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张春桥的文章闲话中国的造船业(上) -- 陈郢客

共:💬126 🌺43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很少有能买的时候

                              除了在苏联解体、俄罗斯衰弱的时候拣到点便宜(现在和以后肯定拣不到了),很少有能买的。

                              就算80年代中国和西方的蜜月期,海军方面也只有法国和意大利给一些子系统。

                              当然买来的东西,对我们来说起到了技术种子的作用,我们自己消化、吸收、提高。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

                              可以肯定地说,现在我们自己造的东西,已经比能买到的最好的东西好。

                              武器不是普通商品而是政治商品,不是有钱就能买的,首先要取决于卖方的意愿,这是其一。

                              晚清时候的中国,列强可以卖给你战列舰,现在的中国,西方连个护卫舰都不会卖给你。

                              这就是差别。

                              武器不是一两件就能发挥作用的,现代战争是体系对抗,中国需要的也不是一两件武器,而需要法国货那样的“技术种子”,这是其二。

                              • 家园 这个我知道嘛

                                我的意思是,要辩证看待,尤其不宜上纲上线,远者如文革时,近者如运十神教以及一些“左派”和“民族主义者”

                          • 家园 讨论

                            “第一,最好的武器买不来,全世界没有谁会卖给中国,老李他们做的那些,是“偷师”和改进提高”——需要的是够用,最好本来就没指望。

                            “第二,战争的胜利,最终要拚的是自己的技术实力和生产能力,从李鸿章到萨达姆,靠进口货支持的军队到底如何。”——甲午海战,日本主要就靠进口军舰打胜,日俄战争也是。

                            • 讨论
                              家园 两点都很赞同

                              1.没人会指望能买来别人最好的东西,但问题在于我们现有最好的东西可能连人家的淘汰货都不如,要在一段时期内保持一定的战斗力(或者说为自己研制赢得时间),买是必须的。

                              2.中日甲午海战一直被当作批判“造不如买”的典型案例,近期《航空档案》上的一篇文章有力地进行了驳斥。链接前面有

                            • 讨论
                              家园 当时日本有很强的战损修复能力——这个其实也是自主的起步

                              甲午海战中,日本军舰受伤的也不少,但很快就恢复作战能力了,而北洋舰队受伤的就出不了港,最后被围歼,这个事实多少被忽略了。

                              别忘记造船工业是从修船开始的。起步的这点差别,就可以决定舰队的生死。

                              还有一个类似的例子,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和阿拉伯方,都是进口装备的军队,回顾这次以色列反败为胜的战争时候,人们通常关注双方的战略战术以及武器比拼,比如坦克大战。但一个事实是,以色列坦克的战损修复能力远远超过阿方,不仅能修好自己的,甚至能将阿拉伯军遗弃在战场上的受伤坦克紧急修复后为己用。

                              以后这种修理能力上升为制造能力,后来以色列有了梅卡瓦坦克

                              另外,自己造还是进口,也跟国家的定位、战略假想敌有关。

                              如果中国本身是小国,面对的也是周边小国,那么进口一支军队的装备也相对容易。可惜中国不是小国,我们从建国以来要面对的就是美国、苏联这样拥有最强战争潜力的巨无霸,那么我们自己该怎样就很明白了。

                              在质量、技术方面,落后一些是现实,在技术尽可能赶上的前提下,选择更好的战略战术,甚至付出更多的牺牲也是必然的。

                            • 讨论
                              家园 就是不够用,才要自行研发的

                              公鸡给我们的东西,潜用的被动式,完全依照大西洋海况来设计的。地中海浅海部分的处理方式被巧妙的忘记了。

                              还好,我们对周围浅海声场研究和洋流探索,以及近海海况的研究是世界第一(嗬嗬,这毕竟是我们的大门口)。

                              所以自己改进,再研发,成功了。

                              这种装备从研制成功到列装要很长时间,还要研究人员不断跟进,修改参数。当年参加过项目的人没跟着上过艇的几乎没有。

                              日本海军的战绩那段没有问题,日本造船厂能造战列舰要20年代以后了。

                          • 家园 第一代被动式的是改进

                            后面全是自己设计的,从算法到架构,从布线到程序,全是自己的。除了架构和公鸡的类似,其他没他们啥事。

                            智能鱼雷也是,做算法的是我哥们,曾经一起在天文台吃鸡腿,北林大吃红烧肉的。

                            不能再说了,不然你我有希望去喝茶了。

                        • 家园 很多还是与基础和材料有关的

                          设计的出来,你造不出来。

                          拿到的原型机达不到设计要求,材料不行,工艺不行。

                          要自己发展,还得靠积累。

                          萧大将留苏的,讲洋派。

                          • 家园 材料等基础工业差距不小

                            设计的出来,你造不出来。

                            拿到的原型机达不到设计要求,材料不行,工艺不行。

                            痛啊,很多东西我们能设计,模拟,可就是没法造出来。比如舰船用的高精度螺旋桨,材料,铸造,精密机床都跟不上!

