法。即“动中处静有借法”的攻击方法之论述。又是“顾即打,打即顾,发手便是处”的破门之方法的具体施手用招之描述,皆属于“顺势打招,随势用手”的具体论述。而在具体运用“七门”攻防方法时,只有“攻虚与埋伏”两法,而只有明白了“攻虚”之法时,才能知“机势”而用;只有明白了“埋伏”之法时,才能明变化而用。知机得势而又明变化之用,才是“变无定势”,而又不失势的“把势”功夫。

        由上论可知,传统拳术乃“最节能,全方位的攻防技术,体现天地自然法则的一门学问”。如不拜师学艺,岂能入门上道而得艺呢?如以私智而练,即易入“俗学或旁门”之中去。

        故此,习拳学艺之人,能于每个具体攻防招法中,体认到是“抢何门而入”,自己“防护的是何门之位”,便能渐渐地积少成多,而能通解“门户”的攻防作用,便能于施手用招、施招用手的攻防手技精良的艺境上逐渐升华。如果出手攻防用招,不知“门”道,则属于俗学、旁门的胡变瞎打,如何能提高攻防之功夫艺境呢?

        今将“七门”法的练用方法论述清楚,以备初学拳者所运用,自能迅速提高攻防的艺境。

        弟子问曰:上述之三门法、七门法的歌诀,所体现的是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驭静以动,动中亦静,动静互为其根;柔化刚发,以柔用刚阴阳迭神其用的正奇进退之机制,迟速幻转之妙用,悉出于无心,系自然之运用。因时致变,因力制人。方圆立体发用之妙,件件原委之于自然之神,统蓄以先天寸绵之力,为无为无不为也。这对于您的弟子们,由于能得您的口传身授,可以清楚的知道上述三门法、七门法歌诀中所论述的具体攻防招法内容是什么,可对于看谱的人来说,未必就清楚的知道了。您老是否将上述三门法、七门法歌诀中的具体攻防招式手法拆解的论述明白,以利于学拳者理解,方便其练习和实战运用,这不是更好吗!

        师父答曰:可以,是这样的。一般的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者是不具备“以文观法”的能力,下面我就逐句将两首歌诀的攻防招式手法拆解开来。

        上门插花把门守 猿猴献果彼发愁

        对方出手攻击上门头面颈项而来,就顺势一手上攉挑,一手直击其喉头面颊。此手名曰:猿猴献果。犹如形意拳门的“炮拳”,一般所说的“挑打”式。此手法实施突然而又紧凑,对手不得化解已然跌翻矣!

        左右搭肩托天叉,青龙舞爪将彼拿。

        针对对方出手攻击上门头面颈项而来,亦可一手托其手腕,一手托其腋窝,顺势将其掀翻。此手名曰:托天叉。又名:托枪式。或运用左右正反的“扒拿”手法将其擒拿制服。即一手拿其手腕,另一手勾擒其肘部,利用反关节的方法将其制服。此手名曰:青龙舞爪。又名:十字手;手挥琵琶;扒手勾拿。

        通观上述的手法运用,对方一手击来,就有数个手法招式可以用来破解而取胜。看来,传统拳术中的施招用手、施手用招,防守比较容易,攻击比较的难了一些。这才有先人的总结:“静以待动有上法,动中处静有借法。借法容易上法难,还是上法最为先;先动者为师,后动者为弟”的经验总结之谈。

        童子拜佛守中门 转换左右拨千斤

        针对对方出手攻击中门胸腹肋胁而来,就以“童子拜佛”的手法左右拨转来化解其攻势,随即施法攻击必然获胜。有关这方面的施招用手、施手用招的内容相当丰富,看看歌诀的论述就清楚了。录之如下:

        破打双捷旗鼓披裹双捷打

        右步右披揭,撩里外掳照面粘胸,裹打冲揭拨。

        右进转身照前用,周围闪卸拨托掀推泼。

        旗鼓披裹两样,神秘招法一破一打。

        手到功成,场场得胜齐彩喝。

        【注释】

        ①、本文以下所引用的歌诀,皆取自良轮撰著《张衡秋秘授跌打抓拿短打拳谱》

        不单有左右拨托的法式,还有上下的披揭法式可用,正如歌诀所言,录之如下:

        披揭手法

        披揭蹉身披到底,反掌撩阴高揭起。

        连肩带肘往前推,后手加推循环理。

        从上述两首歌诀的内容来看当对方出手攻击中门胸腹肋胁而来,自己实施“童子拜佛”的手法,就有左右上下的拨转披揭四象法式来化解其攻势,随即施法攻击必然获胜。可以看出传统拳术施招用手、施手用招的机动灵活性极强的特点了。再看下一句歌诀的内容,此一特点就更为突出了。

        佯输诈败反为攻 随机应变击雄兵

        对方出手攻击中门胸腹肋胁而来,不单有自己实施“童子拜佛”的手法,亦可以采用不招不架退中进的法式以胜之,此法更为微妙。正如拳门歌诀所言。以资对照,录之如下:

        破打双捷旗鼓披裹双捷打

        任他两手来凶恶,我便缩卸身步,

        左拨右托搁移行,闪进丢箍分膀推。

        雄拿箍砍掀推确,再加横直躲影添救应。

        定教人来束手滚跌翻。

        身进难脱,又用披揭赶进。

        右步右披揭,撩里外掳照面粘胸,裹打冲揭拨。

        右进转身照前用,周围闪卸拨托掀推泼。

        旗鼓披裹两样,神秘招一破一打。

        手到功成,场场得胜齐彩喝。

        从歌诀“任他两手来凶恶,我便缩卸身步,左拨右托搁移行,闪进丢箍分膀推”的说法来看,就是退中进的佯輸诈败反为攻的法式。

        上门中门关须紧 闪惊巧取下门进

        针对对方出手攻击中门胸腹肋胁而来,既可原地坐盘运用挑打防守直拳击其下阴。又可左右搬打闪化另一手撩击其下阴。就这一法式,在六迷神拳的拳法歌诀中就有明确的描写之介绍,以资对照,录之如下:

        闭阴扫阴

        我若前行去,赶来左掌就。

        须起阴囊上,反身右掌救。

        若身敌左行,右闭随将就。

        若敌朝左来,将身右边溜。

        总之要闭阴,横竖损不去。

        若要打得真,撩阴终打透。

        【注释】

        ②、此歌诀取自《拳经拳法备要二卷六节迷拳》

        从歌诀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闪惊巧取下门进”的具体方法。

        左右引採将彼哄 开步要擒南海龙

        运用左右闪化的法式,要在开步的同时一手引採一手撩击其下阴。南海龙者,下阴也。其处丹田气海的下端。根据传统文化中的自身天地方位上北下南之概念,气海又名南海,故以“南海龙”喻之。如果修炼内功,丹田处成为“玄窍”的景象,又喻为“南天门”。

        以上所论的上、中、下三门法的内容,皆属于被动的防守反击的法式。就是静以待动有上法的法式,这一法式在七门法中也能如此的应用,这是举一反三的能力可以认识到的。而下面所要介绍的七门法的内容,皆属于主动进击的法式。就详细的解释其中具体攻防技法之精义。

        上打白云盖顶

        此手又名:丹凤朝阳式。即双方比武较技,拳花往来盘绕,伺机就用丹凤朝阳手抢攻对手的头面。此乃贯彻的是“打人全凭盖势取”的精义。如双手的攻防同时实施,手法名曰:压打。乃抢上门的专用手法。

        下打古树盘根

        此手又名:坐盘打。即双方比武较技,拳花往来盘绕,伺机就用古树盘根手抢攻对手的下阴。古树盘根是专为攻击对方下门而设计的攻击手法。而古树盘根的手法不单是击打对手下阴之一法,又可变势袭击对手的下三路而制胜。故知古树盘根手法乃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者必须常备精熟的攻防手法之一。

        左打青龙摆尾

        右进侧身抢对手左外门而实施双手连用的搬打手法,名曰:青龙摆尾。即双方比武较技,拳花往来盘绕,伺机就用青龙摆尾手抢攻对手的左外门,运用侧身法式攻击对方头面、颈项。又可继之攻打对手的下阴。而此中的即时后续变手招法相当的多,这在研究攻防手法时亦不容忽略。

        右打猛虎扑食

        此手法又名:虎扑式,狸猫扑鼠。其中有八种后续手法之变化的运用,乃常用的攻防手法之一。即双方比武较技,拳花往来盘绕,伺机就用猛虎扑食手法抢攻对手的右外门,运用正身法式侧面攻击对方的胸腹、肋胁。

        前打怀中抱月

        此手法又名:单锋贯耳,或曰:搬打,外上打。前打者,乃言前出之手;抱月者,乃言后面的防守之手法。即双方比武较技,拳花往来盘绕,伺机就用怀中抱月手法抢攻对手的正右外门,运用正身法式正面侧打攻击对方的耳门、侧颈项、脸面。

        后打猿猴献果

        此手又名曰:白猿偷桃,白猿献宝。后打者,乃言后面防守之手的出击而说的。即双方比武较技,拳花往来盘绕,伺机就用怀中抱月手法抢攻对手的正右外门,运用正身法式正面侧打攻击对方的耳门、侧颈项、脸面,遭到对手的防护阻拦而未中。则前手勾扯回防,后手疾出直取对手咽喉击之,即可取胜。

        中打月下偷桃

        此手又名曰:指天划地。此中打之中,乃指左右中之中而言的,即进对手中门的法式而说的。偷桃者,有两解,一是上打咽喉,一是下打下阴。即双方比武较技,拳花往来盘绕,伺机就用月下偷桃手法抢攻对手的中门,运用正身法式正面双手上下攻击对方的咽喉、下阴。即时自可胜之。

