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看津巴布韦土改(四续)-土地问题的解决路径 -- wage

共:💬146 🌺492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中国农民“这个词太大

          其他地方不知道,个人的感觉,在我父亲家乡那一带,文革中的农民要比现在种地的农民更勤劳些。说句挨拍得话,家乡那块,人民公社解体前后那几年,农业生产(主要作物是水稻和水果)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 家园 你们那农民觉悟真高

            说句挨拍得话,家乡那块,人民公社解体前后那几年,农业生产(主要作物是水稻和水果)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就全国来说,也不是开始就全部公社解体。tg的政策还是比较保守和谨慎的,多是玩的实验、总结、扩大、推广的路子。在某一个不短的时间段内,人民公社和包产到户是由下面自由选择的。结果,人民公社解体,这能说明一些问题。

          • 家园 兄台,令尊家乡在何处?
        • 家园 不是懒,是对制度不满。
        • 家园 但是同样在同一时空的美国,黑人、白人、华人完全不一样
    • 家园 公元前的时代,津巴布韦已经开始土改了?

      包括2000年前的津巴布韦
      开个玩笑,你别介意。

      另外你骂了蒋雄奇,但愿这个帖子不会再次成为雄奇粉们雄起的战场。

    • 家园 不搞土改不行,搞土改不成功不证明不应该土改

      不搞土改,考虑到现在的农产品涨价,也许大农场主的日子要好过一些,但是没有现代工业提供就业,也没有什么外援救济,无地、少地贫民的活路就没有了,产权与人权发生了矛盾,实际上对整个国家还是不利。没有绝对的产权,尤其是自然资源方面,大部分产权的历史其实经不起推敲。动一动也没有什么了不得。产权就算是生产关系吧,怎么也要服从生产力吧。

      除非土地极端充裕,像美国、澳大利亚和阿根廷,可以建立现代农业。一个国家其实不太可能承担这样一种社会代价。

      有的国家进入现代世界时开局不利,落到这种地步,没有别的办法,就是横下一条心,走苏联和中国的道路。其实中国的办法已经是温和的了,相对于苏联而言。不能低估人们从对手的历史学习的能力。国民党在台湾,谁能说没有吸取共产党的经验教训?当然不是说有了土改的这个名称,历史就一定保证你不会失败,历史在小尺度上是没有什么必然性的。

    • 家园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关键是要抓住要点。

      从TG来讲,毕竟从红军在根据地内部打土豪、分田地;到抗战中减租减息联合地主抗日;再到解放战争在解放区试验土改;TG已经积累了有效地控制土改的方向和烈度的很多经验。等到老毛“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消灭剥削。”的方针一出台,加上TG的绝对权威,虽然也死了很多人,但总体还算是成功的。

      说句不厚道的话,消灭了地主阶级,同时也就是消灭了农村的精英阶级。从另一方面来看,对于造反起家的TG来讲,对巩固政权也是有好处的,别忘了老毛自己就是富农/地主的出身。

      台湾和大陆有一点相通,就是五千年历史文化中一直追求的“耕者有其田”的思想。国民党搞土改,大地主们虽然失去了土地,但是得到了进入基础产业的机会。当时30%是股票折换的,也间接帮助地主们实现了产业升级,变身红顶商人(譬如辜家),同时也带动工业起飞(这才是终极目的之一)。

      所以讲土改的时机也很重要。拉丁美洲土改也搞了几十年,基本没有成效(除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古巴)。一个原因是城市化太早而且太大了,越改基尼系数越大。另一个原因是地主阶级把持政府,改革漏洞太多。

      现在看上去津巴布韦的土改有点“拉美化”了,走先经济增长,后收入分配的模式。改革不彻底的后果就是社会矛盾长期得不到缓解而演变成社会冲突加剧。

      不是俺厚黑,而是水资源紧张是津巴布韦的现实。而且津巴布韦已经实现了部分的农业现代化,再搞耕者有其田无疑是飞蛾扑火。至于具体哪种方式更好,俺们还是比较相信津巴布韦人民的选择。民主人士和经济学者往往喜欢搞中庸,不过既然是“土改”,就没有不侵犯所谓“人权”和“产权”的。

      • 家园 "虽然也死了很多人"

        这句话也可以套在希特勒和红色高棉的清洗政策上面。这些都是“虽然也死了很多人,但是对巩固政权是有好处的。”

        使用暴力手段通过掠夺一部分人的财产,甚至是生命来硬性实现财富的重新分配,看上去是个很完美的解决方案。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无数的人有着相同的想法。从陈胜吴广,到红色高棉。其结果呢?使用暴力手段,硬性分派,违背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结果是,社会契约被破坏,生产资料不能被合适的人所掌握。必然导致生产力的严重倒退,社会的动荡不安。

        诚如你所说的,改革就是利益再分配。如何尽量少的在再分配的过程中侵犯“产权”和“人权”,才是考验执政者能力和智慧的地方。否则,一味的强行使用暴力,野蛮行事,恶花是无法结出善果的。可以参照台湾土改和大陆土改的后果来验证这一点。

        • 家园 可惜

          当社会体制僵化、贫富分化过于严重、社会矛盾积累到一定会爆发的时候,就只能用暴力的、带一定破坏性的方式来解决重新分配社会资源的过程。TG的解决方式相对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农民起义或朝代变更来说,已经是非常地温和和人道的,而且效果应该说是非常好,今天的我们依然在享受TG土改的红利。

        • 家园 美国的建国者们对印第安人的土改就很成功。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