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台湾: 一个新民族的诞生! -- yaodao

共:💬57 🌺5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真希望海峡是条杜康河

      终于忍不住想说句话。

      看着河里有关台湾的帖子,感觉挺憋得慌。嘴拙,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后来想,还是从自己亲身感受到的东西说吧。

      第一次接触到真正的台湾同胞是90年代上学的时候,学校宿舍里有台湾来的同学。我有哥们儿和他们住对门,说起他们来,挺有些好奇的。

      那边来的同学和我们话不太多,有时候跟咱们也挺不一样。比如他们不时会请个“碟仙”,看看今天出门的运气等等。但毕竟都是年轻人吗,慢慢就混近了,又一次不知道怎么说起统独的事情。看得出来,他们说话的口气挺照顾我们情绪的,但说出来的话,咱们不爱听。那时候咱们也比较单纯,压根儿就不知道宝岛上同胞还有别的心思,听完之后有点傻眼。他们就翻过来安慰我们,说当然喽,解放军不同意。

      10多年过去了,那次聊天这句话记得最清楚。

      后来因为网络发达了,开始对岛内的媒体感兴趣,东森中时什么的隔三差五会去看看,自由时报之类的也凑巧翻过,这才知道宝岛上的人们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其中有些段子很是震撼,说是一个女学生坐在面摊上,用国语对卖面的老伯说要碗面,老伯便把一碗面泼在女孩身上。

      当时的感觉是骇然。然后脑子里才真正开始有点着急。那时候正是2000年左右,忽然间台湾大选变成人们的热门话题,我们头头也托门子去听讲座,是涉台方面的专家分析大选前景。作为领导的跟班,我也有幸听了。专家把连战、宋楚瑜、陈水扁的出身奋斗讲的很透,形势分析也很切题。他的观点是连宋相争会给陈水扁机会,但陈水扁的绿色支持者只有不到4成。因此他的结论是相对乐观的。

      但台湾还是变天了。

      这时候我感觉大陆的媒体都开始关注台湾,特别是小报上台湾问题的报道越来越多,舆论基本上是一边倒,上报纸的专家大多是喊打的。但我也在一些会上听到军方学者的不同意见,他们打了个比方,说刀的威慑力在于没有出鞘,一天到晚拔出来晃,就没人在乎了。这话我觉得有理。

      后来特别凑巧,在一次会上遇见了台湾中央社的记者,大概是姓王,我们正好坐在一起。他很客气,年纪比我大,却先给我发名片,后来还送给我一本台湾年鉴。但因为是在会议上,我们没有说上话,后来也没有联系。

      再后来两岸之间的气氛越来越僵,我认识的军事爱好者们开始埋头研究宝岛攻略,有一哥们儿甚至提议专打大甲溪以南,给绿的那半截刷点颜色。他对我说这建议让对面很震动,陈水扁都知道了。我只能笑笑。

      那时候新华社港台部的范丽青(现任国台办新闻发言人)和陈斌华去过岛内,回来好多人请他们吃饭,想听听真实的情况,他们说起阿扁派去盯梢的特务,谈笑风生。但似乎他们见的人都是友好人士,没听说有那个跟他们说要独立的。

      真正见识绿色人物,是在近年。我有一同事去某高校办事,他找的老师正忙,说要接待一批岛内的学者,其中有绿色人物。同事好奇之下,哀求旁听一会儿。老师心软,就让他坐在后面,千万不可出声。结果回来后同事的脸憋得通红,他说双方在统独问题上,几乎找不到一句可以共同商讨的话,全部是辩驳,而且是逐句的辩驳。我们的一切所谓善意,在对面的眼里都是不相干的。那种感觉,和yaodao的帖子《台湾: 一个新民族的诞生!》本是一样的。

      说到激烈处,对面的人问:我们台湾究竟有什么好?你们非要这样苦苦相逼。

      这面的人也按耐不住,答道:你敢上街去对老百姓说这话吗?

      接下来的话就没法说了。

      记得同事讲完这段子,我只觉得血往上涌。

      北宸MM最初发帖的时候,我就想把这个段子贴出来,但想了想,还是没有。说心里话,我受不了这个。这样的冷酷太伤人了。

      不久前陪领导吃饭,座中又有一老师。说起这段子,他们笑了,讲了另外一个段子,说是去岛内开会,也是和绿营人士相逢,但是相逢在酒桌。酒过千巡,宾主皆大欢喜,花样百出,什么鸳鸯绕颈交杯酒,喝得十分开心。我们这老师头脑尚清醒,敬酒时仍要把握尺度,只说两岸人民的渊源深长,情如此酒云云。不料绿营人士举杯高呼,我们就喝一个两岸统一酒吧。于是举座起立干杯。座中有专家感慨,说战场相见何如酒场相逢。

      我虽不饮酒,但那一瞬间,真希望海峡是条杜康河。

      • 家园 可惜我们只能等待

        当看到台湾中视竞选广告的时候,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对岸12亿氓流……”,接触过从事TVC创意的人士,对于文字叙述性很强的广告,创作者必须确定有良好的受众接受度,否则是万万不会轻易下笔撰文的。

        不想说什么,只知道钥匙不能丢,时间可以证明一切!

