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好了,地震过了不少时间了,可以说些煞风景的事情了。 -- 贪玩的风筝

共:💬57 🌺13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是啊,我同意老驴说的,宣传上似乎有问题

          再加上部分传闻,可能给我们带来了这种印象。

          现在连篇累牍报道的是,救灾如何得力,灾民如何感激。

          但是好像忘记了,我们中华民族,从来就是“自强不息”的。

          而且我相信,如果在灾区也组织了行之有效的自救的情况下,却没有进行宣传,而造成了仅仅是全国救援灾区的印象的话,这样的宣传策略是不恰当的,把灾区人民塑造成坐等靠的悲情人物可是不太好的。

          当然我现在也只能间接了解灾区的情况,我们公司的援助专家好像也没有深入到灾区核心地区,没法了解更深入的情况了。

          不过从电视里面放的陕西和甘肃的镜头可以看出来,那里的灾民是积极自救的,没法子,那里不是宣传重点,自然也不是救援重点,只能靠自己了。

      • 家园 说得是, 送花.
      • 家园 花...
    • 家园 花!心宜平和安静

      类似这样的现象,是人的社会的多态性吧。每个个体的人也是难得完美或完全的。

      也有很多令人感到心紧的地方,比如读到过的,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说:(地震后)他会靠捡垃圾挣钱来缴学费的。。。

      很多时候的确需要的是自觉、踏实的行为和忍耐、恩慈,不为回报、比较或者计较是否值得,但是总知道,自己怎样做是有意义的。。。

      太多联想了,不及分述。刚看到萨苏的新贴,引用一段:

      人的可贵之处在于http://www.cchere.net/article/1632097

      能在苦闷中发挥力量;

      能在黑暗中献出光明,

      能在绝望中看到希望;

      即使在丑恶的一面里,也能同时http://www.cchere.net/article/1632097

      展示给人们美好的一面!

      • 家园 是的,呵呵

        也许是因为医院的事情正好影响了我的同事的朋友,我比较不爽罢了,现在还是觉得这个很过火。

        不过抗震救灾依然是大局了。

    • 家园 这类东西天涯上反应的已经很多了,当然,有人说是谣言

      现在地域问题又要出现了。

      先是浙江人不满,什么1万移民的事。

      后来山东人又不满了,觉得领导充面子,只要政绩。

    • 家园 是很不舒服。

      上个月,我家楼下邻居生孩子,剖腹产,好像挺麻烦,值班医生不敢做,通知主任医生来的。生完后三人房,因为单间,双间都没了。就是浙二院。

      现在这个事情给我感觉就是我把房间腾出来给朋友睡,自己露宿街头。我多半是后娘养的,要么只是这个家的保姆。

    • 家园 但求问心无愧,送花
    • 家园 我不砸,还花呢

      但是人和人确实不一样.咱们提供帮助,尽自己的力,慰自己的心就好了.有些时候,太计较了自己更累,该看不见的质好看不见了...消极的说

    • 家园 多理解吧,

      人性的方方面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外链出处

    • 家园 也说几个事情

      1。在许多村庄,还有乡镇,灾民在军队进去之前就开始自救了,特别是那些死亡人数较少,没有被列为重灾区的地方,我了解一些朋友家里都是这样。

      2。电视里帐篷里的灾民,大多数是集中安置点的,一般都在市县,或者乡镇。对于他们,无论是村庄里逃出来的,还是乡镇的,有很多原来收入很高的农民(比如办企业和搞农家乐旅游的,看到有个帖子说什邡的不少农民人均收入过万的)变成了赤贫,就算没有伤亡,受到的打击可想而知,到了陌生的地点,该做什么也不知道(也看到有个帖子说安置在绵阳体育馆的灾民一开始上厕所不冲水,看到很多年轻的志愿者打扫厕所后受到感动,以后卫生就保持得很好了)。

      3。对于小朋友和伤员的要求,也许可乐和肉更容易接受?而且如果条件许可,患了绝症的人不也是想获得些补偿?伤痛感很多是慢慢释放的,而且伤痛和醉酒一样,有各种表现形式,比如不说话,也比如自暴自弃。

      4。和灾民无关,不说了

      并非为了跟您抬杠,说点建设性的:

      1。您有句话说得很好,自己的观察很可能并不能代表事情全面的样子。大家都一样,我也是片面的。关键在于,我们获得信息的渠道,这种抽样本身就是被媒体改变了,这一点,也是媒体最大的不足。互联网对此有所弥补,但带来的新问题就是信息的可靠性和整理,其实每个人都有选择性,猎奇是本能,常态的东西,一般不被关注,还是一句话,看大局吧。

      2。过度的关注,过多的爱心,是会惯坏小孩子的,大人也一样。然而这主要还是大人的错,相信政府是有比较全面的安置和重建计划的,帐篷时代三个月,临时房时代三年,灾民不可能养一辈子,媒体军队和志愿者撤离之后,只要还想好好活下去的人,都会努力的。

      3。所有的付出都希望得到回报,就连最无私的父母对子女的爱,也不例外,因为我们希望孩子们有出息,或者至少快乐。其实这种期望是一种很大的压力,以前的助学行动不就有这种故事吗?贫困生可不可以吃肉?买MP3?

