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井底观天原创】大国游戏,发帖者的一些说明 -- 金口玉言

共:💬188 🌺32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花开花落(之三十一)

      花开花落(之三十一)

      2008-09-13 00:12:18

      第七篇

      黄庭宜卧看,随手种麻桑。

      人羡纵横计,我自暖陈汤。

      六十一

      伊拉克政府在将那个和西方5大强盗石油公司签订的短期合约延期实行后(本来就需要通过伊拉克国会批准),最近又有两个举动,一个是强烈要求美国在两年之内撤军(与奥巴马的伊拉克政策相呼应),另一个就是令中国“屈服”而签订了一个有利于伊拉克的头一桩石油大合同。这个合同的特点是,放弃与外国石油公司分红利的方法,而是采取以付费的手段,保障伊拉克自己的石油利益。

      中国在伊拉克阿赫利代布油田价值达30亿美元的投资,本来是在萨达姆时代的1997年签订的,但由于美国在2003年发动的战争而被搁置。这次的重新签约当然因为时过境迁,不会象以前那样优惠,但是中国同时得到了伊拉克修建电厂的合同,所以在账面上的出入并不是石油合同单方面看的那样差。

      中国在这方面花的价格高,为将来的伊拉克石油合同,造成了“不好”的先例,迫使西方石油公司不得不向中国的出价看齐,当然会令其不爽。但这个做法对中国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在伊拉克建立好形象,有助于将来中国的各种公司到伊拉克做生意,另一方面保持一定水准的成本,对中国国内乱来的汽车工业也是一个限制。

      在制约油价上,沙特阿拉伯的态度是一个关键。当油价飙起,布什曾亲访沙特阿拉伯,希望其增加石油产量,以压制油价,结果吃了闭门羹。但在习近平6月底访问沙特,并出席了“吉达能源会议”后,沙特阿拉伯增加了每天50万桶石油输出量。现在当石油价格在100美元徘徊之际,一些石油输出国如伊朗,委内瑞拉和利比亚,已经开始担忧油价的突然崩溃,希望在欧佩克会议上讨论减产问题。但这个提议已经被沙特阿拉伯拒绝,沙特阿拉伯认为,花了那么大的功夫才把过高油价控制下来,一减产可能会被人乘机再炒上去。

      令人担忧的是,一旦国际油价大幅下跌,中国的消费者和汽车工业也许会被打入一剂强心针,又开始向危险的“美国梦”进发,开始狂买狂造SUV和悍马之流的吸油鬼。中国中央政府在关于汽车工业,例如燃油税等的宏观政策,就像其他的各类政策一样,一旦不符合地方各级政府的短期利益,就变成了“政令不出中南海”,被地方各级政府合力扑杀,而中国经济这个能源的软肋,就会越来越厉害的袒露出来,邀请全世界的强盗,万箭齐发。

      现在估计中国每年从海外进口的石油,大概差不多是2亿吨上下。以一个粗略的方法,即一吨油大约以7.33桶油来计算,中国每天必须进口400万桶油。以2007年的数据,中国进口的原油1.63亿吨,即每日327万桶,和成品油3380万吨,即每天68万桶,加起来已经是395万桶了。所以说你拿到的价格是50美元,还是150美元,就决定了你的日子如何过,而以中国每年增加2千吨的速度,即每天40万桶的增长量,到哪里去挤出这些石油出来,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

      六十二

      中国石油的供应国按日计,前五名是沙特阿拉伯(53万桶),安哥拉(50万桶),伊朗(41万桶),俄罗斯(29万桶)和阿曼(27万桶)。中国在最危险的中东地区,光是由沙特,伊朗,和伊拉克(3万桶)三个国家的输入量,已经是97万桶,在加上卡塔尔,阿联酋等国家,进口就占了总量的25%。如果美国和伊朗一开战,不光是过霍尔木兹海峡的石油的以上,就是连阿曼,也门(6万桶)和非洲的石油(90万桶),都可能因阿拉伯海情况紧张,而受到影响,只有陆地上的入口,来自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12万桶),和来自美洲的石油(15万桶)和东南亚(8万桶)不受战火影响。

      中国现在的主要原油依赖于中东(45%)和非洲(32.5%),都有赖于对印度洋局势的控制。一旦全球局势紧张,如果和美国发生冲突,恐怕只有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石油是安全的,不过这些油只占中国总进口的10%,估计中国经济中的交通,石化,建材等行业,都要关门大吉。

      中国在非洲的经营应该还算是成功,在非洲5个主要国家的进口是安哥拉,苏丹(21万桶),刚果(9万桶), 利比亚(6万桶)和阿尔及利亚(3万桶)。美国在安哥拉也进口57万桶一天,和中国基本上相安无事。但中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是在苏丹,在这里虽然现在的石油输出量还不是很多,但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比较完善,涵盖了勘探,采油,输油管道,炼油厂,港口和石化公司一系列的产业,是中国能源来源多元化的一个重要步骤,当然也就成了西方国家重点打击的主要目标。在将来的日子里,中国在非洲的经营,需要有一个周详和全面的安排。

      现在回到中国自己的内部来看,正如笔者曾经指出,中国在世界上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其实开始与国内的经济发展的布局,息息相关。在国内政策上,中央政府无力完全主导各级地方政府的目光短浅的逐利行为,但却不得不硬作头皮,出去辛辛苦苦的全世界为之开辟油源。因为不这样做,就会被各地的产业困局而带来的失业和社会不稳定,要挟为人质。这种地方政府胡来,但就需要中央政府为其擦屁股的行为,在中国军事实力仍然处于弱势的情况下,无法持续下去。但是即使中国能够像美国一样,变成世界超强,也就会成为今天的美国,需要靠年轻人的命去换。而中国这些地方政府扮演的角色就类似于美国的利益团体,绑架国家利益来满足一己私利。

      中国改革开放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必须有一个结构性的变革。改革开放开始于1980年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央政府放权,改计划经济的一管就死,让地方政府自己各显神通,八仙过海,确实搞活了经济,但就落入了一放就乱的局面。而在这轮改革中,翅膀硬了的地方势力,就开始不大把中央政府看在眼里。只要中央出台的政策有利于其利益,自然就大声支持,但一旦政策与其小算盘不利,就会来个你上有政策,我下有对策,使政令难出中南海。

    • 家园 花开花落(之三十)

      花开花落(之三十)

      2008-09-10 14:49:59

      五十九

      当然中国会欢迎其他国家在这些地方进行商业贸易和公平竞争,但是如果其他势力试图搞乱这个地区的稳定,其目的在于打击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扰乱中国的边疆稳定,中国就需要放下算盘,拿起武器,为捍卫中国的国家利益,在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不惜一战。

