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谈谈军事C4ISR系统(大家来讨论) -- 三妞

共:💬262 🌺48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 家园 (续10)美军的C4ISR(2)

      美军的C3I和ISR并行发展时期:

      在60年代,美军战略预警的重点由防备苏联战略轰炸机的袭击,转向防弹道导弹威胁,先后建成了多种陆基雷达预警系统,包括弹道导弹预警系统、北方预警系统、潜射弹道预警系统、后向散射超视距雷达和大型相控阵预警雷达。美空军还制定了利用卫星进行导弹预警的“国防支援计划”(DSP)。DSP卫星是美军预警探测系统的关键部分之一,用来提供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弹道导弹的预警信息,在战略导弹探测方面达到了很成熟的实战水平。

      从60年代初开始研制侦察卫星以来,美军已发射各类侦察卫星100多颗,主要有“大酒瓶”同步轨道电子侦察卫生、“折叠椅”高轨道电子侦察卫星、“雪貂”D型极轨道电子侦察卫星、“白云”海洋监视电子侦察卫星、“锁眼”照相侦察卫星和“长曲棍球”雷达成像侦察卫星等,其中一些侦察卫星在几次局部战争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U-2战略侦察机在50年代中期就已问”世,60年代中期,美军的SR-71、RC-135战略侦察机问世。80年代初期,又研制生产了TR-1高空战术侦察机,此外,还有RC-12、ES-3、RF-16、RF-18、E-8、RU-38等其他型号。

      美军从1988年开始大必发展近、远、中程和长航时无人侦察机,现役供营级分队使用的近程战术无人侦察机有“短毛猎犬”和“敢死队”;供师级、旅级部队使用的短程战术无人侦察机有“先锋”和“猎手”;供战区级使用的长航时无人机有“捕食者”和“全球鹰”。

      预警机用于搜索、监视和跟踪空中或海上电影票,指挥飞机作战。美军从50年代就开始研制预警机,但起初只有预警功能而无指挥功能。经过多年的发展,1973年装备的E-2C、1977年装备的E-3A,成为集预警、指挥控制、通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机动综合信息系统。

      美军的C4ISR发展时期:

      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剧变、华约解体,美军针对冷战后的全球军事形势和未来高技术战争的需要,开始调整军事战略,而其指导思想凭借其技术优势,在压缩部队编制的同时,继续保持其军事大国的地位。在作战理论方面则强调联合作战,不仅包括各军种的联合,而且包括与盟军和多国部队的联系,因此,C4I的要求系统必须具备相应支持联合作战的能力。

      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各军种独立地使用它们的C4I系统,虽然这些系统发挥了甚大的作用,但也同时暴露出来许多问题。比如,系统之间的互通性差,信息不能共享,容易造成误伤,空中任务指令无法直接传输给航母战斗群,陆、海军之间难以进行有效的火力协调……这些制约了部队整体交通的充分发挥。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军于1992年提出了“武士C4I”计划,主要就是改建成联合的可互操作的体系结构,使在世界任何地方的美军作战部队,都能在任何时间从任何级别的C4I系统或信息融合中心获取所需要的作战空间图像。1993年,美军的“国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要求统一建设全球指挥控制系统和国防信息系统网,以供各军种共享。1995年,美军提出了建设一体第C4I系统,称为IC4I系统。1997年报告又把监视、侦察综合进了C4I系统,称之为C4ISR系统。

      这个C4ISR系统包括了四个主要部分:一是自信心融合、计划、辅助决策、接收并提供所需要数据和通信协调的终端,包括所有连接入网的用户所使用的多用途计算机;也包括大量的嵌入式计算机,即装载在信息化的武器平台如M1A2主战坦克、M2A3战车、攻击直升机、各型舰艇、导弹武器系统中的计算机。二是数字化的全维战场空间图像,经过调整、宽频的通信网络传递,用户可以查看任何所关心的部分。二是全球无缝连接的数据库和信息处理中心。它们通过全作战空间的传感器、雷达、卫星等情报侦察监视系统,来获取并形成大量的、可共享的信息基础资源。四是将以上三个部分连成一体的计算机通信网,它贯穿于所有系统之中,是整个C4ISR系统的中中枢神经。