      和妹妹讨论过,如果在救灾现场,废墟下埋着的人你恰好知道他是个坏人,你还会救他吗?如果边上有个好人是不是先救好人?你救的人将来有成就你会骄傲,但你救的人将来做了坏事你会后悔救他吗?更进一步,倘若你是先知,你会救以后是个坏人的人吗?我觉得这就像禅说里那个军医的故事。行善,不要看更多以后的事。

      事实上,救灾和扶贫有很多类似之处,授人以渔或者鱼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比如对于东汽,订单比钱可能更好,对灾民也是一样。

      一点点建议,我非四川人,也非浙江人,对四川和浙江都很有好感,觉得都是勤劳勇敢仁爱的中华民族的代表。

      • 家园 是的

        就象前段时间网上传赈灾款被乱用,被侵吞,但我们还是会捐,因为捐10元可能被乱搞搞掉5元,还是能剩5元,如果我们不捐的话灾民就一元都拿不到了.

      • 家园 花一个,这事情的确要分两方面看

        从救灾一开始我娘就说看见九州体育馆一膀大腰圆满脸横肉的妇女一根筷子穿了四个馒头,边走边吃。

        可是也有深山寨子里的灾民捡到空投物资后汗流浃背走三四个小时的山路背到县政府去,而自己则吃难以下咽的玉米渣饭。

        有小孩子张口就要手机的。

        也有刚从废墟中救出来的孩子坚持自己付钱买水喝的。

        另一边,即使捐款的众人也不一样。

        有人听说捐款会被贪污,很郁闷,但是说那么我多捐点,到灾民手里的就会多点。

        另外一些人则说,老子捐了也是给贪官,所以不捐了。

        灾民自有灾民的苦,中国的传统是救急不救穷,地震事出突然,伤亡惨重,全国人民都本着救急的心思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那个时候灾区里的人个个灰头土脸,谁还有心思分辨善恶或是穷通。到了情势稍定,便觉得颇有些事情不入眼了。实际上懂事的人和不懂事的人,不是以灾民或非灾民,穷人或有钱人来分的。上面某位同学说了,人性本来就复杂。只不过某些不入眼的现象会在这个时候变得特别碍眼。

        实际上想想,那么多人,那么大规模,林子大了什么鸟没有。就像有人说看见灾民把吃剩下的包子到处乱扔。也许扔包子的是一个人,但是整个体育馆的灾民都在被谴责之列。而那些懂得感恩的,小心谨慎的,则往往是被当作个体来记录的。这又何曾公平。

        换一个角度再想想,我们是否对灾民们要求过高了?毕竟失去家园亲人肢体的不是我们,即使是出于自私和贪婪,他们要求一个高价的礼物,相对于他们失去的,也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不是说这种过分的要求是合理和正确的,也不是为他们开脱,只是说这样想,也许会让自己心态平和些。

        昨天看了一个帖子,也是杭州的mm,带着两个灾区的小姑娘过六一,结果一个小心翼翼,适可而止,而另一个则贪婪无度,顶着灾民的帽子到处捞好处。第二个固然可恶,但是第一个小姑娘那种小心翼翼又何尝是一个正常的孩子该有的姿态。然而我们这些旁观者第一个感觉总是,就应该像这个小姑娘才对,你一灾民……

        不错,施比受有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尽可以作为施予者来评判接受者的态度姿态。而灾民假如对志愿者说三道四指手划脚,只怕天涯上又会有新一轮声讨了。

        再说一下关于国家救援和全民对待灾民的态度。有人说我们在惯坏灾民,我是觉得我所谓。真正懂得自立自救的人是惯不坏的。反正现在这种状态不会维持太久,如果真有人被惯坏,自然会在日后付出代价,一切全凭个人造化。我们这些人,无非在能帮的时候尽力帮一下罢了。

        说了这么多,我的意思是不过两个词:平和,平等。

        • 家园 以前看过的一个故事也能说明一下

          一个失去了母亲的小女孩,在姑姑家里,姑姑非常非常的溺爱她,别人劝说,你不能这么溺爱她的,会把她惯坏的,这个姑姑说:“一个失去了母亲的孩子,再怎么惯,也是惯不坏的。”

      • 家园 花......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