        以上将通背拳的三门法、七门法的歌诀精义阐述了一番,可通明门法的攻防作用之精义了。再结合此门法说,再将救急的盘法内容介绍一番,以方便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者贯通而用之,来为攻防艺境的升华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一铺垫。

        关键词(Tags): #【原创】七门法说一
        • 家园 【原创】七门法说二

          四盘救急宝

          此四盘急救宝中的四盘,是指“上盘、中盘、下盘、散盘”之说也。乃取“上打插花盖顶”如何破?“中打腰斩石人”如何破?“下打古树盘根”如何破?“四面来攻击”如何破?此中的“破解法”乃为救急之宝。宝者,至用至灵至验者也。下面分别阐释各盘救急宝的精义

          上盘救急,斜步躲影破打俱全,捷径

          势到如山来骁勇,斜步躲影挨身拨。

          托耸接上斜步拨托横直推,定叫来人就地滚。

          左进转身照前用,周围步斜连拨托。

          斜步躲影神仙送,妙用破打得其尊。

          展开力雄御人众。

          上盘救急,即对方攻我头面而来,形势紧急,如何破解?

          斜步躲影破打俱全,而又取捷径。此正前面的二十首“问答、歌诀”中所言:斜行并闪步何也?在避直逃冲。歌诀云:

          避冲飞斜势难当,逃直非闪焉能防?

          用横用直急起上,步到身旁跌见伤。

          歌诀已经论明斜步躲影之妙用,再看上盘救急的歌诀又是如何论述的呢?就斜步躲影来说,可以理解为斜步闪化,复又进击之义也。乃半步打法也。

          势到如山来骁勇,斜步躲影挨身拨。

          对方出拳掌或高腿击我头面而来,其势威猛如山,枭勇强悍,难于抵挡,情势危急。我用斜步闪化,避其实击才能化解其攻势。并在斜步闪化的同时必须是“进中找,贴步闪”,还要以手法不撄他之力的拨转其势,此“拨”乃顺其势而为之的用法。一是给对方添点麻烦,一是自己容易走化及给复而进步近身创造条件。

          左进转身照前用。

          上乃右进转身进法,此言左进转身进法,亦可照前法而用。即左右皆可闪化的进步近身击之。自然就存在着左右之抢里、抢外的区别了。如能左右、里外一齐抢,这才是施招用手、施手用招的全把势之真功夫。

          托耸接上斜步拨托横直推,定叫来人就地滚。

          此言“托耸”二字,乃上句的“拨”之内容,此说明了“闪化无全空”的精义。

          对方取上盘手法攻我而来,有直,有斜。如对方直进,我斜行闪化,复而以横破之;如对方斜进为横,则我斜行闪化,复而以直破之。此乃取“横破直,直破横”之义而用招法。如何破,一个“推”字就表达清楚了。或手法的虎扑,双撞手,或肘法,或靠法,只要步法到位,施手用招定叫来人跌的就地滚爬。这就是“斜步躲影破打俱全的上盘救急”之用法的捷径。

          左进转身照前用,周围步斜连拨托,斜步躲影神仙送。

          先是右进转身法。左进转身照前法而用。此周围乃指对方从前后左右四面攻打我上盘时,我必与对方来击方向保持45°夹角的步法斜行闪化连用拨托法方能解急救困。寻隙复进,以横破直,直破横法胜之。

          斜步闪化的方法乃是前圣贤修炼手战之道而达到神明艺境,具备神化之功的巨匠,大师们,精心总结的制胜方法送给后来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者们的贵重礼物。后来的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者要珍贵而精心修炼,才得以运用自如以保身。

          妙用破打得其尊,展开力雄御人众。

          斜步躲影的妙用破打,在“大全躲影”法“斜步躲影,接步躲影,卸步躲影,横步躲影,直步躲影”,五样躲影法,名列首位,首位为尊。故曰:“斜步躲影妙用破打得其尊”。就是在“四盘救急宝”中,斜步躲影亦名列首位。可知‘斜步躲影法“的练、用这重要了。

          如果能精熟“斜步躲影法”,在较技攻防中施展开来。攻守自如,实力雄健,定能胜人多矣!此乃“闪展第一法”。

          中盘救急,缩步挪窝破打俱全,捷径

          任他双手到胸前,缩步窝挪身脱卸。

          复粘赶进绕面顾。跌得敌人仰朝天。

          收回步法复仍旧,暗藏仙影躲忝(音舔)救。

          周围顾转连身送,斜步躲影救应同。

          神仙破打无间断,见阋(音细)分枪彩喝连。

          中盘救急,对方攻我胸腹而来。情势紧急,如何破解?缩步挪窝破打俱全。所谓“缩步挪窝”犹如“大全躲影”神仙法中的“卸步躲影”法。卸步,缩步,虽然都是撤步闪化的方法。但是,缩步乃是前步的稍微撤回之法;卸步则是后步的稍微后彻之法。一缩一卸自有前后足步的不同,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者一定要辨别清楚,练、用乃无误矣!挪窝,即不在原地站住而换一个位置,而所换位置离原站位置不远而已。故知:缩步闪化和斜步闪化存在腾挪远近的差异。此缩步闪化乃退中进的步法。

          任他双手到胸前,缩步窝挪身脱卸。

          任凭他双手攻到胸前,我只抽撤前足半步的挪窝,身法切闪,就可化解其凶猛的攻势。多简单的“无争为争”之法,破解之妙显矣!

