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对本次金融危机实质的看法 -- 王小棉她妈

共:💬46 🌺16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说得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 家园 我说道德风险什么的,是文绉绉的话。

      其实就是英美体系的金融骗局。

      很多人不问青红皂白,只要是危机就端起《资本论》往上冲。全不顾英美资本家放声大笑,苏维埃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可见,我们用那几本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教出来的学生是多么失败。文革使得中国经济学界有一个将近十年的断层。而这些应该在文革期间受教育而没能得到教育的人,现在就在国内带学生。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愿闻其详

        资本论解释不了目前的危机吗?

        很多争论的焦点,集中在眼下的危机,到底只是一个由于监管不力造成的金融危机(financial meltdown),还是一个由资本运动的内在规律决定了的马克思意义上的经济危机(Marxian economic crisis)。

        我倾向于认为是后者,因为直觉觉得英美的金融泡沫是平均利润率下降逼出来的。

        • 家园 对马克思平均利润理解最深的,

          我觉得是凯恩斯。

          按照凯恩斯的说法,资本边际回报是递减的(也就是说,当其它投入要素的量保持不变时如果一种投入要素不断地等量增加则在超过某一点后其产品的增量会越来越小),所以有你所说的利润平均化,整体投资需求下降,导致经济危机。

          他的理论后面有很多前提。其一,这是建立在规模经济不变(或递减)的前提下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凯恩斯(或马克思)的说法在短期是对的。

          如果有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甚至是人力资本突然上升等变化),出现了经济规模递增条件下的长期的经济增长,凯恩斯和马克思都是错的。

          你可以说,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凯恩斯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死敌。我用图展示了在高歌猛进的80年代到现在ICT资本的高速回报。

          凯恩斯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如果不能解决这个熊毕特问题,就解释不了为何资本主义欣欣向荣,而那几个原教旨的专制共产主义国家和欧洲大陆工会主义国家经济持续衰退。

          这也是为何现在根本不会有人去认真读资本论和通论,没有回报没有市场,都是在利用凯恩斯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来推销自己的主张的投机者。

          其二,凯恩斯(或马克思)的假说是建立在价格,工资和利率是粘性的条件下的。价格,工资和利率无法发挥作用,所以才出现危机。中美英现在都不存在这个问题,反而是原教旨的专制共产主义国家和欧洲大陆工会主义国家都是价格刚性的,更有资格形成凯恩斯(或马克思)所描述的经济危机。

          要认真去读资本论和通论,才会发现他们的时代和现在的不同。

          马克思和凯恩斯都死了这么多年了,他们的思想要批判的接受,才是真正的凯恩斯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才是辩证法。

          • 家园 凯恩斯确实是西方经济学中最理解马克思的人

            不过凯恩斯的书中只有序言里稍微提了马克思一下,坚决不承认马克思的理论,真不知道是社会因素还是文人相轻。

            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在提平均利润下降时明确地前提写在前面的。也有一章写着阻碍平均利润下降的因素的章节,里面就包括技术进步,市场扩大等等。制度创新马克思书中确实没提到,技术创新是肯定提到的。不过马克思自己应该算是那个年代制度创新的实践者,共产国际不就是马克思他们组织出来的吗。后人读书不仔细可不能怪到写书的人身上。

          • 家园 有点看高了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技术创新而言,是生产力的范畴,在生产关系的潜力没有耗尽以前,生产力的提高是正常的,目前的资本主义弊端开始发展但活力还是有的而且不少,此为特色主义路线繁荣的基础。不过,技术创新的步伐迟早会受到生产关系的制约。

            老虎大概不是搞IT的,相信这一行的都能在工作中琢磨出微软等各大企业设计了多少技术的、非技术的策略,抑制他人的挑战。和最理想的情况相比,毫无疑问的,抑制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其他领域无不如此,如各类专利的过度保护,相关产业知识的隐秘。无不限制或保护(有保护的一面,但往往走向过度和反面)着人类的发展。

            另外,从微观层面上,竞争应对在企业决策者的工作比重上可以大矣,以俺的经验30%以上。在这里,阳春白雪的有,但更多的是下三烂。这里的损耗,在一定时期可以看成是激励的成本。但过了一段时间,可以抵扣的部分就会越来越少了。

            至于所谓制度创新,不过是老马生产关系框架中的适度改进,其空间还是有限的,为应时之选,就不多说了。

            血缘继承、信托制度及其他制度创新,不失为某段时期的药方,但寄予太多的希望就过了。

            老马的东东,西方在略有所动之余,更多的是自欺欺人,走到了今天。对老中而言,把路走得平稳点,多几个中间台阶,未必不是好选择,若失去了目标可能就不好玩了。。。

          • 家园 老虎的讲法不通,你对亚当斯密与凯恩斯、马克思的要求不一致
          • 家园 问题在于Bible不能改

            要是把新约里的胡说八道与时俱进改一改,对现代人听起来要更容易接受一些。但是,Bible的地位就动摇了,而这是XX教的基石,怎么也得咬牙坚持下去。

          • 家园 呵呵

            问题是这两年英美能有靠谱的技术创新和对他们有利的制度创新吗?

            另外,凯恩斯的学说根本就不是建立在工资和利率粘性的基础上

          • 家园 花,时代不同拉
          • 家园

            要认真去读资本论和通论,才会发现他们的时代和现在的不同。

            马克思和凯恩斯都死了这么多年了,他们的思想要批判的接受,才是真正的凯恩斯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才是辩证法。

            我现在非常怀疑国内很多经济学家没学过经济史,真是糟蹋那些数学模型。

            经济理论不放在大的社会背景下看,还不如不看。

          • 家园 多谢

            其实我觉得熊彼得和马克思一致的地方比较多。不过熊彼得认为资本主义可以永远在周而复始的经济危机中存在下去,好像春去秋来一样,而马克思相信总有一天这个系统最后会崩溃。

            有些地方还没有完全说服我:

            一,创新只能在短期提高利润率。随着创新的普及,利润率又将再次降低。而且创新总的来说导致不变资本比重增加。这个应该是已有定论了。

            二,经济规模的增加也只有短期效果,因为扩张总是有边界的。福特主义不能避免经济危机。这应该也是有定论的。

            三,资本主义欣欣向荣应该指的是80年代推行新自由主义与全球化,摆脱70年代滞涨状态而言吧。首先应该注明,只是特定的少数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美日)以及有幸依附于这些国家的一些国家(台韩等)欣欣向荣。拉美、非洲的资本主义可谈不上欣欣向荣。

            四,所谓原教旨共产国家的崩溃与这个主题无关。

            五,中美英不存在价格工资利率“粘性”问题的观察非常有意思。利率方面,似乎美国的空间并不比日本大很多?

            工资就更有意思了。这个粘性是不是实际上指的是资本提高剥削率的空间?中国的空间大,是因为中国的labor pool大。两条腿的人多的是之谓也。美英的空间大,是因为它们早就“后福特”了。欧日夹在中国与美英中间,确实最难受。

            有一个假设:如果现在我们有了一个民主的全球政府(想象有一天所有国家都要加入美国并实行相同的制度而美国居然同意了),在这个政府的监管下形成了真正的全球市场(依然是建立在私有制和自由竞争基础上的),那么,虎兄所说的“粘性”是更大还是更小?危机是可以得到根治,还是将来的更加彻底?

          • 家园 虎兄最近在琢磨个想法

            del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废除继承权,这不是巴枯宁主义吗?

              在历史教材里学过,跟马克思斗争过的。大概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