      • 家园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如此好文,当浮一大白。

        可想想现如今的形势,茅台也有点喝不下了。

      • 家园 感慨啊

        兄要是接触一小这小于20岁的台湾人,就知道去中国化有多成功了.

        以上是本人十多年对台湾及台湾人的接触所得.和统在民进党上台的那天就宣告不可能了.

      • 家园 写得真好,鼓励多写写啊!
    • 家园 我的回复在另一个贴里。

      链接出处

      转来吧。

      完全同意。这真是关键。台湾这种“后现代民族”正在形成。 细脖大头鬼 2008-03-17 10:09:22

      萨大的观点令人感动和宽慰,这也是当下唯一可行也在行的道路。是温和而中庸的平稳的道路。这一点无可否认。

      但是,危机是慢慢来的。等到面前就无法再拯救了。

      新民族(包括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文化)形成以后,很难再改变了。举香港的例子,其实,香港也是有“民族意识”的,在上世纪末回归之前,有很久的香港情结的热烈讨论,周蕾等学者的观点已经离“港独”很近了。为什么,“港独”不会成功,因为香港是殖民历史的遗留问题,它形不成一个“后现代的新民族意识”。台湾完全没有这个“前现代”的殖民和20世纪的民族独立运动(建立在生物学和历史的种族民族理论基础上的)的包袱。哪个外国也不会“接管”台湾。

      民进党的“新台湾主体论”已经深入人心。其实马克思也承认,上层建筑有相对的独立性,不受经济基础制约和管束的。事实也是如此,虚假的意识形态是能够创造出新民族和新国家的。看看美国独立之前,北美大陆上的报纸就知道了,这个国家就是被一个个反英事件“制造”出来的——虽然仍然属于殖民历史的结果。现在不承认世界上有一个非种族的大熔炉一样的“美利坚民族”也难了!而且他们是有民族意识的。

      到没有了蓝绿之分的时候,就只能接受了。采取前现代的战争手段,恐怕是很难说服世人。

    • 家园 这是深入调查的结论,还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 家园 舍身处地想想

        这是区区的分析.

        几个要点

        1)>47%的台湾人只认为自己是台湾人,而只有~5%认为自己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

        2)深蓝的边缘化泡沫化.

        3)台湾主体(不仅仅是台湾优先)成公式,无论蓝绿

        4)去中国化的不可逆

        一个简单问题

        台湾人真的是被政客欺骗,被裹挟,被忽悠的吗?长达16年而不醒?

        舍身处地做为一个台湾人想想,从被满清抛弃,到蒋及西方妖魔化(当然大陆也有自己丑陋的时候),再想想这十几年台湾舆论民心走向,我人为我的结论是显而易见的.

        • 家园 也把自己曾经看过听过的贴过来,权当参考

          老中青三个年龄层的都有,这帖子是1月末敲的,帖子里的见闻则是从十多年前开始的,这几天看到一些帖子,真的是只有叹气。

          个人见到的深绿浅绿

          • 家园 阿晃的例子真是直观啊,花.

            关键是台湾为主体已成了全民公识,这是一种象宗教般的思维,是发自内心和深入草根阶层的.任何建立在所谓"同胞"基础之上的努力都是在浪费时间,直至拖到完成台湾新民族的完全异话.

            到那时无论用任何方式统一,代价都是巨大的,而且后患无穷.我不知道那种时间在我们一边的自信是哪里来的.当然,大不了打烂是另外一回事儿.

        • 家园 愿意设身处地去思考是好的,

          但您毕竟不是在台湾,不可能全面

    • 家园 参考一下李敖对此问题的看法
      • 家园 区区不认同李敖的看法

        与以往不同的是,台湾人不是做为大清的弃民来对待日本,不是蒋政府的"贱民" 来对待高压,而是以捍卫本"民族"本"国家"的心态来对待大陆的统一.

        李敖这种深蓝的这种傲慢,正是深蓝在台湾泡沫化的原因.

    • 家园 对待这个问题反分裂法就是回答

      台湾不点破这层纸,反分裂法就不能启动。

      大国就是后发制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