          复粘赶进绕面顾。跌得敌人仰朝天。

          退而复进,曲中求直,起手照彼脸面击打,手法、身法、步法,三节齐到力增加,必然能将对手击翻在地仰面朝天。此正“拳法全凭步来转,站住便是落地花”之拳诀的描述,可见“缩步窝挪破打俱全”的威力显矣!

          收回步法复仍旧,暗藏仙影躲忝救。

          此句说明“缩步挪窝“法乃前足收回之步复仍旧恢复到原位,只是一缩一伸的步法过程,身法的一退一进,手法的一守一攻。这里连暗藏着身法的闪化,由于能缩步的谦让忍辱而退,方有救急化险为夷之势,复有一伸的攻击之效。此乃明进击退守之妙用矣!无隙而退,乘机而进也。

          周围顾转连身送,斜步躲影救应同。

          顾转:顾即打,打即顾,发手便是处。转:拧裹、旋转之谓也。旋转顾打,简曰:顾转。周围顾转,对手进击胸部而来,亦可周围缩步旋转顾打。说明缩步挪窝打法的可用性范围广泛,不只限于一退一进,又可由缩步法转化为斜形闪化法而用之。但要知道运用周围顾转的打法时,其化解、进击,都要连身法一齐进退转换,方得其妙用矣!这一点,即身步合一的法则,与斜步躲影法的救急应用是相同的。

          神仙破打无间断,见阋分枪彩喝连。

          高明的拳师之打法,攻转守,守转攻。破解来攻之势,进击捣虚之招,自身必定节节贯串,与彼肯定势势相连,神、意、气、劲、形、中,六合一统,自始至终毫无间断之处。只有这样,才能变化无形又无穷,不疾而速得真宰;退则人所莫明速,进则人所不及知。退则防守严密无懈可击,见隙而进击必中的,一气呵成。此种拳法,必然得到他人的喝彩之声连连。此正歌颂了“缩步窝挪打法”之妙用处矣!

          下盘救急,卖步偏卸破打俱全,捷径,

          势如奔马下盘冲,急步连身扫叶空。

          撮手卸势复粘上,跌得敌人倒栽葱。

          急转卖步连扫耸,耸过进步复推胸。

          左推转之仍照旧,囤围进扫劈胸拢。

          卖步偏卸有神通,破打连珠发无断。

          跌得人人滚西东。

          卖步,即卖脚,即将前足虚点地示弱于对手,好诱对方来攻击,此足便名“卖步、卖脚”。有“寒鸡步歌诀”为证,录之于下:

          寒鸡一步来卖脚,君家贪抢不觉知。

          左擒右就必拿起,傍人笑我心肠恶。

          从诀中可知“卖步、卖脚”之实用了。

          下盘救急,即对方以腿法攻击我下盘腿的救急良法。即运用“卖脚偏卸”的卖脚,卖步赚敌上当之精义,已经解释了。偏卸者何?即偏移步法闪化解开对方之攻击。破打俱全,即偏移步法闪化之破解,复又攻击打犯的“攻防俱备”之法。皆由“卖脚、卖步”开始,是说对方攻我下盘,我如何化解,又如何攻打的一系列方法之阐述。

          势如奔马下盘冲,急步连身扫叶空。

          由于我用寒鸡步而卖前脚,对方见是便宜,有隙可乘,其势如奔马以铁扫帚扫趟腿横扫击来。我急忙提步连身而起,对方的秋风扫落叶的扫趟腿法必然落空而无效。

          撮手卸势复粘上,跌得敌人倒栽葱。

          我在提步连身而起的同时,收手蓄势,复落地进步贴身而进,施用剪打跌法,对手不及应变,必然头重脚轻倒栽葱似的而跌翻在地。

          急转卖步连扫耸,耸过进步复推胸。

          此句说明为什么对手会跌翻在地的。就是因为由卖脚引他扫趟腿来击,待对方来击之时急转耸势化解,耸势化解过后即疾进步以单双撞掌击其胸部,其必倒跌翻在地了。

          左推转身仍依旧。

          右推转身之法式,左推转身仍可依法而运用,同样有效。既无须分左右。

          囤围进扫劈胸拢,卖步偏卸有神通。

          囤围,装粮食的屯,由竹席圈成。在此喻周围之义。说明“卖步”时对方以扫趟腿来扫击,不单有提步高耸身的化解之法。亦可有左右转步的偏卸化解方法可用。这才是“卖步偏卸”法运用起来具有出神入化的统通可用之妙处。但进击时仍是劈打对方胸部为尚。

