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一个段子说起的话:和虎兄的斩三尸 -- 葡萄

共:💬295 🌺77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0
下页 末页
            • 家园 那就不讨论细节

              文明的标志是什么?青铜、国家和文字。青铜是人类生产实践的一个飞跃、国家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个飞跃、文字是保证这种飞跃存在的组织基础。这里没有宗教什么事。

              宗教,从其本质上看,不依赖于某种特定的生产关系而存在。所以宗教从来不需要从国民经济运行的效果中获得其自身的合法性。有必要看到,宗教的存在需要国民经济的存在提供物质基础和资源,但是不需要从中获得合法性(不血腥么?)。与此相反,宗教实际上与国家对立,因为同属于上层建筑,试图掌握同样的社会资源。所以,欧洲一直没有统一,一直小国林立,甚至小国之内还有很多封建领主(有独立的经济和武装),这可能不是偶然的。这种社会现实在客观上有利于宗教。

              从今天看,宗教和国家的对立还存在,只不过在前面十几年大部分国家国民经济运行向好,所以国家比较有稳固的合法性。现在,国民经济出现问题,国家的合法性受到质疑,宗教就跳出来,具体就是罗马和华盛顿。过上多少年,说不定就是罗马和北京。

              其实,教廷质疑的不是私有制,教廷质疑的是大国、强国的存在。

              管窥、管窥。也不知道有没有窥到一点。

              • 家园 对于

                股权制度与产权制度的否定性评价

                从某种意义上说

                就是否定资本主义在今天赖以生存的基础。

                • 对于
                  家园 这个同意

                  但是,我倾向于认为,教会否定资本主义只是手段,实质是反对强大帝国。

              • 家园 要按照圣经里头的说法

                基督以后回来是要做万王之王的,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胡锦涛啊奥巴马什么的都要下台,基督教实际上是敌视世俗国家的。

                • 家园 你要理解

                  Jesus Christ里头有两个不同的概念,Jesus 是人名,Christ则是一种身份,和Buddha差不多。

                  圣经里说的应该是 "The return of Christ" 而不是 "The return of Jesus"。

                  Kingdom of God 也不是说体现在外的某种国家,而是修为的境界。

                • 家园 不政教合一,不是正宗的一神教
                  • 家园 这个真的很难讨论

                    因为我内心深处是相信上帝天使恶魔这种东西的存在的(尽管,我必须强调,我目前并不认同上帝,我曾经认同,但是现在不认同,以后会不会重新认同我也不知道),所以我对于启示录里头揭示的一切都有着根深蒂固的相信,既然在我看来基督还没有再次降临,那么现在鼓吹罗马统治下的千年帝国,就是明确的篡改圣经。但是,如果一个人并不相信这些玩意的存在,仅仅是认为这些不过是人类自己的发明,那么就很自然的认为,政教合一就是正宗的一神教。而在我看来,其他的一神教我不了解,但是只要基督尚未降临,所谓的政教合一都是篡改圣经。

                    • 家园 神国即是人国。
                      • 家园 尔国临格

                        尔国临格,尔旨承行于地,如于天焉

                        尔国临格”四字本身来自基督教的上帝经,全文是“在天吾等父,吾等愿尔名显圣,尔国临格,尔上曰承行于地如于天,求今赐吾等日用之粮,而免吾等债,如吾等亦免负债人,又不导我侪于诱惑,乃救我于凶恶。”

                        所以“尔国临格”应该是“你的天国来临”的意思。

        • 续完
          家园 几句补充。

          梵二大会宪章里是写进去工人进入董事会的权利的

          直接点说,那里面直接否定了资本主义的产权基础

          甚至的股份制度的存在的合理性

          • 家园 天主教连这也管,真是和政党没有区别了

            梵二大会宪章里是写进去工人进入董事会的权利的直接点说,那里面直接否定了资本主义的产权基础甚至的股份制度的存在的合理性

    • 家园 【资料】关于《科学革命的结构》

      科学革命的结构

        英文名《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 》,作者是被理查德·罗蒂称作为“二战之后最具影响力的一位以英文写作的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 S.Kuhn)。

