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一九八零年八月一号 -- 柳叶刀

  • 共: 💬 60 🌺 77
  • 【原创】一九八零年八月一号

    这一天,我走过罗湖桥,从深圳出关前往美国,开始了我人生的另一段旅程。

    这一天,也正好给我的人生在时间上作了一个对等的切割。迄今为止,我的前半生在中国,后半生在美国,都是二十八年。

    十七岁离家,五年农民,五年工人,十年的青春都耗费在穷山野岭之中。

    前面五年吗,只记得在炎炎夏日里,肩挑百多斤的重担在湿滑窄小的田埂上蹒跚前行;凛冽寒风中,脚踩着冰渣在齐大腿深的烂泥田里奋力翻土。

    后来五年,豪情一点“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真实一点是“千万里转战,穷山野营”,悲壮一点是.....

    所以,当年在美国从未谋面的姑姑提出帮助我赴美留学,父母亲和我都欣然同意。在我,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父母亲则希望我受到更好的教育,还有母亲没说出口的忧虑:再这样下去,连媳妇都找不到了。

    刚结束了土插队,又开始了洋插队。不象几年之后出来的留学生,没有奖学金,口袋里揣着好不容易兑换来的几张美钞,心里有着对新生活的向往,也有对不可知的未来的忐忑不安。

    万幸的是,姑姑一家在美国,他们给了我许多帮助。但是,路还得自己走。

    不久前,和几个朋友聊天,说起送儿子上学,夜宿学生宿舍的情景。有人说,这一定让我回想起多年前的大学生活。我告诉她,这样的经历我还真没有。二十多年前,我的大学生活的常规是:教室,餐馆,卧室。厨房里外都干过,困扰我多年的腰肌劳损也是那时候落下的。

    当然,生活不止这些,我在这里找到了我的生命的另一半。大学毕业,娶妻生子,找工作养家糊口,在这异国他乡扎下了我的根。

    女儿今年也十七了,看着她那天真稚气的面容,真有点不敢相信自己当年就是这样的年龄时迈出家门的。

    ....

    二十八年后的今天,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年在香港人民入境事务处的大厅里,我们为数不多的一群不懂粤语的北佬们,挤在入境处官员办公室的门口,试图去弄明白他刚刚用港味国语(其实就是粤语,不过他毕竟努力了)叫的是不是自己的名字,生怕错过了机会。

    记得在等待的时间,突然内急。慌忙找到卫生间,大拉了一阵。完了回头一看,不得了,一大堆蛔虫。此前没有任何征兆,也没吃过打蛔虫药,怎么就全都自己出来了呢?后来家里还给寄来蛔虫药,但是再也没有出现了。

    很抱歉给大家写了这么一段恶心的文字,只不过我一直没弄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一向是个无神论者,对这事就是找不到一个科学的解释。难道蛔虫也恋乡而不愿意随我远渡重洋?或者....

    ....

    前几天公司又裁员,这次连我们R&D都动了。老板把我找到办公室,要我把被裁同事的项目接下来,并再三交代这是关乎公司生死存亡的项目。原来手上的项目,再加上这个PSoC,时不时的customer service,emergency bug fix…...咳,老了老了,还弄得这么辛苦,只能叹一句:苦哇....

    咳,随遇而安,随遇而安。我这应该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知足常乐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向老前辈致意,你们确实能吃苦
    • 想起了那段有名的“河边对唱”

      张老三,莫伤悲,

      我的命运不如你——

      不是都挺过来了嘛——呵呵——

      • 是,虎兄说的极是。

        老实说,我,应该也包括你,在我们这群人中间应该算是幸运的了。前两年同学聚会,下岗了的一大票,但没人哭哭啼啼的,活着就是胜利啊。

    • 送个花给老哥。。我现在还是不敢去
      • 谢花,悄悄地问一句:

        你不敢去哪儿呐?

        • 我有点想为啦女儿的上学出国。但我什么都不会。不敢呵
          • 现在这个形势下,这是个很艰难的选择。

            不象当年的我,选择是太容易了,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更何况那时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没有任何的后顾之忧。

            老人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许多国人都为了儿女的前途移民出国,如何评价这种选择的优劣也是因人而易。当然,年青人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还是大有好处的。

            前几天同我表妹聊天,她说到一个现象挺好玩的。众多海外华人中间,许多知识分子还不如目不识丁的农民混得好。她认为这应该归咎于一个原因:知识分子选择太多,遇事三心二意;而乡下人没有太多的选择,一旦下了决心,就闷头苦干,一条道走下去。我来自福州,就是那个著名的非法移民之乡。

            一句话,认真权衡利弊,慎下决心,一旦下了决心,就要义无反顾,全力以赴。

            胡说八道了一番,希望对你有一点点帮助。

    • 我特佩服80年代出国的人

      当时出国,压力比较大。那时候外面没有太多大陆人。获得的支持很少。到小一点的城市,想买个青菜吃个麻婆豆腐都很困难。电话是绝对打不起的。写信要两个星期,来回一个月。

      记得82年,我爸到费城培训一年回来,我就问我吧很多英文单词。像汽车叫什么,飞机叫什么。说到青菜叫什么,我爸回答不上来的。说美国商店里没有青菜,所以他也不知道美国人怎么叫青菜的。可见,但是想买一点中国货是件不容易的事。哪像现在,我公司的老外都知道,要买金针菇就去TNT。

      所以说,柳前辈是强人。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