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论物质怎样产生精神 -- 唵啊吽

共:💬54 🌺5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是的。很有意思的现象。

            现代物理学发展到现在,却只能是对现象的描述或推测。

            为什么?并没有令人理服的解释。也许,世界本就如此,现象即是真相,即是原因。穷竟原因,只能是徒劳的——就象用奇点本解释宇宙的起源,可又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个问题:这个奇点从哪来的,为什么会有奇点?究竟下去,永远找不到尽头吧?

      • 家园 我也不知道

        好像有个大统一理论的超弦理论,能够把四种相互作用统一起来。这个理论有高维空间,我们的时空四维空间只是其中一个子空间。奇点不是无中生有的,而是高维空间中物质运动过程在这个四维空间产生的。

        对于一些超自然现象(如圣经里记载的神迹),或者宗教体验,现在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否认这些现象,认为这些道听途说都是一些骗子编出来的。一种观点是认为有神或超自然力量的存在,不在我们的科学解释之内。我觉得我们可以用开放的心态来看待这些现象,把它看作有待证实和有待科学解释的现象。

        回过头来,奇点问题也是个有待证实和解释的科学问题,现在理论超前于观测和实验,这些理论有待科学证伪的过程来澄清。如果我们坚信这些问题以后科学有可能解释,那么就是一个唯物主义信仰,信仰一个没有证实和还不可解释的奇点是一个客观存在,那是人类至今认识的宇宙的起点。但这不妨碍有些人以此证明上帝的存在,即依赖于唯心主义的信仰:先有一个精神的非物质的上帝,这个上帝创造了宇宙奇点。

        • 家园 都是一个信仰的问题

          看来唯物质论和唯精神论都是信仰的问题。

          不过奇点之前之后,奇点是如何来的是不可能被实验证实的。这类似于哥德尔不完全定理和波粒二象性的问题。况且大爆炸如果有也是不可重复的。而实验要求要有可重复性。

          链接出处

    • 家园 地球有意识否?

      据说有国家在研发气象武器,类似于中医的针灸,刺激地球的某些地点,会引发其他地点相应的变化。

      • 家园 想起沧海里的“潜龙”了

        里面有这么几句,“潜龙者,大海之丹田,阴阳之关联,集阴阳二流,驭微茫七海。”

        可惜那个东东是永动机,还是第一类永动机。

    • 家园 我基本上同意你的观点

      意识是有方向的,意识的方向和能量耗散的方向相同,相对与时间而言。

      不过要超越意识的谈论意识之外是什么,我也不知道。

    • 家园 在百度上找到一段阐释

      我认为比较全面,引在下面供参考。

      有些人以笛卡尔“我思故我在”之论来否定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对于持论者本人,在将“我”定义为自己的身体这个客体与自己的思想意识的统一体,说“我思故我在”,当然是成立的。但这个“思”本身,并没有脱离思的载体,即自己的身体这个客体,也不能脱离思的内容,即客观世界。而且,唯物主义哲学是用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这就难免要将客观世界的各个体联系起来观察和研究。对这样一个观察和研究者而言,无论那个“我”思与不思,都是一个存在。唯心主义者当然可以永远陷在那个“我”中而坚称自己绝对正确,但这不妨碍唯物主义者对他进行观察和研究。

      唵兄的视角很广,以“耗散结构”来描述意识在大脑中产生的过程,很新颖。另外应加上大脑的贮存功能。人的大脑贮存了对客观世界的感知,自己对这些感知的认知,以及别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在受到新的刺激下,就会把这些东西调出来进行处理而产生新的意识。你举的行路抢劫者和策划抢银行者,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大脑中所贮存的信息的影响,本质上其实没什么区别。

      文中有些笔误。如“当水降温至零度以下就结冰了,原来无序运动的水分子就变成有序排列的冰晶体了,熵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少”,应该是熵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加。

      唵兄的知识丰富,勤奋多思,多著,是小弟十分佩服的,要恭维一下。

      意识的产生、本质和能动作用

      (1)意识的含义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意识的产生与本质

      ①从起源上说,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首先,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三个决定性环节:其一,由无机物的反映特性到低等生命的刺激感应性。其二,由低等生命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其三,由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的意识。其次,意识是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在意识产生的过程中起着决定的作用。劳动使猿手转变成人手,使猿脑转变成人脑。劳动创造了语言,劳动和语言一起丰富着人的意识,人的思维能力本身也在劳动中形成和发展。

      ②从生理基础上说,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不能独立地存在,是以人脑为物质基础的。人脑是意识的器官,是具有高度组织和复杂结构的物质系统。意识离不开人脑,是意识依赖于物质的表现之一。

      ③从内容上说,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但人脑本身并不能派生出意识的内容。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就其形式而言是主观的,就其内容而言是客观的。意识的内容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客观存在。所有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其中,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的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歪曲的反映。