      俄罗斯对格鲁吉亚的打击是对的,但国际事务的运作,讲究的是有理,有利, 有力,和有节。笔者个人的看法是,普京在最后一点上做得欠妥。在消灭了美国训练的格鲁吉亚军队,并占领了战略港口波季后,俄罗斯的手段应该是见好就收,以逼萨卡什维利下台。但承认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独立,就令格鲁吉亚人团结起来。加上钱尼来访带来的10亿美元安慰费,和国际货币基金会7亿5千万“借款(估计不用还了),再加上美军舰队进入黑海,和进巴统港口,都给了萨卡什维利的支持度一支强心针。只要这个冬天的经济状况不恶化,即使内部对其引发战争的盲动很不满,但在大敌当前的战争状态下,大家还是要团结一致,恐怕要等尘埃落定才会对他秋后算账。

      俄罗斯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其承认这两个地区独立的举动,在俄罗斯的友好国家中,响应者寥寥无几。白俄罗斯在一阵痛骂下,表态说要跟进,而其他的国家只有远在南美的尼加拉瓜表态支持。中国因为从来都反对外部强权造成其他国家分裂,并因为自己的台湾,西藏和新疆的软肋,采取了对待科索沃独立的同样态度。其他的俄罗斯友好国家,如西班牙有自己的巴斯克和卡特兰,希腊和塞浦路斯有自己的土耳其支持的北塞浦路斯等等,都不会支持这个行为。更要命的是毫无关联的瑞典外长比尔特,将俄罗斯的行为,和希特勒在1930年的行为相比。而瑞典是俄罗斯和德国天然气北流管道的关键国家,如果瑞典不支持的话,俄罗斯和德国无法对波兰进行经济打击,而惩罚其跟美国跑得太近的行为。俄罗斯在其他国家大发护照,然后又用保护自己公民的理由,去干涉他国内政,当然会令其周边的一些国家,心有戚戚。

      以过去的这些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为例,哈萨克斯坦光是俄罗斯族就占了总人口的30%, 还不知多少有俄罗斯护照;拉脱维亚有28%俄罗斯族,另加2%护照持有人;爱沙尼亚26%俄罗斯族,7%护照持有人;乌克兰有18%俄罗斯族;白俄罗斯有12%俄罗斯族,摩尔多瓦有6%俄罗斯族,和立陶宛有6%俄罗斯族。

      如果因应情势需要,俄罗斯必须出兵保护其海外侨民和公民,那么就可以爱揍谁就揍谁。现在俄罗斯一直在指责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语言法和公民法,歧视俄罗斯语族。上次因为爱沙尼亚要搬走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引发的极大风波,俄罗斯各地的黑客,将爱沙尼亚的电脑网络彻底打垮以泄愤。立陶宛虽然俄罗斯族比较少,但俄罗斯军队则仍然有权利使用其通道,去俄罗斯的海外飞地加里宁格勒,引发冲突的可能性也不小。一旦任何保护侨民和海外公民的动作一出来,估计北约敢不敢真正动手还击,还是一个未知之数。

      六十

      也许俄罗斯在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的独立问题,如此之高调,可能是向乌克兰传递一个极强的信息。当然一旦乌克兰决定加入北约,就是大家撕破脸皮,开始瓜分乌克兰的时候。但俄罗斯这一强势做法,也给自己的北高加索地区添加了不少未定之数。

      在北奥塞梯的东面是俄罗斯的一个小共和国印古什,那里的局面也不是太稳。许多从车臣逃出来的伊斯兰教战士在那里藏身,今年已经有70个警察因袭击丧生。反而因为打杀得太厉害的车臣,相对比较安静,但是车臣东边的达吉斯坦也不安稳。这三个地方都是美国情报部们和特种部队,可以以格鲁吉亚为基地,进行操作的地方。

      而欧洲内部对俄罗斯在天然气上不同程度的依赖,当然会导致其立场的分裂。其中大部分算是俄罗斯朋友的国家,在供应上对俄罗斯依赖极大。但是俄罗斯的眼中钉波兰也需要超过50%的供气,捷克更是超过80%的供气,居然还要和俄罗斯叫板,真是有点令人意外这种找揍的做法。俄罗斯必须发现一个有效的方法,从经济上对其惩罚。虽然波兰政府赶紧签署了反导协定,但这个协定在波兰民众间的支持率很低。如果俄罗斯可以找到一个可行的方法,比如说现在就大规模将液化天然气运往德国为今年冬天储存,然后就在冬天最冷的时候到来时,将波兰的管道停它几个月,让波兰佬在冰雪中哭爹叫娘。在俄罗斯和德国接将举行的十月份的双边会议,大概可以看出大家对美国的对应之策如何。

      那么美国对付俄罗斯(以及伊朗,委内瑞拉等等)最大的武器,还是要打压油价。美国要打压油价,可以从几个方向入手。一个是让美元继续以目前的升值方式上扬,继续炒欧洲经济的困局,而令本来就不正常上扬的欧元回落到合理的价位。在石油供应方面,就是开始放伊拉克的石油供应出山,并推动在美国阿拉斯加和其他海岸边开采的行动,另外推动替代能源以缓解需求。而且在美国大选之前,提升美元和降低油价,希望可以为落后的麦卡因竞选总统挽救一些劣势。

      美国自身的消费者已经因为油价的高涨,今年已经每天比去年少用了1百万桶油,差不多降下了5%。而在美国国会共和党和民主党议员之间的博弈,大概会通过民主党让步,允许在美国沿海岸线, 如东岸的维吉尼亚,西岸的加州,和南部的旅游胜地佛州等地,进行采油,估计阿拉斯加的开采,还要更多的讨价还价。而共和党的让步就是政府对新能源投资,税收,补贴等方面的支持。

      在伊拉克石油方面,美国刚刚吃了中国的一个闷棍。本来正如笔者之前谈到,西方石油公司已经对伊拉克石油资源瓜分,当时是以一个2年期的短期服务合同为契机,而给予西方5大石油公司优先权签订长期合同。但现在看来伊拉克政府用的是缓兵之计,而且有想赖帐的嫌疑。

    • 家园 花开花落(之二十九)

      花开花落(之二十九)

