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西方节日文化入侵中国之忧---杜吹剑 -- 猫元帅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西方节日文化入侵中国之忧---杜吹剑

    在两会之前,我就听说了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倡议要“增加清明、端午、中秋节为法定节日”。在两会中,又欣闻香港有三位政协委员为此提出了议案,真是甚合吾意,正待叫好,却又看到陆高峰先生针对此议在《南方周末》发表《不要拔高法定传统节日的作用》一文,读罢,心有不服,不吐不快。

    我性本温和,不喜热闹,故对过节乃至过生日一向不太敏感。但近些年来,尤其是使用手机以后,我每年总有几次无奈以至愤懑,那就是临到西方的一些节日,就会收到有无数的手机短信祝我节日“快乐”。尤其是每到所谓的圣诞节,在许许多多中国“现代化”的都市中就会掀起一片节日气氛,白胡子的圣诞老头满街皆是,几乎让人分辨不出自己是否还身处父母之邦、祖宗之国,自己到底身为何种何族?而每到我们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则是每况愈下,许多中国的年轻人几乎已不知道这些中国传统节日的深层意蕴,但却对西方的一些鸡零狗碎如数家珍,趋之若鹜。

    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是一个民族身份识别的象征之一,是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主要形式。每到异国他乡,人们若要想了解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禀性习气,最好的方式就是观察、参与他们的节日活动。节日,也是带给我们儿时最欢乐的记忆,是陪伴我们人生岁月的纪念日,是和家人、乡里、国人共欢乐的盛大聚会,是凝聚全民族向心力的纽带,是一个民族表情达意的重要管道。倘若一个民族没有了自己的节日,还能说是一个民族吗?

    可惜,我们现在的中国,似乎就面临这样的情况。

    众所周知,圣诞节是有着强烈宗教色彩的节日,非基督教徒去欢庆它,说得轻些,就是随波逐流;说得重些,就是崇洋媚外。有人或许会说,我过西方节日,并没有认同他们的文化,也不是背叛我们的文化,只不过借这个机会乐一乐罢了。我相信出于这种心理过洋节的国人不在少数。但是,乐一乐之后呢?是否一切都会烟消云散呢?实则不然!文化的认同是如何发生的?它不仅仅是在有意识的学习中,更关键的是在无意识的潜移默化中,就象看多了美国电影,你就会自然而然地觉得美国人是真理和正义的代表,是救世主的化身。道理就这么简单。

    当然,西方节日之所以能够在今天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带来严重挑战,这里面既有商家唯利是图的推波助澜,也有大众传媒毫无头脑的炒作和误导。我们的一些所谓“文化精英”,不知从几何起,就形成了如下的思维模式:只要是西方的,就是文明和进步的;只要是中国传统的,就是愚昧和落后的。这股涌动的盲潮,已经对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伤害。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博大精深。简单举例,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崇奉“天地国亲师”:天地造化我,国家护卫我,亲人养育我,老师教导我。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倾心信奉这个价值体系,围绕它建立了种种文化礼仪、典章制度、风俗习惯,历万世而不衰,成为我族安身立命之所在。

    • 家园 该文作者如何对待“周末休息”呢?这也是西方的哦

      没有西方传入的一周七天,周末休息制度,你愿意么?

    • 家园 华夏文明的高明之处,

      并不在自己的特色如何,而在于海纳百川的融会了众多的外来文化,然后用这些文化来逐渐丰富和发展了自己的文化。

      中国的国产文化是什么,是儒家和道家,但是从宋唐以来,一直到现在,佛教文化,尤其是禅宗在我们的文化中已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试举一例,棋王中老者的总结,就有融会佛道两家的赞誉。这就是舶来文化的一个代表。

      现在的西方文明,和当时的佛教文化一样,都对于我们的社会造成了冲击。但是,也应该看到,对于传统节日造成冲击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西方文化,而是我们日常生活的改变。正如同当时的节日是顺应人民生活而产生的一样,他们的消亡,也是顺应了历史的发展。

      所以,可以提倡,但是大家也可以不遵守。我们几千年的文化底蕴,不是那些肤浅的西方节日所能够替代的,现在乱了的是我们自己的阵脚,是我们浮躁的心态。但是物极必反,也没有什么可以担忧的,否定之否定正是事物发展的必然。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