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战场上的蒲公英(三十三) -- 王外马甲

共:💬262 🌺157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战无不胜

      有这样的解放军战士,俺倒觉得粟裕没那么神了

    • 家园 员外回来就好,兄弟们不空虚了

      送花

    • 家园 堑壕战一节,很生动。

      战前运筹并非能够完全化解战场的千变万化,特别是夜战。

      以TG的劣势装备,拼命冲过隔离地带,以期近身肉搏,混战中取胜,是他们从反围剿,打鬼子直到朝鲜战场,一直使用的看家本事。所指望的,就是官兵的不怕牺牲的勇敢和忠诚。

      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已经鸟枪换炮的共军,又一次演绎了这个绝活儿。

      关于亮剑中的土工作业,虽然是文学作品,不甘就此断定当年没有此战例。

      一则,山崎大队长未必会有小蔡指导员在北平受训,从美军教官那里学到的见识。

      二则,八路在开阔地面对日军强大火力展开人海强攻和土工作业相比,恐怕还是土工作业是更实际选择。

      就战术战役的比照,那时中国内战的水平,大致上还是一次世界大战,机枪,刺刀,手榴弹作战的模式。与凡尔登和索姆河战役相比,也是勇气和鲜血渗透整个战场,死伤达到惊人的数字。

    • 家园 呵呵
    • 家园 其实《亮剑》的土工作业是有过一回差不多这样的战例的,

      关家垴之战最后陈庚的指挥的七六九团与极大的伤亡代价用土工加手榴弹解决战斗,那一战虽然不能全歼冈崎大队那六百鬼子,但这一战后鬼子也不敢与大队为单位出击了。

      在七六九团指挥所,刘伯承拿起望远镜观察了一下前面的攻击地形。忽然,连接关家垴陡崖崖顶与壕坎之间的斜坡上隐隐露出的黄土引起了刘伯承的注意。他随即问道:“壕坎上面的斜坡是土质的吗?”七六九团团长郑国仲回答:“是黄土坎。”刘伯承顿时有了主意:“挖暗道,通上去!”郑国仲一听,茅塞顿开。于是,他一面组织火力佯攻,以吸引日军的注意力,一面组织人员从壕坎下面挖通往关家垴山顶的暗道。这样,七六九团终于找到了解决部队无法向关家垴进攻的办法。

      16时整,随着彭德怀一声令下,总部炮兵阵地上的迫击炮连续向关家垴轰去。不一会儿,冲锋号响了,八路军参战各部再次向柳树垴和关家垴之敌发起了攻击。此时,七六九团已成功地挖通了通往关家垴山顶的暗道。发起冲锋后,七六九团再次组织火力对日军进行猛攻,同时派出突击部队攀登上陡崖,其中的一部分从暗道里向关家垴山顶爬去,一部分隐蔽在壕坎下面。关家垴山顶的日军以为八路军又要从斜坡往上攻,正全神贯注地盯着前面的斜坡,没想到屁股后面突然冒出了八路军。一阵手榴弹响过之后,关家垴山顶阵地上的日军顿时陷入混乱之中。隐蔽在壕坎下的七六九团突击部队则趁势迅速冲了上去。双方随即在关家垴山顶展开激战。此后,七六九团后续部队不断攻上关家垴山顶,加入战斗,并最终控制了关家垴的制高点。同时,七七二团和决死第一纵队二十五团、三十六团等部也先后攻上关家垴。经过激烈的肉搏,日军大部被歼,残敌则退到了半山腰村子里的窑洞中,负隅顽抗。

      随后,攻上关家垴的八路军各部对据守窑洞的日军继续进行攻击。残敌则依托工事,拼死抵抗,火力仍然很猛。由于八路军缺少重型武器,围歼残敌的战斗进行得也比较缓慢。直至深夜,仍有数十名日军据守在窑洞中,未被歼灭。柳树垴上也有一小股残余日军未被歼灭。

      ------------------------------------------

      其实现实中的那次作战远没有电视的那么浪漫而已。。。。。。。

    • 家园 土工作业那段电视有夸张,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根据

      照小说理解 山崎大队固守的是台地环形工事,简单说是不太精确的投弹的比较理想的着陆场。但是从台地上往战壕里扔手榴弹这个准头就不好说了。 起码30-40米,又没有助跑也不可能长时间瞄准(周围土八路瞄着呢),扔到战壕里还要足够数量(日本手榴弹威力也没那么大能摧毁壕沟),这个难度和现代军事五项里的投弹准头大概差不多。

      小说里还是给了作业中的八路军一些炮火杀伤的。作用不大。

      真正的bug其实是独立团的土工作业能力。那时候连刺刀都配不齐更别提工具了。要想从一个日军大队的火力范围以外短时间土工作业到投弹距离内,除非人人都变身挖掘机或者地形上有可利用的地方。

    • 家园 土工作业这段极其精彩

      把战争的残酷和前辈们的献身精神描写得如此真实,震撼,感人。

      难得的好系列。

    • 家园 国军又打回来了!

