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英国学者称亚洲正上演三国演义 -- 萨苏

共:💬44 🌺9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英国学者称亚洲正上演三国演义

    [平面媒体用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日本经济新闻出版社翻译出版了英国《经济》(Economist)总编比尔.艾默特的作品《Rivals:How the Power Struggle Between China, India and Japan》,并给它起了个更加为东方人所习惯的名字 -- 《亚洲三国志 – 中国,印度,日本的大战略》

    作者认为亚州作为一个整体,将在未来十年的世界政经版图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

    尽管日本早已跻身G8之列,中国的发展也让世界震惊,但很少有人认真讨论“亚洲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在历史上,除了蒙元帝国几乎实现了这个梦想以外,亚洲在更多时候只是一个地理的概念。与欧洲基本属于基督文明不同,庞大的亚洲由于沙漠,高山等地障的存在,被清晰地割裂为四大板块 – 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儒家农业文明板块,以蒙古高原为中心的中北亚游牧民族板块,以印度为中心的南亚次大陆板块和西亚阿拉伯文化板块。这四大板块各有独特的文化,宗教和政治经济特点,而且除了前两大板块之间有着漫长的争斗以外,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大多数时间里不同的亚洲板块基本处于半封闭状态。所以,虽然中国的文化,印度的财富,阿拉伯的航海以及突厥-蒙古游牧民族的军事入侵都曾向世界表达亚洲文明的强大,亚洲各国却从未作为一个整体同步发展过。

    事实上,艾默特博士的这本书,观点也颇为辩证,其书名直译成汉语,更加贴切的译名或许是《中国,印度和日本的力量角逐将如何影响我们的下一个十年》,其内容通过分析中,印,日三国历史与经济发展,得出亚洲将以一个略带动荡的姿态给全球未来带来主导影响的结论。在这个影响的形成过程中,中国,印度和日本将一面在经济上越发趋同促进,一面在政治领域相互争斗,从而使亚洲的发展伴随不稳定因素而不断产生冲突。

    在这部书中,艾默特提出了三个大胆而颇有说服力的观点。

    首先,他认为中国,印度和日本虽然都将成为具备巨大影响力的大国,但也都是各自有缺陷的大国。其中,中国将是“世界的中心,也是问题的中心”,这个古国的环境问题,政治体制和民族主义在某些时候会引发地区危机;日本的经济对外依赖太大,老龄化问题严重,使它在发展上面临难以克服的困难;而印度则因为内部问题的多样复杂,基础设施薄弱,亟需改善一盘散沙的状况,真正投入建设的时期。

    其次,他预言三个亚洲大国将创造出令人惊讶的经济奇迹,保持持续发展的势头并促进区域的繁荣。2025年前,中国和印度的经济有望各翻三番。然而,基于艾默特对东方文化的理解,这种繁荣的积累,很可能成为三个国家互不信任,扩充军备进行争霸的基础。“政治早晚要代替经济唱主角”。三国中,中国的前进方向起到主导作用。如果中国经济转型失败,其民族主义将被引爆形成战争的策源地,但假如中国经济转型成功,则可以主导亚洲建立一个横跨土耳其斯坦到南海的广阔统一市场。

    此外,他还把目光投到太平洋彼岸,认为美国在这个过程中将起到重要作用。按照艾默特的看法,美国在与亚洲“三国”打交道的过程中,必然作出有拉有打,又拉又打的姿态,以通过这种方式减慢潜在竞争对手的发展速度,换取自身保持全球影响力的时间。他在文章中形象地设例说明 – 中国经济出现问题,会造成美印交恶。这是因为美国和印度并没有多少共同利益,然而如果中国过于强大,美国会扶植印度来抗衡中国。一旦中国经济出现问题,美国不再有必要向印度示好,自然就会产生双方交恶的感觉。

    比尔.艾默特博士是著名的日本通,曾经准确地预言了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那么,这次他的预言是否会实现呢?

    《亚洲的三国志》一书上市以后,果然吸引了很多关注的目光,《读卖新闻》的介绍中称其为“世纪奇书”。然而,总的来看,日本舆论对其看法相当两极。

    以日本驻印度大使夏 秦邦先生为首的人士对此书观点深表赞同,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比尔.艾默特的描述十分贴切地展示了亚洲的未来,并在自己题为《活跃的印度和日印关系》的演讲(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2007.12.19)中引用《亚洲的三国志》一书,称中印日三国关系是亚洲繁荣与安定的基石,并赞扬印度的发展已经走上正轨,将成为亚洲的第三极并将带动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的经济走向繁荣。一些日本经济界人士则在日本《财富》期刊的讨论中表达了对中印日三国共同发展的期待,并认为二级房贷危机和伊拉克战争的负担使美国严重失血,给了亚洲各国自由发展的机会。同时,有些人则津津乐道于未来“亚洲三国演义”中各国之间的合纵连横,日本原外相麻生太郎在看待印度问题上就认为“中国和印度有千年世仇,凭什么骤然和解?”

