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鸣沙山的声音 -- 非

  • 共: 💬 27 🌺 6
  • 【原创】鸣沙山的声音

      鸣沙山是一个颇具古意的地方,风停沙静的时候,山脊如刀,常令我想起武侠小说里描绘的场景。在驼铃声中接近鸣沙山脚的时候,已是黄昏,夕阳里的鸣沙山居然比那些壁画给我更敦煌的感觉,沙尘在山脊处被风吹起,沙山的一半迎在明亮光线交织的那边,有的是驰骋开阂,另一半却是全然掩在阴影之中。那是一种苍凉落寞的辉煌,可以想见它曾经有过的壮丽秀美,而今天正独自孤寂沉默着。

      远远的有一些人从山脊滑沙而下,带起些坑坑倥倥的声音,竹制的滑板留下了许多纵横交错的痕迹。据说,凝神细听,鸣沙山会传来丝竹管弦之乐,可直到离开,我都没有听见,只好自嘲在俗世历练已久,人心浮躁,与天籁已是无缘。

      然而在鸣沙山外,却意外的见到了极喜欢的一种古老的乐器----埙。喜欢它,是因为那样简单的乐器,几个单孔,却可以奏出如此古雅苍凉的声音。汉朝,唐朝,都只在这一声和下一声之间。在鸣沙山外,有很多卖着古埙仿制品的小贩,也呜哦地吹着,因为不用心,埙的声音就显得极其的黯淡和压抑。

      不由得想起还有几样极喜欢却又害怕听到的乐器,比如古琴,高山流水或者广陵散早已成为绝唱,回头再看鸣沙山在夕阳里颜色逐渐沉没,想起莫高窟里班驳的壁画,想起月牙泉一寸寸的被侵蚀,想起有些人,有些声音永远的消失了,峨峨兮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河已成琥珀,现代人又如何能体会得出那时情境。只是想到这一层,就令人有“天下无不散的筵席”之感伤。

      有些声音从一开始就注定是悲剧性的,因为发出这些声音的乐器对人器合一的要求特别高,而人性常常是易变的。在意外听到埙的声音时,我想,我还是听到了,鸣沙山的声音。

      人的一生是用来经过的,而那些声音花费了千年穿过的,不过是叹息。

    关键词(Tags): #鸣沙山#游记

    本帖一共被 5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地匝万芦吹絮乱,天空一雁比人轻

      不是我说的,是余鱼同说的。

      非MM好文,看的人心里很安静,花!

    • 不知何人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呵

      花一个

      • 今天去买了个蓝色透明的直笛Recorder

        汗,终于找到一样我能吹响的笛。。。。。

        卖笛子的一个劲的想让我买那个粉红色的,被我断然拒绝。。。

        本来就是通常卖给小孩子吹的,还要我买粉红色的,我还活不活了。。。。。

    • 千年一叹?

      宛若末路的歌声,一出口便是绝唱。

    • 【欣赏】好文,发人幽思。只是结语不敢苟同。

      人的一生是用来经历并体验的,而那些花费了千年才穿过的声音,不仅仅是叹息。。。


    • 真是好看!把你以前的游记都贴上来吧!
      • 已经贴过不少了,可查的:)

        这一两年是懒了好多,总觉得言语文字始终是无法代替自己心里真正的感受的,所以,只是偶尔有闲才写写。以前的很多游记都是在游玩回来后半年,一年,甚至两三年后才写的,若是回来就写,当真是半字也写不出的。

        只是西藏系列比较手快,回来后一月内写的。

    • 我在夜市里也是被埙迷住了

      买了一个回家,却怎么也吹不出声音。我想,即使有声音了,味道也必不对。它原就不属于喧闹的都市。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