      2008-09-09 13:22:08

      五十七

      美国则看到了这个大好机会,立即派出国务卿赖斯,去掺沙子,宣布与利比亚这个非洲第一仇人,从此和好,展开关系合作的新篇章。美国在利比亚的目标是多方面的,一个是美国的战略重点已经从中东延伸入北非,其石油从非洲的输入量已经超过了从中东的输入量,达到223万桶一日,差不多是美国总用油的一成,和总进口的16%。二是美国现在还没有和中国真正的争油(除了在达尔富尔由那帮好莱坞流氓打冷枪之外),但不排除将来和中国争夺原材料。三是美国必须控制住欧洲的资源来源,正如美国本身并不需要中亚的天然气,但还是要抢夺资源控制权,并以此控制欧洲,日本和印度。对欧洲的太阳能计划,似乎美国开始有所戒备。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事,当各地的英才想着如何为人类造福时,五角大楼的精英们也在打太阳能的主意,不过可能是为了更有效的杀人。美国军方已经在太阳能计划中投资,资助一个在太空上采集太阳能的计划。这个计划希望能够在大气层之外,用卫星24小时采集未经过地球大气层过滤的阳光,然后就通过一个高强度的聚焦光,将这些能量传递回地球的能量接收站。美国军方的科研人员指出,用这个方法可以解决那些临时建立的,无法利用其它能源的军事设施。当然所有人都明白,这个卫星很可能就变成一个光能武器,从太空中摧毁地球上的目标。

      对美国希望能够让石油公司,回到利比亚,当然卡扎菲在商言商,不会拒绝,但是当赖斯旧事重提,关于在非洲建立美军非洲战区司令部,就受到了卡扎菲毫不留情的批驳。本来卡扎菲对泛地中海联盟的顾虑,除了担忧欧洲新殖民主义卷土重来,和这个联盟在某种程度上,会削弱非洲联盟和阿拉伯联盟的影响力,和美国的外交关系和好,也不过是进行平等互利的平衡外交,用欧洲和美国牌互相对冲,并不是要一面倒的投入美国怀抱,并让美国军队杀进非洲。

      在1994年,卡扎菲曾经发表了这样一段讲话:

      “新的世界次序是关于犹太人和基督徒控制穆斯林。如果他们成功的话,就会同样对付儒家文化和其他宗教,例如中国,日本和印度。

      现在基督徒和犹太人声称,我们的决心打败了共产主义,现在则必须打垮伊斯兰教和儒家文化。

      现在我们(穆斯林)希望看到一场冲突,在儒家阵营的领袖中国,和基督教十字军阵营的领袖美国之间发生。我们不需要任何理由,必须站在反十字军一边。我们会和儒家文明站在一起,将我们自己和他们团结在一个国际统一阵线,一起战斗,我们将最终消灭我们的共同敌人。

      所以说,我们穆斯林将支持中国同我们共同敌人的斗争。我们希望中国最终得胜。”

      五十八

      当然今天的卡扎菲不会再这样慷慨激昂,但是如果美国希望利用他的影响力,来抵制中国在非洲的商贸活动,似乎是痴人说梦。只不过用来骚扰欧洲的能源战略,倒是会有些效果,令欧洲不得不多吐些血出来,来争取北非的支持。

      但是不论欧洲,和美国在北非如何拳来脚往,如果太阳能技术一起,俄罗斯的传统能源经济就会受到极大的打击。欧洲人自然可以摆脱在俄罗斯,美国,中亚,伊朗,中东,以色列,土耳其等等各派势力之间,眼花缭乱的互相遏制和互相制衡,真正的从能源依赖中解放出来,才可以有资格去谈外交政策的独立。

      这也是为什么笔者认为,俄罗斯短期是赢家,但中长期是输家。而美国和欧洲短期都是输家,在长期却是赢家,其基本原因在于其经济和科研的雄厚实力。

      中国在这新的一轮国际政治博弈中,却成为真正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赢家。现在国内有种肤浅的看法,即认为中国在对俄罗斯支持的态度上不够坚决,过于软弱,似乎只有将上合组织变成一个北约似的军事同盟,建立一个中俄一体的强势集团,以抗衡北约。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似乎就是投降,会让俄罗斯被消灭以后,使中国成为西方打击的下一个目标。

      这种看法忘记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得益于世界相对稳定的环境,和商业全球化的浪潮。对中国而言,挑战这个根本的环境,是等于切腹自杀。中国需要的不是和西方的对抗,而是和西方平等的合作,在西方对中国的无赖行为,需要反击,但要有利和有节。中国要做的是,对当前的国际经济次序进行有限度的修改,使这个主要照顾西方经济大国利益的次序,必须考虑中国等新兴经济大国的利益,并接纳中国具有更大的发言权。另一个做法是,绕开暂时因为西方国家不肯让步,而导致的国际经济组织的瘫痪,大力推动地区性的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和经济合作,使全球化的步伐可以继续迈进。

      在中国成功的抵制了西方在奥运会前对中国的围剿,使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上的丑恶嘴脸被全世界人耻笑后,在格鲁吉亚冲突上,和俄罗斯高度一致,把当前的国际次序,简单化到两极对抗,是跟本不符合中国自身的利益,也不符合俄罗斯和欧洲各国对世界次序,希望多极化的期望,只会落入美国战略界里那一群狼子们,仍然用冷战思维看待世界,希望挑起全球对抗,来挽救美国衰落的霸权,和将中国经济发展的火车拧出轨。

      中国不光不能在美国和俄罗斯的恶斗中火上浇油,而且在得益于两大恶霸铁头相撞的同时,一旦情况恶化,中国还需要出来做和事佬,保障这个世界继续享受相对的和平。中国要做的是,给予俄罗斯实际的支持和认可其在高加索地区安全事务上的领导地位,同时化解冲突的恶化和扩大,坚持用协商和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在同时,中国应该和俄罗斯一起,加速上合国家的经济一体化,以经济带动稳定,将分离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连根拔起,并为中国的经济发展锁定安全和稳固的能源供应,同时使美国想抢夺中亚的企图落空。

    • 家园 花开花落(之二十八)

      花开花落(之二十八)

      2008-09-08 17:50:34

      五十五

      对衡量太阳能源,现在的做法是,以太阳光在全年最差的那个月的每日日照平均下来的小时数,来决定其太阳能的潜力。上面笔者提到的撒哈拉地区,其数据是6.0-6.9小时。

      其他只有两个地区达到这个水平,即是南部非洲在纳米比亚,南非北部和博茨瓦纳,和澳洲的中部。在第二级别,即5.0-5.9小时,差不多是除了非洲中部,整个非洲(Africa 在希腊文的意思,就是阳光猛烈的意思),阿拉伯半岛,伊朗大部,阿富汗南部,巴基斯坦大部,和印度一小部,都在这个区里。澳洲的大部,美国的南部,如南加州,亚利桑那,新墨西哥等,和墨西哥的北部,都有这个级别的太阳能。

      中国则有差不多一半的国土,从华北,到西北,包括大部分新疆和西藏全部,在4.0-4.9小时区域,而且大概是3分之二的国土其日照一年超过2000小时, 可以利用太阳能。中国的大邻居印度,则是全部在这个能级里。