          破打连珠发无断,跌得人人滚西东。

          卖步,偏卸,击胸跌人,化解转攻击,一气呵成而无间断处,便可于较技中跌的对手西的西来东的东了。

          联接救急,碾步掀射破打俱全,捷径

          任他四边乱拳飞,凶追我便碾步射。

          救便用双推接,跟刺碾步连掀拨。

          跌得敌人似蝶飞,收回步法复胸送。

          进转身朝前为,周围碾步连掀拨。

          连肩带膀用力规,碾步掀射果雄威。

          一破破打无休歇,却怕夹攻乃周围。

          联接救急,乃散盘救急的联接不断的运用攻防招法,也就是如何解诀四面攻击的手段、方法。碾步法,有说是“站步法”。即前足掌碾转的步法,即倒步法。前足掌的碾转,后足倒作前足的步法,名之为倒步。有说是“粘步法”的。如碾步乃通用名称,粘步法乃本经谱特定的术语名称。在“秘传腾挪偏闪锦囊”条目中说:“斜步挨身,迈步偏身,缩步窝身,粘步射身”即说明了粘步射身,就是碾步射身。而此碾步射身的射身之步法,又恰似直步进身法式。相当于现在的通行之长三步,即疾步法。可本经谱又有“通怀直步“法式。乃长三步法,即疾步,乃由碾步转来。这样分析,可知碾步法,或曰:粘步法。乃旋转碾步和疾步的复合步法。即碾步加直射步,就是通常所说的“玉环步”法。明白了这一点。也就可以明白碾步歌诀中的论述之内容为何了。

          任他四边乱拳飞,凶追我便碾步射。

          任他四边乱拳飞舞,如其穷追猛打,我即碾转步法直射而进击,碾转化解,迂回法式,直射进身击必打犯。

          身救便用双推接,跟刺碾步连掀拨。

          碾转步法化解对方攻势,自身得救,便疾步而进双手扑击,撞击可胜之。要紧跟刺拳击打,粘步连掀托拨打,便可胜之。胜之如何?看下面原诀说法便知。

          跌得敌人似蝶飞,收回步法复胸送。

          可知碾步掀托搏打,可将对手跌的仙蝶飞出,收回步法复还原步。

          左进转身朝前为,周围碾步连掀拨。

          左进转身仍然向前掀打,此乃说明的碾步法式。如周围皆是对手,就用碾步接连射身掀拨,则无不跌翻。其法妙哉!捷快无比。

          连肩带膀用力规,碾步掀射果雄威。

          此句说明上句“周围碾步连连掀拨”的具体方法内容的。即将对手连肩带膀一齐用力掀拨,而又是连续掀拨,对方必跌无疑。由此可知碾步掀射果然势雄威猛强悍了。

          一破破打无休歇,却怕夹攻乃周围。

          有了碾步闪化,射身掀拨,怎么还会怕对手的左右夹攻呢?可用周围碾步掀射,一破再破,破打的对方不倒是不会终止的。可知,拳法的进如波涌之势,实是不虚之言了。

          从“四盘救急室”内容的阐释中知道,攻防招法的实施,全在于“步法”的动手为根基的。上盘的“斜步躲影”,中盘的“缩步窝挪”,下盘的“卖步偏卸”,散盘的“碾步掀射”,确实有其实战中的实用价值。运用得当,自有妙不可言之奇妙至巧存焉。故应仔细研练步法为先。而研练步法,有“偏闪腾挪”真传秘诀法,有“通怀直步翩跹”法,有“大全躲影活神仙”法,种种身步法介绍,在原经谱后面依题分别有详细的阐释,读者应寻觅而细心观读品味。

          小结

          通观“七星篇”的始致终的几篇内容,无不贯穿着一个“打”字,即如何“打”,尤其是此篇“七门法说”的内容更为详细。习武练拳之不能打,是因为不知道攻防的“理法”尔。今又在“七星篇”中论明“门”法之用。但必与“盘、户法”合用,方能通明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门户”在拳法中的重要性。“无门无户”的拳法,在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中是没有的。知道这一点,便能得攻防技艺之精髓矣!但必须与“八卦篇”所论诸义相结合,方显其妙尔。因为,拳弥六合,七星打法,还要有四正四隅八方攻防变化运用方法,方谓之会打。否则,不知八法的运用,亦不能成为能攻善打者。

          关键词(Tags): #【原创】七门法说二
          • 家园 【原创】拳打八方说

            拳打八方说

            弟子问曰:前有以八个单卦论述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修炼基本内容;后来又有传统拳术修炼的八个体能法说的论述。那攻防招法又应如何的修炼呢?各门派繁多,拳种不一,应取如何的攻防招法修炼呢?