        《科学革命的结构》是现代思想文库中的经典名著,作者从科学史的视角探讨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的本质,第一次提出了范式理论以及不可通约性、学术共同体、常态、危机等概念,提出了革命是世界观的转变的观点,深刻揭示了科学革命的结构,开创了科学哲学的新时期。是从事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的学者们不可不读的基本文献,是20世纪学术史上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引导了科学哲学界的一场认识论的大变革,成为科学哲学史上一道重要的分水岭。其影响不仅在于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而且延伸到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文学史、艺术史、政治史、宗教史等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

        目前国内译本主要有三种,其中,大陆译本两种,即:1.金吾伦、胡新和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2.李宝恒 纪树立译本,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版。台湾译本一种,1989年出版的由程树德、傅大为、王道远和钱永祥合译的版本。

        附:目录

        序

        I.导言:赋予历史的一种作用

        II.走向常规科学

        III.常规科学的本质

        IV.常规科学即解难题

        V.规范的优先性

        VI.反常和科学发现的涌现

        Vll.危机和科学理论的涌现

        VIII.对危机的反应

        IX.科学革命的性质和必然性

        X.革命是世界观的改变

        XI.革命是无形的

        Xll.革命的解决

        XIII.由于革命而进步

      《科学革命的结构》

      托马斯·库恩(美国 1922-1996)

      对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略知一二的人,大约都会感受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思想界发生的一次试图颠覆近现代以来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传统和知识传统的努力,包括对人的认识能力、对支撑起西方文明的知识预设的反思等。思维本身重新被审视,传统知识被解构,而作为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最为精确的知识形式,以客观实在性、累积性、进步和效用著称的科学亦未能幸免:科学知识的理论、模型等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对客观世界本身的反应?科学研究所倚仗的归纳逻辑是否为真?科学知识真的像所说那样是积累的和不断增长的吗?科学是否一项真空的事业?抑或与某种权力相互勾结,达到垄断政治经济资源的目的,并将自身包装成一套话语灌输到人们的观念和日常行为之中……这成为很多思想家反思的主题,而美国著名的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便是这个反思浪潮成果中的一朵奇葩。

        《科学革命的结构》是从事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的学者们不可不读的基本文献,“科学革命”也已成为欧美大学相关科系的必修课程。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库恩所阐述的范式理论的动态发展模式是科学哲学研究中的一个伟大进步,因此该书成为20世纪学术史上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引导了科学哲学界的一场认识论的大变革,成为科学哲学史上一道重要的分水岭。事实上,其影响不仅仅限于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而且延伸到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文学史、艺术史、政治史、宗教史等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

      (刚读到第八章)

      • 家园 【文摘】《科学革命的结构》及其他

        《科学革命的结构》及其他

        http://www.douban.com/review/1067271/

        上一次认真读科学哲学,应该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还在大学。喜欢科学哲学,则更早,应该是中学。中学的时候,我们年级喜欢科学哲学的不只我一个,有那么一个小团体,被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玻尔的量子力学所吸引,看到了简洁美,也看到争论背后的玄妙。说小团体,其实不太恰当,因为从来也没有真正聚在一起探讨过。只是从同学口中的闲聊,会随意得知有几个人,有着共同的爱好。于是,会远远地静静地互相关注。

          

          直接的结果是,其中一个理科同学决意报考了哲学系,与我入了同一所大学,后来保送硕士。他的理科相当不错,居然转去很容易入学的哲学系,只能用爱好这个词来解释。我不知道他在那里是不是真的能够如鱼得水,研究他喜欢的哲学。只听说他硕士毕业后留校,讲授《邓小平思想》这门课。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脸上一定会显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那是因为我觉得我没有选择哲学系而是坚守理科是正确的。如果那个同学在讲授《邓小平思想》的同时,还能继续他科学哲学的探究,那会比较让人欣慰。但是无论如何,他要讲授的课程实在一定是浪费了他的时间。——当然,这也可能是我的臆断。

          