      太阳能的传输就比较麻烦一些,其传输方法和我们通常的电力运输线一样,所以说北非的太阳能,几乎可以说是欧洲人的后院宝藏,是美国人和中国人都无法染指的。当然美国人可以在自己的南部几个州,中国人可以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都不需要直接与欧洲竞争。

      对欧洲来讲,只要太阳能技术有大突破,那么通过建立一个互惠的欧非国家联盟,在北非建立起大规模的太阳能电站,然后以两条传输线,一条通过摩洛哥,以海底 电缆过直布罗陀海峡,进西班牙,另一条则通过突尼斯的古莱比耶,大约200多公里的海底电缆,到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然后进意大利。现在世界最长的海底电力 电缆是处于丹麦和荷兰之间,全长580公里,所以从技术上讲不是一个大问题。如果中东的局势有所稳定,那么从埃及也可以有一条线走上来,过以色列,黎巴 嫩,叙利亚入土耳其,但显然这一条的政治风险造成难度太大,而且其对西欧和中欧的电力利用并不重要。

      如果这个计划成功的话,就可以使欧洲彻底摆脱对俄罗斯控制的中亚,和美国控制的中东,在能源上的依赖。而且北非的石油和天然气也有不错的存储量,光是阿尔 及利亚,利比亚和埃及,总天然气探测量就是6万亿立方米(相当于美国)和总石油探测量是600亿桶(相当于俄罗斯)。其中石油主要在利比亚,天然气主要在 阿尔及利亚。

      技术上的问题解决之后,剩下的问题是如何令非洲国家加入这个计划,似乎现在由法国提倡的泛地中海国家联盟,和这个思路极有干系。今年七月举行的地中海联盟 成立会议,提出了在6个方面,由欧盟和地中海沿岸国家进行合作:地中海污染治理、沿海和陆地公路建设、民事保护、地中海太阳能计划、欧盟-地中海大学计划 以及地中海商业发展倡议。会议决定每两年一次高峰会,每年一次外长会议,并成立秘书处。地中海联盟采取双主席制,由欧盟和地中海国家共同出任。

      五十六

      地中海是一个对欧洲来讲,战略地位及其重要的地方,是历来战争中的兵家必争之地。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海运,要通过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黑海则要过博斯 普鲁斯海峡,都要从地中海借道,而且欧洲入口的85%的石油也从这里过。现在地中海里驻扎着美国海军的第六舰队,加上其他如英国和法国等军舰,是西方军舰 密度最高的海域。

      本来法国提出这个地中海联盟,是想以南欧的几个国家,加上北非的几个国家,来建构一个相当于其他国家联盟的组织,并以这个组织调高法国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上 的影响力。目前由于中国在非洲耕耘,美国则将石油入口的重点从中东转移到非洲,大力吞并原法国在非洲法语区的势力范围,都使法国必须有应对的方案。而且非 洲移民对欧洲国家,尤其是法国带来的困扰,和阿拉伯地区极端势力的兴起(比如当年阿尔及利亚极端势力对巴黎地铁的一系列爆炸)都迫使法国希望通过一个紧密 的经济联系,使北非诸国成为法国等南欧国家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投资目标和产品市场,同时以经济发展提高该地区的生活水平,遏制移民人数对南欧带来的压 力,和专门针对西方国家的恐怖主义的扩散。

      法国对这个联盟的想法,在某种程度上和中国对上合组织的设计有相似之处。法国还希望通过与北非国家的合作,继续将其影响力南推到其传统势力范围的中部和西部非洲,为和美国和中国争夺在非洲事务上的领导权,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当然这个计划首先遭到了欧盟的反对,尤其是老伙伴德国的抱怨。你有好东西,不拿出来和哥儿们分,岂不是独食不肥。结果就是变成了以欧盟的名义一起玩,这下 玩的难度就提高了很多。一下子加进来27个欧盟国家,和其他16个地中海边国家,使总人数到了43家。最麻烦的是,把以色列,黎巴嫩和叙利亚也拉了进来, 就把令人头疼的以阿冲突扯了进来。让叙利亚的入局,是帮其打破了美国主导的外交孤立,虽然赢得了叙利亚在黎巴嫩事务上,对法国利益多加考虑,但就使美国有 些不快。

      但最大的问题是,这个联盟最想拉拢的北非国家,虽然得到了埃及,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的支持,但是最有影响的国家利比亚,则决定不和法国玩。

      利比亚的强人卡扎菲在去年十二月时,被法国总统萨科齐铺红地毯和搭帐篷的高调礼遇,就是为了说服他支持这个计划,因为没有利比亚的支持,任何地中海国家联 盟都是一句空话。但是卡扎菲并没有给法国佬面子,对这个联盟进行了抗拒。卡扎菲认为欧洲对地中海非洲国家,对贸易,移民和安全方面的说法,是对这些国家的 “诱惑和羞辱”。卡扎菲高调的声明,“我们既非饿死鬼,又不是狗,不需要你们欧洲人扔块骨头给我们。”看来西方人,不论是美国人,还是欧洲人,如果不改变 一下那种高高在上的施舍姿态,这样的钉子将来还是有的碰。

    • 家园 花开花落(之二十七)

      花开花落(之二十七)

      2008-09-07 21:05:53

      五十三

      中国的风能目前的利用量也是太低,大概是0 . 6%的水平。以现在的国家能源计划,将现在占7 . 5%的再生能源,到2020年,争取提到15%,其中风能占3%,似乎是一个太过于保守的计划。笔者认为中国在发电上,应该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和野心,争取在2020年使风能达到20%(今天丹麦的水平),和美国同步。

      在转换交通方面,一方面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就是城市里的地铁,和城市间的高速铁路。为人民提供一个交通的替代方案。然后首先将大中城市里的公共交通和出租车,转移到天然气上来。其次就通过政府行政手段,强制政府部门用车必须用天然气。最后就通过经济的手法,放开汽油价格,补贴天然气价格,并通过某种税收手段鼓励汽车用户,改用石油到天然气,使中国可以向清洁能源转换。

      从长远方向,笔者认为太阳能在近5年内应该有革命性的突破,那时中国的能源计划应该是所有的发电能力,都可以来自于清洁的再生能源。大部分的交通工具可以由电力,天然气和液化煤气来解决,彻底从石油中解脱出来。

      太阳能的发展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课题,因为太阳是地球上所有能源的来源。以地球上一个小时的太阳光照,就够全球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如果我们可以抓住10%的能量,比如说一个150平方公里的光照,就可以提供足够全美国的用电量,即3892兆瓦。以摩尔定律而言,人类在2020年用太阳能,就可以提供比全年人类用量多7倍的能量。

      这里笔者简单的介绍一下摩尔,美国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他在1965年提出,每两年集成电路上的三极管就会增加一倍。这个称为摩尔定律其实低估了最后半导体产业的高速发展。为啥这个定律会在太阳能这个行业提起呢?因为太阳能用的光电转换板,也是建立在硅上,和半导体的发展是同步的。

      所以说,至少在美国这个全球科技的领军国家,太阳能工业和半导体工业在很多方面是重合的。同样用的是硅材料,同样的工业组织结构,同样的风险投资家在投资,同样的科研人员在研究,同样的大学,即加州的斯坦福大学,加大伯克利分校,加州理工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在牵头,有趣的是,连创投公司的地点都和高科技公司同路,通常是在加州的硅谷,麻省的剑桥,亚利桑那州的凤凰城,和德州的奥斯汀。

      这些创造了全球高科技的奇才们,是否可以为人类在造福一次?