            师答曰: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虽然各门派繁多,拳种不一,如果以各家基本通用的简单之攻防手法、招式来修炼,应该是能够统一的。故而入手修炼的基本攻防手法、招式不会很多。下面就将我总结的通用手法、招式的精义一一论述清楚,以备习拳者用之。

            本攻防手法取“米”字立意而修炼拳术攻防的方法,乃遵从前贤的“井拳”功夫的宗旨,即“拳打八方,八方打法”的艺境,符合“洛书”奇正之象,四正四隅之立意。因为此八手中的每一个手法各取一个方位角度,而每一手法又都以“米”字的每笔画由外向中心运势为法则,乃取攻击对手的“中”为用手法的宗旨。

            而每个具体攻防手法又专以防守立法命名,强调防守方法的重要性。因为防守手法乃是攻击手法的根基,攻击手法实施的起因于防守手法。故而,每个攻防手法的命名,都是防守手法命名立义在前,如:压打、拦打、搬打、摘打、提打、托打、分打、搓打,此八个攻防手法中的“压拦搬摘,提托分搓”都是防守法式的命名,而“打”之一字,就概括了攻击手法的内容了。这不是不讲攻击手法的运用,正是因为知道比武较技中攻击为主才能制胜。但是,以防守变化方法为根基,是从根本上讲求攻击方法,才能攻击的明确,攻击的犀利,而有攻击手法实施的效用。此乃遵从老子所说:“反者道之动”的宗旨而立义的。即欲想攻击的效果极佳,就要从防守的方法中求之,才是正确地方法。此即“阴阳互根”的道理在拳术攻防手法中的具体体现。

            每观拳手的比武较技之施手用招,多失败于不知如何防守的方法而落败。即转战攻防变化的瞬间造成对手实施简单的攻击手段而自己确防不胜防,以致失败。只因其习拳练艺之时多立义于攻防手法中的攻击手法的研究,而忽略了攻防手法中的防守手法运用的研究,故而留有此较技失败的后患。如果以一个攻防手法中的防守手法和攻击手法,比较两者的重要成分的话,防守手法占有七成的分量,而攻击手法确只占三成的分量。故平时研究攻防手法要多研究攻击手法,再精通攻击手法的实施,也只是三成分量的功夫。以此三成分量的攻击功夫与人比武较技,故在比武较技中失于防守而落败,乃属自然的了。这是自己修炼方法的不得当之所在。

            究其根本原因,再有就是各门派、拳种确立攻防手法之名称时,又多从攻击手法和攻击手法目来命名。致使习拳术者再学习、修炼、研究运用攻防手法中,对防守手法、方法运用及其价值认识上不够充足等诸种原因,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者对防守手法、方法的认真对待。就是当今论拳之练用的一些人,亦只是对“一触即发,发力”等攻击方法的论述感兴趣,而对防守方法的拳变造势的手法、方法的论述很少涉及得到。这些论述,无形中就给初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者一种只关注于攻击手法、方法的修炼,而完全忽略了对防守手法、方法的关注和修炼。针对这种不良导向的倾向,故将基本攻防手法的命名取防守法为主了。

            如果有人认为:我只以防守为主而不讲究攻击效果,这是错误的认识。防守手法为根基和防守为主的意思是不一样的,两个说法的基本概念是不一样的:防守为主的说法,含有不主动攻击的意思,将攻击手法降为次等了;而防守手法为根基的说法,主要是在论述防守手法、方法在给攻击手法创造实施的条件氛围,实乃极为讲究攻击手法、方法的制胜效果的。因为我论传统拳法攻防用招是遵从“攻防手法、方法同时运作,同时体现”这一施手用招、施招用手之攻防法则的。

            而这八个攻防手法的立义,又蕴涵着以“米”字中心点向外运行的任意八向变化的运使方法,即米字拳法立义的又一层意思。这就点明传统拳术攻防较技时,以接触点为中心可具有任意八个方向的拳势变化运用的方法,传统拳术攻防之施手用招瞬间的多变性其实质即在此。这才是攻防较技中施招用手、施手用招的沾衣十八跌的功夫艺境的攻防基础功夫之概念。这也是各门派,拳种实施攻防招法共同运用的统一之法的一个大法则:就是顺随为法的借力打人之法式,即施招用手、施手用招的顺从以为进退的四两拨千斤;逆力以为揭献的的借力打人的法式。而这个法式以融化发融化总结成一句拳诀,就是:“站住中定往开里打”的法式。故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内外功夫,静动功夫的修炼皆以达到此个攻防功夫艺境而修炼的。

            本文所论述的八个攻防手法中的每一个攻防手法都是各门派、拳种普遍都有的极为普通的攻防手法。而哪一个攻防手法都有其各自攻防的独特性,精熟八个攻防手法中各个攻防手法的具体应用要领,及相互之间的变化运用,就能充分体现出攻防招法变化的曲化直发避实击虚之攻防的价值。

            本文所论述的八个攻防手法,虽然简单,但是实用。乃修炼攻防手法达到全体大用的入门手法。故初步修炼时可以达到炼己的建立攻防机制的目的,在形拳招熟,气意拳懂劲,神拳神明的各层攻防功夫艺境中都可以优先的应用于较技之中而能达到全体大用的运用的艺境之目的。由于个人的攻防功夫水平不同,个人对八手的领会不同而有不同的攻防功夫运用的艺境。