          回到科学哲学。当年影响深远的科学哲学的两个领袖,一个是波普尔,一个就是《科学革命的结构》作者库恩。我当时看波普尔很多,深为折服,库恩的著作则很少涉猎。波普尔以“可以证伪的才是科学,而不是证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这本《科学革命的结构》,我想该是库恩的立身之作。

          

          我尝试表述我对这本书的理解:过去我们认为科学的进步,是长期积累取得的。库恩则认为,科学的日常工作是用该学科当前范式解决日常疑问。但是科学最重要的进步,是依靠革命,而不是简单的积累。所谓革命,则是指该学科采用新的范式来指导自身的研究。科学革命的产生,常常是在伴随社会发展出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不能由当时的学科范式所解决,引起危机,从而使科学家开始关注与当前范式不同的新范式,从中甄别,选定新的范式,来化解危机。新的范式,通常都是由思想还未受到旧范式太多约束的年轻科学家提出。

          

          库恩围绕这个论点,分析了科学革命的方方面面,包括:常规科学的本质是解谜、范式的优先性、反常与科学发现的突现、危机与科学理论的突现、科学革命的本质与必然性、革命是世界观的改变、通过革命而进步。

          

          中学的时候写过一篇自选论题的政治小论文,我的论题是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论点是科学的关键性进步首先要求科学家哲学观的进步。这是我当时很喜欢的一个论题,也是我至今坚持的观点。不过,很显然,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与其他学科是平等的,相辅相成的,不能凌驾于其他学科之上,所以虽然我的老师一度把这篇论文选为参加市级竞赛的种子论文,邀请了语文老师指导我修改,最终还是因为与主旋律不合而放弃。在比较没心没肺的我的中学时代,这种经历甚至都不能让我感到有丝毫的失落。其实我早就知道,这一观点与辩证唯物主义的不合,虽然我也强调了哲学与其他学科的相辅相成,但我的基调是哲学位于所有学科金字塔的顶端。所以,那一被淘汰的经历,反倒成全了我青少年时代逆反心理的成就感。看到库恩说“革命是世界观的改变”,虽然已找不到我当年的原文,我忍不住再次赞叹一下自己当年这篇小文的立论。

          

          在库恩论述的细节中,有两点颇可玩味。

          

          其一,库恩论述到各种教科书的作用,归根结底,并不是在论证各种学科学说的正确性,而是在引导学生熟悉和掌握该学科的范式,以便日后在日常科学的研究中,熟练地使用该范式解决问题。从这一点来说,教科书的作用就是培养学生掌握当前学科范式的能力,也就是说最重要的是理解力和接受能力,而不是创造力。这么看来,题海战术就不单单是中国教育的问题,根本上说是常规科学教育的问题啦。但是不能说这种教育一无是处,这种方式对于帮助年轻科学家尽快熟悉这个学科进入角色,熟练地解决日常问题是大有裨益的。

          

          其二,每个人的思想方式和理解能力,都受到其个人经历(个人历史)的影响。一个科学家,即使进入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依然会用他过去研究领域的经验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而由于绝大多数科学家是经过了常规科学的长期熏陶,养成了该学科范式所要求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越是熟练的科学家,提出推翻本学科现有范式的理论的可能性越小,并且也不那么容易接受引起革命的新范式。有些顽固派甚至至死都拒绝承认新范式的优越性,两个范式的支持者阵营之间的争论,也往往是鸡同鸭讲,用同样的言词表达不同的含义,难以互相说服。面对这种现象,库恩认为,别无他法,只能等一代老人离开这个世界,年轻一代则会接纳新的范式作为该学科的标准。

          

          于是,会想,往往上一代人会觉得年轻一代不如自己,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恰恰是年轻一代构成了新的社会主流,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改变着这个社会的面貌和风气,也只有他们自己才是真正适应这个新的社会。老一代没有错,只是老一代更适合生活在过去的社会,不能用那个时代的基础来评判新的社会。而新的社会,会随着老一代人的彻底离开,被新的主人们视作最好的时代。

          

          这是个有点感伤的结论,不过可以让人平和淡然地看待社会的发展,并且,保有着向好的希望。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