      在人生理想上,太阳能给予了这些科技精英们一个理想的乐园。和他们从前挑战的以IBM的权威和中心地位,以大型计算机主导的中心系统的电脑网络系统,和简单愚蠢的终端设备,建立起的由中心电脑控制的系统,与今天有大电力公司通过大型发电能力,通过电网,将服务提供给只能接受的终端用户,几乎是一丘之貉。

      五十四

      而通过个人电脑,建立起一个分散的支持系统,则打破了一个中心主脑对全系统的控制,而把所有独立的个人电脑的计算功能和能力,加了进来。而将计算能力,向信息创造和信息分享的延伸,就引发了全球互联网的革命。现在的流动电话(似乎叫流动多功能信息交换器更恰当些),也是这个功能的新发展。

      在电力行业上,太阳能的出现,就打破了传统电力公司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垄断地位。装上太阳能发电设备的个人用户,就像个人电脑一样,从一个只接受服务的傻瓜终端,变成了一个可以接受服务,可以自己服务,又可以提供服务的智能个体,而改变了整个电网的性质,使其从一个中央主机系统,变成了一个分散系统。这个系统的弹性和稳定性,同样由于服务提供的分散化,而避免了一个中心服务瘫痪,导致全部系统失效的情况。

      除了在这个认知问题上,这些硅谷的英才们都是绿色经济的支持者。比如说谷歌的老板发达后,买的车是丰田电油两用车。现在佩吉在太阳能上的目标,是比最便宜的旧能源煤还要便宜,估计如果成功,对世界的能源工业将会是颠覆性的。

      太阳能发电现在有两个难点,一个就是现在的硅板的成本太高。现在有三个方向解决这个问题。第一个是对当前技术采取改进,并通过在中国等低成本国家生产来降低成本。当然中国一些企业在生产光电板的时候,恶意污染环境的做法,则必须制止。第二个是运用替代材料。用虽然光电转换效率低,但就很便宜的材料,大规模生产,搞“面积”海大战,相对于硅做的光电板,生产极薄的光电卷,以大面积来弥补效率的不足。第三个方向,也是最有前途的方向,就是利用纳米技术,发展新型混合材料,提高光电转换能力,降低材料价格。

      中国在这方面的人才储备其实并不差。美国半导体产业的硬件部分,中国人的实力(尤其是台湾来的)全球排行第一,而且现在美国的纳米人才中,许多是来自大陆的高才。在这个方面,中国应该可以有所作为。

      太阳能运用的第二个难点,和风力一样是如何储藏。现在的情型是用太阳能电池,但是对大规模的发电,似乎不是太实用,需要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改进,才可以广泛使用。其他的方法是,将水储藏到高处,然后通过水的落差转换电能回来。

      一旦太阳能在技术上有重大突破,对人类的革命性变化是不能低估的。整个世界的经济结构和地缘政治都会因此而大幅改变。抢占太阳能资源,就会取代现在对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你死我活的厮杀。那么在我们地球上,哪里的太阳能资源最丰富呢?如果你注意世界的各类政治新闻,可能已经猜出了答案。全球最大的太阳能资源是在北部非洲,尤其是在撒哈拉沙漠一带,即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以及亚洲的沙特阿拉伯,这条线的南部,和毛里塔里亚,马里,尼日亚,乍得,和苏丹的北部。

      • 家园 我们应该考虑电的用途再去解决电能的储存问题。

        太阳能运用的第二个难点,和风力一样是如何储藏。现在的情型是用太阳能电池,但是对大规模的发电,似乎不是太实用,需要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改进,才可以广泛使用。其他的方法是,将水储藏到高处,然后通过水的落差转换电能回来。

        对工业用电来说,相当大的一部分用电在于电解铝、镁等,这种情况下电能的储存还是不成问题的。

        对居民用电而言,用电大头又集中在制冷制热两方面,蓄冷和蓄热也不成问题的。

        所以无论是利用太阳能还是风能,都可以在这方面下功夫。

    • 家园 花开花落(之二十六)

      花开花落(之二十六)

      2008-09-06 23:42:20

      第六篇

      贫贱何须叹,开怀阅华章。

      笑嘱邻家子,新茶送高堂。

      五十一

      现在的汽车工业中,天然气汽车已经相当成熟,其排废气量要比柴油车低23%,比汽油车低30%。 根据美国环保署的测试,现在最干净和节能的汽车是日本出产的本田思域(Civic)GX, 其排气量比平均汽车要降低90%。另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天然气比汽油要便宜,差不多只是汽油的一半。而且美国自己是天然气大国,98%是自己生产。

      这个计划估计,如果要生产20%的电力(美国现在风能发电装机量世界排名第二,共1680万千瓦),需要投资1万亿美金,和2千亿用于电网的辅助工程。听起来很多,但是考虑到每年美国花在进口石油上的一年7千亿,和伊拉克战争大概2-3千亿一年,那么这个成本就不是太高了。现在美国发电中,有50%来源于煤,22%来源于天然气,20%来源于核能,剩下的8%是各种再生资源,而风能占再生资源的5%,即总量的0.4%。如果皮肯斯的计划成功,美国可以省下大量的天然气消耗量,大概可以将美国的总用油量减少三分之一,大概为每日7百万桶。

      相对于世界水平,德国是风能装机量第一大国,现有2225万千瓦,而中国则在奋力追赶,大概今年底可以达到1000万千瓦,在世界上排第四。皮克斯计划的长期打算是彻底脱离对海外石油和化石能源的依赖,最终由电力汽车来解决交通问题。

      之所以笔者将中国和美国一起称为大水鱼,是因为其实这两个国家都有一个特征,即两个国家的石油生产量其实都不低,但用起来就肆无忌惮,毫无顾忌。虽然中国在汽车总量上和用油消费上,离美国还有距离,大概要2035年才可以赶上美国的水平,但是如果中国不好好规划自己的能源战略和汽车工业发展规划,很快就会在石油供应上碰到瓶颈,使各级政府希望以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一个重大支柱来带动经济发展的黄粱美梦破灭。

