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失之交臂--从《利玛窦中国札记》看明末华夏文明的一次演进机会 -- karman

共:💬64 🌺51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花, 我同意你说我“一厢情愿”的看法。

          我真是有点看古书流泪--替古人担忧。

          不过古书好看啊。

          • 家园 看书不能把自己的感情放进去

            客观,总结,互相印证,才能得正确的看法。

            您所谓的扼腕,就是把腕子扼断了也没用,因为您是用现在的角度看过去的问题,就像您今天叹息昨天没买今天涨停的股票一样,问题是:昨天您能知道今天他涨停吗?呵呵,您说是不是。那您想想,为啥您昨天没有买卖,甚至买了跌停板呢?角度放到昨天去考虑,不要放到今天。这样,您才能真正总结出为什么,而避免下一次犯同样错误。您的替古人担忧,还停留在现象上,没在本质上。呵呵。

    • 家园 上一次中国还全面领先,就是明末了

      楼主好文!挖掘利玛窦所在的中国时代确实是个关键点。楼主的观点我基本同意,说几个小小的补充。

      闭关锁国

      明末经济上国际贸易繁荣,文化上宗教、科技自由交流,这也叫“闭关锁国”?

      试想如果当时东西方能够充分交流,把笛卡儿、斯宾诺萨的理论带入中国,搭上西方文艺复兴的快车, 那么现在的世界肯定是另一个样子的!

      读一读明末的科技史,利玛窦所在的时代文艺复兴已经完成。东西方科技相互影响的挺深。总的来说中国还是稍稍领先。是满清入关后,那些发展科技的精英或者在反清,或者被收为皇家独有,才停滞下来。到了18世纪工业革命,西方的科技才超过东方。

      明末的中国出现了回光返照般的活力

      楼主看到的是“回光返照”。同一段明末历史,我看到的是又一次证明了中国文化从其它文化吸收营养的能力。17世纪的中国吸收了很多文艺复兴的成果,仍保持着经济、军事、文化、科技上的世界领先。300年后的今天,中国人仍然靠着从东、西方不同文化中吸收营养的能力,实现了连续几十年的高速追赶。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