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40军在朝鲜 -- 小成

共:💬490 🌺3460 🌵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找到了:

        刘华峰愕然。宋泗昌又在大幅度跳跃了,他被他的速度和锋利弄得目瞪口呆。

          “军政一把手的相互关系问题,是我军独有的老问题了,决定一个班子的生命。在这个双一把手问题上,有人出声,有人不出声,也是两种语言两种看法嘛。我的态度很简单,让实践去解决。政委有能力,政委就自然成为一个师的核心;师长有能力,师长就成为名副其实的一师之长。两人都有能力呢,那就相互配合又相互竞争,于是,上一级领导变得更另重要了,有趣吧?其余的我也不想多说,只提醒你一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哈哈哈,大而言之,军事统帅和政治领袖之间,也有不可解的矛盾嘛,天然形成。比如‘二战’中德军统帅和希特勒,朱可夫和斯大林,多啦。将帅们有时最感到苦恼的,不是对付敌军,而是怎么适应自己的领袖。我说的对不对?”

          刘华峰声音颤抖:“非常对……”

          “对就是对,不必加个‘非常’。你是政治干部,我是军事干部。如果不出现意外的话,我成不了统帅你也成不了领袖。哈哈哈……意外!我的意思是,身为军事干部,一定在有成熟的政治智慧,这样你的军事才干才能发挥作用。同样,你这个政委,也一定要越本职局限,打进军事领域里去,即使不专,也一定要通!如果一个政委能够以自身的军事素质而自豪的话,哈哈哈,告诉你,其乐无穷,其福也无穷。谋求权位,往上爬,总是有个限度吧?总有上不去的一天吧?而且,也太暴露了吧?人家一眼就盯信你了,偏不让你上。‘官帽子雨点般往下掉,怎么一顶也掉不到老子头上啊’,还是加强一下精神追求,这方面疆野无限宽阔。我说的对不对?”

          刘华峰坚定地回答:“对!”

          宋泗昌失望地说:“其实,我一直期待你反驳我。这几年来,我少有谈话对手,我原以为你是一个人物。你看上去像有很大内心矛盾的嘛,这是使人深刻的首要因素。”

          “我没有……能力。”刘华峰笑不动。

      • 家园 关于军政双首长的问题,

        军内也在思考,也很深刻!

        朱苏进的《炮群》对此有精彩描述!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感谢你的回帖

          今天才看到你的回帖。这一篇是小成第一篇文章,准备的很不充分,欢迎多提宝贵意见,小成多谢了。

      • 家园 相反,我觉得应该撤销政委职位

        闹革命的时候可能需要一个 监军 来保证政治正确,和平时代也可以,下次打仗,最好没有政委了

      • 家园 这个说的太好了。军队里政委自身的业务素质的确需要率先提高。
      • 家园 这个问题不存在

        自从抗日战争中冀中八分区常德善(司令)王远音(政委)牺牲事件后,中共中央已经取消政委在战争中军事指挥的最后决定权,以军事主官的决定为主了,另外还和党委书记是谁有关

      • 家园 "我的那些参与别克门事件的同学",楼主是南大的呀,花一个。有空也

        来个别克门事件亲历:)

      • 家园 咱家以前在SC问过相关的内容

        起因是有一期CCTV7的军事报道里,提到一个连指导员改任装甲连连长,至少这个例子是军政主官交替担任的。

        在SC有人贴出来迟浩田的简历,军事政治的职务交替担任晋升。

        也许这还是PLA的传统吧,至少有一部分人是军政双能的,那些专门干政委的就不知道鸟

      • 家园 政委是应该被保留的。

        让士兵清楚自己是为谁而战是TG胜利的基础。TG的政委制度是经过检验过的,蒋氏父子搞出来的总政战部就是学TG的总政治部。

        至于,战争中军政主官谁说了算,好像PLA中有规定,好像是在抗战时期时确定的,老萨曾经专门在常德善之死的帖子中说过。

        现在政委制度的最大问题是政工干部是否符合要求。国内有一类政工干部,其中的典型就是刘亚洲将军,这类人对PLA将士的会有什么影响?另外,据军人出身的“过去事情”讲(帖子中的内容),有许多政工干部是靠溜须拍马(没有刘将军有福气,没嫁个好老婆)上去的,尽玩虚的,在基层官兵的眼中全是负面人物。