      本来中国在经济上是后起之秀,对其他西方经济大国发展的路线应该比较清楚。虽然在1990年代世界能源价格奇低,所以当时各个地方政府都抢进汽车市场,拉来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合资,缺乏一个国家的整体规划。之后当地方势力坐大,当中央政府企图进行大方向调控时,就遭到了地方政府的强力阻击,一个简单的燃油税经历了十年的厮杀,还是处于难产,变成了变相鼓励大排量汽车的销售,屠杀中国人民的生活环境,同时浪费中国政府对油价补贴的苦心。即使是中国的汽车排放量标准,虽然高于美国大概40%(但是人家美国可以出去用军队抢油,你中国就得乖乖地拿真金白银来高价买),但就低于日本和欧洲的标准。既然在中国市场横行的合资汽车公司,以日本和欧洲居多,为啥他们能够在自己国家做到的标准,在中国就做不到?

      很显然问题不是出在技术上面,而是出自许多地方政府以环境作为代价,不肯强制实行高标准。因为高标准就是高成本,然后就会变成高价格。对以卖给车子等于面子的高档消费者阶层,豪华SUV利润率高,可以不用抬价来消化,可是经济低价车型,本来就是薄利多销,一抬价就把想买辆车充面子的低薪阶层,又推回到观望人群中。

      五十二

      其实中国的汽车工业路子,不能跟美国而应该跟欧洲或者日本。以中国的人口和土地的关系,想走美国的模式,简直就是笑话。即使不存在石油资源稀缺的瓶颈问题,和汽车排放废气问题(汽车基本上是美国一氧化碳总排放的60%,和其他污染的三分之一),如此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就是把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街道,和各条高速公路变成个大停车场而已。汽车在中国这个旧大陆,还是应该和欧洲一样,将其视作一个奢侈品和高档消费品,而不应该像新大陆美国,将其作为一个生活必用品。在美国生活久了的人都明白,以车带步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中国人想象得那么威风。好多情况下,是因为城市郊区布局不合理,公共交通不发达和不可靠,而做的一种无奈的选择。在洛杉矶,纽约,或者硅谷的人们都对那种上班在高速公路上一堵就是一个钟头的苦涩深恶痛绝。开车时间多了,走路的时间就少了,因此造成美国人民全民身体健康上的害处可是数不胜数。

      当然一旦改变对现在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和对未来能源的战略,打击了现在汽车工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解决不了中国面临的强大就业压力,再理性和用心良好的政策,都不得不在残酷的现实中低头。最后的结果就是即使通过了汽车的排气标准,这里通融一下,那里照顾一下,旧车就是旧标准,新车就是折扣了的新标准,对中国的环境并不会有太大的改善。

      似乎更现实可行的方法是,为地方经济提供替代的发展方向,还是以精来替代多,将从纯粹的实物经济,转化到笔者戏称的“忽悠经济”。经济学在某种意义下,就是一种忽悠的理论。比如说,匪兵甲用10块钱买了一个钱包,去了奥运会开幕式,见到了个大个子,估计是名人,在钱包上签了个名,就被匪兵乙看到了,原来匪兵乙是个篮球迷,一看到那两个“姚明”大字,立即用了10000块,让匪兵甲转手割爱,从经济学上就是9990块钱的GDP。如果匪兵乙自己去买了这个钱包,见了姚明,拿到签名,而不通过匪兵甲,那么这一大块GDP就不见了。

      实物经济就是说你两个厨师,同样用两个鸡蛋,一碗米,加上同量油盐酱醋炒了个鸡蛋饭,在实物上的消耗是一样的,但是一个厨师是无名小卒,一个厨师是国家大牌,一个鸡蛋饭的附加值就比另一个要高出数倍。而这个国家大牌炒多出来的GDP,就是大家忽悠出来的忽悠经济。同理一个名设计师的女人裙子上面胸开得低点,下面腿开得高点,其真正的实物用量比俺村刘大娘要少用了布,但创造出的GDP不知要高多少。

      中国经济发展的路线,就是要保证最穷的穷人们可以得到基本的实物经济的好处,但就要把有钱人们领进忽悠经济。中国必须生产足够的廉价的实物钱包,来满足穷人的需要,但就要把经济发展的增长建立在忽悠出来的高附加值上。在汽车工业的发展上,就不要走实物经济的路子,而是要迫使汽车生产商们,增加高附加值的创利,但就要制止汽车生产以降低价格,挤压利润来拖低薪阶层入陷阱。中国的经济发展,就是要从分配上让穷人群体用少量货币购买相当多的实惠产品,而富人群体虽然货币很多,但用来购买少量的忽悠性质的产品,让实际消费的分配比货币的分配要均匀和公平。

      如果参照笔者描述的皮肯斯方案,似乎值得中国借鉴。利用中国现在在风能发电设备制造的领先地位,大力在新疆(吐鲁番一带风能发电已经达到一天30万千瓦小时,提供了北京奥运会20%的电力)和内蒙一线发展风力,同时在西线东流的管道中,增加天然气的加气站,解决美国现在面临的困境,即天然气加气站过少的问题。

      • 家园 也不知道这些文章开头的诗都是表达什么意思

        跟文章的内容有关系吗?自己古文水平低,寒一个。请高人来指点一下。

      • 家园 我对发展汽车工业的思路也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以出租车

        替代非豪华型汽车。

        汽车在中国这个旧大陆,还是应该和欧洲一样,将其视作一个奢侈品和高档消费品,而不应该像新大陆美国,将其作为一个生活必用品。

        辉汉如雨:【原创】十一、失衡的实力天平——比较优势的适用条件

        再瞎掰一下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或者电动汽车产业的设想:不就是钢涨价了么,不就是油价升了么,人的智慧是无穷的,我怕你呀?在都市里的汽车时速大多不会超过90公里,按照最高时速150公里设计的汽车安全防护用材要比最高时速不超过100公里多一倍,风阻能耗也高一倍。我们以100公里作为城市出租车的最高设计限速,那么汽车的安全防护钢笼可以轻很多吧?镁铝合金可以替代车外钢板吧?这样车身的自重可以小不少吧?如此车子发动机的排量也要小不少吧?购车的成本也要低了是不?不是大城市的每辆出租车上都有GPS定位系统?要是联通和移动的呼叫系统要是能和这系统分享信息,叫了不乘直接从手机费里扣除起步费,出租车空转的成本会少不少吧?这样打的车费要降不少吧?想打远途的的人可以送到特定的转乘中心。这样的车不适合换用电池当驱动么?要是国家采用节能产品招标类似的方式推广这种轻便型出租汽车,你说,还有多少人愿意买私家车在街上兜半天寻找停车位?这样的车子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私家车的几倍?其销量和产业带动能力会比私家车小?——俺敢打赌,现在的私家车保有量已经接近国家所能承受的极限,下阶段不出台限制燃油消费的政策俺就跑到山顶山神庙去磕头认错。