      坚持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的观点,必须批判主观唯心主义和庸俗唯物主义在这一问题上的错误。主观唯心主义否认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主张意识是人脑主观自生的。庸俗唯物主义则认为意识是大脑的分泌物,其要害在于抹煞意识和物质的对立,把意识等同于物质。

      (3)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意识能动性的含义。意识能动性是人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②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其一,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这个基础上,意识具有目的性、选择性、创造性、超越性、预见性。在这里,具体时代的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反映客观对象,并确定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同时,由于人类能够创造性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所以人的意识既能追溯客观对象的过去,又能预见客观对象的未来。其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意识的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一是,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二是,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其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具有高度自控性。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③意识能动作用的实现条件。其一,意识必须正确反映客观规律,在改造世界中遵循客观规律。其二,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手段。其三,要联系地看问题,充分地考虑到被改造事物所处的环境。

      ④在意识能动性的问题上,要反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错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把意识看成是消极的、被动的,而唯心主义则夸大意识能动性,主张意识决定一切,派生一切。

      (4)意识与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利用机械电子元件接收、加工和传输人工化的信息而形成的具有一定智力功能的机器,其本质是思维模拟。然而,人工智能与人的意识有本质的区别。人工智能是机械的、物理的、电子的过程,而人的思维则是生理的、心理的过程;人工智能不具有社会性,而人的思维则具有社会性;人工智能只能受人类的支配,而人的意识则具有能动性、创造性。

      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1)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不同哲学观点的分歧

      ①二元论主张世界上存在着两个平行的本原,一个是物质,一个是精神。这就等于说,世界是不统一的。一元论主张世界上存在着一个本原,这就等于承认了世界的统一性。

      ②唯心主义一元论主张世界统一于精神(其中,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人的精神,客观唯心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一种神秘的“客观精神”);唯物主义一元论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

      ③朴素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但它所说的“物质”,特指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但它所说的“物质”,是指原子等基本粒子;辩证唯物主义也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但它所理解的“物质”,是指客观实在。

      (2)辩证唯物主义“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

      ①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并不是指统一于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而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即客观实在性。自然界具有客观实在性,人类社会具有客观实在性,意识作为物质的产物、人脑的机能和对客观物质的反映,也必须统一于客观实在性。

      ②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一。统一的物质世界呈现出丰富、生动、多样的图景。

      ③辩证唯物主义还认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在这种统一中,事物自己发展自己,事物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只能用物质自身加以说明。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证明

      ①具体科学从各自的研究领域证明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譬如,天体演化的理论证明了宇宙中的天体是统一的;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理论证明了无机物和有机物是统一的;人类起源和社会发展的理论证明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也是统一的。整个物质世界统一于它的客观实在性。

      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还需要哲学的证明。这是因为具体科学研究的领域是有限的,它们只能证明自身所研究的那些领域具有客观实在性。哲学可以从总体上把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可以从有限中把握无限。哲学还可以把各个领域的科学成果联系起来从理论上加以论证和概括。辩证唯物主义揭示了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

      ③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证明,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人类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认识会愈来愈深刻。

      • 家园 你没写错吧?

        文中有些笔误。如“当水降温至零度以下就结冰了,原来无序运动的水分子就变成有序排列的冰晶体了,熵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少”,应该是熵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加。

        熵随温度降低这没问题,绝对零度下的完美晶体熵为零。

        • 家园 熵增只是宇宙整体而言

          在部分可以熵减的

        • 家园 我的纠错不确

          主贴原文在叙述熵增原理时,前面有“换句话来说,我们的宇宙处于降温过程,”后面有“也就是说,宇宙的熵是增加的”,那么这就是说,宇宙的熵随温度降低而增加。故有我的“纠错”。这是对一个孤立系统而言。

          但对于单一物质/物体,其熵是随温度降低而降低的。一公斤水的熵较一公斤冰的熵大。因此,楼主的原话应该是对的。我却理解为水和冰发生了热交换而导致温度下降,因此认为此时对这个系统来说,熵是增加的。

    • 家园 自组织至少不全是那种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结构”

      比如晶体的周期性和对称性,就是是一个简单的自由能最小的问题。

      • 家园 谢谢参与讨论。

        我是这样想的,结晶是结构形成过程,从无序到有序,这是一个层次的结构,这种结构在平衡状态下可以保持。而耗散结构是非平衡结构,需要有与环境的能量交换才能保持,需要第一层次的结构来控制或调节能量的流动来维持,是高一层次的结构。

        “自组织”这个词是否可以这么用可以斟酌,但是,有一点就是耗散结构系统本身对流经的能量有某种控制的能力(Regulation)。这是由被动的能量流失到主动的能量控制的问题,是物质产生精神中间一环。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