            本文所论述的八个攻防手法中的每一个攻防手法都有与腿法配合同炼、同用的特点,能够自然的从攻防手法演练纯熟的程度而转入到腿法的修炼艺境中而加强腿法的踢、扫、勾、挂、点、蹬踏拦、踩、跘等诸法的修炼和运用的能力;又可进一步配合肘法、肩靠、膝击、胯打的修炼和运用能力;最后达到全体大用的内外合一,周身一家的“浑身无处不太极,挨着何处何处发”的最节能、全方位、方圆立体攻防的技术、技巧、功夫。即神明的攻防功夫艺境。

            本文所论述的攻防手法的修炼,强调气沉丹田德润身内功修炼之炼精化气的内劲生成,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而得内感通灵的内功艺境;外形柔弱无骨的外功,具备招法攻防变化娴熟精纯的境界。安轴定位建中立极,形用半,劲用对五,劲形反蓄,阴阳逆从,中土不离位,六合一体的形体功夫;内外合一的神、意、气、劲、形、中六合一统的攻防功夫艺境;顺随为法的施招用手的基本法则。每层攻防功夫皆能“以形鉴真”来识别功夫的真得与假得。最终获得“权变造势”的神拳神明的大成攻防功夫艺境。

            本文所论述的八个攻防手法之运用,是以中华传统拳术攻防之道《易经篇》中阐明的理、法、术、功为全面的学习和修炼的内容为准则。坚决贯彻中华民族传统的拳术观念,常观天道,阐道明理,以理行文,以文观法,以法修术,以形鉴真,修真入道,道通自明,是得正果。恐有疑义,故有是论,以传后学。

            浑圆一气功法才是真攻防功夫艺境

            浑则静,以逸待劳;玄则元,驭静以动。动中亦静,则正奇进退之机,迟速幻转之妙,悉出于无心,系自然之运用。因时致变,因力制人。至于方圆立体发用之妙,件件原委之于自然之神,统蓄以先天寸绵之力,为无为无不为也。以动静互为其根,阴阳迭神其用。非浑于始,奚得其元之玄;非元之大,无以显其浑之德。是浑元者,其即无生妙有也。 《浑元剑经剑髓千言》

            阐释:

              神、气、形的天才、地才、人才之三才浑合一之法身道体,乃通过“静练法”而修得。是“以逸待劳”的方法。浑合如一之道体“静”,静则无不应。即听探的良知功能极佳,可测知彼之动变分毫不差,较技中有此极佳的听探之良知,可免去许多妄动之劳苦,故“浑之体”以静为用。故曰:以逸待劳。

              元之玄机,即“玄则元”,驭静以动。即以听探之良知,驾驭顺化之良能。动中亦静,是说在顺化的动变之过程,亦随时也听探着对方的变化呢。只有以自身的听探之良知,驾驭顺化之良能。则自己法身道“体”之正,方能有出奇制胜之用。才能有自己法身道体的元之玄的出奇之进退之机,迟速奇正的幻转之妙,全部出于无心,系自然之运用。即达到有感而应、应物自然的自动化运用,便是出于无心。有感而应、应物自然,是修炼出来的听探顺化相互为用的功夫艺境.此存在体内和中枢中。

              只有自身的攻防机制,精熟到有感而应、应物自然的自动化功夫艺境时才能达到因时而变,因力制人的出奇制胜之功夫艺境。因时致变,因力制人的功夫,乃出于不撄人之力的顺其势,借其力;让力头,打力尾的顺随之法的修炼、以柔用刚之技术方法运用过程中的积累。只不过这样的用法,达到了有感而应、应物自然的自动化艺境时,就是“出于无心的自然之运用”的功夫艺境了。即“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之三皇圣道所传之法。

              至于方圆立体发用之妙,件件原委之于自然之神。这里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方圆立体发用之妙”中的“方圆立体”指何而言?二是“自然之神”指何而言?

              首先说“方圆立体发用之妙”中的“方圆立体”是指何说!如按“神、气、形”三者的本体而言,则“神”,即自身的自然之神。也就是“灵神”,乃是“圆融”无形无象之体。有论为证:“养神者,外养全体之神以合气”.乃言全体之神是圆融之体的意思。神不圆融则不灵。内气象天乾,故内气的本体亦是圆融之体;外形象地坤,故外形的本体自是方正之体。此本于古认识论的“天圆地方”说,自有其理存焉!此乃以“体”而论的。传统拳术之道以此而论之。

              如以用而论。神与意合,神圆意方,内气体圆又自有方之用。外形体方,亦自有圆之用,因坤从乾以显其德。故外形从主于内气。自然可知神、内气、外形三者浑合如一之法身道“体”乃外圆内方之存在,也自然有立体方圆变化之妙用了。此乃“万象不出一圆一方。拳之万象亦不出此一圆一方”之论断的精义。