    • 家园 花开花落(之二十五)

      花开花落(之二十五)

      2008-09-05 17:17:37

      四十九

      那么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欧佩克在2007年底还在试图控制油价,但是当今年油价一路上扬到150美元高位,连布什亲自上沙特阿拉伯请求,欧佩克都拒绝干预呢?笔者的估计是欧佩克试图以高油价阻击美国新保守派钱尼和以色列可能在美国总统交班之际,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由于美国的民意和军意,包括民主党控制的国会参众议员们和五角大楼的将军们,都对此不感冒,其采取的方法可能是古巴猪湾的玩法,由以色列动手。但由于以色列不敢在美国总统大选之前行动,而背上影响美国总统选举结果的骂名,得罪美国的民主党,最大的可能是总统选举后到正式交班这段时间。而在油价高扬到110美元时,欧佩克主席声称,如果伊朗无战事的话,油价可以有50美元的空间下跌。

      如果以2007年的币值,加进通胀因素对历史性油价进行调整,可以看到在很长时间内,油价是稳定在相当于2007年的20美元一桶。然后在1974年开始的中东石油危机,油价一路跳升,到1980年97美元的高峰,然后开始下跌,到1986年回到30美元左右,之后是1993-1999年回到20美元基数,直到2000-2003升回30美元价位,然后从2004年开始了这一路的高歌猛进,直到今年平均到98美元高位。这个价格变迁,有政治因素比如说以巴战争,也有经济繁荣和萧条的周期性影响。从现在的全球经济形势山看,大概石油价格回到基价,可能是3年之内的事,正好同中国大幅引进天然气时间吻合。

      现在对全球经济的普遍共识是,美国必须至少需要3-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治愈次贷引发,但就积累了很多年的经济问题。同时欧洲的经济也可能下滑,经历比美国更严重的衰退。世界的经济复苏的希望在于东亚,而其中的重中之重在于中国。高油价带来的能源和生产成本的上升,同样打击了中国的出口经济。最新的资料表明,上个月中国出口美国的集装箱比一年前,跌了4成,出口欧洲更高达6成。虽然前些时候,胡锦涛接受访问时谈到中国上半年经济增长仍保持了10.4%,但在压通胀和保增长的两手作业中,如果能够得到石油价格下跌的助力,难度就会小很多。

      中国经济的恢复,使东亚以至整个世界可以免入长期的经济衰退,所有的国家,包括欧佩克和美国都是赢家。支持中国经济发展,在经济上的层面上,可以带动世界经济发展,在政治的层面上,可以增强欧佩克等能源出口国,减少对西方国家的依赖,而提高其讨价还价的砝码。而且对美国来说,海外输入石油就像一个经济鸦片,从尼克松时代的20%,到老布什第一次中东战争时的42%,到今天的70%,本来就已经开始有警觉了,如果你还一路高油价杀下去,岂不是逼人如戒毒所。而且美国一年支出的7千亿美元买油款,还养活了一大帮反美国家。对伊拉克战争失去耐性,对伊朗危机心烦意乱,对沙特阿拉伯不敢全信,对委内瑞拉无可奈何,对俄罗斯恼羞成怒,都迫使美国在石油问题上,必须有一个新思维。

      五十

      从石油开采成本而言,沙特阿拉伯和海湾国家应该成本最低,可能是8-10美元一桶,而其他国家如伊朗,俄罗斯则要接近16美元一桶。加拿大的沙油以现在的技术来讲,大致成本是28美元一桶,所以说大家只要能保持50美元一桶以上,都有钱可赚。真正的担忧是打击世界上最大的汽油消费市场美国,和潜在的汽油消费市场中国,导致这两个大水鱼重新考虑能源战略,使对保障环境有利的替代能源有机可乘,乘势崛起。

      美国能源部在2006年进行了一个调查,对替代能源计划的最主要障碍,在于三大方面。第一是政府缺乏对新能源的政策支持,这里不仅仅指在投资优惠,免税等经济政策,还包括建立一系列的政府法规和管理条例,和取消对化石能源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第二是消费者对新能源的不了解,和社会软硬环境对新能源缺乏配套支持。第三就是新能源的初始成本太高,没有国家的支持,很难令消费者从旧能源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这里自然包括对旧能源的成本计算中,并没有包括其风险因素,环境污染和其他成本(比如美国为保障海外石油供应,而必须保持军队在这些地区的费用等等),还包括向新能源转型带来的旧生产体系的工作职位损失等等。

      对美国来讲,民主党的影响人物,克林顿的副总统高尔在对普通民众教育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加上汽油价破4美元大关,都使小老百姓开始接受新能源思想。即使是很多支持旧能源的势力,也不得不面对海外能源的风险,考虑替代方法,例如前一阵炒得厉害的岩油话题。可以想象的是,如果民主党的奥巴马当选的话,其能源政策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疏远石油公司大老板的操控,而接受以高尔为代表,并受到美国年轻一代大佬,如谷歌两位老板等的大力支持(谷歌的创始人佩吉现在投资一个“比煤还要便宜的新能源”计划)。现在的美国政府政策是优惠倾斜于旧能源工业,只要大家能够在一个公平的赛场竞争,加上民主党人在阿拉斯加石油上松口,还是有机会使美国的新能源一派在美国政治上崛起。

      当然如果是麦卡因选举获胜,旧能源虽然同样要做些让步,就不会让得那么大。只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石油大佬,都会如此墨守成规。最近一位德州的石油大亨,80岁的亿万富翁皮肯斯,在电视上大卖广告,提出他的一整套“美国能源独立”计划。这位老爷子可算是靠油吃油而发家,但就认为整个国家靠这个旧能源,是死路一条,在泥坑里越陷越深。

      这个叫做皮肯斯计划的新能源方案,认为美国当前以世界人口的4%而消耗总石油的25%是无法持续下去,并认为石油在2005年已经在生产上到了顶。而美国中部大平原,就是风能中的沙特阿拉伯(其实中国的风能潜力是世界第一,只是四分之三是从海上来)。如果美国可以建立一个从北到南,经北达科他到德州的大型风力电站,可以为美国提供20%的总电量。在短期内,美国可以将发电用的天然气省下了,替代石油而作为交通燃料。