    然而,也有些人士认为艾默特只是一个“日本通”,对于整个亚洲来说,他的观点存在一定偏颇之处。笔者采访了姬陆德协大学外国语系的土屋龙太先生。土屋先生在过去四年里一直专注于专门研究亚洲国际交流的课题。他给我看了一系列的数字 – 2006年,日本的GDP是4.3万亿美元,中国(包括台湾,香港)为3.2万亿美元,印度则为9千亿美元,这里面世界银行并认为中国的GDP被严重低估,假如换成平价购买力应该翻番,早已超过日本的经济规模,从GDP角度印度对比中国或日本都远不及其半数。更重要的是三国之间的交流差别很大,2006年,在印度的日本侨民只有区区两千余人,而中日各有数十万侨民在对方的国家工作和生活。中日之间的贸易总额,超过2000亿美元,中印之间,只有174亿美元,日印之间,也只有132亿美元。由此可以看出,中日之间的经济联系程度是中印,日印之间的十倍, “这种情况下,所谓亚洲的三国演义是不平衡的,也是虚幻的。”土屋先生说。

    土屋先生的观点在日本国民中颇有代表性,他们认为,印度的“大”,主要体现在国土面积和人口上,从现代经济的角度看,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发展缺乏决断性的动作,印度要和中日相提并论,还需要付出相当深刻的努力。有趣的是,日本人对中国也一度抱有同样的看法,认为中国技术和管理体制上的落后,使它只能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农副产品行业,某种程度上为日本的知识密集型企业服务。然而中国近年来在各方面的高速发展已经让这种看法在日本渐渐消失。而对于印度发展前景的看法,究竟是土屋先生的观点更加现实,还是艾默特博士的看法更加前瞻呢?

    带着这个话题,笔者于7月6日拜访了居住在日本关西的社会学者浜崎昭先生(2004年度获日本文部省授勋)。对这本书,浜崎先生认为,中日印的关系的确有些象三国演义。以日本而言,与中国的经贸关系日益发展,使两国的共同利益越来越大,逐渐冲淡双方历史恩怨。然而,长期的对立不会一下消失,中日双方的发展领域也存在竞争关系,所以,日本正在争取与印度建立更加广泛的关系来牵制中国。例如在入常问题上,中日之间的观点就较为冲突,而日印则同舟共济。然而总体来说,这种三国演义还仅仅是雏形,因为毕竟印度是一个被喜马拉雅山隔绝,较为封闭的国家。对中国和日本来说,印度都有些遥远。三方发展出共同市场的远景很令人心动,但还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

    浜崎先生更愿意从另一个角度铨叙艾默特博士这本书,他认为博士的观点实际上代表了西方人对 “东方”发展的一种承认。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中,印,日都是东方国家,但是从西方中世纪看来则印度最近,日本最为遥远。所以,西方对东方的征服程度,也反映在三个国家的历史中。印度最先遭到征服,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殖民地,丧失了独立地位;十九世纪,中国受到列强的攻击,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挣扎于独立的边缘上,丧失了话语权;日本由于处在最远端,能够来得及调整国政进行适应,通过明治维新发展成亚洲当时唯一的工业国。很长时间日本因此自豪,也因此自外于亚洲,实行“脱亚入欧”政策。总之,当时亚洲没有自己的声音。

    然而,今天随着各国的发展,亚洲的“复兴”逐渐成熟,在世界的政治版图上,西方开始注意东方的声音。中国是亚洲在安理会中唯一的常任理事国,日本的外交政策逐渐回归亚洲,艾默特博士的文章,将印度也归入中日博弈的亚洲政经圈,反映了东方影响力和影响范围的扩大。

    “我们可以分辨出中国人和日本人,印度人和中国人,可是在西方人的眼里,无论中国人,印度人,还是日本人,我们都是东方人。东方人的声音越来越大,我觉得是一件好事。”浜崎先生说。

    [完]

    元宝推荐:landlord,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