                            • 家园 没办法,只能不断积累经验

                              技术的东西只能用技术的方法解决,靠政治的东西解决不了。

                              但是政治要稳定,上头要明白自己靠自己才是正道的道理。

                          • 家园 许多东西就是设计得出来做不出来

                            工艺这个东西,需要不是高深技术而是经验积累。经验哪里积累?多做才有经验。

        • 家园 燕兄,人家只是含糊,并没有撒谎。您无需生气。

          燕兄也曾是科研业的,所谓“国际先进水平”,呵呵,到底落后多少年算先进呢?(这话是一个科技业人员的牢骚)燕兄见惯了世面,还会不熟悉中国国情?

          单看我(上)提到的“跃进号”,其定语是“中国制造的第一艘”,那就等于图纸几乎是人家的。

          而“东风号”的定语是“自主设计,自行制造”,这就不一样了。

          设计之前若不加“自主”“自行”,——那几乎是改型无疑。改型也参与了设计,便不算撒谎。

          燕兄无需删掉,您补在下面,最最天真的人能看明白即可。大多数中国成年人,想必是有自己的解读法的。

          ——————————————————————————

          这本来就是讨论造船业。我的尺度并无问题。

          很多人是怀着非此即彼的心态看帖子,——特此澄清只澄清一次——因为太浪费时间了;而且成年人自有定见。

          造船业“造还是买”有百年之争,从(上)就可以见到:福州船政学员去留洋,他们不高兴吗?

          买了法国的设计图纸,能开工干活,他们不高兴吗?

          所谓“造还是买”的争议往往发生在“其实前在外洋定购之‘南琛’、‘南瑞’等船,均不如福建船政局制造之‘开济’、‘寰泰’、‘镜清’,及上海制造局所造之‘保民’等船,此臣在南洋(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所目击者,则何必舍己求人,舍近求远。”(刘坤一,1895年)这种情况下,有谁有极端的不能买一艘全部自造的思想的?

          再说(上),造船的时候“统计全船需用铁料,购自外洋者十居六七,制自本厂者十之三四”,“厂中未制料件,先由外洋购买,将来拓出厂地再行仿造。”,这种情况,工人反对吗?造船业会有不平之气吗?

          说来说去是个分寸问题。60年代初国有造船业基础薄弱,造船业的声音不会很大。而70年代,造船业有所发展,有些活儿自己能干了,这时候自己能干的活儿,要不要给一个机会?

          直到近年,造船业内人士的慨叹仍然是:“我国用户在日韩订购的大批量散装货船、集装箱船,其实都是我国技术上十分成熟的常规出口船型,其中有享誉国际市场的“中国江南型”7万吨散货船。

          条件可行的情况下,能不能给一个机会?——此时国有需求方和造船业判断有所不同,中间抑或还夹杂着某些人的私己利益,这才是“造还是买“之争的真正原因。

          若走了极端,便会遮蔽很多东西的。

          借这贴留言给一些躲藏的人,恳请燕兄勿怪——

          谁若给我扣“不让买船”或“不承认新时期发展”的帽子,恕我敬谢不敏。

          先随意定义了,再随意解释;这种作风,我只能无语。

          • 家园 我也觉得在90年代以后不是路线之争是利益之争

            因为当时的技术,核潜艇都服役了。

            我说要删了,是啪怕有人实在问太多,要是我一一作答,我要被请去喝茶了。

            干脆不删了,但是也不回答任何问题。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燕兄,所谓路线之争是有些人刻意构建的思维模式,

              准确些,不如说是道路之争

              ——中间包含着大多数的利益和小部分人的利益之争。或者说,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之争。

              百余年造船业,分寸感很多时候并不理想。——所谓改革,不过是追求更精确、更妥善的关系。

              您因存有阴影,有些情绪也放大了。

              重要的是从现实出发,而不是太忸怩于别人的声音之中。那也会影响您的判断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