      进入21世纪之后,美军提出了发展将地(海)面、空中和太空的各种传感器、指挥控制中心和武器平台集成为一体的C4KISR能力,使C4ISR系统的各要素与主战武器的杀伤过程结合更加紧密,以实现最佳的作战效果。

      C4KISR概念和技术的开发将加速美军向网络中心战和信息战的转变过程,是美军未来军事能力发展的一种理论创新,也是美军发展未来军事能力的新举措。C4KISR的实现将使美军提高战斗空间的同步性、加快指挥速度、提高杀伤力、生存能力和响应能力,从而提高战斗力。

    • 家园 (续9)美军的C4ISR(1)

      从这贴开始就说说美军的C4ISR系统了,因为关于美军的较长,我估计要分几个贴子贴完吧,请大家多些耐心,谢谢……

      前言:美国是从50年代开始C4ISR建设的(这个要比我国早了几十年),经历了从C2、C3、C3I、C4I、C4ISR的历程。也曾把电子对抗、电子战和C3I、C4ISR紧靠在一起,出现过C3ICM、C4ISR/EW等概念。现在已经形成了完整的C4ISR理论,建立了完善的C4ISR系统,伴随着美军的科技不断前进的军队目标,美军目前发展C4KISR这个新概念,构建支持网络中心战的新型C4ISR系统。

      一、美军的C4ISR的发展过程

      C2发展时期: 50年代,美军各军种开始建设单一功能的指挥控制C2系统。53年美空军开始研制以计算机为中心的防空自动化指挥系统,于1958年建成了“赛其”半自动化防空指挥控制系统,首次将地面警戒雷达、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和显示器连接起来,实现了目标航迹绘制和其他数据显示的自动化。

      到了50年末,美军又开始建设了北美防空“夏延山复合体”、空军战术信息转报系统和远程预警线等用于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领域的半自动化军事信息系统。远程的预警线可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延伸到格陵兰,全长9600千米,共有31个雷达站,能在时速为960千米的飞机飞抵美国本土前2个半小时发出警报,信息可在30秒钟内传送到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

      (插一句,每每我看到美军这些,都不禁汗颜,我国的军事什么时候才能追上来?相差着几十年的距离,中国真的缺少人才吗?还是留不住人才?我个人觉得还是体制吧)

      C3I发展时期:从60年代到80年代,美军的C2系统逐步发展到C3系统和C3I系统。在1961年,随着苏军的力量增强,美军制定了单一整体作战计划,1967年又对该计划进行了修订,强调保护第二次打击能力,在确定了使用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和轰炸机进行大规模报复的策略。核报复战略要求C3系统在受到第一次打击后足以能生存下来,并保证能进行报复。所以,在60年代时,美军花费了巨大的资源,以来加固指挥中心,发展机载指挥所,扩展通信系统,以提高C3系统的生存能力。

      美军在战略核武器(洲际弹道导弹)研制成功后,开始意识到它原来的C3系统已经不能再满足新的要求了,于是,美军对已建立起来的C3系统进行了改进并联网。

      在1971年,美国防部正式颁布了5100。300号命令,决定成立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委员会,统一规划和管理全球C3系统工程的计划。根据各方面要求对系统进行改进和扩建,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有完整、准确、实时的C3系统,并正式命名为WWMCCS(即: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

      此系统是一个覆盖全球,具有战备预警探测与通信能力的情报收集、处理和显示系统,用来支持高级军事机构在常规和核战争条件下的指挥控制功能。

      在60-70年代,美军的战略C3I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但战术C3I却很缓慢。造成战术C3I缓慢的原因是多种的,首先是对战略核部队的指挥控制,相对忽略了战术C3I的发展。再一个,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也限制了战术C3I的发展。因为,战术C3I系统主要是用于战场上,它和战略C3I都具有抗毁、可靠性之外,尤其是应该具有很高的机动、灵活、互通性,且易使用、维护。所以,对设备的尺寸、重量等要求比较苛求。但,在70年末才出现的微型机、80年代出见的局域网出现之后,才可能很好的实现战术C3I的功能。