      曾记得一本关于辽沈战役的回忆录中就提及,解放战争中的部分国军确实战斗力已大幅度提高,廖耀湘兵团被我军传插打散后,居然也还能组织战斗,这在原来是不可想象的。

      这国军伞兵的单兵战斗力也还是不错,不过这活也适合伞兵干,《兄弟连》里不是说了吗,伞兵就是被包围的。

    • 家园 给马甲兄补充点电影资料

      网络就是好啊。

      国魂 (1948)故事梗概

        根据吴祖光话剧《正气歌》改编。

        宋度宗年间, 元兵围攻襄阳城. 右丞相贾似道隐瞒战情, 宋将吕文焕被迫独力守城, 长达三年之久. 此事终为度宗得悉, 秘书监文天祥奏请皇上将贾似道斩首. 贾似道虚报战况, 反告文天祥诽谤之罪. 文天祥决意暂且归隐, 假装沉迷歌姬, 暗中联合有志之士共商国策. 未几, 吕文焕向元兵投降. 贾似道亲率宋师迎敌, 结果战败, 被贬高州. 文天祥旋即获封为右丞相, 奉召领兵出征, 却被伯颜掳获. 伯颜劝天祥投降, 天祥不允, 终被伯颜押返北京. 幸途中天祥得船夫余元庆舍命相助, 方能逃回真州. 期间, 文天祥遭人诬蔑为元人内奸, 被迫转往温州. 文天祥上奏益广二王, 得以洗脱罪名, 再次统领宋师, 大败元军, 并获封为信国公. 最后, 文天祥与元兵决战于五坡岭, 不幸又遭伯颜俘虏. 文天祥被囚三年, 宁死不降, 最终被元世祖下令处斩.

      国魂 (1948)演员表

      刘琼 .... 文天祥

      袁美云 .... 薛素素

      王熙春 .... 文夫人

      陶金 .... 伯颜

      王元龙 .... 元帝

      顾而已 .... 贾似道

      顾也鲁 .... 吕武

      高占非 .... 杜浒

      乔奇 .... 丞相江万里

      黎明 .... 吕文焕

      孙芷君 .... 吴坚

      罗维 .... 家铉翁

      王斑 .... 郑虎臣

      郑敏 .... 贾余庆

      邹雷 .... 元将

      廖凡 .... 元将

      韩兰根 .... 元将

      郑玉如 .... 李宫人

      赵恕 .... 度宗

      徐立 .... 李茂

      戴学庐 .... 文子

      尤光照 .... 翁应龙

      邓妮娜 .... 良清

      姜明 .... 史良清

      孙景路 .... 七夫人

      鲍方 .... 张千

      周文彬 .... 钦差

      金刚 .... 苗再成

      刘龙 .... 舟子

      钱千里 .... 余元庆

      于玲 .... 千户妻

      洪波 .... 王千户

      徐莘园 .... 陆秀夫

      戴衍万 .... 吕师孟

      文逸民 .... 陈宜中

      殷秀岑 .... 门官

      可以统计一下有多少演员是tg成员。

      • 家园 见到不少熟悉的演员,解放后的银幕可都是另一种形象!

        看过文革后吴祖光的专访和相关文章,一直不知道他们的历史,怪不得解放后1957年曾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北大荒劳动,似乎文革后也是一个“自由派”。从百度简历上看:“1937年,吴祖光任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校长室秘书,同年创作抗日话剧《凤凰城》,成为全国戏剧界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随后几年间,他创作了《正气歌》、《风雪夜归人》、《林冲夜奔》、《牛郎织女》和《少年游》等剧作声震剧坛,以上作品均收入《吴祖光戏剧选》。1945年,他主编的《新民晚报》副刊率先发表了毛泽东的词作《沁园春·雪》。1946年,他在上海创办《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和《清明》杂志,还创作《捉鬼传》和新剧《嫦娥奔月》,声讨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后受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逃亡香港。1947年,他在香港编导了《国魂》、《莫负青春》、《山河泪》、《春风秋雨》和《风雪夜归人》等电影。”不知道47年是如何转变的,编出这样的党国样板片?抑或这才是本来面目,简历只是解放后的涂脂抹粉?历史真是复杂,那些解放前出演各种“反动剧目”的,解放后如何逃避观众和艺术届“进步人士”的批判?何况后面还有反右,有文革。。。可叹做人真不容易!

    • 家园 原来老共曾姓张

      按照当时国民党的宣传,共产党解放军是替苏俄老毛子卖命的,相当于帮着元军打宋军的张弘范

      ---------------------------

      哈哈~

    • 家园 小蔡运气不错的嘛!

      如果没记错的话,屁股上的两刀是蔡同学四年军事生涯的第一次受伤,那次在豫东的皮下出血和丢了颗病牙应该不算伤。

    • 家园 惨烈。

      马甲描写土八路前仆后继、冒死冲锋的人海战术和惨烈牺牲场面的这段文字在出书时不知会否被编辑删掉。似乎显得八路的指挥员事先侦察或观察不细致,准备不充分(与防御战线平行的横向战壕宽度不够,当然与伞兵的骚扰攻击有关,时间不够了),没有预案(没有预料到拦阻壕),突击部队只是向前向前。

      (想起那句话“这支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这种精神是用生命铸就的啊。)

      只是太惨了。

      给马甲的好文字献花。

      • 家园 这才是真实

        那些算无遗策、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战争情节都是害人啊。打仗不是过家家,要流血、要死人的!

        想起《血红雪白》里的文家台(?),战报是轻松拿下,战场是血红雪白。。。

    • 家园 王马甲的国军队伍回来了!

      上花欢迎国军将士归来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