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大马游记一 -- 山远空寒

共:💬43 🌺3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大马游记一

    乡村生活篇

    走出机场不由得深吸一口在飞机上就嗅到的湿气。朋友说,刚刚下过雨。其实在以后的日子里,

    除了吹冷气的情况,感觉都是潮湿。午夜,还能清楚的看到路边成排的椰子树,棕榈树提醒着

    到了热带地区。到了朋友家,门里正对着的是一个神龛,香火旺盛;

    点看全图

    (这照片是大三角朋友家的祖屋,她家就是“新村”,村口是警察局。)

    紧接着里面摆着香烟缭绕的祖先牌位,大开眼界。好像这里乡下的华人家庭多数还保持着这种

    风俗。我认为这些香火最大的用处是免除蚊虫的袭扰。(看过郭富城演的《父子》没有,屋里

    的摆设很简单,加上两个神龛就是当地普通华人家的样子了。)

    一夜无话,早上本以为可以起晚些。七点准时被小贩的摩托车长笛唤醒(很响,一声接一声),

    随后邻里们此起彼伏的相互问候开始了乡村的一天。睡不着了,外面空气清新,天色早已大亮,

    人们纷纷去村子里的三家华人摊档喝茶。

    朋友的父亲对我说:一起去吃猪肠粉。

    俺急忙摆手:谢谢,俺不吃猪的肠子。 。。。。。。

    早茶有猪肠粉,云吞面,板面,客家醸豆腐等(价格便宜,味道好),还有当地的咖啡,拉茶。

    咖啡的味道不错,只是不加牛奶加炼乳;而当地特有的拉茶也好喝。之外,还能品尝两家马来

    摊档的椰浆饭(nasi lemak拿西勒玛 )——椰浆与米饭一起蒸,加些当地口味的甜辣酱,一点油炸花生米

    与油炸江鱼籽,半个煮鸡蛋,用香蕉叶包成粽子模样(火车上才卖1.5元,RMB3¥);炒米粉——马来

    口味(加了咖喱)炒米粉加辣酱。华人摊档的客人都是村子里的华人,年长些的安哥,安弟每

    天见面都寒暄一番。两家马来摊档则开在大路边,以过路的客人为主,当然华人也会经常去换

    换口味。 这里的安弟,安哥很多去过中国旅行,且多有亲属在广东。所以粤语,客家话,华语

    是当地老年人的主要语言,而年轻受过良好教育的一代则多会说马来语,英文,华语,客家话,

    粤语,(视地区不同有些地区讲闽南语,潮州话)。对了,解释一下安弟,安哥是英文的华语发音。

    不过经他们一说,怎么听都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而非英文单词。喝完早茶,在村子里转一下,

    马来人的院子喜欢养花,华人的必有神龛(院子里的红色神龛,与房间里不同)。

    点看全图

    村子里不仅有教唱卡拉OK的私人教师,还有批发商,挂着GUINNESS的横幅。由于饮食的关系,

    华人与马来人分开住,不过双方都很友好。有一些华人家里富裕些,屋子盖的好象别墅似的。

    另外,大家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常问:你家有地没有?

    俺羞愧万分的回答:没有。

    各种果树在村子里很常见,多是香蕉,椰子,木瓜等。火龙果与黄梨(菠萝)比较低矮,也很容易种植。

    榴莲与菠萝蜜则需要特别套一个布袋子,防止还没来得及摘,就被虫子吃掉。听说村子旁边以前是橡胶林,

    不远的地方就是雨林,现在开发商在旁边建了工厂,所以雨林又远了些。这里晚上比较凉快,睡觉基本上

    不需要空调。大部分居民还是比较习惯自然的气候,晚上开风扇就睡的很好。据说还有薄被,雨季时比较冷,

    俺没遇到。

    点看全图

    村子两头一边是村子里的幼稚园,另一边则是华人的庙宇和道观。庙宇曾被用来当作华文小学的课室。因为

    华人希望保持自己的语言文化,而马来人的政府则希望推广马来语言文化,所以华教在当地是一个既沉重,

    又光彩的话题。说它沉重,是因为几十年来无数华人为此付出奉献,甚至坐牢;说它光彩,是因为华教已成为

    当地华人团结和成功的象征。这个以后谈。

    离我住的地方十几米,就是村子里的足球场,由一圈高大的热带树木环绕着。每天早上,俺绕着场地跑个二三十

    分钟,很舒服。想是空气中含氧量高,湿度大的缘故。

    土鳖抗铁牛

    • 家园 槟城有一个地方叫大山脚,不知楼主是不是去了那里?

      至于门梁上的大字,主要看到有“河西”,“江夏”,“颖川”。

    • 家园 【原创】大马游记二

      特将新纪元学院放前面

      参观新纪元

      ——马来西亚华人自办的学院

      门口站着一位慈祥的印度大叔,黝黑的脸上布满皱纹,将登记簿递进车里,还特意冲我微笑点头。

      莫不是认出我从中国来?爬上一个斜坡后,双脚算踏入新纪元学院。右侧是运动场地,不大,只

      一个篮球场,一个网球场,却精致。

      点看全图

      由几座建筑并起来的主楼并不高大,远端的一侧有个小园林。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大楼里面与一般的大学比起来稍显宁静,只电梯间外簇拥着学生们。几乎每个房间门上都挂着捐赠者

      的铭牌,表明私人或是华人组织捐赠。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各系的板报做的漂亮,学生自办的报纸和电台也不错,看得出同学们在上面很花了些心思。

      布告栏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学生的文章

      点看全图

      几个系所的布告栏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学生自办电台报纸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走进中文系的办公室,每个桌上都有许多材料,可并不凌乱,非常紧凑、整洁。时下新纪元与中国