      • 家园 还好,中国的经济中心也主要集中在沿海

        其实中国的风能潜力是世界第一,只是四分之三是从海上来

        最需要解决的就是使用风能时的峰谷拉平的难题。

    • 家园 花开花落(之二十四)

      花开花落(之二十四)

      2008-09-04 14:11:38

      四十七

      要想打击俄罗斯,就必须把世界的能源价格,从目前的高位压下去。其实美国最近已经有些动作,比如说在石油期货市场中打击炒家(据说是瑞士的一个基金),都把油价从高位大概 150 美元一桶拉了下来。即使在格鲁吉亚局势恶化,和古斯塔夫飓风威胁之下,油价都失去了上冲的空间,而在 100 美元以上徘徊。如果因为高挺的油价而带来世界经济的衰退,和消费者对用油的需求降低,以及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等重新考虑其能源战略和汽车工业发展计划,想以这些因素来炒高油价应该难度比以前大。

      油价的大幅上涨,除了投资大行如高盛之流的炒作之外,和美元的狂跌也有一定的关联。在美国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因为次贷引发的行用危机而受到打击后,许多大银行的账本很难看,而且还有很多假账。那些由房地产抵押的债券还是以高于市场的房价来估价,如果一旦付不起每月供款的屋主宣布破产,而银行和地产界自己不能内部消化这些地产的话,大规模的拍卖房,就会令这些大银行无法再做假账,从而打击投资者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必须停止对这些银行的会计监管,以各种国会通过的救市法案,来保住房市不再继续崩溃,不然的话,这些银行就会连续倒闭,带动整个金融体系的坍塌。

      现在美国政府的做法是,以低利率继续放松银根,令这些银行的资金在周转上,继续充足,另外就是对关键公司,比如对房地产两大巨头房地美和房利美的卖空交易限制,都是为了稳定住大银行系统,使其可以消化和吸收即将大面积破产的小型商业银行(现在有 117 家在黑名单上)。而资金充足的大行,在全球供需基本平衡的大宗商品市场上呼风唤雨,都有助于将其坏账在纸面上清理掉。

      这场对全世界的老百姓的抢劫是不分南北东西和富贵贫贱,因为有钱人要开车,穷苦人要吃饭。通过对米价的炒作,导致了许多需要进口大米的穷国(如菲律宾,海地,埃及,印尼,喀麦隆,阿根廷等)不得不倾国力来抢购货源,以保证国内社会稳定,而石油价格的飞涨,一是抢劫汽油价格放开的西方和东亚的普通消费者,二是抢劫像中国和印度这些由国家补贴油价的政府。

      当然以现货出价的石油输出国也在这次抢劫中获利,但是如果其卖油合同是以长期为主,就不会从这轮油价大涨中立即获利,真正得益的是低价入货,高价出货的大石油公司(当然包括这些石油国家的油公司)和囤积商。不过这种抢劫行动,就像过去各国政府发行新货币,以低于黑市价的兑换率,从民间劫财一样,只能打短,平,快,在全世界的老百姓交完部分血汗钱之后,就需要立即适可而止,不能杀鸡取卵。

      而美国的国会议员们,也会用一个滞后的方式,开始体现政府对人民的“关心”,在国会里展开激烈辩论,举行听证会,成立调查组,统统上马扬言要严打炒家。而得势就饶人的金融大鳄就会转移战场,只留个影子让政客们心照不宣的摆摆样子打一打,对老百姓至少有个交代。

      四十八

      如果了解世界大宗产品期货市场,就会明白在石油价高企后,获利回吐,有许多中小炒家和散户,会追跟价格。从技术层面上看,以每日的收市价以过去一年来看,去年的 9 月份低点 70 多美元,和今年 2 月份的 80 多美元低点,画一条支持趋势线的话,就应该在 105-110 美元之间。所以说很多技术玩家会在这里入货,等着下一个对 150 美元的冲击。而不玩技术的基本面玩家,则会继续以中国的石油需求增长,作为卖点,以供求失衡,以及地区局势恶化,如俄罗斯和美国对抗,伊朗核危机,尼日利亚绑架等非政治因素来开炒。

      笔者的估计是在这些中小户和散手入场被套牢之后,不排除大投资行,会以这个机会将这些投资分子一网打尽,而使原油价跌破 100 美元,去探 80 元的底价。现在已经有风声说,如果不是古斯塔夫的担忧,石油价应该更低。其实主要要看现在的一些大玩家是否已经放空,比如说美国财政部长鲍尔森领头的高盛等一帮投资行,和以色列背景的大对冲基金。因为如果这些大腕要向上炒的话,他们可以通过对美国政府和以色列政府的掌控力,在中东和伊朗挑起争端,比如说说狠话,甚至挑起一个小小的军事冲突“事故”,都可以帮他们获取暴利。而且高盛关于油价到 150 美元的“预测”已经实现,看来是该反方向忽悠的时候了。

      这一轮的石油价格走势,大概是以格鲁吉亚局势为完结,而开始向反向运作。记得上一次的那次炒作,也是在英油的阿拉斯加输油管破裂之后,油价没有继续攀升为标记,开始了反向运作。后来就出现了一个加拿大的小混混,炒冬天天然气期货,而把基金一注赌光的事件。

      如果停止美国主导的以金融大行控制的对冲基金在油价定价权上的运作,欧佩克对油价的掌控力,就可以得到某种程度的恢复。那么欧佩克的理想价位在哪里呢?据 2007 年 12 月的资料,欧佩克希望的中心价位在 70-80 美元之间,然后其守住的两端是 50 美元低点,和 100 美元高点。即是在油价跌破 50 美元时,欧佩克会以减产来保价,而在油价冲破 100 美元时,至少在 2007 年 12 月,欧佩克都以增产来稳定价格。

      欧佩克和美国政府在油价的认同上是一致的,就是短期高油价对其利益极好,但长期就是一个恶梦。高油价对中东的国家而言,使其竞争对手增多,不光是其他如俄罗斯等开采成本要高的非中东国家加入战群,而且令加拿大等沙油国家变成市场的主导。加拿大是世界沙油第一大国,已知储藏量就有 1.75 万亿桶,现在的生产量已经高达 125 万桶一天,包下了美国总进口的 20% ,取代了沙特阿拉伯第一入口商的地位。委内瑞拉是第二大国,储藏量是 2350 亿桶。虽然现在布什和查韦斯互同水火,奥巴马也声称美国的能源独立计划包括从委内瑞拉独立,但是在商言商,将来双方都由温和派掌权的话,大家的经济利益不冲突,不是没有可能重新合作。光是这两个国家的储藏量据估算已经达到 3.6 万亿桶,超过了全世界的石油储藏量 1.75 万亿桶一倍。

      • 家园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