        • 家园 政委可不能取消

          支部建在连上和党指挥枪是解放军建军原则,从建军到今天,一路这么走过来的,保证了人民解放军从胜利走向胜利,这是历史的经验,也是所谓新型军队区别于旧军队的基础。这话可不是套话,是打出来的实打实的经验,千百次战斗证明的。政委制度是保证这两个基础的手段,已经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轻易动不得。

          你可以认为时代进步了,但还不能证明政委制度就是过时了。在目前军队还有统一等近期任务的情况下,把一套成熟而仍然有效的政委制度抛弃而试验其他的制度,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把军队变成一个只效忠于国家而完全脱离党派只有等TG下台才能实行。

          • 家园 回错贴了吧。

            我没有说政委制度应该取消。

            政委是应该被保留的。 [ 路边野草 ] 于:2008-03-06 04:42:35

            让士兵清楚自己是为谁而战是TG胜利的基础。TG的政委制度是经过检验过的,蒋氏父子搞出来的总政战部就是学TG的总政治部。

            我只是提到现在PLA中政工干部中充斥了许多不称职的人。

      • 家园 【原创】40军在朝鲜:三.狼狈的师长

        三.狼狈的师长

        上次刚讲完354团的战前部署就跑题了,咱现在再接着讲。温井伏击战打响前,南朝鲜六师二团团长咸炳善是想到过可能遭遇中国军队的,因为前一夜他手下的情报官通过窃听有线情报网发现有中共军队的迹象。他曾经上报过这个情况,但师长金钟五以“上级的定期通报没有这个说法”就把他打发了,而他的侦察队也没能发现伪装严密的354团。咸炳善不安归不安,还是作出了这样的战前部署是:二营为先头营,一营随后,三营在炮兵和坦克的配属下乘车最后出发。在这小成要批评一下这个缺心眼的韩军团长了,既然都觉出前面有点不对劲了,还不自己谨慎一点?师长不信你的情报,自己就能给部下多打个招呼让他们路上小心点?不过再想想,东京的麦老头打仗前敢把自己的军事部署登在报纸上,和他比比,这个团长没把自己的军事部署拿喇叭朗诵一遍就算得上蒋委员长教导的“料敌从宽”了。

        此时的南朝鲜军队远不是前几个月被人民军一直赶到釜山的狼狈状态,仁川登陆后,跟着美国一路打过来战斗力没见提高,骄横的态度学的挺快。想着几个月前不可一世的对手现在被自己追的满山跑,那心情想必是非常愉快的。也是,扫荡一小股北朝鲜溃兵嘛,那么紧张干什么,走在前面的尖兵既不火力侦察也不下车搜索,在车上啃着苹果谈笑风生。步行的士兵走路晃晃悠悠,磨磨蹭蹭,结果后出发的炮兵开着车跑到了队伍的前面,行军路上炮兵走到步兵前面的阵势也着实让354团的士兵大开眼界,还是出国涨见识啊,要不海龟咋这么吃香呢。更有意思的是路上还有一些朝鲜老百姓挥舞着太级旗欢迎这些“国军”,把在山上看风景的志愿军气的够戗。再接下来就简单了,等放进来敌人一个完整的步兵营,参谋长刘玉珠下令开火。套路和平型关差不多,迫击炮机关枪一起开火,先炸汽车封锁公路,差不多了吹个号就端着刺刀抓俘虏了。一个团伏击一个营,打的又是南朝鲜的部队,20分钟就解决战斗了。

        战局的发展完全在战前预料之中,不过战场总是充满各种意外。原来敌人步兵走的慢,坐着卡车的尖兵和炮兵走的快,队伍拖了十几里,加上山环路绕,林遮树挡,等战斗打响时,前面的敌人已经跑出伏击圈,直接闯到118师师部的驻地了 。师部的人根本就没想到敌人能跑到这来,一点防备都没有。还是啃着苹果的南朝鲜士兵先发现了他们。第一排枪就打在了指挥车上,车上只有一个司机在睡觉,吓的连滚带爬的往山上跑。师部的其他人也差不多,谁也闹不清来了多少敌人啊,赶紧先上山占领阵地再说吧。书中行文至此,不无调侃的加了一句:“据说邓岳师长连棉裤都没来得及穿,就跑上山去了”。