              而在传统拳术之道中的攻防变化之运用,皆本“曲化直发”的法则。曲化者,圆曲走化;直发者,方正直击而发。曲化者为静,从本“体”而论;直发者为动,从至“用”而论。故有“曲直变化”之妙的论说。即“以柔用刚”的方圆变化之法。

              而此方圆立体发用之妙,乃言内气外形“方圆立体”的发用之妙。而最重要的一点,此“方圆之立体”非形也,乃超出象外的“法身”之立体的方圆,即神、气、形三者浑合为一的道“体”所成之方圆。而此方圆立体发用之妙,件件原委之于自然之神,统蓄以先天寸绵之力,为无为无不为也。也是说自己的道体“法身”之方圆的。

              自然之神,乃自身与生俱来的听探之良知和顺化之良能的综合之最佳功能,谓之自然之神。《易》说“神明”,道家言“灵神”。皆是此自身内的综合功能的最佳状态。是通过系统修炼而得之。

              什么是“为无为无不为也”?无为者,不先物为之义也。传统拳术之道的练、用,皆本“无争之争为争”。即遵依“道”的顺随为法,便是法“无为”的修炼。无不为者,是因物之所为也。即不撄人之力的顺其势、借其力,以柔用刚,粘走相生,化打合一,以此为法,可达无不为之艺境。

              所以,传统拳术之道,不管是以内气、外形来论;还是以神、气、形三者浑合如一的浑元法立论。或是以听探的良知和顺化的良能相互为用;外柔内刚的“以柔用刚”之二元合一法立论。还是以“动,静动,动”的三元合一法立论。皆以内外的动静互为其根为“伏机”,阴阳迭神其用的。此中阴阳迭神之“神”,即前面所说的“阴阳互蒂之神”。也就是“自然之神”。也就是“生之制者之神也”。

              非神、气、形三者浑合如一,似万物的原始之初,即无形无象之“道”体的状态。如何能得其元之玄机妙用。又,非有浑合如一的初始之修,又如何能得元玄之妙用。此乃是对“浑合之极,元始为尊”句的解说。

              非元之大,无所不能包容,无以显浑合如一之道“体”之德。此德乃上德,正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因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所以说:“浑元者,其即无生妙有也”。神、气、形三者浑合如一,如万物原始之初始,即无形无象,无状之状,乃道体本“无”。只有从此“无”中,才能生出元之玄机妙用来。此正是“无生妙有”之精义。有无相生之至用。

              此乃遵从老子所论的“有从无处生”,“无”乃万物之大祖的意思,而论传统拳术之道的修炼、建体、至用之基本法则及其概念的。此乃传统拳学之特点。

              这里要论一论“玄”,何为“玄”?老子在《道德经》首章中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此文中说明:“无有同出,同谓之玄”。此说法表明了什么意思呢?不好以理而言说以论之。只好举例而言了:如用瓷土做个茶杯,当有瓷土时,没有茶杯。当茶杯做成了,无有瓷土了。谁也不会将瓷土叫茶杯;谁也不会将茶杯叫瓷土。有了瓷土,无茶杯;有了茶杯,无此瓷土。当我们以瓷土做茶杯,在整个制作过程中,瓷土是由有化无,茶杯是从无到有。故老子说:此两者即“有无”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老子在这里表明了:“对待世间任何事物及其变化都要用这种“有无同出”的观点去认识对待,就能把握成功。这样以有无同出的“顺逆”观点认识、看待事物变化的始终过程之法则、规律,是名玄观,研究用玄观的方法观察认识事物变化始终过程的内在本质规律的学问名“玄学”。故知“玄学不玄,认识最全”。

              而《浑元剑经》基本上就是用这个玄观的方法,来认识传统拳术之道的修炼、建体、至用之一切内容的。故知,其之所论,皆是真实的学问,修之可以证验,故是真实。

              玄学的基本观点:修炼皆应起于万物之初始的状态。即“道”体的存在状态。求得万有,再能回归到道体的状态。修炼传统拳术之道的“静”功法,乃是复归本真于道体存在的状态,再求攻防变化之万有的招法。虽已生万有,然最终修炼还要回到这个道体的存在状态上来。是名“能与道合”。能与道合,方明至用。

              故修炼传统拳术之道,初始从无到有,是无中生有的造化过程。有到极限,又由有化无,是以有入无的神化过程。能修炼到以有入无的境界,便是“无为无不为”的无上之道境了。即“寂感遂通”的应物自然之神明艺境。功到此时,可谓“绝学无忧”矣之绝学了。传统拳术之道的练用之学问,即此也。

            通过通读这数篇引文所论述的精义,对于“通背拳总讲‘沉、长、冷、脆’”一文中所论述的精旨妙谛的认识、理解,就会更加清楚明白、深刻细腻的多了!

            关键词(Tags): #【原创】拳打八方说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