      大陆一些高校有合作项目,老师永远头疼的题目是如何给学生一个更好的选择。当时,新纪元中文

      系为优秀学生争取到去中国大陆名校继续学习的机会。复旦中文系明确表示要其中一个出色的学生,

      而北大中文系没有肯定接收这个学生,只是说可能要。老师将实情告诉学生和家长,家长强烈要求

      去北大。老师左右为难,拒绝复旦会不会影响以后其他学生继续深造;同意北大万一北大又不接收

      这个学生怎么办。这种世界难题俺也没主意,只知道后来这个学生如愿去了北大。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总部——董教总也在新纪元学院里,独立的建筑。

      董教总

      点看全图

      董教总的迎接奥运宣传画

      点看全图

      因受人之托到里面买一本关于5.13的书(私下卖的),董总内部得以张望一眼。与一些大公司

      内部相像,周围一圈小办公室,中间是集体办公区。办公的人很多,却像图书馆一样安静。

      走进新纪元的图书馆,

      点看全图

      门口的老师看到我的证件是中国的,用笑容表示欢迎。图书馆分三层,一眼望去,书籍的数量

      不算少,但并不新。大约多是捐献的缘故。在二楼楼梯口,摆放着中国驻马来西亚使馆捐赠的庆祝

      香港回归五周年画册,朋友笑着指给我看。在人文社科类书籍中,古旧的书占去大半,很多上世纪

      五六十年代的书。翻开书本后面的扉页,多是留台同学会捐赠,新书则属于自购,量很少。捐赠者

      多来自留台同学会,马来西亚,香港,而大陆的很少。图书馆的整体规模配得上新纪元,只是书籍

      太旧,和国内大学不能比,更比不上国外的大学。或许以后可以为新纪元联系捐书事宜。

      图书馆外的小景致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出了图书馆,又在董总书坊里买了几本书。

      董总书坊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学院里道路两边的树木是捐助者命名种植的,其中有沈慕羽先生——终生为马来西亚的华人教育奋斗的学者之一。

      百万松柏献华教

      点看全图

      沈慕羽

      点看全图

      土鳖抗铁牛

      • 家园 沈老先生是马六甲人啊

        他孙女就是在培风念书的。

        华教先贤还有一个林连玉,不知兄此行有没有机会了解有关先生的事迹?

        补:林老先生事迹

        节选:

        1901年08月19日 出生于中国福建永春,原名林采居。

        1927年 因时局动乱,学校关闭而南来,先后在霹雳爱大华及印尼爪哇任抹阜任教。

        1931年 “因喜在报上发表文章,引起荷兰政府的疑忌”,趁机离开任抹,应聘到马来亚巴生共和学校任教。改名“连玉”,从此沿用至去世。

        1935年 在吉隆坡尊孔学校服务,直至1961年08月被政府驱逐离校为止,再也没有离开过尊孔(除了战争期间)。

        1941年12月 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南侵,参加雪兰莪医药辅助队,一度受伤。

        1943年 在巴生而榄隐居避难,以养猪为生。

        1945年 主持尊孔复校工作,把变卖猪只的钱全部投入尊孔的建设。

        1946年10月 回中国奔父丧,这是他最后一次回中国。

        1949年 推动吉隆坡华校教师公会成立。

        1950年11月 出任吉隆坡华校教师公会主席。

        1951年08月 反对《巴恩报告书》,促使教总成立。

        1951年09月25日 申请正式成为马来亚联合邦公民。

        1952年03月 促使教总积极参与教育部改编华校教科书的计划,担任咨询委员。11月,促成全马华校董教代表大会,反对拟议中的新教育法令。

        1953年04月 促成马华教育“三大机构”,任“马华教育中央委员会”副秘书。12月19日,出任教总主席。

        1954年08月 以教总名义提出列华语华文为官方语文之一;以教总名义向联合国申诉,请求关注马来亚华人地位问题。

        1954年11月 与马华公会会长陈祯禄爵士联手努力,使教育部要在华校开英文班,把华校变英校的企图不能得逞。

        1955年01月12日 率领董教总代表团在马六甲陈祯禄私邸与东姑阿都拉曼为首的巫统领导层会谈,以自治选举前不提华文列为官方语文问题以便利联盟竞选,换取联盟答应若执政将废除《1952年教育法令》,重新厘订对各民族公平合理的教育政策,并增加拨款两百万给华文中小学。从此奠定了董教总代表华文教育的地位。

        林老先生在马来西亚华人心目中的地位迄今无人可及。“族魂”这个称呼,只怕也只有先生担当得起。

      • 家园 让我们记住:刘德华!影视明星中,为华教捐款最多。200万RMB

        还拍了很多捐助者的名单,只是找不到了。认识的只有

        刘德华,他在马来西亚举办了一次义演,将所得都捐给董教总。

        后来在新纪元学院的网站上www.newera.edu.my上找到一张

        刘德华捐款时的照片,不过因为中间第三个是黄家定,朋友们痛恨不已,所以放弃了。

        还有很多公司,家庭,个人捐助。地皮是捐的,楼是华人的公司盖的。听说又捐了一块新地皮,还准备建新校区。

        希望新纪元的未来更美好!

      • 家园 继续送花
    • 家园 有关神龛

      厅里通常拜的是关公(一左一右那一黑一白的猜猜是谁?)

      关公旁通常放祖先的牌位。

      庭院里,架高的供奉的是天公,放地下拜的是土地公。

      马来西亚华人中还保留了许多祭祀的传统和礼仪,比如年初一迎财神,元宵节拜天公,清明祭祖,七月鬼节,这些活动都有一套讲究。不过年轻一代都不会(我就不会),所以说这些传统的东西也慢慢的在失传当中。

    • 家园 感谢楼主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