        《40军在朝鲜》这本书我读过很多次,每次看到这都会会心一笑。邓岳不到30岁就当了118师师长,被称为东野最年轻最英俊的师长,被毛泽东赞赏为“勇敢而明智的英雄”。后来当40军军长,官至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据说文革时造反派也不敢造他的反。不知道这位时年32岁,打过无数胜仗的师长没穿棉裤往山上跑是怎样的狼狈,只知道本书的作者们都是40军的干部,这帮秀才竟敢对老军长如此不敬,这等猛料也敢公然暴光,良心真是大大的坏了。

        咱们赶紧再往下讲,等邓岳跑上山弄明白情况后就不客气了。他下令附近的353团两个营跑步投入战斗,歼灭这股敌人。不知道邓岳下命令时会不会恼羞成怒咬牙切齿,只知道353团参谋长邢维邦此时阑尾炎手术的伤口没好,不能扎腰带,平时行军把裤子钉上背带挎在肩上,这回带队出击时跑步疼痛难忍,让警卫员推着他拉着他跑。赶到战场没费劲就收拾了这股敌人,给师长出了气。

        这次战斗毙敌325人,俘虏161人,缴获汽车38辆,火炮12门,枪支163支。这次战斗规模不大,但打响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枪。1950年10月25日被军委定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的纪念日,四十军名载史册。

        多说一句,王树增的《远东朝鲜战争》把上面的统计数字当成了后赶到的353团的战果,给人一种这一仗打掉韩国两个步兵营的印象。但无论是这本《40军在朝鲜》还是徐焰的《第一次较量》都指出进入伏击圈的南朝鲜部队是一个加强营,即6师2团三营和部分炮兵部队,353团两个营的战果是毙伤部分敌人,但数字不详,俘虏50个人,打死俘虏美军顾问各一个。《远东朝鲜战争》影响很大,所以在这澄清一下。

        仗打完了,总结一下吧。应该说这次战斗双方仓促遭遇,互不了解对手。354团随机应变打掉敌人一个营仗打的还是很不错的,表现出了一支主力部队应有的素质。只是让师座大人虚惊一场,罪过也不小,不知道打完仗邓岳见了他们是表扬一番还是臭骂一通,或者两者兼有。不过这一仗毕竟让40军狠狠的出了一回名,而且朝鲜战争结束后,战争经验总结编写委员会、训练总监部,选出了从兵团到小组的一系列优秀战例。40军118师354团这次战斗成为步兵团8大经典战例之一,可见军委对这次战斗的军事指挥还是非常满意的。我想,也许师座大人看到这一切,就不会再计较了吧。

        关键词(Tags): #40军(当生)#朝鲜(当生)#抗美援朝(当生)
      • 家园 也说说政委懂打仗

        个人感觉现在专设一个政委在意义上不大,政委似乎应该是起源苏联红军时期,那时候军队很大程度脱胎于旧军队,政委设置在当时还是和有意义的,PLA军队的起源也差不多,所以政委一直存在(没查过政委的起源,猜的,不一定对)

        但是到现在政委的意义就不是那么突出了,比如晨风说的保证部队在政治上忠诚,其实主官完全可以担当起这个职责,现在不像以前,主官背景比较复杂,现在主官都是自己人,当然也有不可靠的时候,但是同样政委也有不可靠的时候。

        至于政委的其他职责,例如士气,人际关系什么的,完全可以由副职承担下来,士气,人际关系等等和后勤是一样的,有分管后勤的副司令,当然也可以有分管士气的副司令。在政府部门里,现在国家的部里头,似乎要么是部长,党组书记一肩挑,要么是副部长任党组书记。同共军比较象是市政府,不过谁都知道书记才是一把手,市长更像个副市长一些。

        所以我老觉得政委应该懂不懂打仗是个伪问题,这个问题应该是不存在的,怎么没有人争论副司令应不应该懂打仗呢。

        当然这个问题在PLA中也存在,我觉得主要是PLA专业划的过细造成,PLA中有不少政工专业出身的干部,例如南京,西安等等,或是什么马列专业的。这些学校,专业的设置完全没有必要,完全可以用军事学院的代替,军事出身的干部搞政工不差到哪去,有的做的还很好。政工口和军事口完全没有必要对立起来。

        另外一个要考虑的就是政治影响,政委的作用目前不是特别明显,但是撤了似乎政治上影响很大,所以必须保留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