      同时,影响战术C3I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种类繁多,而且很多是要跨军种的联合项目,要考虑多方面和军种的协调和互通,而美军当时的C3I系统是各自军种管理。所以,有些欲速则不达。

      在1982年,美军提出了“空地一体战”理论,要求战术C3I要具有机动、支援、防空、情报侦察和电子战等功能。85年,又提出战术C3I不仅仅要可靠、安全,还要有高生存能力,同时能迅速收集、分析信息,并能及时传达。从而促进了战术C3I的发展。

      83年美军在WWMCCS(即: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计划,该计划更换了35个系统的88个中央处理机,并进行标准软件开发。改进WWMCCS的主要措施是: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夏延山指挥中心、以及所属探测预警系统的改造计划、修建航天司令部中心、国家紧急空中指挥所全部改用E-4B空中指挥所。

      (待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题外:一个安全与对抗的问题

      刚才上面的一个朋友说到了这个问题,我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对于这个问题说一下,当然也是很大的一个话题。呵呵……我先写一点,如果大家感兴趣, 我接着贴完它。

      (资料有《综合电子战》,国防工业出版社;《现代战争的神经网络》军事译文出版社;《数字化战场的信息传输系统》;《信息安全和保密》……等。

      现代战争中,信息优势争夺是非常激烈的,体系对体系的斗争的焦点也是始终围绕着如何发挥自己的最大的能力、怎样自己的优势更能展现,同时又面临着电子压制、干扰与破坏的处境。

      我是觉得,安全,其实时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不是一个要求达到绝对值、绝对量的,因为处于不同层次的系统、担任不同的任务有着各自不同的安全要求。当然,安全,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现在科技的发展,安全不能局限于“严防死守”的概念上了,因为攻击手段日新月异,防护技术永远比进攻手段要慢半拍,有时甚至是防不胜防。

      在信息攻击上:1,电子攻击 这个就是作战对象是对手指挥系统和武器控制系统中的关键设备。这个攻击包括用于软杀伤的电子干扰设备、用于硬杀伤的电子摧毁武器。

      2,电子干扰飞机 这种飞机一般就是两种功能,一是软杀伤,即对敌防空系统的对空情报雷达、地空导弹制导雷达、炮瞄雷达及通信设备实施电子干扰。 另一种是硬杀伤,就是利用它携带的反辐射导弹攻击对手的防空雷达等大型电子设备。

      现在能够自行研制并装备专用电子干扰飞机的国家,只有技术和装备能力较强的美国、俄罗斯等国。美军将专用电子干扰飞机看作成为主要电子战力量,美军的技术和装备一直是处于领先的地位。

      美军装备的专用电子战飞机主要是EA-6B,因为它的飞行速度是亚音速,并采用外挂式吊舱,因此飞行性能受一定影响。EA-6B的电子干扰系统主要是AN/ALQ-99,工作频为64-18000兆赫,有效干扰辐射开功率大于100千瓦。全系统采用计算机控制,能同时干扰多个威胁源。

      通信干扰飞机也是主要电子战斗量之一。最典型的美军的EC-130H“罗盘呼叫”电子战飞机,主要用于截获、分析和干扰对手指挥控制通信网络和对手防空指挥通信网。同时还具有欺骗干扰、拦阻干扰和GPS干扰等。EC-130H在“沙漠之狐”和科索沃战争中成功地压制了伊拉克和南联盟的指挥系统。

      电子干扰无人机: 主要装备雷达对抗、通信对抗和光电对抗。可飞到目标区上空执行任务,对对手的雷达、通信、光电等电子设备进行近距离的干扰。典型的电子干扰无人机有美军的先锋、苍鹰,及德、法合作研制的杜肯。

      光电干扰设备 这就是利用辐射、散射、吸收特定的光波能量或改变目标的光学特性,破坏或削弱对手光电设备及光电制导系统。光电干扰主要是红外干扰弹、红外干扰机、强激光干扰和激光欺骗干扰。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